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啾!”

    又一支鸣镝箭拖着长长的尾音飞射而来。

    “不。”坠下马的索朗悲戚的看着胸前的箭矢,血正从箭矢上一滴一滴的流淌,举着双手不停的颤抖,脸上充满不了不甘,最终头颅仰躺在地上死不冥目。

    看着地上被自己射杀的两名吐蕃人,薛仁贵眉头微皱,此地快要被吐蕃人发现,若不能在吐蕃发现自己之前发现吐蕃军队所在乘其不备攻之,此战就有些不妙了。

    “哒哒哒。。。。。。”

    “总管快看,我军哨骑回来了!”

    希望能带来好消息,薛仁贵由衷的想到。

    数十骑唐军哨骑风尘仆仆飞奔而来停在了薛仁贵面前,领头的校尉拱手道:“禀总管,乌海地区的吐蕃军正在河口处集结,乌海城内的守军兵不过五千。”

    “好!”薛仁贵大喜,吐蕃军主力竟然在远离乌海城的河口处集结,简直是分而歼之打他个措手不及的良机。

    在命哨骑回去休息后,薛仁贵立即召来阿史那道真等军中将领进行商议,随即三万唐军冲出山谷直奔河口而去。

    数日的结集,洛桑手下的兵马终于集结完毕。乌海地区的精壮可以说都被洛桑征召而来,河口处整整集结了两万大军,至于乌海城内的五千守军则不能调动。

    洛桑意气风发的骑着坐下骏马站在小山坡上,俯视河口仰望自己的两万大军,拔出腰中长刀向北方一指:“吐蕃的壮士们,又到了我们去抢掠唐人滑嫩的女子钱帛的时候了,跟随本将,杀的唐人片甲不留!”

    “杀。。。。。。”

    正待洛桑领军走出河谷之际,大地突然隆隆作响,前方似有千军万马杀来。

    洛桑皱起了眉头,难道大相还从别处调兵来了不成?

    洛桑不疑有他,仍领着军队缓缓往前走,但心中不安,全军的速度也就慢了下来,洛桑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出河口的大道前方拐湾处。

    吐蕃将士们听着隆隆的声音疑惑不解,相互张望寻问,走在队伍前面的更是伸长了脖子看着前方,原本肃杀的两万大军顿时变的散乱起来。

    在渐渐停下来的吐蕃大军热切的目光中,神密的隆隆作响的始作俑者终于露出了他本来面目。

    大队的骑兵从前方道路拐湾处冲了出来,冲在最前方的一队骑兵手上抗着的那鲜红的旗帜,旗帜上那斗大的汉字让洛桑睚眦欲裂。

    “唐军杀来了。”不知是谁突然惊恐的大叫一声,后方看不清前方情况的吐蕃军阵顿时骚动起来。

    随着时间一秒秒的过去,在吐蕃军眼中唐军连绵不绝的从前方冲出来,唐军手中抽出的雪亮长刀在太阳的照射下一片片刀光晃的吐蕃军眼都睁不开。

    随着唐军越来越逼近己方,吐蕃军阵脚大乱,作为主将的洛桑却一脸惊诧,见唐军杀来不知所措。

    唐军怎么会出现在河口?陇右离此地数百里险峻山路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乌海城没有敌情来报难道乌海城以经丢了?一时间几个疑问出现在洛桑脑子里,他眼下需要有人来解答下这是为什么?

    “将军快下令准备应敌。”洛桑身边的将领见主将失神的熊样急的抓住洛桑的胳膊使劲摇。

    “哦?快下令全军准备。。。。。。。”

    “嗖。”洛桑惊慌的看着刚才还抓住自己手臂的部将此时脸部中箭直挺挺的倒下马。

    “嗖嗖嗖。。。。。。”冲在最前面的唐军或举弓或拿弩,一片箭雨就朝着吐蕃军射来,当场就有数百吐蕃兵将被射下马。

    “杀啊!”薛仁贵一如往前,身先士卒举着手中的马愬冲在大军的最前面,受主帅冲锋在前勇猛所鼓舞,唐军人人嚎叫着挥着横刀马愬一往无前的杀向惊骇不已阵脚自乱的吐蕃军。

    此时的洛桑脸色不知是因刚才无能的举动羞愧,还是部将被当面射杀愤怒而变形,拔出腰间的长刀对着己方军队就是一阵哇哇的大叫一通,鼓舞被唐军突然出现声势所吓而胆怯的部下。

    洛桑见士气稍有所镇,瞧马上就要与唐军接战了,也来不及整顿散乱的兵马便领着自己的亲兵杀了上去。

    久经沙场的洛桑深知,此时自己若不亲自带头冲锋与唐军硬碰硬,鼓起已乱的军心士气。气势上稍有一弱,本就以乱的大军必定全军崩溃,战场立即成为唐军对己方军队一面倒的大追杀。

