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海崇也不干示弱,拔出腰间长刀大骂起来。

    “哎,道家不是讲究清静无为吗?我怎么从他们两个身上看不到一点呢?”张钦苦笑着摇头道,这两活宝三天两头就要吵一架。

    张钦、于鸿等人郁闷的赶紧离开污言碎语的船尾,到船首视野更为宽阔的观察远处越来越清晰的海岛轮廓。

第91章 麻烦的经度() 
当张钦船队航至离岛数里之内时,都能看到附近乘坐制作简陋的小渔船出海打鱼的渔民。

    船队中的船员们好奇的趴在船舷上打量数十仗外小渔船上的渔民。

    说是渔船以经是足够的抬高了,实际上就是一个比简易筏子稍微好些的木筏子,比大唐最穷的渔民用的小舟都差。

    在船员们眼里,筏子上的人身材较短小,髡头(剃发),穿着兽皮衣,其衣服有上无下,类似裸体。

    一个个船员们讥笑的指着筏子上光着下体的人,还用手指比划着他们的鸟大小,和自己一比,有的人更是放声大笑。

    筏子上的渔民同样好奇的打量着三艘大船上的船员们,看到大船上的人指着他们大笑不已,并没有觉得自己如何不妥,反而一个个也对着船上的船员面露微笑。

    更有甚者将筏子靠近张钦他们的大船,脸上惊奇不断的用手摸下大船的船身,一阵哇哇大叫。

    “娘的,一群土包子,没见过世面,咱要是把懵懂巨舰开过来还不的把你们都给吓死。”

    趴在船舷上的王海崇满脸嘲讽的看着船舷下那个跟野人差不多的人使劲把筏子靠上大船,惊奇的抚摸船壁。

    “这座岛应该是儋罗国所在的岛无疑了,这些人的衣着打扮与刘仁轨的奏疏相吻合,与百济人、新罗人、倭人衣着装扮毫无相似之处,与未开化的野人毫无区别。”于鸿欣喜道。

    张钦、张冒两个待罪之身更是欣喜异常,此行的第一站儋罗国毫无危险就抵达了,算是一个开门彩。

    船队寻了一个小港湾靠岸,船员们身着甲胄腰配刀弓,乘着小舟划向岸边。

    当小舟靠岸后,船员们激动的踏入水中跑上岸,双脚实实在的地上踩了几脚。他们可是在海上足足漂了十天,海船摇摇晃晃的,就出海后人人内心就没安心过。

    这个时代哪次出远海不是把命别在裤腰带上,说不定哪天碰SH上风暴就回不来了,就是此次出海的这些经年海上老手每次靠岸都还是难得激动一把。

    像于鸿带的一部亲兵可是会游泳却从没出过海的,重新踏上陆地更是比任何人都激动。

    王海崇跳下小舟,托着打湿的裤袍,与众人激动一会后,就从他带着有两尺长的长方形小箱子中拿出一个铜制圭表。

    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也能应此算出此地的太阳高度角进而算出此地的纬度。

    王海崇先用罗盘确定此地的南北方向,当指南针停止旋转后,按红蓝色指针所指方向确定了南北方,再将圭朝北平放,从衣袖里拿出小本本盯着圭上的刻度等待正午时刻的到来。

    由于圭为南北方向,当太阳自东向西运动时,只有正午时分,表的影子才会正好投射至圭上。此外,由于地球公转时,北半球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同一地点每天正午的表影长度都不相同。根据表影长度变化规律,就可以知晓当地一年的时长和二十四节气的位置。

    对于王海崇来说,他只需要测出此地的纬度即可,那什么一年的时长、二十四节气,谁有兴趣谁来干。

    此次出海他可不是出来玩的,与船队中另外两名制图员负责将船队所经过发现的海岛在地图上精确绘出来,还要与张钦等精通航海的人画出海图。王海崇的主要职责就是确定一路上的纬度,至于经度那只能进行估算了。

    李煜与李淳风、胡惠超、叶法善及王海崇师傅葛仙师参考罗马商人带来的古罗马地理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结合华夏先辈如东汉张衡这样的地理天文大师的著作。

    商定以长安为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划成东经180度,西经180度。在地球中心处划出一条0度纬线为赤道,分成南北各90度的纬线。

    两纬度之间的距离经过验证后确定采用李煜提出的两纬度之间相距222里即111公里,且不随纬度的增加减少而递减。

    至于经度则敲定赤道上两经度之间相距222里(这有待验证,只是李煜提出的一个假设,虽明知是对的,可说不出原因,只能以纬度之间的距离假设经度而定说服李淳风等人)。从赤道开始指向南北的两经度之间随纬度增加一度,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则减少大约2。5度,至两北极点则为0度,至于南北极点又是李煜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有待验证。

