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太平王-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这群人带着调侃的笑意,杨柯摆摆手道:“老夫子也学着说风凉话了,别来虚的了,咱们开始议事吧,谈完了事我也不留你们了,你们早早打道回府吧,我得陪夫人去了。”

    众人不禁哄堂大笑,唐仲笑道:“新婚燕尔,侯爷这么急着就要下逐客令了,咱们也识趣点吧,不过你总得管饭吧,中午就在侯爷府上再叨扰一顿,吃完就走,绝不食言。”

    谈笑之后,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开始细细的商量起事情来。首先是唐仲与周处将东海郡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经过一系列大大阔斧的整顿之后,无论是政权还是军权都牢牢的被掌控住了,紧接着就是肃清了常家在各地盘踞的爪牙和帮派,商道则由红姑通盘接手,短短的时间之内,已经恢复到了柳氏兄妹曾经的水平和规模。市井百姓和各行百业在废除了东海王的一些列苛政与盘剥之后,开始渐渐有了生气。杨柯听完二人的介绍之后,由衷的赞叹道:“东海郡本是一盘残局,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扳过来,两位功不可没,着实辛苦了。”

    周处自谦了两句,话锋一转:“侯爷,来之前咱们已经接到了中枢院的廷寄,让咱们将驻军人数和岁入做一个详细的账册报上去,我和唐大人拿不定主意,该怎么个报法,还得侯爷您定个章程出来。”

    杨柯沉吟片刻:“这是朝廷在投石问路,想看看东海郡是不是铁板一块,你们据实上报,而且报得越快越好,不要给中枢院留下口实就行。当务之急,最急的还不是东海郡,所以要辛苦你和老夫子多挑挑担子了,有什么事二位商量着办即可,不用通传我。还有一件事,这个柳氏商号我是有大用处的,估摸着合适的机会和时间,我再去和她们当家的好好聊聊。”

    周处点点头,便不再言语。接着是文鸯和马隆、裴瓒、唐彬等人,将各自统兵的的情形一一介绍给杨柯听,杨柯很认真的听,偶尔还会问一些具体的情形,听完之后,他基本得出了一个判断,京中的禁军、驻防的主力也是渐渐变成了牢不可破的子弟兵,尤其是自己随身的那些亲军被打散到了各个军旅之中,担任着基层的军官之后,控制力进一步被加强。

    “儒宗兄,还有一事需要抓紧来办了,我想将葫芦谷办成讲武堂,专门用于军官的轮训,这个讲武堂的山长可非你莫属啊。要多多的练出一些能带兵,能打仗的人才出来。”

    唐仲突然插话道:“侯爷,儒宗可以办这个事,但山长一职还是非杨候莫属啊。”

    唐彬也立刻回应道:“是啊,山长一直还是由侯爷你代劳吧。”

    杨柯目光闪烁,心中其实很明白,军权从来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而掌控军权靠的就是军中的各级军官,训练军官的学校是军官的摇篮,这个山长当然应该由军权的最高掌控者来担任,唐仲和唐彬的态度其实也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杨柯也就没有故作谦虚了,当仁不让的回答道:“可以,儒宗兄就做个总教习吧。”

    接下来就轮到刘伶了,他的话言简意赅:“侯爷,朝局动荡,下官可是心急如焚,现在时机火候已到,侯爷也该重新出山了吧?”

    杨柯摇摇头说道:“不瞒刘兄,我心里还是有些打鼓,这个在背后推波助澜的谋主没有现身之前,咱们依然是在明处,既然乱作一团,不妨让他烂透了再说,真神不现,咱们就不能轻举妄动。”

    刘伶问道:“侯爷这句话似有所指?”

    张昌接过话头:“这次朝局动荡,一路是藩王在背后,一路是氏族在背后,还有一路是太后在背后,错综复杂,但我隐隐觉察到有一些蛛丝马迹,一定还有人没有跳出来,而且这个人似乎是合纵两横,能量不小啊。”

    刘伶惊讶的睁大了眼睛,不过他是何等聪明的人,略一思忖,突然问道:“可有证据?”

    张昌摇摇头:“这又不是开堂审案子,要证据何用?”

