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双魏帝-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晃在一旁听到阎柔说亲善势力的言论之后冷笑道“这幽州之地,还真是需要白马将军公孙伯圭这样的人,听闻公孙伯圭曾经打得乌桓望率众归降,而且只要有胡人袭扰,公孙伯圭就会迎战,一战若不全歼敌军誓不罢休,胡人极为惧怕此人,看看如今,却要向胡人巧言令色。可悲!可叹!”

    阎柔一笑,也不跟徐晃争辩,反而像曹丕问道“公子以为,这大河之辈,幽、并、冀、青四地,司空需时多久方能平定?”

    曹丕知道从现在算起,平定北方还需要好几年,不过他更想听听阎柔这个本地人的答案“不知。”

    徐晃却开言说道“执金吾明察,一州需时一年而已,顶多四年可平。”

    曹丕记得袁氏的势力被曹操肃清其实就在公元207年,现在是公元203年,刚好四年,可见徐晃还是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

    阎柔此时却哈哈大笑“四年可平四州那是自然,只不过平定之后,这四州依旧会是叛乱不断,烽烟处处。”

第一百四十二章 北地之患() 
徐晃不屑地笑道“就算叛乱,也不过是一些毛贼罢了,兖州、徐州、豫州年年有毛贼,司空派大将兵锋一指,自然平定,何来烽烟处处之说。”

    阎柔举起一只手,竖起三个手指说道“这北地四州和中原之地有三大不同,其一、本地大族不同,其二、所处之地不同,其三、地形不同。”

    “哦?此话怎讲?”曹丕阻止徐晃继续说话,问道。

    “先说其一,这北地四州在袁本初的治下只有两种人,一种为主,一种为奴。吾听闻中原之地因为公子得先农天授,谷物增产,是以免除小农赋税,甚至还会补贴小农,是以豫、兖、徐三地皆有小家农户,但是在北地四州却没有这等小农,因为袁绍默许四州豪族养贼自重,这些贼人不抢大户,只抢小农,几年下来,小农全部流离失所,若非进入大族庄园做佃户,那就只能做道旁的饿殍了。袁绍能领数十万人南下中原和司空争锋,四州大族那是无人置身事外的,或是给人,或是给粮,现在袁绍大败,司空北上,平了北地之后,这些大族因为资助过袁绍,人人自危之下,只怕和朝廷派下的官员稍有争持,情况就会司空,若是有新人从中煽动,就会发生叛乱,四州大族何其多?今日冀州叛乱,明日幽州叛乱,来年并州、青州叛乱,现在天下未定,司空如何顾忌北地?”

    曹丕知道,阎柔提到的这个情况公孙续也说过,这里的大族为了兼并土地暗自指使盗贼抢掠小民,毁其土地,逼的他们带着土地进入庄园做佃户,黑山贼就是这么出现的。“其一有理,其二呢”

    “其二,北地四州中的幽州、并州、冀州皆于外族接壤,居于边郡的大族多与外族有来往,甚至还有通婚之人,更别说现在的乌桓人大部分都住在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之中,下官这乌桓校尉麾下的军士都出自这三郡,但是三郡中的乌桓人还自有军队,这些军队和塞外归顺鲜卑的乌桓人关系紧密,时常扮作商队出关,易容之后带着鲜卑人和塞外的乌桓人扣关抢掠大汉子民,相比之下,中原之地却没有外族之患,一经平定,只是偶有毛贼,但是在此处,却有异族之患。”

    曹丕开口道“校尉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吾父派来的官员处理不好胡汉关系,再和当地大族有争持,这当地大族和胡人就会里应外合,到时候四州之乱就是燎原之势了。”

    阎柔正容说道“正是如此!还有其三,北地四州虽然有崇山峻岭,但是多费平原之地,纵马驰骋可过八成城池,反观中原之地,丘陵处处、河溪交错,尚有泥沼,越往南方地势越为复杂,若吾漕运和修建好的驰道,在中原纵马驰骋都算是寸步难行,南方更甚。那么朝廷只要派兵守住几个通衢大邑便,只要粮草充足,就可以把兴兵的反贼挡在方寸之地,然后派大军剿灭,保证一州安宁易如反掌。但是在北地四州,塞外胡人马术精湛、马匹甚多,只要进了关内,北地四州大部分地方都是一马平川,不需要驰道也能纵马驰骋,胡人精于骑射,还能在马上睡觉,一通抢掠之后退出关外,那关外有茫茫黄沙、有绵延不绝的雪山、尚有看不到头的山岭,地势复杂无比,根本无迹可寻。是以就算平定四州,不解决胡患,四州之地依旧会烽烟处处,若是地方豪族和胡人联手,那四州之地永无宁日。”

