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海人此刻已是焦头烂额,国内西部诸令制国里守旧派势力借唐军来袭之机纷纷揭竿而起配合唐军进攻,四万余精锐兵马陷在安芸国动弹不得。京都所在的五畿地区又面临北面反叛的丹后、若狭、加贺三国万余兵马进犯,此刻以兵围五畿北面最后屏障的近江国治所了,近江国司连向京都派了五波求援使。

    本作为倭国大后方,又是改新派大本营的东部诸国却面临盘踞在佐渡岛上的唐军登陆威胁,又有前次大败。后虽击溃了唐军登陆的企图,却并不能调以轻心,在越后国境内仍维持了近两万大军依托水城防守。

    西部诸国战局的恶化迫使大海人再度从东部诸国征调三万兵马,眼下却只有前锋一万抵达京都。

    面对北有近江,南有淡路国司的求援,大海人只得将抵京的一万援兵分作两路,派三千人北上解近江之围,七千人南下增强淡路国防御。与围近江的丹后、若狭、加贺三国叛军相比,即将进攻淡路国的唐军才是生死大敌,这让大海人确定了唐军的进攻目标,其意在走海路直取京都,掏取倭国心腹。

    淡路岛的得失以关系到倭国的存亡,以唐军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大海人对增援淡路岛七千兵是否能击退唐军进攻并没有抱太大的信心。为此,急令四国岛上仍效忠于他的阿波国司至少遣兵三千增援淡路国,赞岐国、伊予国出兵夺回被唐军占据的濑户内海中各个岛屿,阻击唐军从海路东进。

    天皇的命令传至赞岐、伊予、阿波三国国司手中,三人皆犯了难。四国岛南部的土佐国叛变降唐,转攻他们三国,双方在边境上前后大战数次,几乎动员了三令制国内能动用的所有兵力,哪还有多余的兵马去进攻唐军占据的岛屿。

    话说唐军战船出现在濑户内海,展开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三令制国司又不是不知道。奈何唐军战船高大坚固,最小的战船搭载士兵都有三四十人,更别说多数战船载兵两三百人了。船上又配备着令倭军胆寒的绞车弩、猛火油柜、拍杆等专用海战利器。三令制国所拥有的战船与之比起来犹如小孩面对大人,上去完全是被吊打的份。

    赞岐、伊予两国国司以应对土佐叛军导致国中兵力不足为由,拒绝出海进攻唐军。阿波国司倒是派了一千人支援淡路岛,至于天皇命令派兵三千,恐怕要将阿波国老幼病残男丁全拉出来才凑的够数。

    就在倭国两路援军抵达淡路岛,尚不及加强岛上城池防御工事时,夺取小豆岛不久,指挥士卒在岛上构筑棱堡加强防御的薛讷得知倭国向淡路岛增兵的消息,立派契苾光率荡狄军在东海舰队七十艘战船护送下于淡路岛西南三原郡的海滩抢滩登陆。

    大海人派来增援淡路国的领军大将小野时广接手了岛上军队的指挥权,其深知以淡路国治所由良城依小溪为护城河,用紧实的篱笆围起来其上覆盖稻草的城墙根本阻挡不了唐军的进攻,唐军一通火箭就能让由良城不攻自破。

    好在唐军登陆的仅三千来人,岛上守军有八千余众,尚有一战之力。

    小野时广全军出动在由良城外摆下阵势,决计与唐军野战。契苾光领军来战,丝毫不将两倍于其的倭军放在眼里。

    在两军相距两百三十步时,契苾光令弓弩齐射杀的冲锋中的倭军人仰马翻,再以荡狄军三百精骑突击倭军中军。仅有高级将领有马骑的倭军顿时被唐骑兵冲散阵形,唐军步卒亦随骑兵步伐加入战场,从被骑兵冲散阵形的倭中军杀入,直接将倭军分割成两半互相难以支援。

