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八九三-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其实没有浪费多少时

    事实上是在他们见面后的第二天,李鸿章就已经决定蛇武器公司的步枪。

    并且他还表示,如果哈特曼可以尽快将第二批步枪送到中国,他将会考虑向大毒蛇武器公司购买更多的步枪。

    这是真正的好消息,但易水还是很恼火。“既然如此,你为什么又拖了这么长时间?哈特曼先生,我想你你应该知道,我们的时间很紧迫。”

    “这就是我要提到的第三个原因,先生。”哈特曼解释到,“我和王浪费了几天时间观看北洋大臣阁下与北京的政府官员们,呃……扯皮。”

    事情理所当然会这样。翁同龢当然不愿意拨款给李鸿章购买武器,即使排除他们之间的私人恩怨以及清流们喜欢拖洋务派后腿的习惯,他有这样的态度也并不奇怪。在皇帝的翁师傅的浅薄眼光看来,淮军已经有充足的武器,购买武器只是李鸿章避战的借口。

    而站在政治的角度,就更不能拨款给他了。

    但李鸿章这一次的态度却很坚决:要么拨款购买新式武器,要么从朝鲜撤军、并与立刻日本谈判。而这正好又变成了清流们攻击他“畏敌怯战”的证据……

    于是,激烈的争吵开始了,双方通过电报猛烈的喷吐着口水。这件事情一直闹到了密切关注事态的光绪皇帝那里才告一段落。皇帝比他的老师稍微明智一些,命令户部给李鸿章拨了款——当然,光绪同时也第三次命令李鸿章整军备战,但李鸿章却并不打算执行。

    当然,哈特曼并不关心他的客户是否会执行皇帝的命令,只不过生的事情让他感到困惑与难以理解:局势已经很紧张,北京的中央政府里要求向日本宣战的声音也日益高涨,但主管军事的北洋大臣阁下竟然还要浪费时间与北京的财政大臣阁下为了是不是应该购买武器争吵……

    而且据说,这位财政大臣阁下还是政府中最强硬的主战派之一……他的态度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以上帝的名义,怎么会有如此荒谬的事情生?

    当然,他完全不清楚李鸿章与翁同龢之间的各种矛盾,易水了解得也不是很详细——不过他至少可以猜到政治上的理由:作为一个汉臣,李大人的权力和实力都显得过于庞大了,如果继续拨款给他添置军火……类似翁同龢这种博古却不通今的大学士会认为李鸿章是朝廷的最大威胁也是必然的。

    很久以前,当秦朗预言中国必然会输掉与日本的战争时,他就已经意识到到这会是其中一个原因,现在……易水决定将这个问题丢到一边。“哈特曼先生,我为刚才的语气道歉。”他说,“但我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出?”

    哈特曼接受了他的道歉,然后回答到:“恐怕要等到明天,先生。北洋大臣阁下派来卸货的士兵一个小时后才能到达,而我们的货款也只有那时才会送来。不过我们的麻烦可能还没有结束——北洋大臣阁下支付的是白银。”

    “在中国,这并不值得奇怪。”

    “我知道这不值得奇怪,但北洋大臣阁下一共支付了约等于二十二万英的白银,用于购买和订购三万支步枪、三十挺机枪、一千万子弹,以及作为我们购买军舰的活动经费,”哈特曼强调到,“我担心的是,我们没有时间将它们兑换成英镑或墨西哥银元。”

    其实支票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厄瓜多尔那帮家伙只接受英镑或墨西哥银元的现金——他们甚至连美元都不要……

    所以,现在遇到的问题还真是麻烦,非常的麻烦。易水想了想,“难道在天津不能完成兑换吗?”

    “我已经去问过了,先生。很遗憾的是,在我们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哪一家银行有能力完成兑换工作”

    “那好吧,现在我们只能祈祷厄瓜多尔人接受白银了。”似乎也只能如此……易水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转向汉密尔顿,“船长,让所有人做好准备,一旦完成卸货并得到货款,我们就立刻出。”

    “遵命,先生。”船长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问到:“是先去东京吗?”

