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应将北海道开拓出来成鱼米之乡,产出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能向外支援时,再向少海之北的苦寒之地开拓。那时,哪需从遥远的安东运送所需物资满足开拓少海之北的需求?”

    眼看一众满腹牢骚的都督府官吏所说越来越偏激,补给船队的管理层可在场坐着听得一清二楚,身为都督的袁佐沉着一张臭脸连忙喝止。

    众人才醒悟这当着外人非议燕王决策,诺补给船队的管理层回到安东在燕王面前添油加醋告他们一状,那可是有口亦不能传到燕王耳中啊,何况他们还真在义愤填膺的非议燕王决策。

    “哎,怎不见王副开拓使?”

    得知补给船队此行目的后,随着原本热情的都督府众人情绪低迷令酒宴气氛变冷,胡安君才注意到,因征黑水靺鞨诸部失利而被燕王贬到北海道任开拓副使的王虎竟一直未出现。

    袁佐心情不太畅快,吐了一口闷气回道:“王副使三天前北上寻视百里之外的泷川堡和旭川堡去了,预计半月后才会回来。”

第414章 匪寇变官军() 
    :防盗章节,待会修改

    补给船队在石狩县停留了十日,除了必要的远航后,船上所有人员上岸休整外,为北海道都督府运来半年所需的物资也悉数卸货。

    胡安君在离开前将李煜对北海道都督府的指令交予身为都督的袁佐。

    袁佐打开一看,心血起伏,见上面赫然写着:“北海道都督府现辖石狩县的建设快满两年,想必经过一年多的开垦以垦出足够满足全县军民一年粮食所需的耕地。都督府官吏务必督促军民抓好今年春耕,搞好农业生产,保证秋收的粮食足用至明年秋收。此次补给之外,诺非特殊情况,往后将不再对北海道都督府进行物资补给。望诸君发扬吾华夏先辈开拓中土时刻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将北海道建设成另一个关中……”

    望着扬帆起航的补给船队,袁佐心情颇为复杂,自此北海道都督府军民将完全依赖自身了。

    幸好此次的补给物资中,除了半年的口粮外,还有不少供当地军民饲养的鸡鸭鹅、猪牛羊马等牲畜,有了牲畜就可以鼓励军民开展畜牧业改善生活。

    石狩平原方圆百多里内的毛人都被清理一空,不是为奴为婢就是被王虎率军所杀逼走,倒也不惧毛人来偷走牲畜。

    六日后,王虎视察旭川堡、泷川堡完毕后返回,得知补给船队以离开六日,对都督府除了物资外未补充王虎所急需的一个人力。

    气得王虎跳脚,对袁佐横鼻子竖对眼,就差开口怒骂,平抑了半天心情才满是责备道:“县城里三千多口人,哪个动不了刀位不开弓?胡安君、陆元庆那两贼厮不愿违命给咱们补充人力。你不会带着全县三千多口子去堵去抢啊,怎么也得从船上弄个千八百口人下来吧。”

    “可船上全都是穷凶极恶的匪寇啊,要是弄来岂不给我们添乱?”

    被王虎这个后来副使轻视、指手画脚,自己却拿这个在这安东诸将中出了名的悍将没有办法,令袁佐心中充满了憋屈,只得愤懑的在五大三粗的王虎面前软弱无力的抗辩。

    “那些匪寇能有俺兄?”

    王虎一脸不屑:“谁特么敢不听俺的号令,俺就把他脑袋瓜子拧下来当珠踢。”

    ……

    “威严扫地啊!”

    袁佐怀着沮丧的心神离开都督府衙,登上城墙散心。

    “自从去年王虎被燕王贬到北海道后,领军四处出击,在都督府内积累了极高的威望。与之对比,想某这个开创北海道都督府的都督反而变得无足轻重了。”

    袁佐喟然长叹,思滤许久:“唯有把王虎打发出去才行,就让他在外面征讨毛人开疆拓土,免得让其有空待在石狩县面压某一头。向燕王禀报之时,将他的功劳大部分揽到自个身上,将王虎的图库和图库和劣迹造成的影响放大,影响其在殿下心中的形像。等北海道几处平原均占据之时,就一脚把王虎踢开,让殿下把他调到其他蛮荒之地耍威风吧。”

    ……

    :防盗章节,待会修改

    一个圆的度数是360度,半圆自然就是180度,就是小学上数学时学角度要用到的量角器啊!