    “校尉倒是深悉北地的形势。汝说有平定北地方略,想来这些祸患在汝心中已经有对应之策了?”曹丕看着阎柔缓缓说道,他知道阎柔说的这三点就是北方乱象的根源,袁绍能够在北地站稳脚跟,一来是因为他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二来是他跟本地大族和胡人妥协了,对于本地大族,他对兼并土地不闻不问,对于关外豪族,他以怀柔为主。

    照公孙续和阎柔的说法,北地的豪族势力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拔除,自己引入杂交水稻对小农免税和给补贴的扶持办法虽然可以充实户籍,但是在资源更加集中北地大族看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终究会被垄断了制造业大族的生活用品剥削殆尽,所以更北地大族搞好关系那是一定的,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才是北方真正的主人。

    至于关外胡人的祸患那是一个更让人头痛的问题,公孙瓒称霸幽州的时候对胡人的强势那是天下知名,看看公孙续白马义从的战法就知道他们是对付胡人的行家,但是最后依旧败在了鲜于辅、阎柔聚集起来的大批胡人手下,虽然这和袁绍的夹击有重大联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北地的胡人已经变得强大。

    相比于地方大族,这些胡人更加难以解决,地方大族说到底还是汉室子民,炎黄子孙,只要他们还任大汉皇帝,对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司空曹操,他们必然是承认的,只要承认就可以沟通。但是胡人却不一样,乌桓人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内迁,如今聚集在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汉武帝的年份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乌桓人还是乌桓人。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群人就是种族主义意识很强的人,根本没被同化,更别说尚有国统的鲜卑、扶余、高句丽了,跟他们沟通是没有用的,背信弃义对于胡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负罪感,今天和你沟通,明日还要抢掠你的资粮。毕竟这个年代的胡人还没有开化到辽国那种盟誓必守的程度。更何况周边有四个国家,不是一个,若要安抚,那是很复杂的。折服他们,只有用绝对的武力,打得他们远扬千里。

    正因为看清楚了这些利害关系,所以曹丕开口向阎柔询问解决的办法。

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北方略() 
听到曹丕询问,阎柔瞥了一眼徐晃,笑而不语。

    曹丕却说道:“公明、剑桥两人皆是吾之亲信,校尉但说无妨。”

    之前已经说了一大通,徐晃跟牛金都听得清清楚楚,现在再把他们赶出去也无济于事了,倒不如就让他们听着,有了共同的秘密之后自然就成了自己人,曹丕谅徐晃不会把这个事情告诉曹操,毕竟这种是秦无伤大雅,更何况还是阎柔自己找上门来,而且曹丕冠礼之后威望日隆,徐晃犯不着为这种事去得罪曹丕。

    另一方面,曹丕是给牛金冠礼的大宾,冲着这一层关系,曹丕对于徐晃和牛金而言,自然越是顺风顺水就越好了。现在曹丕挑明了徐晃和牛金是自己人,两人脸上神色颇受感动,显然是被曹丕的态度打动。

    阎柔笑道:“既然如此,容下官畅所欲言。这平定北地,永绝后患之法说来也简单,先说平外族之患,下官不才,只要能够让下官随军出征,两万部族便可直捣三郡乌桓,塞外乌桓和鲜卑王帐!至于扶余跟高句丽,吾举荐一人便可平之。”

    “汝少时在鲜卑和乌桓部族中长大,又得他们信任,出了关后,黄沙茫茫,还有接天草原,要找到敌踪恐怕也是不易,有汝引路,找到对方王帐的可能自然很大,至于这扶余、高句丽之事,不知汝要举荐何人?”曹丕问道。

    “就是建忠将军鲜于辅麾下的渔阳长史田豫、田国让。此人乃是渔阳人,和鲜于辅是好友,当年鲜于辅领渔阳太守之事,便把田豫提为长史。此人博览群书,胸中着实有雄才大略,下官以为,如鲜于辅那等短视之徒,是万万不可能在司空和袁绍交战之前就去效忠司空的,献计给鲜于辅的必定是田豫无疑,也只有田豫能够在胜负未分之前看出胜败之能。”阎柔说道。

