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温、干柴、树脂,四物相配,人为大范围纵火,一场烈焰不就要在婆罗洲的雨林里迅猛燃起,躲在雨林里的蛮族不就成了烤乳猪了吗?”

    李煜都为自己想到一出绝计而感到震惊,此举虽有伤天和,但为了子孙后代安全着想,干了。

    李煜提笔,给尉迟循毓的回令中写下“烈火焚岛”,就具体如何实施写下自己的建议,最后附上一句:“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此计李煜不仅派人送往尉迟循毓手上,还着令延水、吕宋、蒲罗及往后在南洋设立的所有都督府,均照此策实施清理。

第422章 天后临朝() 
    转眼间就到了上元元年末。

    去年即咸亨五年,李治染上疟疾一度病重,不能理事,令太子在延福殿接受各部门陈述事情,幸好李煜捣鼓出了青蒿素,派人八百里加急将含有青蒿素的药酒送到东都九成宫,李治服用七日病情才好转。

    大病初愈的李治着重加奖了李煜一番,赐予蜀锦五万匹,黄金万两,并于本年初改上元为年号。

    上元本是道教节日,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天官生日。

    李治以此为年号,寓有天官赐福之意。

    去年,李煜的另一位老师,当代著名画家,中书令阎立本于十月去世。加上早以去逝的李淳风、苏定方,李煜曾经拜师学艺过的老师中只剩下因大非川惨败革职除名为平民闲赋在家的薛仁贵。

    原本历史上,因高句丽遗民叛乱,新罗兴兵攻打熊津都督府,身为都督的刘仁愿抵挡不住向朝廷请援。

    被革职除名为平民不久的薛仁贵立马被李治起用,调往百济战场,率军抵挡新罗的进攻。先胜后败导致百济沦陷于新罗之手,就被贬流放岭南的象州,后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回家。直到开耀元年(681)才被起用带兵防备叛乱的突厥,第二年十姓突厥再叛进犯大唐,名将裴行俭却在出征前病死在家中。朝中无将可用,已六十七高龄的薛仁贵领兵出征,打了一场洗刷自兵败大非川后就一直屡战屡败的耻辱的云州大捷。

    可自有了李煜这号搅乱时空的危险份子存在,薛仁贵因新罗进攻熊津都督府而被起用的机会没了,兵败丢失百济而被贬流放岭南,这件倒霉催的事也算是避过了。

    从薛讷口中得知,其父在河东绛州龙门县老家务农好几个年头了,就盼着陛下再度起用他。

    李煜听后,笑了笑,心里却想着,除了讨伐北胡可启用薛仁贵,其他战场还是不要启用薛仁贵的好。

    薛仁贵勇冠三军,箭术出神入化,每逢战阵必率军冲锋在前,以主帅之勇猛唤起全军将士悍勇无畏、一往无前的军心士气,往往能打的敌人溃不成军。不论是高句丽、契丹还是九姓铁勒,皆难挡薛仁贵的悍勇攻势。

    可那是薛仁贵年轻的时候啊,现在的薛仁贵朽朽老矣,体力不支,早没有了年轻时打仗那种震慑人心的勇猛势头,不然也不会在原本的时空被新罗给赶下海了。

    薛仁贵能在数年未领军作战,六十七高龄下取得云州大捷,说白了就是当年薛仁贵在三箭定天山时,为一劳永逸的解决北胡边患,坑杀十万铁勒打出的威势,对突厥诸部形成震慑作用。

    铁勒九姓自此衰败,不再为边患,哪怕铁勒九姓中的回纥在盛唐时期崛起,安史之乱后称雄大漠南北,亦不能形成曾经的匈奴、鲜卑、突厥之威势。

    这一切是薛仁贵将北胡给杀怕了,把他们杀胆寒了,怕到了骨子里才会出现突厥诸部叛军发现真是薛仁贵领军前来,才会下马排队朝薛仁贵拜揖,毫无战意,转身即逃。不逃不行,他们怕他们会像曾经的铁勒九姓一样,被薛仁贵坑杀十万。

    草原上放牧本身就养不了太多的人口,突厥诸部经近半个世纪的生息,纵使有两百余万众,诺一战被杀十万青壮,数十年都不一定能恢复得过来。

    诺是把铁木真和他的蒙古军放到薛仁贵的时代,一战就能杀的他灭族。

    李煜因此与薛仁贵最为义气相投,对其格外尊崇。

    纵论华夏古今五千年,名将无数,军事才华比薛仁贵高的比比皆是。可只有薛仁贵一人想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不仅想了,还将其具体实施了。

    就凭这一点,华夏儿郞皆当对其予以敬仰!视为楷模!

