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湾岛上拥有两千多万亩无主耕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极易适合甘蔗种植,一年就可收获。泉州一户五口之家,驾船前往台湾开垦十亩耕地种甘蔗,一年后在地里砍得甘蔗十万斤,卖给商人赚了三千贯……”

    在长安城金光门外一座普通酒肆内,一位年不过十四的少年拿着最近几天长安传的沸沸扬扬的《海外奇闻录》朗朗念道,越往下念呼吸略显急促,双目发光,好像杂志里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吸引着他。

    少年郞的身边则围坐着十几个身配横刀的彪形大汉沉着的倾听着,连平日喜欢的酒放在桌案上都忘了动。

    当少年郞清脆的嗓音念完《海外奇闻录》后,望着眼前这本彩色的杂志,双手久久不能放下。

    “他娘的,泉州的那小儿耕个十亩地一年就赚千贯,咱兄弟在外拼死拼活给商队当护卫,在刀口上舔血,一年下来能有百贯就祖坟冒青烟了。”围坐的诸多大汉中,当即就有一人发飙,满是嫉妒的嚷嚷道。

    “台湾岛这么好,种个地都能成富豪,某看咱们干脆收拾家伙去台湾开垦田地种甘蔗得了。”

    “对啊,这杂志上可是说了,台湾岛现在可是足有两千多万亩无主之地。咱现在就去开他个千八百亩都没人跟咱们争,要是去晚了,消息传的大江南北都知道了,可就没咱们什么事了。”

    “宋头领,你给大家伙拿个主意吧?”

    十几个大汉纷纷期待的望着带领他们走南闯北,踏西域、过天山的头领宋河。

    “叔父……”少年郞眼神热切,诺是叔父带着其手下弟兄去台湾,他也要带上娘亲弟妹跟着去。自从爹早逝,自家就靠叔父接济过活,早就过够穷日子的宋青江得知《海外奇闻录》刊登的海外消息后,整颗心都静不下来读书了。

    做护卫,长年通行大漠戈壁、荒山野岭的宋河脸上尽是饱经沧桑之色。慈爱的拍了下宋青江的后脑勺笑骂道:“你个小兔崽子不好好念书,将来考科举做官,光耀门楣,跟着咱们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去外闯荡干啥?去台湾发财也是叔父带着兄弟们去,你就给某留在家乡照顾你娘亲、叔母和一众弟妹。”

    “哈哈哈……宋小郞,你毛都还没长齐就想跟咱们出去闯荡啦?你给你家留后了吗?”十几个没节操的长须大汉,嘴就跟没上门阀是的叽哩巴拉取笑宋青江,宋青江憋的脸色通红不知如何反驳这群流气十足的凶汉。

    直到宋河发话了,这帮兄弟才停下大嘴巴。

    宋河指头敲着桌子沉声道:“既然《海外奇闻录》将台湾写成发财之地,不管它是真是假,对于刀口舔血的咱们就去闯一闯。成了大家发财,不成也不过是片蛮荒之地,大不了白跑一趟。”

    “宋头领说的不错,一片蛮荒能有什么威胁到咱们性命的。”宋河的一伙弟兄们高兴的叫嚷道。

第208章 财帛动人心() 
“家老,关于台湾岛的消息的探的怎么样?”

    自从看过《海外奇闻录》后,张越既兴奋又是激动,这又是一桩商业机遇,能够使张家财富积累更上一层楼。便急不可耐的派家老去打听关于台湾岛种甘蔗一事的消息。

    家老摇头回道:“回大郞,某派人去皇家周刊、燕王府采买的执事那打听过了。关于台湾,或者说《海外奇闻录》所刊登的所有有关海外的消息实际上都在该杂志上了,是燕王府商业总管崔玄回长安后,派人送到皇家周刊令他们出版的《海外奇闻录》。”

    “看来真相如何,只有派人去实地看看才知晓。”张越仰趟在坐榻上,细细逐思《海外奇闻录》上所刊登的每一条消息。

    机遇往往就藏在字里行间,就如四年前,燕王府四大商号开业时,为了打造人气而在长安城中广发传单。张越正是在传单中看中了逍遥醉所售酒一栏新奇的白酒名,从而奠定了今天张家在长安的商业地位。