    徐晃笑道:“此话未免言过其实,这个田豫远在渔阳,怎能看出司空和袁绍之胜败,恐怕连司空兵马有多少都不知!哦。。。。或许正是不知司空兵马几何,方能胡乱猜测,让鲜于辅效忠司空,若是一仗得胜,自然得到无尽好处,若是败了,再投袁绍不迟。”

    阎柔摇头说道:“鲜于辅在幽州势力并不强盛,袁熙和下官的势力都在他之上,若非有扶余和高句丽两国支持,他早就被吞并了。他向司空示好等于自绝后路,若是袁绍得胜,袁熙和下官必然会合兵讨伐他,届时他只有败亡一途。是以向司空示好已经是鲜于辅破釜沉舟之举,断然不会如此轻率,至于田豫其人,年少时跟随过皇叔刘玄德,一直到刘玄德封豫州刺史之后因为其母去世,方才回家乡守孝,据下官所知,刘玄德任豫州刺史的时候正好就在许都,田豫自然在许都待过一段时间,加上对袁绍军的了解,两相对比之下,方才认为司空必然能胜袁绍。”

    “刘备得吾父上表为豫州刺史的时候应该是建安元年前后,这么说来,在七年之前,田豫曾经到过许都,为何田豫会跟随刘备?”曹丕问道。

    阎柔答道:“田豫年少之时,渔阳乃是公孙瓒所节制,刘备曾经托身于公孙瓒处,那时候与田豫相识,或许是刘备此人颇有风仪,田豫仰慕,自然就跟着他了。”

    “原来如此,这刘备倒是有一手蛊惑人心的好手段。”曹丕笑道。

    徐晃说道:“听闻军中同袍言道,刘备在汝南郡伙同藏在山里的黄巾余党袭都一干人等造反,被司空击破,此人带着残部逃亡荆州,荆州牧刘景升还以上宾之礼待之,更把他安置在一处叫做新野的地方。”

    “屡战屡败,散而复聚,此人着实有过人之处。”曹丕笑道。接着对阎柔说道:“既然田豫是鲜于辅麾下,鲜于辅又跟扶余、高句丽有来往,为何汝会断定田豫会征伐高句丽、扶余两国?而不是和鲜于辅一样亲善之?”

    阎柔摇头道:“鲜于辅所在的鲜于家族有高句丽人的血统,但是田豫却是一个汉人,他对异族虽然不如公孙瓒那般仇视,却也不会亲善胡人,只要有良机伤及胡人,此人必然不会手下留情。”

    曹丕看着阎柔卷曲的头嘿嘿笑道:“校尉左一个胡人,右一个胡人,吾倒是想问问校尉,到底是胡人还是汉人?”

    阎柔闻言一怔,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下官之父是在鲜卑族中的汉人奴隶,母亲则是一个鲜卑女子。”

    徐晃愕然问道:“汉奴在鲜卑居然还能娶鲜卑女子?”

    阎柔摇头道:“不能,只不过家母当年染了重疾,被鲜卑人丢到草原上等死,家父会写医理,把她救活了,家母是鲜卑人的丢物,自然又是死里逃生之人,在鲜卑人眼中那是不详人,没人会把一个不详之人作为妻妾,是以家父和家母生活在了一起,后来有了下官,下官依旧在鲜卑为奴,一次部族间的战争,下官父母双亡,从此流浪在鲜卑、乌桓两族之间,犹豫家父教过下官汉语,所以鲜卑人、乌桓人经常带着下官跟汉人大族交涉,后来中原大乱,鲜卑人趁机杀了乌桓校尉,让下官取而代之,本来是想扶持一个傀儡,却没想下官合纵连横之下,在幽州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要问下官是胡人还是汉人,下官也说不清楚,但是只要下官从征鲜卑和乌桓,必然和田豫一样,不会留情。”

    徐晃听完默然不语,显然他相信阎柔能够做到,自己父母以奴隶的身份生下他,又死在了同族却不同部落的人手下,就算他有胡人血统,对胡人的仇恨也不会因此改变。

    曹丕继续问道:“平胡人之策,吾已经知晓,不知安内之策又如何?既然北地四州的豪族势力根深蒂固,而且和袁家关系密切,平定四州之后这些大族和朝廷有隔阂隐患不下于胡人。”

    阎柔生出一直手指答道:“此时更易,公子说朝廷和这些豪族有隔阂,那就在隔阂之中打破一个缺口,让这些豪族认为朝廷对他们支持袁家是既往不咎的。”

    “传天子檄文大赦众人之罪还不行吗?”曹丕问道。

    阎柔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