    不少吐蕃兵将见主帅杀在最前方,鼓起一口气靠着悍勇与唐军冲杀在一起。

    奈何吐蕃军心以乱,前方与唐军杀在一起,位于中间和后方的吐蕃军除少部分外向前冲,大部人却在往后退,更有不少直接调转马头往后跑,一人逃跑就带动更多的人逃跑。

    这些普通的吐蕃士兵就如洛桑一样,在他们心中根本不可能出现唐军的乌海地区却突然出现数万唐军朝他们杀来。他们中不少人可是与唐军交过战,深知唐军野战的可怕,这被唐军突然袭击哪还有胜的道理。

    吐蕃将士的军心从看到唐军杀出的那一刻就乱了。

    就人数吐蕃军就比唐军少了一万人,而唐军这三万人还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洛桑的两万部下有一半没与唐军交过手,除了抢掠也没打过像样的仗。

    更何况此时大部分吐蕃将士并未跟随洛桑向唐军发起冲锋,而是在不断后退。

    冲上来的几千吐蕃兵将直接被三万唐军碾压,一个冲锋就被不断冲上来的唐军全部斩于马下。

    曾经在陇右地区掳掠甚重,烧杀抢掠不断不可一世的洛桑在位于自己的大本营河口身首异处,他的身躯早被唐军的战马踩的稀烂,与其他被斩杀的吐蕃人碎烂的尸体搅合到一起去了。

    就如洛桑冲向唐军那一刻所料,丧失斗志,溃退的吐蕃两万大军被唐军单方面屠杀。

    刚才还雄性壮志,要到大唐陇右去抢掠一把的吐蕃大军惊慌失措四散而逃。可唐军紧紧的咬在他们身后,追上来就一阵砍杀枪刺,追不上就拿弓怒射,足足被唐军追杀数十里,流血数十里,放眼望去,尸骸遍野。

    足足将逃散的吐蕃人追进大山中实在追不上了,薛仁贵才下令收兵,开始清点此战的战果。

    洛桑本来接到吐蕃大相钦陵的命令领兵两万北上阻截南下的薛仁贵,河口除了集结兵马外还准备了此次北上大军所需的大量粮草牛羊。

    结果大军还未全部走出营地就被唐军给杀了个大败,粮草辎重全部落于唐军之手。

    经过清点,此战斩吐蕃一万六千八百余人,缴获粮食两千石(都是青稞),牛羊万余头。

    光靠这些缴获的辎重,薛仁贵兵马都不需要郭待封留守的辎重就能坚持月余,更何况还有一座乌海城。

    河口战事以定,逃掉的那数千吐蕃人早以被唐军杀的胆寒四散奔逃,其主帅又死已不能为军。

    薛仁贵领军在河口休整一晚后第二日直奔乌海城,建于乌海旁边的乌海城无险可守,唐军半日就将其攻下,全歼守军。

    薛仁贵一路上虽有各种胆心,但最后的结果达到了作战的预期。现在,就在乌海城以逸待劳坐等急于回师的吐蕃大相钦陵。

第46章 意料之外() 
薛仁贵领主力走后,郭待封作为副总管领两万军队在大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防御工事守护粮草辎重。

    此次领军讨伐吐蕃,接到朝廷军令的郭待封很是不诧。自持为名将郭孝恪之后,不论是数年前在辽东征讨高句丽还是近几年来镇守鄯州,自己所立战功并不比薛仁贵差。官职与薛仁贵平级,地位更是高于不过是一河东田舍夫出身的薛仁贵。凭什么,他为主我为副?

    心高气傲的郭待封心中不甘趋于薛仁贵之下,薛仁贵未走之前,作为名门之后的郭待封将自己不服薛仁贵统领的心境掩藏的很好,外人毫无查觉。

    眼下薛仁贵分兵袭取乌海,郭待封自领一军,心下极为兴奋。

    大唐并不是只有你薛仁贵能打仗,我郭待封思毫不比你差。

    薛仁贵临走之前与郭待封等将领商议的是,由郭待封携辎重在大非岭据险而守,在薛仁贵袭取乌海后再率辎重出发与薛仁贵汇合。如果之前郭待封携辎重据险而守遇敌攻击,可以凭借防御工事抵御敌,支撑到薛仁贵取胜后回来夹击打败吐蕃;如果郭待封在薛仁贵前方作战结束后率辎重前去汇合,那么吐蕃攻击郭待封时,薛仁贵可以率部及时支援郭待封,夹击吐蕃军。

    可郭待封并不想执行薛仁贵的计划,若按薛仁贵的作战方略,此战胜利后薛仁贵无疑是此战功勋最高者,他郭待封不过是他的一个陪衬。

    我郭待封乃名将之后,身经百战数十年,战功无数。在我上阵之时,你薛仁贵不过还在家务农,今日岂能成为你功成名就的踏脚石?

