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将军,唐军夜袭西门,西门以经被攻破了。”

    “报,将军唐军骑兵数千已从西门攻入城内,马上就要攻到城主府来了。”

    一个又一个传令兵神色焦急的跑来禀报最新的军情。

    “完了。”沙湌头一晕,脚不稳,整个人都快要倒下去了。

    “将军、将军。。。。。。”

    “杀,活捉沙湌。”薛讷一马当先,领着手下三千骑兵从西门攻入如入无人之境。

    城内的高丽军和新罗军大部分还在睡梦中,城中突然响起喊杀声,惊的他们不知所措,连领兵将领都找不到。

    李尚旦领着赶死队杀散西门守军打开城门后,就领着白虎卫沿着城墙杀去,城中交给薛讷手上的三千骑兵冲杀。

    慌成一锅粥的高丽、新罗军慌乱中连衣甲都还没穿好就被杀来的唐军一阵砍杀,留下一地的尸体。

    “撤,快从东门撤退。”沙湌凄厉的叫喊着撤退,领着跟随而来仅有的数百兵马慌张的往东门奔去。

    沙湌以经丧胆,逃回乌骨不到一天,唐军就破城而入,他再也没有勇气率军与唐军撕杀,只剩下逃命。

    占据不到一个月的乌骨就这么丢了,沙湌惊慌逃命中如数日前大安山山谷中舍弃上千部下,再次舍弃了城中混乱各自为战的数千部下而去。

第20章 剑牟岑反() 
剑牟岑原高句丽旧将,在高句丽灭亡后不甘于亡国,仇视大唐对高句丽的统治。

    自唐军主力撤离高句丽后,剑牟岑一直在谋划复兴高句丽,将唐军赶出高句丽的土地。

    在大同江南岸刺杀数名唐朝派来的汉官和亲唐的法安和尚后被驻安东唐军通缉捉拿,剑牟岑不得以带领手下随从逃往新罗避难。

    也许上天真的给了剑牟岑一个反唐的机会,在去新罗的路上竟遇到原高句丽宝藏王的外孙安舜。

    总章元年,高句丽被大唐所灭后,其国内贵族富户大多被强制移往大唐各地分散安置。

    做为被俘押送至长安的高句丽宝藏王的外孙,真不知这安舜是怎么从唐军眼皮子底下溜掉的。

    心中一直想着复国的剑牟岑,碰到安舜,心情格外激动,简直是喜从天降。

    要复兴高句丽必须要有一个身份尊贵有足够号召力的人站出来,号召高句丽百姓起兵反抗唐国的占领。

    可原高句丽上至国王各贵族,下至各地富户大多被唐军掳走,留下来的,侥幸逃脱的都是没什么分量的小人物,这也是剑牟岑一心想反唐复国却拉不起队伍,最后只能安然逃离高句丽的原因所在。

    如今有了安舜,宝藏王外孙的身份可谓是目前高句丽身份最为尊贵的人。在王室后裔直系血脉全被掳走的情况下,他的王室旁系血脉自然而然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也就能号召高句丽百姓起兵反唐,更能收编各路反唐义军。

    “天幸我高句丽啊!让臣遇到殿下,我高句丽驱逐唐狗复国有望,哈哈哈。。。。。。”剑牟岑扑通一声跪倒在安舜面前,双手抓着安舜的衣角双哭又笑。

    从唐军攻占平壤,开始将高句丽权贵富豪之家掳走时,安舜寻机逃走。这一年多以来四处躲藏,经常吃不饱饭。本以打算逃往新罗,以自己宝藏王外孙的身份寻求新罗的庇护。

    没想到在路上,还能遇到一位高句丽忠臣,安舜瞬间感动的稀里哗啦,蹲下来抱住剑牟岑痛哭了起来。

    “没想到我一亡国之后还能在这荒野之中遇到将军您这样的忠肝义胆的忠臣,若是人人都是将军您这样的忠义之士,我高句丽何以落到今天这一地步,啊,啊。。。。。。”

    安舜痛苦的嚎叫,将心中的压抑害怕孤独都释放了出来,他的亲人,他的子女全都被唐人掳走了,从此天隔一方。高句丽亡后两年来,谁还认他这个王孙。

    “殿下不必太过伤心,上天让臣遇到殿下,这是让臣辅佐殿下光复高句丽,光复我高句丽山河。”

    剑牟岑扶住痛哭流涕的安舜一手指着天疾声厉色的发誓道:“只要我剑牟岑还活着一天,定助殿下登上大宝,率领百姓光复高句丽河山。”

    安舜擦掉眼泪道:“有将军的忠义誓言,我高句丽定能驱逐唐人光复河山!”