    诺是华夏能多几个薛仁贵,哪里来的蒙元灭宋,满清灭明,造成华夏两度亡国,文明被割裂,民族精神被摧残殆尽,文化仅剩皮毛。凝聚华夏先贤精神,教导后世子孙的古书不是被付之一炬,就是被删改剔除。导致后人对自己民族的本来面貌一头雾水,看不清也理不清哪个真,哪个是异族、汉奸不怀好意参进去的假货。

    其恶果导致在后世,华人面对那些外国人、少民却抬不起头来,撑不直腰杆。不但不能站出来维护本族的尊严,还喜欢自我矮化自我污蔑,一厢情愿的认为对方是善良的,何其可笑。

    李煜都为那个世界的华人感到悲哀,不论走到哪里都是被欺负、被当作政治牺牲品而加以打压、迫害,忘记了先辈被异族欺压时奋起一击的精神和政治觉悟,只会逆来顺受。哪怕刀都驾到脖子上来了,还在自我说服,不知醒悟。

    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于李煜来说,即将过去的上元元年朝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对于朝臣来说,只有一件。

    自许敬宗病逝后,武后在朝中一直没有得力的助手。

    虽有北门学士以助她分宰相之权,但他们终究是以文词召为翰林院待诏,入禁中撰列女传、臣轨等书,位卑职轻的翰林院学士,参与朝中机要也只能密令而行。在满朝文武大臣中,偷偷摸摸的北门学士难以在朝中对武后形成助力。

    本年春,武后终于耐不住学习历代权后掌权之法,摒弃前嫌、既往不咎,大肆提拔被自己一手流放岭南贬死的两位同父异母兄长之后的侄子们入朝中任职,打造自己的武氏外戚集团。

    流放岭南的武元爽儿子武承嗣被一道召书召回了长安,一回朝马上承袭了周国公的爵位,并被任命为正五品的尚衣奉御,一个月后,连跳数级,以火箭速度当上了从三品的宗正卿。

    所谓宗正卿其实是皇族事务部长,虽不是什么要害职位,官秩却很高。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位子上,对李唐所有皇室成员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换言之,这是武后合法监控李唐皇族的开始。

    不久武元庆的儿子武三思也被召回朝中担任右卫将军,意味着武后想从中掌握军权。

    八月,武后撺掇李治下一道追尊祖宗的召书,从高祖的爷爷奶奶开始,给李唐历代祖宗都加上一些尊贵的字号。如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尊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太宗为文武圣皇帝,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

    看起来像是武后习惯玩的文字游戏,实际这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想借此改换自己的名号。

    把祖宗封了一个遍后,武后紧接着提出避先帝、先后的称讳,从此以后,皇帝李治要改称天皇,皇后武媚也不再称皇后,要改称天后。

    华夏历史上的天皇、天后就这样诞生了。

    或者说这是世界历史上的天皇、天后诞生了,倭国的倭王这会还不叫天皇呢。明显是后来倭国的遣唐使回国后,倭王觉得天皇这名头高大上,给自己加上去的。

    武后从此由皇后变成了天后,一字之长,意味深长。成为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天字头皇后,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与天字扯上关系,突破了自西周建立起来的宗法礼教束缚,武后把自己与至高无上的天子完全并列。

    标志着天后时代的到来!

第423章 李煜远忧() 
    “天后……”

    李煜得到朝廷下传各地的召令后,也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忧?