    看我郭待封是如何在吐谷浑拿吐蕃人的人头重震吾父当年在西域的盛名。

    大非岭上唐军历时三天凭险购置的营寨,在完成后的第三天,郭待封下令全军拔营西进。

    手下部将甚为不解郭待封的命令,好几人提出异议。

    “将军,薛总管令我们在大非岭上凭险而守,待总管取胜后再依令前往与之汇合。可薛总管才走六天,并无军令传来,我们拔营西走,这不是违背军令吗?”

    诸将愁眉苦脸,心中想到的是,西面可是吐谷浑故国的中心所在,驻扎着数万吐蕃大军,他们仅凭以辎重兵为主,战兵仅五千人往西而去,这不是羊入虎口吗?

    郭待封眼神冷冽的瞧着诸将,看到郭待封不悦的脸色后,诸将自动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俗话说的好,现官不如现管。眼下薛总管领军南去,郭待封这个副总管可是他们的头,要是不听令很可能被军法处置。

    见诸将在自己冷冽的注视下,自觉的闭上了嘴,郭待封和缓了下脸色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何况前几天派出去的哨骑回报,驻于吐谷浑旧都吐谷浑城的吐蕃军在向东移动,行军速度缓慢且非精锐,而伏俟城的吐蕃军也有异动,各地的吐谷浑人也在被吐蕃人所征调。此时我军若坚守营垒必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围攻,薛总管却在数百里之外的乌海未必能及时赶回救援。眼下我军唯有主动出击,在吐蕃大军未能集结之时杀他个措手不及,消弱吐蕃在吐谷浑留守军队的实力,方为上策。接下来才能更有把握击败从安西回返的数十万吐蕃主力。”

    原本疑惑担忧的诸将听郭待封这么一说,也觉的有理,他们花三天时间筑守的营垒又不是坚城,若被数倍的敌军围攻恐怕坚持不了数日,还不如按郭副总管的计谋,在吐蕃军尚未集结之时就杀过去。

    个个击破的道理,打了数十年仗的将领们还是懂的,原有异议的将领现在也明智的闭上了嘴。

    诸将无异议,郭待封满意的下令全军拔营西进,对于之前凭险置栅,构筑工事的营垒并没有拆掉,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郭待封心里总有点感觉,他可能还会回到这里。

    由于携带的辎重较多,行军速度不快,郭待封无奈将薛仁贵所领主力部队的那部分辎重留在了营垒处,留守两千辎重兵继续守卫,只带本部兵马的辎重。

    筑营时挑选的就是大非岭面向大非川的山岭险要处,凭险置栅栏易守难攻,周围的吐谷浑、羌人牧民早看到唐军大队人马来时就以经吓跑了,南面有薛仁贵的主力挡着,西面郭待封又亲自领军前往攻之,北、东两面数百里又无吐蕃军,安全倒不担心。

    郭待封带着所领一万八千人马向西急驶而去,其中的五千战兵都是近几年郭待封镇守鄯州的兵马。

    在薛仁贵南取乌海,郭待封领军西进之时。吐蕃大相钦陵正领着从安西紧急回撤的十万精锐向吐谷浑城急行军。

    登高远望,钦陵遥望东方,那正有他一生的宿敌…大唐正挥兵南下,以我国都逻娑为出师之名,唐国此次所图不小啊!不仅要为吐谷浑逃亡可汗诺曷钵还故地复国,还想在击败我后直取我国都。

    我噶尔·钦陵岂会让你唐国打的如意算盘得逞!

    “薛仁贵,当年三箭定天山,斩杀铁勒九姓十万众,更是为唐国灭高句丽立下赫赫战功,盛名几乎为大唐第一名将,连我吐蕃都在盛传你的威名,这让我很期待与你一战。”钦陵并没因即将与大唐名将薛仁贵一战而忧虑,内心充满了要与薛仁贵一较高下的兴奋。

    唐国乃天下第一大国,李绩死后薛仁贵可谓唐国第一名将,我若能将其击败,不仅对外大震国威,对内保我噶尔家族在吐蕃的权势,还可消弱唐国对天下各族的影响力。

    刚刚夺取的西域得以巩固,打碎唐国对吐谷浑之地的妄念。我吐蕃国势必将日盛一日,往后呈高屋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