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王不可轻视!孙代音发出这番感慨,愤懑回到自己居所的高缓更是如此。

    燕王若平定高句丽叛军,到时整个安东地区恐怕只剩目前四都督府及下辖各数州十几县还是由高句丽人管辖了。

    高缓无耐的想道,燕王将俘虏的高句丽叛军全部贬为奴工,不顾他们的死活修路筑桥伐木,不过一个多月就听说以经累死被监军打死超过一千多人。若是燕王彻底统治安东,对高句丽百姓不知是福是祸。

第34章 兵力不足() 
李煜身边有四大贴身侍女,她们分别是乖巧,善解人意使得一手好剑的馨儿;好奇心重,活泼可爱的灵儿;温婉贤淑,文静的梅儿;大大咧咧,活泼好动武艺高强的杏儿。

    四女本是宫中奴婢,李煜三岁时嫌一帮比自己大太多的侍女小宦官围着自己不爽,在征得其母武后同意后亲自到掖庭宫挑选出娇颜如玉、清新秀丽与自己同龄当时还是小巧可爱的萝莉陪伴身边。

    除了不同睡,五人时常都在一起,李煜学什么,她们四人就学什么。

    十多年的培养,四女因性格与喜好的不同,展现出了不同的才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李煜的帮助也逐渐增大。

    馨儿心思缜密思维活跃,写的一首好诗,才情显露长安甚过李煜。长安时人常说燕王府中有一惊才艳绝之女,闻其诗而动本心,遥望之尔倾心。

    多少长安俊郞才子慕名而来逗留燕王府大门之外,只为得见佳人一眼!

    无奈中只得愤恨世道不公,此等天女怎能轮为权贵之家的玩物?

    李煜近几年还发现其对政治敏感度极强,李煜常举朝中事例令其解答,馨儿回答的头头是道令李煜大为叹服。心中暗笑:自己好像捡到了个宝!

    三年前李煜开府后,在长安开办产业,原先委任本是商人后落魄被李煜看中收留的崔玄。后来发现馨儿对经商之事一点就透,李煜在随后的日子里,常让馨儿监管王府产业,灵儿、梅儿二女为副手。在李煜的指点下将燕王府产业经营的有声有色,布控全国。

    杏儿好武,善于骑射刀枪,配上娇艳的容颜好一个英姿飒爽,理所当然的当起了李煜的贴身保镖,统领秀衣左卫以护李煜安全。

    在李煜平定安市之后,杏儿率先领三十名秀衣左卫赶来,大安山之战后,馨儿与梅儿、灵儿三女也随商队赶来安市。

    四女除了梅儿、灵儿与李煜同龄外,杏儿比李煜大一岁,馨儿则比李煜大二岁。

    “韦参军,这段时间各大商行送来的卫队有多少人?”

    正在策划新一轮攻势的李煜找来兵曹参军韦承庆寻问兵员补充情况。

    现李煜手下燕云铁骑左右卫及七神兽卫加起来才二万七千兵马,要派兵防守一都督府十几州数十县,兵力摊薄下来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只剩燕云铁骑加一部青龙卫七千多人马。

    正因为兵力不足,使李煜在取得乌骨、泊灼大胜之机却无力向鸭绿水南岸发动攻势,在辽东停顿一个多月之久。至使剑牟岑如历史上一样拥立安舜为王起兵反唐,并有足够的时间巩固战果。

    眼下李煜不想在拖下去了,拖的越久,在新罗的支持下安舜叛军实力越强,到时越不好打。

    可兵力不足的问题却不能短时间内解决,跟本原因还是辽东离中原大地太远了。

    “这。。。。。。殿下只有五千八百人。”韦承庆迟疑了下报了个准确的数字。

    “这么少?”李煜讶然,“上月十几天就来了上万人马,怎么现在一个月过去了,才来五千多人?”

    “殿下各商行掌柜以经来信,他们手下以没几人可调,大部分卫队以经送到安市,剩下的一部分还在来的路上。眼下各大商行正在招募护卫,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都没有足够的人马派往辽东了。”

    “什么时候来的信?”李煜反问道,商行送来的信件他居然没有看到。

    “在这呢!”李煜身旁泡茶的馨儿直接从李煜案几上从一个被笔记本下抽出一个纸袋。

    馨儿将信件从纸袋里抽出来放在李煜面眼,莞尔一笑道:“郞君信件是昨天韦参军送来的,你自个忙着都没看一眼,怪得了谁!”