    杨柯面色凝重:“当年贾后一党被废,功不在我,而是因为贾后办了一件事,实在是太不得人心,所以才墙倒众人推,否则,咱们废掉贾后,也不可能那么四平八稳,满朝公卿大臣和藩王,没有一个有异议,足见朝局之争,取大势为首要,宁肯藏拙,也绝不逆势而为,这个人如果不跳出来,咱们还真猜不透他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在场的人其实已经心知肚明,但无人去点破而已。杨柯看看时间已经临近午时了,站起身来说道:“各位留下吃个便饭吧,我就不陪你们了,大家以后的书信往来,保险起见,都交由子平兄的驿路传递。”

    众人也不谦让,各自分手,吃饭的吃饭,回内院的回内院,这次难得一聚的高层会议也就此结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七三章 登门求教() 
(第一天上架,感谢天蓝晓、求真97,喧癫空隧的支持,感谢收藏朋友们的支持。麒麟可可会继续努力。)

    “睿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著筏而去。又做大炬,长十余仗,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翻着工匠名册,读到穆九一名,在下面有这样一行记叙,杨柯问陶侃道:“这个穆九就是当年为先帝献策,大破东吴铁链和铁锥阵的工匠吗?”

    陶侃点点头:“当年先帝命大将王睿率水师南下。东吴在长江天险的要道处不下了层层铁链,又在水底沉下了大铁锥,苦无破解之法,大军不得前进。那时的穆九是随军征用的民夫,献出了奇计,并带人制作了一些筏子,方圆百来步,上面用稻草人冒充披甲执武器的士兵,一方面吸引东吴军队的注意,另一方面,木筏会勾住水下的铁锥,可顺着江流将铁锥带走,破了水底的铁锥阵。继而又特别打造了巨大的火炬,上面淋满麻油,然后点火烧铁链。铁被烧成铁水后,铁链阵也随之被破掉,才有了后来的船队沿江而下,灭掉吴国的战果。这个穆九世代就是铁匠出身,更难得是,他竟然还识文断字,在华阴县的匠户中很有些威望。正是侯爷需要的人才啊。”

    杨柯听罢,心中暗暗称奇,在古代,工匠的地位其实是很低的,能识文断字的工匠更是凤毛麟角,而这个穆九能破了铁锥和铁索阵,不单单是本身的技艺高超就能胜任的,更重要是靠他动脑子的能力。这种人有实际动手的能力和世代相传的技艺,又能创新思考,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人才吗。他按捺住兴奋,又问了一句:“这个穆九参加过平吴之战,年纪只怕不小了吧,身体怎么样?”

    陶侃笑眯眯道:“这穆九已经年过六旬了,不过铁匠出身,自小打熬惯了筋骨的,身体好着呢。”

    杨柯迫不及待的问道:“我想见见他,他在哪里?”

    “老师稍等片刻,我这就派人去传他来。”

    杨柯略一思索,当机立断道:“不必了,我们跑一趟,我亲自去拜会他。”

    陶侃不禁瞪大了眼睛,一位国候亲自登门去拜会一位匠户,岂不是太匪夷所思了,但他知道杨柯必然有自己的打算,所以也不劝阻:“好,学生带路,陪老师一起去。”

    “不要摆轿,我们安步当车走着去,别惊扰了百姓。”杨柯临出门看到已经有陶侃的衙役备好了轿子,又补充了一句。

    虽然杨柯一行几人轻车简从,仅仅是让一个当地的地保带路,但还是惊动了整条街的匠户。一条青石铺就的小街不过数百米的长度,却密密麻麻住着不下几十户人家,五六百口子人,世代都是以打铁为生,当地人就称此地为铁户营。沿街的房屋都是破败不堪,甚至有的连门板都没有,门前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不一而足,黑压压的两长条挤在街道两盘,都在用惊讶和敬畏的眼神看着杨柯等人。这也不奇怪,这条小街平时来得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地保和税吏了,在他们眼中,衙门里的差役就已经是高不可攀了,听说今天来得不仅有县大老爷,还有一个竟然是侯爷,在他们眼中,对侯爷究竟是多大的官没有概念,只是在猜测着那是天天跟皇帝见面的人,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啊。

    在一行人当中,很容易就可以认出哪位是国候,因为他走在最中间的位置,其他人都谦让着他走在前面,可这个国候也太年轻了,而且风度翩翩,十分和气,看着自己都笑眯眯的,他的眼神扫过,没有一点盛气凌人,反而让每个人都觉得如沐春风一般。