    做个量角器,在竿上绑条绳子拉到竿影的一端,拿着量角器量下不就知道太阳高角了吗?居然傻不垃圾的想着正切函数来求这个竿影之比,李煜脸上满是懊恼之色。

    随后李煜和馨儿一起动手用硬纸片做出一个简易的量角器,照之前记录的竿影数值,在竹竿上端拉了根线,用量角器测量了下。李煜猜测现在太阳直射点应该在赤道附近,毕近中秋快到了,所有在计算长安纬度时可以忽略下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这么一算长安纬度是30度,虽然不太精确但应该差别不太大吧,李煜心里也只能如此了。

    在随后的几天里,李煜和馨儿在长安东南西北中都测了一回纬度,测量的值之间有些偏差,但还在可接受的程度,不过也只能如此了。

    但经度的测量问题却困惑着李煜和馨儿,最后将梅儿、杏儿、灵儿也拉来探讨了下,李煜这么干也只是让她们增长增长见识,并不指望她们能有个好办法。

    李煜更在重的是找来自己的老师刘景先和王府长史李元素及各曹参军,提比利乌斯带来的罗马学者中通晓地理的人来一起探讨。

    那个蒂图斯神父一心想向李煜传播基督教义,借此机会也跑来参一脚,毕竟他的汉语还是关中腔学得可是这群罗马人中除了提比利乌斯之外最好的了,可以充当下其他罗马人的翻译。

    其结局对他自然挺受打击的,李煜对他爱搭不理,他又对地理学一窍不通,只能轮为一个翻译的角色存在了,最近在王府里一直郁郁寡欢。

    这帮人探讨了个数日连根毛都没探讨出来,李煜原本还想通过此举挖掘出王府里一些学富五车,涉猎宽广之人。除了一个罗马学者精通地理学外,其他几个罗马学者也只是涉猎这方面,见他们没啥用,就把他们几个打发去翻译那堆罗马书籍去了。

    老师刘景先就不提了,就一文人,去当一地方官也是一好官也是一个好老师,但人家对地理术业不专攻。长史李元素和王府内其他几位官员懂些地理,但人家对地理学指南中的理论思想或不理解只能在那个罗马人的讲解下当起了学生,或大呼妙论,歪理邪说,李煜听到后直接把这几人赶回去该干嘛干嘛。

    哎!李煜長吁短叹!多么想有一幅这个时代人制作的接近现代的地图出现在自己面前啊!

    刘景先用过早饭赶到王府,脚还没踏进平时教习李煜的书房正殿就远远的看到李煜坐在榻上,面前放着一本左传翻开了页却没心思看,手撑着下巴望着窗外显得心事重重,刘景先转念一想就晓得李煜为何事发呆了。

    “殿下在这里苦思地理学中经纬测量制图,所得有限,府中人才不济,老夫又不通此术,何不去拜访太史令李淳风?”刘景先进门坐在上首对苦思中的李煜提醒道。

    “师尊来了,弟子刚才头脑发昏,失礼失礼!”李煜回过神来见老师以坐在上坐上自己都还没反应,连忙站起拱手表示歉意。

第415章 文明之火() 
    麓牛郞被关在船舱内的监牢里快两个月了,听被同船的其他匪寇和看押的军兵聊起刚释放的五百名匪寇的事,心里是一阵激荡。

    做为曾经名振黄河两岸的匪首,眼下的阶下囚,没人比他更可望获得自由了。

    “嘿,军爷,什么时候释放某?”

    两名军兵走到麓牛郞的牢门前嘿笑道:“都跟你说过了,咱殿下可是特为你选了一个好去处,即能发挥你一身才干,又能报效朝廷,安心等着吧。”

    “总得告诉某还得多久才能到达安置某的目的地吧?”