    “昨天就送来了?”李煜晃着头没什么映像,昨天处理那些高句丽官员,对其他事压根没上心,忙过头了!

    李煜将信件扫视了一遍,果然,各大商行发来信说他们以经无人可派,至少四五个月内不会再有人马派往辽东。

    放下信件李煜才意识到,自己之前还是有些太乐观了啊!现在兵员补充将在近半年内得不到一兵一卒。

    “各大商行还在来的路上人马有多少。”

    “臣汇总了下各商行在路上的人马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预计在五月份全部到达安市。”韦承庆给出了个确切数字。

    “一万?可补充的兵员是一万五千多人,再拖一个月兵力也才四万二千多人。若是以这四万多兵马进攻叛军倒也足以,可吾还得守后方攻取的城池!”

    李煜喃喃道,心中略做了个比较。历史上大唐再平高句丽是任命高侃与李谨行领四万番兵费时四年才将其平定。

    拖到五月平高句丽兵力是足够,可自己现在所面对的局势与历史上高侃和李谨行所面对的不一样。

    他们二人只需率军在前方作战即可,后方有大唐派遣官员押送粮草,且李治为了抚慰高句丽人,竟将安东地区的汉官全部撤消调回来换取高句丽人的安心。这才有高侃和李谨行毫无后顾之忧的在前线征讨叛军。

    问题是李煜会这么做吗?这么做的代价是,安东地区他这个都护府都护只能羁縻地方却不能直接统治地方,那费尽心血来辽东还有何意义呢?

    “下去吧!”

    “若。”

    韦承庆的离开,留下的是李煜为兵力发愁的烦恼。

    朝廷征派的援军想必以经在路上,不过要等朝廷大军到辽东起码最快得等到七月。还有近三个月的时间,这不是让安舜有足够的时间整顿所有高句丽叛军吗?

    且朝廷派来的大军即使归自己指挥,但那也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其兵马按历史上来看也在四万上下,和自己所掌兵马一样多了,会不会对自己掌控安东够成影响都是个问题。

    好烦!李煜抱着头抬起来就见到馨儿端着泡好的茶水放在眼前。

    “郞君还在为兵力不足的事烦恼?”

    “是啊,商行的护卫大部分以经被吾给抽掉到辽东了,他们以经没人马可调,这兵员补充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郞君不是命北方各商行招募灾民吗?”

    “灾民最快的一批这会还在黄河上漂着呢,等灾民到辽东也不可能在他们刚下船就拉去当兵打仗。这要是传回大唐,我们是在诓骗灾民到辽东当兵,那往后还怎么招募灾民开发辽东?”李煜挺无奈的回道。

    “灾民即没到暂时也用不上。。。。。。”馨儿皱着眉头想着,辽东、辽东,早为燕国所开之地,秦汉辽东郡。馨儿灵光一闪惊喜道:“郞君,我们可以就地招兵啊!”

    “就地招兵?可这是原高句丽土地,生活着很多高句丽人,他们对我大唐恨还来不及,招他们当兵,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李煜摇摇头否决掉了。

    “郞君你不是熟读史书吗?怎么把辽东历史给忘了?”馨儿注视着李煜提醒道。

    “现我们占据的辽东地区可是秦汉时的辽东郡,当地世代居住的大多可是汉人,被高句丽人所据不过三百多年。像辽南地区居住的百姓仍大多是汉家儿郞,此番叛乱并无人响应高句丽人。辽东以西地区汉人虽以不多,但当地的高句丽富贵之家几乎全被移到大唐内地分散安置了,等于当地高句丽人也没高句丽时期那般的影响力。当地汉人据奴家来的这段时间调察,也没什么人响应高句丽人。可见辽东汉人对高句丽人并无认可忠诚之心。这些汉人值得我们信任征招他们为兵,解决眼下兵力不足的问题!”

    馨儿一席话,一语点醒梦中人,让李煜恍然大悟,细想下还真觉得此法可行。

    高句丽征服其他民族后,最初实行的是五部贵族统治,五部贵族不事生产,由像被征服的辽东汉人为下户,承担着高句丽五部贵族所需供给,汉人基本上处于被奴役地位。

    后虽学习华夏改进了地方统治模式,但原高句丽的五部贵族后人仍居于统治上层,汉人整体仍居于整个国家的下层。

    而且田地还都是高句丽贵族的,汉人大多是农奴性质的身份为高句丽人耕种土地。这也是为什么高句丽对辽东统治数百年,当地汉人与高句丽人区分仍然如此明显,并无融合之相,

    “馨儿此法甚妙!”