    两人有了共同的目标,更有了安舜这一杆大旗,放弃了投新罗的计划,决定留在高句丽号召不满唐国统治的百姓起兵反唐。

    剑牟岑不断的派人在原高句丽各地宣扬宝藏王外孙安舜还在,应当共举安舜为高句丽新王,领导军民驱逐唐人光复高句丽。

    同时四处联络各地反唐义军,策动当地百姓举兵反唐。

    尤其是那些原高句丽各个并没有被唐军攻占的城池守将,他们手上还有着完整训练有素的军队,军械铠甲粮草皆不缺。若能举兵而来,短时间内就能聚集数万精税大军。

    当李煜在大安山伏击高延武、沙湌的数万大军时,辽东以南的原高句丽旧地风起云涌。

    高句丽遗民得知宝藏王外孙安舜还活着,且还在高句丽并号召大家举兵反唐时。各地原本就不满唐朝统治的高句人激动了,纷纷拿起兵器向安舜所在的载宁郡集结。

    那些原本只是归降大唐,并没有被大唐剥夺兵权调离原地的原高句丽城池守将更是悄悄派出一支支精税大军向归顺于安舜。以至不到两个月,驻军于载宁郡的安舜、剑牟岑手下便拥有了三万大军,还有更多的军队和义军在赶来的路上。

    在薛讷、李尚旦攻下乌骨数日后,进入四月的载宁郡聚集的兵马以达五万之众。

    重盘城外的校场上,剑牟岑望着数万大军,心中豪气万丈,自己现在也能指挥数万大军征战沙场,再也不是从前那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更不能影响国家决策的小人物。

    安舜则端坐于主帅之位,看着台下数万将士,脸色激动的涨红,双手紧紧的抓住坐椅控制激动的内心。

    这可是连自己祖父都没有过的经历,我安舜今日坐在这个位子上可不是祖父那般做为渊盖苏文家的傀儡。

    剑牟岑上前一步站于校场点将台前,面对众将士大声宣布:“唐人灭我国家,夺我土地,掠我百姓,迫宝藏王西巡。我等高句丽大好男儿岂能眼睁睁的看着唐人在我等家园肆意妄为?”

    “自唐侵我高句丽以来,杀我军民数十万,致使国家残破,又掠我数十万百姓及大量财富而去,使国家荒废。我等在这片慌废的土地上饥寒交迫,唐人却还派来汉官迫我们交税,使我等生计无着。将士们,你们说我们该不该驱逐唐人,光复高句丽?”

    “驱逐唐人,光复高句丽!”

    “驱逐唐人,光复高句丽。。。。。。”

    剑牟岑一番激情高昂痛彻心扉的演讲,将台下数万将士的情绪调动起来。人人怀着敌视唐国,誓要驱逐唐人的深刻仇恨扯着嗓子嘶声大喊着,好像人人都与唐朝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似的。

    剑牟岑的手向下压了压,全军将士渐渐安静下来。

    剑牟岑拉起坐于座位上被数万大军的震吼惊的呆住的安舜,向着台下众将士道:“他就是宝藏王的外孙安舜,今王室血亲皆被唐国掳走,安舜是唯一逃过唐军掳走的王室血亲,他也是现在唯一有资格继承高句丽王位带领大军驱逐唐人光复高句丽的人。”

    “今日我剑牟岑奉安舜为我高句丽大王,毕一生之力辅佐大王光复高句丽河山!”剑牟岑一个转身双膝跪在安舜的脚下,拱手声音洪亮面色谦恭的宣布着今日立安舜为王之事。

    台下数万大军就是为了反唐,同时需要一个有身份的人物领导他们团结在一起,安舜正好符合这个条件。

    在剑牟岑宣布后,数万将士毫无异议纷纷向安舜下跪,尊他为高句丽新王。

    剑牟岑在载宁郡重盘城立安舜为高句丽国王后,立派信使到新罗要求新罗承认其合法地位,并希望得到新罗援助。

    同时大唐安东都护府治所平壤得知此消息后大为惊恐,立派信使快马加鞭向朝廷报剑牟岑聚数万大军立安舜为王反叛,请求朝廷速派兵马增援安东,围剿叛军。

第21章 朝野震动() 
剑牟岑举兵反叛后立即发兵攻打平壤,平壤城内唐军不过三千。高句丽遗民在剑牟岑攻城时里应外合,不到半天就攻下平壤,城中残余守军立即向辽东撤退。