    地保正要示意两边的百姓对杨柯行礼,杨柯急忙止住了:“不要惊扰他们,你带我们去穆九家吧。”

    话音未落,之见远远的当街迎候的一大家子人纷纷跪倒在地,为首的一个老者白须白眉,但精神矍铄,身材硬朗,身边站着个中年汉子和一老一少两个民妇,再就是两个总角孩童,一看就是三代同堂的一家子。那老者领头,家人紧随其后,普通就跪在了当街,老者高声道:“草民穆九恭迎侯爷、恭迎老父母。”在古代县令也叫父母官,所以有一别称为老父母,穆九指的就是陶侃。显然地保是事先告诉他今日到访的人是谁,什么官爵和身份。

    杨柯见这老者声音洪亮,气度沉稳,虽然恭敬但不诚惶诚恐,心中先有了几分好感,抢上几步亲手扶起了穆九:“快起来,冒昧登门,打扰了,咱们别拘礼了。”

    地保看起来就是个人精,急忙帮腔道:“老九啊,侯爷叫你起你就起吧。”

    穆九等人这才起身肃立。杨柯淡淡的笑道:“老人家,我们一起到你家里去看看,坐着聊怎么样啊?”

    穆九面露为难之色:“那可是小人的福分了,只是家里破瓦寒窑的,怕怠慢了贵客啊。”

    “不打紧,不打紧,你头前带路吧。”陶侃插话道。

    众人在穆九的带领下,继续朝着街道尽头的一家小院走去。这家小院独门独户,比其他的民居看起来要强得多,显见得这穆九在当地算是稍微富裕点的人家,推开院门进去,中庭不大,但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套待客的长几和胡椅倒是簇新的,杨柯看了看陶侃,心知这定然是他派人提前安排好的,不过也亏了如此布置,否则这一大群人只怕都要站着说话,连个座的地方都没有。忙乱了一阵之后,杨柯居中而坐,穆九、穆九的儿子与陶侃则分座左右,穆九的家人则捧上了粗瓷大碗,碗里盛的是去火的凉茶。

    “老人家,家里都是靠什么为生啊?日子过得紧不紧啊?”杨柯和颜悦色的问道。

    穆九叹了口气说道:‘一大家子别的也不会,就是点祖传的手艺,靠打铁度日,家里没有地,吃穿用度都要去集市上买,过得有点紧吧,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能糊得了口。’

    “老人家,我今天登门是专门来求教的,想和你老商量件大事,这个事要是办好了,不仅仅是你们一大家子,连着这条街上所有的乡亲父老,都能过上好日子了。”杨柯笑吟吟的说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七四章 出谋划策() 
(在此郑重、正式、以及发自肺腑的感谢天蓝晓,说实话,最惨的时候几乎坚持不下去了,是你一直一来持续的支持,麒麟可可才坚持到了今天,当时麒麟可可说过,给对的人写这本书,只要有一个人还在看,麒麟可可就会坚持完本。到现在,五个月时间,4367点击,1083推荐票,粉丝8,打赏2…宣癫空隧,月票2…天蓝晓出手就是两张,这是麒麟可可的第一个月票,虽然成绩很惨,但没关系,为了天蓝晓,为了宣癫空隧,为了一直在关注和支持麒麟可可的兄弟们,也为了自己,这辈子总算风雨无阻坚持干一件事整整五个月,还会继续风雨无阻坚持下去,麒麟可可一定死磕到底。

    诚心诚意的道个歉,很想坚持每天更新翻一倍,可试了试,实在做不到。历史小说不好写,太费脑经,单纯堆字数不要质量就对不起大家了。每天还要上班赚钱养家,毕竟现在靠码字连西北风都喝不着,所以写作时间又没法保证,目前已经是我的极限了。但每天2000字不断更一定做到,谢谢朋友们。刨开这段话,正文过两千,不偷奸耍滑。)

    谈起了本行,穆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与刚才的沉稳寡言判若两人:“打造农具和兵器的材料无非三种,生铁、熟铁和钢,但生铁脆,熟铁软,打出来的物件用不得,只有钢才是最好的材料,做农具经久耐用,打兵器锋利无比。”

    杨柯点点头,他明白这三种材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