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太平王-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的心分成了几半,没一个让娘省心的,现在你又要去打仗,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杨柯笑了笑:“娘,等我得胜回朝,儿子一定给您娶个媳妇回家,您就等着抱孙子吧,想到这些,您不就有盼头了吗?”

    老妇人破涕为笑:“你个臭小子,就会耍嘴皮子。”之后又是千叮咛万嘱咐,还一定要亲自给杨柯准备行囊,杨柯好不容易劝住了母亲,回到了自己卧房,已经是东方微白,疲累已极的他一头倒在了床上,沉沉睡去。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章 蓄势待发()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今山东汶上)人,古人称赞他““马隆西伐,王濬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杨柯上下打量着这个久仰千年的怪才,心里默诵这前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却怎么也对不上号。眼前的这个人五短身材,其貌不扬,满脸络腮胡子,只有一双眼睛看着炯炯有神。

    马隆没有行礼,只是口中客气道:“见过监军。”倒不是他故意傲慢无礼,而是接到的圣旨直说密派杨柯为监军,对外不能声张,让他接受杨柯的指挥,而并没有说明杨柯的官职身份。虽然久闻这个皇亲国戚的大名,但马隆认为那只不过说明对方精于权术,未必能带兵打仗。眼前的这位翩翩公子虽然气度不凡,丰神俊朗,可哪里有一丝将帅的气息。这几层意思叠加在一起,马隆此刻的心情可以说无比复杂。

    杨柯似乎一点没有察觉,也并无不快,微笑着说道:“马将军,名为监军,实为参军,以后你我就要同舟共济,生死与共了。”

    听到这句话,马隆稍稍放了点心,杨柯可能是客气,但起码说明对方不是拿架子,难以相处的人,口气立刻也客气了几分:“朝廷诏命,马隆理当奉命,以后马隆唯先生马首是瞻。”想了半天,马隆憋出了“先生”这句称呼。

    “以后孝兴兄叫我修烈吧,来来来,我给你引荐引荐,这位是唐彬唐儒宗。”杨柯将身边的唐彬介绍给了马隆。二人照例有一番寒暄。

    马隆抬头看看天色,指了指前方连云的营帐道:“修烈,我们速归中军大营吧,还有两日,各路调派来的人马集结完毕,我们就点将启程吧,乘着这两日空闲,咱们好好商议一下军机。”

    众人在马隆和一种马弁的护卫下,翻身上马,冲着中军大营的方向而去,唐彬的身后,蜿蜒而行紧跟着的就是曾经百炼的那一群精兵,这一次全部带了出来,充当杨柯的亲军。

    入夜之后的大帐内灯火通明,马隆正在分兵派将,安排的尽然有序,条理清楚,军令颁布、营帐安排、点将,看似繁琐,但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马隆就安排的妥妥当当,一看就是老于军务的。等到众将散去,马隆满意的看了杨柯一眼,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开场白含糊介绍了一下杨柯的身份,杨柯和众位将领客气了一下之后,从头到尾,杨柯就一言不发,宛如透明一般,丝毫不干涉自己的军务,如他所说,老老实实当起了参谋。

    “修烈啊,这次朝廷给了我们五万大军,又分属不同建制,原来很多都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所以第一是军令要严,第二是抓紧操练,让军队赶紧的打磨成一团,每一天都不能松懈啊,一旦两军交锋,刘渊可不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从容整顿好再交战。”马隆看着杨柯说道。

    杨柯点点头:“将军尽管放手去做,柯不懂军务,一定会尊重将军的决定。”他心下当然明白,马隆是担心自己说他擅专,任何事都不和自己商量,自己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独断独行,所以给他吃了这颗定心丸。杨柯可不想大军未动,就先和马隆闹出什么不痛快来。

    马隆十分满意杨柯的表现:“夜已经深了,我还要去寻营,你早些睡吧。”杨柯也不客气,道了个别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中。第一次住军帐,虽然亲军将自己的营帐安置得十分规整,但毕竟比不上在家中,杨柯让一名伺候的亲兵下去休息之后,一个人独自坐了下来,掏出随身的文札,在上面一会记着什么,一会儿又停笔苦思,直到唐彬走了进来。

    “公子还没有睡啊?是不是不太习惯?”唐彬关切的问道。

    “哦,你不也没睡吧,放心,我没那么娇贵。”杨柯打趣道。

    唐彬拨亮了一点火烛:“公子今日初会马隆,感觉如何?”