    剑牟岑反不过数日内,整个辽东以南的高句丽旧地全部失陷。此时的李煜在薛讷、李尚旦攻下乌骨城后便停止向其它地方进军。哪怕近在咫尺,过鸭绿水进入朝鲜半岛的咽喉之地泊灼城都没有去攻取。

    一个很重大的原因便是兵力不足,以不到三万之兵即要守安市、狻恰⑽诠且幌吒鞒浅兀睦镉钟凶愎坏谋沓龆ト⊙悸趟野吨啬兀扛慰隽啥鞯氐母呔淅雠丫蓟姑凰嗲濉

    咸亨元年,即今年四月从安西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吐蕃大举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和于阗联手陷龟兹拨换城。

    此事传到长安朝野震动,自太宗平定突厥以来,大唐数十年来还从未被外敌攻陷都护府直辖十数个州的事。

    曾经西南那个弱小不被大唐君臣放在眼里吐蕃如今以达到如此威势,可挑战大唐国威的地步。

    今日早朝李治强忍着风疾带来的病痛亲自处理这一重大事件。

    鉴于安西四镇以被吐蕃攻陷,李治心中以定出兵,特寻问满朝文武就此事的意见?

    司戎太常伯、永安郡公姜恪第一时间站出来道:“陛下,吐蕃蛮番悍然入寇我大唐,视我大唐如小儿,此番若不出兵惩戒,其气焰必将日胜一日。陛下当今之际应乘吐蕃主力入安西,择良将率兵出陇西夺回被吐蕃所占的吐欲浑之地,以断入安西吐蕃军退路,进而歼之。”

    东台侍郎张文瓘站了出来道:“陛下,灭高句丽不到两年,朝廷常年对外征战,民生困苦将士亦苦。今年天下各州频报发生灾荒,此番又征吐蕃,百姓恐难以承受。”

    “张侍郞的意思,难道就放任吐蕃占了安西不成?”姜恪脸色立变,横眉冷对责问道。

    李治听了张文瓘所说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心里早就以经打定主意非出兵教训吐蕃不可,朝堂上是想让大臣们议下该派何人领军,出多少兵,从哪里进兵,后续粮草的事。

    “姜相公,老夫只是呈情百姓因兵事困苦,恐承受不起出动大批军队讨伐吐蕃,并不是反对朝廷出兵。”

    “张侍郞不反对出兵,那诸位爱卿就拿出个出兵章程。”李治沉声道。

    当朝诸位宰相之中,自刘仁轨乞老归养后,只有姜恪一人是武将出身,此时李治问出兵之事他最有发言权。

    姜恪奏道:“臣以为出兵吐蕃兵不需要太多,青海之地地广人稀天寒地冻,于吐蕃有地利,对于我大唐则不利于兴大军征讨。当以数万精税骑兵乘吐蕃攻入安西国内空虚之际,夺取吐蕃位于青海城池断其归路,定可重创吐蕃。”

    朝中其他文武在姜恪禀奏后,先后建言献策,更多的是为姜恪的出兵谋化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尤其是后勤这块,出征大军所需粮草则定为由河西诸州供给。

    此时的河西诸州为天下富庶之地可比江南,又有丝绸之路贯通河西,来往商旅不绝。

    亦少发生灾害,粮食年年丰收,又有祁连山下肥美的牧场,畜牧业更是大唐之最,全国大半牧马监设于河西陇右二地,精良战马亦不缺,仅此两地牧马监所育马匹就高达七十万匹之多。

    河西陇右牧马监所育马匹拥有波斯马血统,能日行千里,时称青海骢,谓东亚地区最强战马一点都不为过。时吐欲浑与吐蕃亦常至大唐河西陇右牧马基地一带的草原上劫持所育马匹而去。

    经过一番商讨,李治力排众议以去年以调到陇右一带防范吐蕃的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率五万大军讨吐蕃,且援吐谷浑还故地复国。

    亦令右骁卫大将军阿史那忠为西域道安抚大使兼玉河道行军大总管领玉河军,救于阗。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出兵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

    李治以逻娑为出师之名,此举不仅是围魏救赵逼攻入安西四镇的吐蕃主力分兵回防,更有胜利后直捣黄龙攻取吐蕃都城逻娑之意,打算一举荡平吐蕃,解决这个西部大患。

    吐蕃让李治早就如梗在喉,自登基以来,吐蕃于显庆三年(六五八)占领河湟以南诸羌十三羁縻州。

    龙朔年间(六六一至六六三)降当、悉二州诸羌,乘大唐正值攻高句丽、百济关键时刻无辖西顾之机灭吐浴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