    想当初,张越从父亲手里接过的张家不过是长安一名不见经传的商人罢了。在四年前抓住燕王府名下产业‘青山绿水’出售白酒这一从未有过的烈酒机遇,通过向其收购囤积,再转运外地高价倒卖使得张家大赚了一笔。

    从此张越紧盯燕王府名下各产业,一有新产品出售立马大量收购,然后派遣马车快马加鞭运到山东各繁华州县倒卖。

    几年下来,张越通过这种赶时间跨地域倒卖手段使得张家的财富大幅积累,一跃而成长安年轻有为的商人。

    皇家周刊是燕王和太子、沛王几人合办的,刚一出版出售张越就看中了报纸一行当的赚钱和宣传的功能,立马出资招几位科考落第的穷迫文人担当写手创办了大唐首家商业报刊…长安商务报。

    长安商务报经过一年的发展,以经算是在两京家喻户晓。张越更是慧眼独具,在报上刊登两京市内的各种商品的物价变化而吸引了不少百姓和商人购买参阅。一些行商为了兜售货物还花钱在他的报上打广告,一年的广告收入都令张越喜出望外,在打商业广告的影响力上甚至超过了一本正经的皇家周刊。

    为燕王府所主导的皇家周刊不会无原无故的另创办一份印刷精美绝伦的《海外奇闻录》杂志。专研燕王数年的张越猜测燕王此举定有深意,还是藏着诺大发财之机的深意。

    喜欢的书友请看正版,正版将待会修改:

    日本现在还没有天皇,李煜从逍遥醉那里偶然遇到的两个遣唐使交流中,了解到最近日本近况。当然现在日本不仅没有天皇同样也没有日本这个国名,更确切的说叫倭国,从汉代开始对日本列岛上生活的人的一种蔑称,意在形容其矮小丑陋。

    刚才碰到的那两个倭人身材确实不怎么高,也就一米六几的样子,长相仍具有前世自己对倭人的感观,猥琐、一般。

    坐在逍遥醉三楼的豪华包间里捏着下巴,李煜望着包间舞台上正不停旋转的胡璇舞女郎们走神的想着刚才得来不多的信息。

    在唐代倭国进行了影响其历史走向的两次重大改革之一的大化革新。如果说明治维新将日本从封建愚昧带入了近现代文明社会最终成为世界列强;那么大化革新就是将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奴隶社会带入封建文明从此踏上了文明社会的道路。

    不过介于历史知识有限,而且前世更多的是关注本国的历史,好奇欧洲历史的李煜来说,对倭国大化革新的了解只停留在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上,对倭国当代的历史恐怕只能用小白来形容了。

    不过今天还是挺庆幸的,居然碰到了两个遣唐使,由其是那个大使守大石,问之无所不说,简直让李煜高兴坏了。从而让李煜也能睁眼看下大唐海东这个几乎被海洋隔绝的群岛国如今的发展状况了。

    历史上大名鼎鼎,后世被小日本大吹特吹,同时也被一些自卑崇洋媚外的国人大吹特吹的大化革新原来以经开始二十年之久了。

    刚从那个叫什么坂合部石积的副使嘴里说出来的,李煜这个倭国历史小白脑袋都差点轰了下,历史教科书上不是说倭国在唐代派遣大量遣唐使带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典章。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推动倭国的大化革新出谋化策吗?怎么二十年前倭国就开始了大化革新?那不还是贞观时期吗?自己了解到贞观时倭国就派了一次遣唐使,即使自己父皇登基这十几年有三次遣唐使。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人数非常少,并没有发现有留学生似的人物跟随,更像是倭国对于大唐这个国家的拜访,而且资态还和大唐摆在同等地位上,这第五次他们的资态就明显低得多了,摆出了大唐属国的资态。

    由于自己的无知李煜几乎又要在心里骂后世那些无良历史学者了。不过好在抱着及其疑惑的追问下才了解到,倭国的大化革新虽是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但确实是在留华倭国学者学成归国后担任倭国中央高官并协助倭王开始大化革新。

    比如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南渊请安归国,这三货在前隋时就来我中华了。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王室贵族。他们开设学塾传受中华文化,他们的学生中著名的有中大兄王子和中臣镰足,并最后参与革新派谋划诛杀倭国权臣守旧派苏我虾夷、入鹿父子,是为乙巳之变。