    杨柯扬了扬手中的文札道:“我正在一边记一边想,可巧你来了,正好听听你的看法。”

    唐彬思索了片刻:“老于行伍,精明强干,卑职现在能看到的就是这些了。”

    “不错,我也是这么看,不过我还看到了一层。。。。。。”杨柯略停了停。

    “是什么?”唐彬问道。

    杨柯不答反问:“我没上过战场,不过儒宗兄你是内行,你觉得两军交战,主帅最关键,也是最要紧的是什么?”

    唐彬对这类问题显然思考过千百次了,不假思索的说道:“主帅的心志。”他似乎为了加重自己的语气,辅上了手势接着说:“能统帅千军万马的,都是久在军中摸爬滚打的老兵了,兵马调度、地形勘察、军令统一等等这些都是基本功,很难靠这些决出孰高孰低,孰优孰劣,更不用说以此定胜败存亡。权谋之道不是不重要,但临敌千变万化,更有很多人力不可勉强的地方,正所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乏弱旅胜过强兵的战例,卑职以为,如果这些方面都不相伯仲,真正在战场上拼的其实是主帅心志,心志坚如磐石,临危不惧、临变不惊、临机不纵、临利不贪、临败不懈、临胜不骄、临敌敢断者,才是用兵的至高境界,这个有几分天与神授的意味在里面,也是真正的决胜之道。”

    杨柯仔细的琢磨这唐彬的这番话,深为敬服,古人的智慧真的是了不得,脱离战术层面,能从性格对比上揣摩对手,可见唐彬已经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了,在兵书战策之外,在人性的弱点和优点中找根源,看来自己可以抽空和他谈谈卡耐基了。

    一念至此,杨柯淡淡一笑,自觉荒唐,大军征战在即,可真的要认认真真的未雨绸缪,多算多思,随即摆了摆头,赶走那些奇思妙想。

    “怎么?公子认为卑职说得不对?”唐彬看到杨柯摇头的动作,不禁有了疑问。

    “哦,非也非也,儒宗兄见识不凡。”杨柯顺着唐彬的思路说道:“我担心的也正在此,我觉得马将军似乎并非心志坚如磐石。。。。。。”

    唐彬不说话,但他性格一相沉稳,看他的表情,杨柯就猜到他和自己的看法其实是一样的。“儒宗兄,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有备无患啊。”

    唐彬沉吟片刻道:“其一,马隆为帅,公子不干涉他发布军令这个是无可厚非,也必须如此,否则,令出多门是乱军之道。其二,公子小事不开口,大事冷眼观瞧,一旦有疏漏之处,只要事关大局,还是要力挽狂澜啊。”

    “我可没有那么大本事,力挽什么狂澜,只愿上天保佑马隆不需要面对考验心志的那种时刻。不过儒宗兄的话金玉良言,我牢牢记住了。我也会时刻关注军情,有什么事我们多多商量。”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一章 兵者诡道() 
浩浩荡荡的五万大军兵分两路拔营起寨,按照事先预定的进军方略,唐彬与杨柯作为左翼领兵一万前突三十里,马隆领兵四万居右路,两军相隔也是三十里的路程,辎重殿后,彼此呼应,按照马隆的说法是互为犄角,互为策应。同时放出五个斥候营,搜索纵深前推近百里。

    按照事先约定的行军速度,日行七十里,非止一日,不知不觉已经抵近离石还有七八日的路程。杨柯手搭凉棚,遥望着离石的方向,对唐彬说道:“儒宗兄,今早主帅大营可有消息传递?”

    “传令兵已带来了军令,抵近永城后背城下寨,如遇敌袭,可入城坚守,不可轻战。”唐彬说道。

    杨柯点点头,在马上掏出随身的文札翻看,唐彬侧目看去,上面弯弯曲曲都是点线勾画的山川地形,分明就是离石周边的地形草图,而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一些弯弯曲曲的符号,唐彬却看不懂了:“公子,这地图我能明白,可这些符号是什么?”