    欣喜的李煜伸出双手在馨儿惊叫声中将其拉入怀中,以经十五岁,身体渐渐长开的馨儿入怀,柔弱娇媚的少女身体让李煜想入非非。

第35章 兵员招募() 
经馨儿提醒,李煜迫不及待的召来管理都护府户籍的户曹参军事卢景裕。其人本是燕王府户曹参军事,李煜来到辽东后做为都护府大都护可是有着自行任命都护府官员的权利。

    自是不想再任用原都护府各级官员,把他们打发到地方,取代经李煜收复的城池原高句丽人的位置。直接把原燕王府各级官员连升数级,提拔为都护府各级官吏。

    “殿下,经臣及各地官府一个多月的统计,现安东都护府控制地区的在籍人口大约有八万户,四十万口。”

    户曹参军卢景裕拿着手上经过一个多月辛苦统计总章元年后,现李煜直接控制下的一都督府十几州的户口情况念道:“这个户口数只是一个大概,刚经历过高句丽叛乱,不少人躲进山林中统计不到,有些人可能以经死了,实际人口与户籍上的人口比可能有相应出入。”

    “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坐在殿中擦拭手中宝剑的杏儿张着樱桃小嘴吃惊道。打了这么多年仗,人口应该更少才对。

    卢景裕有些不以为然道:“呵呵!杏儿姑娘,总章元年平定高句丽后,朝廷统计高句丽户口可是有户六十九万七千,估计有三百四十八万五千余人。现安东都护府下控制的大概有四十万万口,可一点都不多。”

    “也就是说高句丽叛军控制下的地区有三百多万人,那他们岂不是可以征集兵马数十万了?”杏儿更加吃惊,手中的剑也懒得擦拭,惊呀的眼神看向郞君。如果真是这样,那郞君手下不到三万的兵马还怎么打?恐怕得等朝廷抽掉大军来才行了。

    “杏儿,不是你这么算的,卢参军说的只是纸面数字,实际人口会少不少。”

    充当起李煜谋士外加生活小保姆,时常帮李煜处理下政务的馨儿浅笑道:“卢参军所说是总章元年的统计数,这两年里,陛下鉴于高句丽反叛不断,先后二次迁移数十万高句丽富贵豪强之家于江淮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眼下安东可没有两年前那么多人。”

    “馨儿姑娘说的对,具臣所知,高藏有个庶出儿子叫安胜,曾于总章二年春二月率领高句丽人4000余户投奔新罗。再加上这两年里因安东地区局势混乱,叛乱时常发生,不少人因兵祸而亡,更多的人奔逃向其他地方。总章元年统计到的三百多万口到现在早以没有两年前那么多了。就辽河以东建安、辽东、新城三都督府下所治之民比照两年前就少了三成。”

    四十万口倒是不少了,从中招募兵马大概也能招个两万,和自己五月后有兵马加起来也能有个六万了。想到这些,李煜皱着的眉头也展开了,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等熬过最初这几个月,兵员补充就不再是太大问题。

    不过只能招辽东地区的汉人才能保证其基本的忠心度,辽东地区陷入高句丽三百多年,除了辽南外其他地方还有会多少汉人呢?

    “卢参军你统计眼下我军所收复的各州百姓户口时有没有统计下当地汉人有多少?”

    “殿下稍等,让某找找。”卢景裕翻几页案几上的户籍册,“殿下找到了,眼下安市、面岳、牙岳、后黄、积利、乌骨、大行、泊灼、银城等州有汉民五万户,非汉人一万户。”

    “那石城、卑沙、青泥浦三州汉人情况呢?”

    “殿下,这三州基本上都是汉人,有户三万,非汉人口极少。”卢景裕又翻到记载辽东半岛南端三州的户口情况回道。这些数据是他特地命各地官员在统计当地剩余户口时,特地将汉人与非汉人户口分开统计得出。

    做为一位炎黄子孙,卢景裕还是相当好奇被高句丽人统治三百多年的辽东地区还剩下多少汉人。

    石城、卑沙、青泥浦三州官员虽非李煜任命,也不是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