    小野时广见战局不利,喝令撤退以保全兵马。

    契苾光策马而来马槊突刺,小野时广身形闪避躲开致命一击,却仍被契苾光的槊杆打落马下。

    契苾光持槊正要将拍打在地的小野时广刺杀,不料其拉过身旁的卫兵替他挡了一槊,乘机脱身,抢夺部下的战马狼狈逃离战场。

    交战中的倭军得知撤退命令,又见主帅仓惶逃走,全军骤无战心悉数溃散,被唐军掩杀二十余里,乘胜夺得已无兵可守的由良城。

    小野时广逃至淡路岛北侧津名郡的洲北城,收拢溃卒四千余众,契苾光不给其喘息的机会,挥军旦夕而至。

    两军再战,倭军再败,被斩首三千余,小野时广仅剩百余残兵抢得船知逃离淡路岛。

    北面是明石海峡,西南是鸣门海峡,东面是纪淡海峡,是倭国畿内、中国、四国间的交通要冲,海上往来频繁,几个岛间的物资输送一般都经过于此的淡路岛落入唐军之手。

    自此薛讷彻底控制了濑户内海的所有交通要地,依托东海、黄海舰队近两百艘战船将倭国水师压制的不敢出港。濑户内海的制海权完全落在了唐军手中,倭国本洲岛、四国岛、九洲岛之间的联系完全被切断。

    倭国核心的五畿地区处在唐军的兵锋之下。

    ……

    李煜在釜山新罗女王为他建造的行宫中渡过一个多月的美好生活。

    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李煜隔个两三天就要在新罗女王金正雅的肚皮上使一番劲。

    直到昨日,医师替金正雅把脉,确定她以怀有身孕,李煜才放过她。

    李煜神清气爽的在行宫中召见随行官将,寻问倭国战事有什么好消息传来。

    “殿下,今早刚得到的捷报,李尚旦在安芸国太田川大败倭军四万余众,斩首两万余,俘八千余众。并与安芸、备前、备中、备后等国起兵反叛倭国朝廷的守旧派军队汇合,得兵两万三千余众。在这些降军的帮助下,李尚旦仅用十余日相继控制了安芸、备前、备中、备后四国,降服美作国,现以兵进播磨国。投降的出云、伯耆、因幡三国联军也在但马国矢田川击败但马、丹波两国联军,控制了但马国……”

第471章 勘探金银() 
    “看来三月灭亡倭国并非不能实现的嘛。”

    听完薛俊的奏报,李煜笑道。

    “按眼下我军的攻势,只待李尚旦拿下播磨国,出云、伯耆、因幡三国联军拿下丹波国,丹后、若狭、加贺联军攻取近江,薛讷在倭国五畿登陆,便能对倭国五畿地区形成三面合围之势。以倭军低下的战斗力和城池防御水平,十日便能尽取五畿实现灭倭。”

    “薛司马言之凿凿,却忽视了倭国东部诸国的动静。倭国东部尚有二十四国是由改新派控制,他们是大海人政策的支持者。所辖地域占倭国半壁疆土,人口亦占三分之一。至今尚无一国与我军接触,可见他们打算与大海人顽抗到底。纵使我军攻下五畿,大海人必然东逃,灭倭大计恐怕还得重长计议。”

    李煜对裴延休所言表示赞同,寻问左右:“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法?”

    “殿下,黄海舰队指挥使王傲珂占据的佐渡岛正好处在倭国东部诸令制国后方,可给予他增派兵马,令其率军在越后国登陆,从后方攻击倭东部诸令制国。使大海人无法得到东部诸国的兵员粮响支持,即使其在丢失五畿后东逃,亦难以凭借面临我军两面夹击、兵员粮响待尽的东部诸国与我军对抗。”

    “吾记得前段时间给他增派了三十艘战船三千援军,其麾下当有战船八十艘,兵四千余众。以其现有兵力攻取佐渡岛对岸的越后国当不在话下,再向南攻取越中国,便能与投降的加贺国会师,应对其余东部诸令制国倭军反击当足够了。”

    倭国本洲岛中部,由其是鲸海沿岸多崇山峻岭,倭国东部诸令制国多在太平洋沿岸,山脉两侧交通并不便利。

    在李煜看来王傲珂以现有兵力取得越后、越中足以依山险阻击倭军反击,还能得到投降的加贺、丹后、若狭三国兵马支援,凑成一支万人的兵马翻越本洲岛中央山脉进攻太平洋沿岸诸国并不在话下。

    “殿下,据王傲珂奏报,倭国为防备他登陆,在越后国沿海修筑了九座水城,集结有近两万兵马。他曾率军攻倭军守卫的水城失利,才不得不顿兵佐渡岛请求增援。”

    “殿下,王傲珂为黄海舰队指挥使,其善水战不善陆战才有攻倭水城失利之举。殿下有意从佐渡岛出击倭东部诸国,当另择良将前往统帅,王傲珂为副率黄海舰队从旁协助才好。”

    裴延休禀明王傲珂的困境,骑曹参军事崔詧急忙站出奏道。

    “崔参军所言有理,在倭国战场上诸路兵马无往不胜,唯王傲珂攻倭水城失利,实在不好看。”

    李煜琢磨许久,决定:“吾派黑齿常之领军三千前往佐渡岛,指挥岛上全军列为攻倭东路军。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黑齿常之自降我大唐以来,屡立战功鲜有败绩,殿下派此人前往,依臣看来,殿下对倭战事可以放宽心了。”

    “哈哈哈那吾就借薛司马吉言。”

    李煜刚想散会,突然想到此次不惜出动安东都护府过半兵马攻击倭国,不就是为了倭国地下埋着的金银矿藏吗?