    杨柯解释道:“上次我与二叔同来离石的时候,查勘了周围的地理山川,这些符号记载着地形的宽窄高低,还有关隘和险要。”

    唐彬十分敬佩的说道:“原来公子早有筹谋,看你这草图,比我们用的地图可精准多了,这一手画图和看图的本事,没有多年行伍打磨,可练不出来。公子居然无师自通,真乃奇才也。”

    杨柯微微一笑,古人的绘图技术和绘图理念还相当原始,更别说能用图形和数据的组合立体的展现整个战场态势了,后世的高德、百度、谷歌等的地图是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尤其绘图思想更是甩掉了前人几个太平洋的距离,前生做专业驴友的时候,看图和手绘草图以及辨别地形方位本事真不是盖得,没想到现在派上了大用场。

    “儒宗兄谬赞了,这世上哪有无师自通的奇才啊,我只是留了个心眼,事先做足功课罢了。”杨柯也不做过多的解释,岔开了话题:“我们离石城中埋伏的人有消息来了吗?”

    儒宗摇摇头:“自三天前,便再无消息了。”

    杨柯与唐彬对望了一眼,突然同时说道:“路断了”

    杨柯与唐彬不约而同勒住马缰,在路旁下了马,亲军会意,立刻支起了行军案,展开了地图,杨柯则掏出了文札,两人凝神观看起地图来了。

    看了良久,唐彬皱着眉头道:“三日前我们尚未出藩王的防区,刘渊的斥候不可能放出这么远,一定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了,没准连我们的方向和兵力都泄露无疑了。”说道这里,唐彬转头吩咐亲兵道:“速遣传令兵,报于大将军知晓,我们在离石城中的细作已经三日没有音信,可能大军行藏已经泄露。”

    亲军问道:“可要讨大将军军令?”

    “不用。”唐彬摇摇头:“如果大将军有令,就带回来,如果大将军无令,也不用讨令。”

    按照惯例,下属汇报军情,一定要请上官示下,但为何唐彬却说有令接令,无令不讨令?亲军一脸狐疑的去安排去了。

    杨柯问道:“儒宗兄,你认定大将军不会调整部署吗?”

    唐彬点点头:“三军已动,仅仅因为斥候三日不报,就调整军略,大将军未必拉得下这个面子,所以要他自己想通,我们不能逼他。好在尚有时日和路程,来得及调整。”

    杨柯突然说道:“如果没有调整的时日和路程了呢?”

    这没来由的一句话让唐彬楞了一下,看着杨柯,却不知道他话里的深意到底是什么。

    “刘渊不仅仅知道了我们的军力和方向,甚至已经看破了我们的意图。”杨柯一边用手敲击着地图,一边说道。

    唐彬顺着杨柯手指的地方看向地图,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方才抬起头来说道:“刘渊已经封城了,所以斥候才出不来,而且他有坚城可守,一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又洞悉了我们只有五万兵力,围城有余,破城不足,更无暇机动,一旦我们和他进入对峙,那就会被死死套在离石城下了。真是老谋深算啊。”

    杨柯补充道:“还有一点,刘渊长在骑兵,他不可能用骑兵扬短避长来守城,也更不可能放着骑兵不用,所以,我敢断定,他的骑兵不在城中,一定游弋于某个地方,寻找战机和刘渊里应外合。”

    “可老孙的密报说刘渊手中一共只有四万多人,他的兵力怎么可能调配的开?”唐彬略有不解。

    “正是因为他兵力调配不开,所以才守城,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唐彬就在军伍,一点就透:“对啊,顶多派出两万人守城,然后征调所有民夫和城中百姓,对攻不足,但守城绰绰有余啊,这样他就能腾出兵马寻机攻我侧背,两面夹击了。”

    杨柯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刘渊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了,他在你的必攻之地布下这个钓饵,而这个钓饵竟然是他的老巢和主帅,你猜马隆会不会动心?此其一,马隆善用军器,攻城是他的看家本领,他会不会认定这就是天降大礼,此其二。有此二者,说明刘渊是将马隆揣摩了个透。”

    唐彬说道:“如果能找到他的骑兵在哪就好了。”

    杨柯微微笑道:“儒宗兄,你说到关键处了。如果你是刘渊,你会将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