    该来的总该会来,李煜早就明白逃避是没有用的,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有,父子母子亲情都是可以割舍的。

    历史上太多的史实早以证明了这一点。

    李煜不愿束手待毙,近十年的准备,必需要让它开花结果,不仅仅是拯救自己的命运,也是拯救华夏千万苍生。

    论权谋,李煜自认远远不是他母后的对手,李煜前世不过是个平民家庭出生,穿越前还只是个刚走出大学校院尚未体验社会险恶的小白。今生,身在皇家,出身之时他的母后早以取得了宫斗的胜力获封皇后,朝堂争权中,也以把长孙无忌为首的辅政大臣集团赶下了台,一个一个温水煮青蛙给收拾了。

    李煜生在一个对他有敌意的敌人均以被其母后一一干掉,父宠母爱,无忧无虑成长的当朝亲王。

    在父母羽翼庇护下成长起来的李煜,除了对历史的了解而先知先觉外,根本没接触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没体会到为了生存,为了往权利的高位上爬而争权夺利、百般算计对方,时刻都在给政敌挖坑等着对方稀里糊涂的往里跳。

    母后仅仅利用咬文嚼字的小算盘,一环套一环,连贯的套路就将父皇和政事堂诸相给绕进了她预先设好的圈套中,轻松实现将自己的皇后仅改一字就达到与天子平起平坐的高位,为将来登上九五之尊做下了铺垫。

    李煜想想就感到一阵后怕,与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一步步踩着政治对手的尸骨走上来,精于权谋的母后相比,李煜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政治小白,都生不起与之对抗的勇气。

    能指挥千军万马会打仗又如何?

    历史上的项羽、韩信、冉闵,哪个不是有万夫不挡之勇,震古硕今的军事才华?结果还不是因为政治手宛不如对手败亡。

    历史上,父皇留下众多的贤臣良将,其结局不还是轻轻松松被母后捏在手心里,都没费多大精力给解决掉了。

    母后曾经的政治对手,除了没什么脑子的萧淑妃外,出身五姓七望…太原王氏的王皇后,辅政大臣集团中的长孙无忌、褚遂良、来济……等关陇世家门阀大族,哪个不是久经政治斗争考验的老牌权谋高手,长孙无忌更是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策化人。

    李煜轻笑摇头感慨:“幸好早有准备,没有安于享受亲王的安逸富贵生活。不然,吾就得学五弟旭轮,庸碌无为、谨小慎微、忍气吞声的过日子。不能暴露半点才华,免得在大哥病亡,二哥被废,在三哥无才无德之时被父皇提上去顶缸,直面母后狂风暴雨的政治攻势。”

    李煜可不认为自个现在颇得母后宠爱,特意邀宠,以后坐上太子之位,母后就会对他另眼相待。

    那是不可能的,李煜可不想步历史上他二哥、三哥的后尘。

    “对了吾现在朝野的形像是有才有德,文才在两京小有名气,指挥千军万马征战安东,颇类太宗皇帝。万一二哥还是像历史上一样,与母后的政治斗争中落败。整天只会斗鸡走马、两京纨绔青年之首的三哥自会在父皇和满朝文武中被自动过滤。五弟又年幼,再加上其生性懦弱、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可不是人君之选。那吾岂不会……是肯定会被父皇提上太子之位顶缸了啊?”

    李煜大惊,急得从塌上站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寻思解决之法。

    “这可怎么办啊?”

    李煜焦急道:“到时,父皇和满朝文武要吾回京接替太子之位,是不是可以坚决不受,躲在平壤拒不从命?”

    思前想后,李煜觉得不靠谱,毕竟父皇和朝中诸相皆看中自个,要吾回去任储君,麾下安东文臣武将得知消息必然眼巴巴的望着自己,盼着自己接替太子之位,将来登上皇位,他们不仅是亲信还是从龙之功臣,高官厚禄、封妻荫子的大功啊。

    “自己诺拒绝太子之位,还以无赖的形式赖在平壤不回去,麾下文武将校必然大失所望,难免会与吾离心离德啊!人心散了可就不好带了。”

    何况,李煜早就从手下人那听到消息,安东文武有不少人私下议论太子身体状况,恐难等到当今陛下百年之后继位。诺朝中有变,当联络朝中大臣支持燕王取得储君之位。

    要知道,李煜麾下不少文臣武将,不是开国功臣之后就是朝中重臣的直系子孙啊,他们要是真窜联起来,劝说各自的父祖辈在朝中支持李煜,李煜这太子之位恐怕还真没得跑。

    李煜颓丧的趴在案几上,把自己以前有感而发写的诗作纸卷随意的扔到地上,心里苦恼这可怎么办啊,还没法找个人来帮自己出谋化策。总不能根对方说我预知未来,太子今年可能就会暴卒,沛王接替为太子,没过几年就被天后陷害给废为庶人,自己九成九的可能将会被父皇和政事堂诸相提为储君。自己忧惧母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