    “是的。以目前的状况,对于我们来说,每一英镑都极其重要。”

    。。。

第九十七节 与摩根的通信'上'() 
些事情易水根本不用担心——比如李鸿章付给他的白“eureka”号第二次抵达东京时这个麻烦被很好的解决了:在很短时间之内,所有白银都被换成了黄金。虽然因为白银的成色问题被日本人坑走了五千英镑,但不管怎样,黄金总比不断贬值的白银更容易让人接受。

    再加上销售甲基安非他命获得的、等于二万四千英镑的汇丰银行券——日本政府也没有使用英镑现金直接支付——易水觉得这已经足以买下智利人的巡洋舰了,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尽快返回圣迭戈。

    根据他的命令,“eureka”号的货舱里也装上了优质燃煤,然后开始沿着极北航线向着加利福尼亚疯狂赶路。

    而与此同时,在南非,秦朗正忙着给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写信。

    他已经与布尔人进行了接触,但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让他很不愉快。那些荷兰殖民的后裔完全对他的推销活动不屑一顾,他们只愿意购买德国的毛瑟步枪。这不仅仅是习惯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家伙愚蠢而又可笑的相信,德国那个脑子有毛病的威廉二世皇帝一定会支持他们反对英国人的战争。

    所以布尔人认为坚持购买毛瑟步枪至少有一个好处:当他们获得德国的军事援助以后,这些花钱买来的武器还可以继续挥作用。

    秦朗当然很清楚他们的这种想法简直称得上愚蠢至极。尽管一*六年,他曾经向成功镇压了詹森远征的德兰士瓦总统保罗。克鲁格去了一封著名的祝贺电报,但在第二次英布战争爆以后,威廉二世却并没有对布尔人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

    虽然这位像“小灌木大统领”一样喜欢胡说八道的皇帝陛下总是通过一些不恰当的言论或行为得罪其他国家,不过他还不至于愚蠢到向一群注定失败的可怜虫提供军事援助。可惜布尔人现在还看不到这一点。

    秦朗也不准备向他们指出这一点——当然,即使他指出,布尔傻瓜们也不会相信。虽然他很乐意向布尔人传授一些现代化的斗争技巧,但既然他们不愿意购买他的武器,那么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与其在这些家伙身上浪费时间,还不如与摩根研究如何赚钱。

    在竭尽全力搜刮了自己记忆中所有与甲午战争以及战后赔款有关的知识、并对现实中获得的各种情报进行了彻底分析以后,现在他已经有了一个更加详细、更加庞大的计划,并且这个计划与之前的计划有很大的差别。

    现在,摩根已经被他从向清政府提供战争借款的名单中清除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家银行可以获得向清政府提供借款的机会:汇丰。因为它与李鸿章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还有英国政府支持。即使摩根决心插手,他也没有能力取代它。

    华尔街皇帝的所有机会都在战后,但即使如此,他也不可能完全插手借款事项。汇丰依然挡在他面前,而且秦朗也有一点印象,在向清政府借款的银行中似乎还有瑞士银行,它同样是摩根无法战胜的对象。

    而且,重新搜索自己的记忆以后,他还现,清政府的借款总额实在太大了,仅仅依靠摩根自己的能力,他根本不可能插手。

    然后他自己也被那些数额庞大的借款吓了一跳。

    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需要向日本支付的赔款为两亿两白银,然后还有赎辽款和日军在威海卫驻扎三年的军费,但除此之外,由于日本指责清政府提供的库平银成色不足、以及白银与英镑的兑换价格下跌引起的亏损'注1',清政府额外支付了大约三千万两白银,所以赔款的全部总数大约是二亿六千万。

    但这却不是战后借款的总数。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清政府不但没有能力独自向日本支付战争赔款,它也没有能力偿还战争时期汇丰银行提供的军费借款——因此,它还必须向银行借款偿还拖欠的军费。

    这笔费用究竟是多少,秦朗记得不是很清楚,在战争结束以前他也得不到准确的消息,不过他个人猜测,清政府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投入的战争费用大概不会少于六千万两白银,甚至还可能更多。