    见军兵要离开,麓牛郞忙追问道。

    其中一个军兵回过头表示:“我们也是第一次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可不知道船队还要航多久才到目的地。不过某曾听本船船长提起过,这艘船上的匪寇是整支船对押送的匪寇中最为穷凶极恶的一群,安置地也是最为艰苦的地方,好像说是还要向北航行十日才能抵达吧。”

    “军爷,这都把俺们运到什么鬼地方去了啊,在海上都航行快两月了啊,还要向北航去?这都到传说中的极北之地了吧。”

    “俺虽做了匪寇,可俺在家乡还有老婆孩子爹娘要俺养啊,这都把俺运到天边了,俺家里的娘俩可怎么办啊……”

    ……

    得到他们大概要去的地方后,船舱里关押的匪寇顿时躁动起来,一个个在那嚎叫哭喊起来。

    “一个个的嚎丧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两个军兵骂骂咧咧道。

    “军爷啊,连续两三年田里种下的庄稼颗粒无收,实在是没办法才上山当了匪寇啊。”

    “有这个当匪寇的胆,难道还没当兵上阵杀敌博取功名的胆吗?这几年朝廷正值用兵之际,在民间可是广泛募壮士为兵。尔等作何去了?”

    军兵当即斥骂起来,想当初他不一样因家乡受灾逃荒的吗?只是他没选择上山为匪,而是投了安东军。

    初唐虽是以兵农合一的府兵为主,但也以募兵为辅,募兵也要像府兵一样自备兵甲。如名将薛仁贵就是在唐太宗征高句丽时,自带军械粮响投军作为募兵参加对高句丽的战争,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被观战的唐太宗一举相中。

    哀嚎不止的匪寇们顿时被军兵训的无地自容,总不能抗辩说自己怕死在征讨四夷的战争中吧。比起那些凶悍不畏死的蛮夷,明显普通百姓更好对付一些,还有财发。当兵打赢了,朝廷发下来的赏赐大头是将军们的,普通士兵就只能得几十个铜板罢了,立了功还能得个勋官回乡夸耀夸耀。

    可近几年朝廷赏给立功将士的勋官在民间的声望是越来越低,当兵上战场立功博个勋官以经越发不受百姓看重了。

    等到三十几年后的开元年间,勋官在民间更是沦落到被百姓所不耻的地步。就像几百年后的宋明时期社会盛行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风气。军人打仗彻底变成养家糊口的雇佣军,而不再是像初唐一样博取一份军人的荣誉。

    初唐募兵还得自备出征的衣粮和军械铠甲,为的就是战场上博功名博出人头地。当然啦,还有打胜后在敌境抢一把发财的心思。

    到盛唐,就变成军人所需的一切全靠国家负担了,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与初唐时期大相径庭。

    军人与国家之间更像是买卖的关系,谁招的他们,谁直接给他们发军响,他们就忠于谁。节度使就变成了军人与国家之间的中介商,长此以往,军人只知跟他们常打交道的节度使,而不知节度使背后的真正雇主国家了。

    这才有了安禄山、史思明敢于反叛的根本。

    如果把安禄山放在初唐时期,纵使给他三镇兵马,他也造不起反来。

    ……

    随船队而来的建筑师于当地选好建造稚内堡的地址后,将由安置于此的五百名匪寇,现在的稚内军自行建造一座可容纳千人,五百人即可守卫的棱堡。

    供稚内军一年所需的口粮和垦荒的农具、粮种、饲养的牲畜留下后,船队再度起航,只是航向不再向北,而是转向东南。

    三日后于北海道东北部知床半岛西南海岸平原靠岸,即后世的斜里町处。

    此地是一片东西南北四五十公里范围内的海岸平原,是船队此行要建立殖民点中自然环境最为优越的一个点。在李煜的计划中是做为未来北海道北部一带的粮食、牲畜产业基地,用以供给少海之北各殖民地。

    故船队在此安置了一千五百名匪寇,设立寿诞县而非堡,将由一名安东军中校尉兼任县令,领兵一百统辖匪寇于此开展建设。

    稚内堡及将在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上建设的古釜堡和捉择岛上建设的纱那堡,共三堡皆隶属于寿诞县。

    古釜堡和纱那堡各安置三百名匪寇,以曾经的一名匪首为守捉使,领众匪建堡镇守岛屿,兼具自行征讨不服王化的岛上毛人。

    船队沿千岛群岛继续北上,到达少海东北的勘察加半岛,于上次胡安君、陆元庆等人北探时靠岸的海湾(阿瓦查湾),放下五百名匪寇令其于此地筑蓝水堡镇守。

    船队沿勘察加半岛海岸北上,于勘察加河入海口南岸,即后世俄罗斯小城乌斯季堪察茨克。将大名鼎鼎的匪首麓牛郞及其五百名部下安置于此,令其修筑钵池堡,麓牛郞任守捉使。

    临行前,一名军兵也不知是好心还是有意调笑,告知麓牛郞,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