    自从获得铸币权后,龙吟钱庄每年铸百万贯金银铜开元通宝,却发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货币需求。

    经调查发现,因龙吟钱庄所铸货币足值外观精美,又因朝廷只铸铜钱不铸金银钱,受到世人追捧。导致龙吟钱庄所铸货币被商人们大量带往大唐内地,却并非用于商贸交易而是被所获者储藏了起来,仍旧使用朝廷所铸的铜钱交易。

    诺非李煜严令安东都护府收税、对外采购,王府下属各商行交易时只准使用龙吟钱庄所铸货币。说不定这会以是劣币驱逐良币,龙吟钱庄所铸那些货币全被百姓藏家里了,李煜连本都收不回来。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一加大铸币量,投放的货币满足大唐商贸市场的需求量。数量多了珍贵程度也就下降了,百姓自然愿意将藏起来的龙吟钱庄铸造的货币拿出来交易,从而将朝廷所铸货币排挤出市场。其二拓展王府各商行在大唐各地方经济的影响力,货币流通量大的无非商人群体。促使无论大唐本土商人还是外来番商都无法绕开与燕王府各商行之间的经贸关系,商人们再不乐意也只能拿出龙吟钱庄铸造的货币寻求交易。

    没有?那也只能到龙吟钱庄用真金白银兑换。

    如此,方能使龙吟钱庄铸币进入良性发展,为李煜创造铸币权带来的暴利。

    要龙吟钱庄增大铸币量,肯定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办成的。

    李煜手上虽有登莱、台北的金矿投产,在辽东半岛寻金左卫也探到了几个小金矿,组织人手开采。

    年产黄金四万余两,可要满足当今全球最大的市场货币需求量,那就显得太少了。

    银矿,李煜上更缺了,目前只有王傲珂组织人手开采不久的佐渡岛上的金银伴生矿,也就运回来一次千多两的金银。

    唯一让李煜感到高兴的是东北亚最大银矿,石见银山已在手中,就差将银矿勘探开采出来。

    “听闻倭国地下多富藏金银矿藏,我军现夺取的各倭令制国内当速组织匠人勘探,诺有发现当征发倭国徭役进行形采以补军需。”

    “寻金左右卫郞将何在?”

    “臣在”

    寻金左卫郞将李来亨,右卫郞将谢迁站出。

    “你二人当速从麾下挑选技艺精湛的匠人亲自带队前往佐渡岛、石见国、因幡国、但马国勘探开采金银矿藏,所需劳力凭本王旨意向当地驻军请求征发劳役。诺有人不尊令而行,你二人可上奏本王处治。”

    “喏”

    倭国除了佐渡金山、石见银山外,出名最早的当属出产砂金的奥州金矿。只可惜奥州金矿尚在倭国最北端的陆奥国境内。

    至于因幡、但马国,李煜只模糊的记得两国好像各有一座储量不小的银山。

    李煜散会后,在座官将们有些疑惑,佐渡岛上的金银矿倒是说的过去,毕竟前有胡安君的探险队后有王傲珂进行勘探确定,可石见和因幡、但马三国就说不过去了,没见有人禀报在当地发现有金银矿。

    唐军目前占有的倭令制国多达十多个,李煜给李来亨、谢迁的指令中却要二人到石见、因幡、但马勘探,这就耐人寻味了。

第472章 接班人() 
    鉴于倭国战场形式一片大好,又有两万新罗、百济军入倭增援,攻下五畿指日可待。

    更重要的是李煜完成了此次南行最重要的使命,让新罗女王怀上他李家的种,那么就没必要继续留在原本只是一座小渔村,现以成入倭唐军的兵员集结、粮响等物资储备地的釜山了。

    话说李煜可是在床榻间把新罗女王金正雅折腾的不要不要的,逼她签下了卖国条约,即后世所称的《釜山条约》。

    条约中,新罗割让以釜山港为中心方圆五十里范围内的土地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