    也就是说,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一年,清政府需要的借款总数肯定会过三亿两千万'注2'……

    “到目前为止,我还无法准确想象出三亿两千万两白银是一个什么概念。”不过这句话秦朗没有写进信里。事实上他也没有在信中写出一个准确的借款数字,否则,摩根大概会通知梵蒂冈将他抓起来……噢,现在已经没有独立的梵蒂冈教皇国了,而它再次成为独立主权国家还要等到一九二九年。

    他笑了

    新回到自己的思考中。

    至少三亿两千万两白银,汇丰银行和瑞士银行会承担一部分,剩下的那些,根据秦朗不确定的记忆和他的推断,似乎应该是由渣打银行提供。

    如果摩根联合美国的其他财团和银行家,要从渣打银行口中抢走清政府的借款相当容易……或许他自己就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不过从更加稳妥的角度出,至少还应该再加上纽约城市国民银行。

    而他可以争取到的借款数额,应该可以达到四分之一,甚至有可能达到一亿两白银。

    这的确是一笔大生意。而且清政府以后肯定还会再次向各国借款——根据第二次借款时签署的协议,如果清政府能在三年内还清借款,可以节约大约两千三百万的利息。不过,即使以关税和盐税作为抵押,要在三年内全部偿还第二次借款对于它来说也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

    所以清政府只能第三次借款进行偿还。而这一笔借款,根据秦朗学到的历史知识,似乎应该是三亿,并且分成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三个批次。

    秦朗预计,如果美国的财团可以联合起来,并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他们应该可以得到这笔借款的一半。

    要做到第一点很容易。金融家们都是追逐利益的鲨鱼,没有见到肥肉却选择放弃的理由。而法国高利贷与美国金融集团的矛盾已不是什么秘密。最后,在新英格兰各州,各个世家的家训就是“恨英国佬”。

    让他们联合起来与英国佬和法国高利贷争夺利益,美国的金融家们大概很乐意做这种事情——只要有人可以让他们相信,这件事情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不过,在他写给摩根的第一封信里,秦朗还不准备将计划的所有细节像绣筒倒豆子那样全部写出来。在知道自己可以得到什么利益之前就把一切告诉别人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尤其对方还是一个聪明的金融家。

    于是他放下笔,将信装进信封,然后交给一个警卫,让他将信带回纽约送给摩根。秦朗不想让效率低下的邮政系统浪费他的宝贵时间。

    警卫刚刚离开,伊丽莎白就走进房间。“你的信写完了?”

    “是的。现在我可以轻松一段时间了。”秦朗点点头,站起来给她拉开椅子。

    “我比较怀疑。你正在构思的显然不是什么小计划。”伊丽莎白偏着脑袋想了一会儿,然后说到,“其实有一件事情我比较迷惑,你为什么那么希望摩根向中国借款?你知道,不管借款的银行是哪一家,中国的经济都会陷入崩溃——秦,别说你不在乎它。”

    “我确实不太在乎。而且以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借款就会引更加剧烈的社会动荡,我很怀疑我的那些同胞们有没有做好准备承受它。”哪怕是那位孙博士,他现在也没有准备好开始他的事业。

    同时秦朗更认为自己正在减少中国受到的损失,“就我个人的看法,让英国或法国向中国借款,最后的结果比让美国来做这件事糟糕得多。”

    “为什么?”

    “美国的力量很弱小。”他指的是美国的军事力量,不管海军还是陆军,都脆弱得一塌糊涂——不但智利海军可以威胁美国海军,日本人也可以只依靠一艘“浪”号巡洋舰就让美国改变立即吞并夏威夷的想法'3'。这注定美国在争夺借款时不可能采:=。条件也不会很苛刻。

    作为后起的、还没有强大力量的新兴列强国家,如果美国想与英国、法国、俄国或德国竞争,它就必须将自己的要求减少到一个足以让清政府动心的地步,以便让这个对所有西方国家都充满畏惧的政府愿意承担风险。

    而且,相比美国这只秃鹫,秦朗更担心中国北方的那只北极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