    政变后,皇极倭王退位,革新派拥立孝德倭王,以中大兄为王太子,中臣镰足为内臣,僧旻和高向玄理为国博士(顾问),建元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新政府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第209章 风闻天下() 
李煜回到洛阳两天后,皇家周刊洛阳分社就刊登了一篇燕王撰写的文章…安东都护府就海外发现之地处置措施。

    一经发售就吸引了诸多人的关注,皇家周刊成立以来,燕王还是第一次亲自撰文登载。

    “卖报、卖报啦!重大消息,安东大都护燕王殿下就新近发现的海外之地的土地处置政策发布啦。想去海外屯田者,切莫错过本期报纸,否则后悔晚矣!”

    报童一路走边挥着手中的报纸大声叫卖,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不少人当既围拢过来掏出五个铜板买一份报纸看起来。

    路过的张成绮勒住缰绳,最近几日关于海外之地,因《海外奇闻录》这份杂志而在民间闹的沸沸扬扬,颇为好奇燕王又有什么新动作,便从报童手中买过一份报纸看起来。

    “《海外奇闻录》所载海外得之地,皆为本王咸亨元年末遣之东南、乐浪海两支船,跨越万里海疆,历半年探知。所探海外诸岛以北海道、台湾、库页、吕宋四岛最大,土与环境以北海道、台湾二岛为最。二岛有极广袤肥沃之平原,无洪旱之灾;山中藏何累之金,生著名之山参、灵芝;窜于岭之貂、鹿、遍猞猁,一手好箭法乃可取珍之皮毛、鹿茸……”

    看着文章前段极富宣染性文字,张成绮不由轻笑起来,叹道:“燕王这是给普罗大众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梦景。”

    “海外所发现诸岛虽肥沃,可缺人力劈开荒野,布予文明之光。本王乃大唐安东都护府大都护,见此不忍视之。决心务要将大唐新之疆土施予文明,数年之外,使国又得数十繁华州县,与中原并之。”

    “特此,凡大唐子民自往北海道、台湾、库页、琉球垦荒者,成人可分三百亩,老幼百亩。耕三年既可自安东得契,此三年复。”

    “诺有需大额土地者,既千亩以上,每申请五百亩地,当自行组织迁移三户百姓于当地方可,三年田赋同免。此名额仅限有名望的世家与家财万贯的商人。”

    “这?”张成绮先前还不以为然,可看到这就不镇定了。当官除了每年的禄米、月俸外,就是职田了。可职田一品官也就1200亩呢,还是朝廷的,只能收个租,离职了职田就不是自己的了。

    “不行,得赶紧回去找父亲和祖父商量下,在海外弄块地以做家族基业。”

    清河张氏虽是望族,可名头比起五姓七望小多了,最关键的是,家族田产也不多了。曾经再大的家业一代代下来,为各房所分,现归自家祖父这一房的田产已不多。

    祖父张文瓘为官清正,重视名节,不贪不纳,虽贵为宰相,可自家这一房就靠薪俸过活,诺没有足够的田产留给子孙,将来他们何以持家修家,维持清河张氏的名望?

    长安富商王俊连在家过年都不过了,备着厚礼火急火撩的赶来洛阳,在入洛阳城的城门口报刊亭买了份皇家周刊新一期报刊,刚拿到手上就被首页标题所吸引。

    过目之后,王俊一拍大腿哈哈笑道:“燕王殿下此策正中某下怀!”

    半月后,早早南下的张越在扬州得知洛阳皇家周刊所刊载的消息后,痛悔不已,将手上的事交给手下人后,又急急忙忙的北返。

    一个多月后的江南道台州的乡村小路上,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少年郞手上拿着从县城里捡来别人看完不要的皇家周刊的报纸,跑回家冲着在田地里种菜的爹娘喊道:“爹娘哎,咱家马上就要有地了。”

    台州地处江浙东南沿海,不像北方一入冬田地里就无法种植任何作物。

    少年郞的爹娘停下手中的活计,不解道:“二郞,你说啥呢?”

    “这是当今燕王殿下在皇家周刊上发表的关于安东都护府政令。咱台州东南海外有一座大岛名台湾,咱家迁往,每人可得三百亩地,三年免税……”

    少年郞的爹娘闻之色变,没有人比他们这些自出身就没自家田地,只能一辈子给人当佃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