    王海崇师傅与胡惠超、叶法善率领燕王府天文人员经过一年努力测出长安至黄海边海州的直线距离为1888里。两地纬度相同为34度,按李煜等人商定的两经度之间距离换算公式,纬度34度的两条经线之间相隔137里,再与两地直线距离相除,则算出长安至海州可划为大约14条经线。

    以此两地为标准并结合实地测定与长安的距离再对大唐东西南北估算出当地经度,再以测定的纬度在经纬网地图上绘制地图,并延伸至安东地区。

    王海崇对儋罗国的经度就是以此为基础,再结合以测定的SD半岛最东端的成山与平壤的经度,再用李煜提出的“航位推测法”来计算:即已知出发时的经度,通过计算航行时间和平均速度来判断自己到了哪里,最终估算所到地的经度。

    王海崇在等待正午时拿着一路来记录的航行时间和船速算出的经度,再用几个参照地的经度,皱着眉头算出一个自己都不是太信的经度位置,唉声叹气的记下了这个数值,等纬度测定后回船上在那张大唐经纬网图上标记。

    “又在算你那不靠谱的经度,照贫道说,还不如找的航海经验丰富的人来确定两地相距距离,你这么一路算出来的东西,贫道看着就不信。”

    叔孙康叼着一根草,满是嬉虐的走上前来对着王海崇就是一阵嘲讽。

    “哼,你个孤陋寡闻的野道岂天文地理的玄奥。”

    王海崇都懒得瞧一眼叔孙康,这样的斗嘴自船队开拔就没少过。

    叔孙康冷哼一声,跑去瞧那些好奇围过来的土人。

    张钦船队首次登录地点位于儋罗国所在的后世称为济州岛的西部海湾。船队在此停留三天,于鸿、王海崇等人带队深入内陆勘察当地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土壤状况。

    三天后回来的王海崇与两名制图人员一起绘制成儋罗西部登录附近的地图。曲折的海湾、地势的起伏、河流分布流向、森林覆盖情况都在地图上按在李煜的要求像后世的地形图一般详细画出。

    船队按着海岸线向东方航去,按刘仁轨奏书所说,儋罗国都在岛北面的中央位置。

第92章 儋罗国() 
“星主,星主,海上出现了三艘大船。”

    原在海边放牛的部民慌张的跑到部落居住的村寨通知他们的首领星主。

    儋罗国的国王称为星主,为新罗文武王所赐,另获封王子、徒内等官职(王子即将军之意)。儋罗国世代由高乙那部统治,在朝鲜半岛三国时代先后臣服于新罗,百济,百济亡后两次遣使大唐称臣纳贡。

    现儋罗国王为麟德二年,随刘仁轨入朝的高都罗,大唐文字记载为其王姓儒李,名都罗。

    高都罗及王子、徒内等大臣闻讯后率部中能战之青壮手持弓刀楯鞘迅速赶至海边,远远的瞧见三艘从未见过的大船正在向岸边驶来,船上不少人在船舷上向岸上张望,甚至还有人在冲他们招手。

    “星主,难道是海盗?”现儋罗王子为星主高都罗之弟高都环,望着三艘大船上挂着黑色而陌生的旗帜猜测道。

    高都罗摇摇头:“不像,如果是海盗跟本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登岸。”

    海盗不论什么时代都有,只是唐代受限于造船、航海技术的限制,海盗只活动于离岸不远的沿海地区,很难跨越像东海、黄海这样数百里宽的大海。海盗的活动范围和影响远不及数百年后的明清时期。

    “儋罗人以经在岸上迎接咱们了,张冒,去取来大王给我的文书,咱们可是燕王殿下派出的大唐使臣。”

    张钦放下望远镜冲着船上众人喊道:“所有人都给我精神点,咱们可代表着大唐的国威。”

    “总管放心好了,兄弟们刀弓甲胄都带齐了,保证吓都能吓到那群连裤子都不穿的野人。”

    “哈哈哈……”

    甲板上早以准备好的船员们哄然大笑。

    受张钦求情提拔之恩的张冒现在彻彻底底的成了张钦的狗腿子,急忙从船舱中取来燕王的文书。

    张钦拿着这份盖着大唐安东都护府都护大印衣燕王大印的文书,信心十足的指挥着船队靠岸。

    儋罗国百姓虽是一群未开化的野人,但其国王可是正儿八经的见过世面的人。这份文书在他眼前一亮,能保证船队一行人受到良好的接代,考察起这座大岛来也有当地人当向导方便的多。

    位于后世济州岛首府济州市的海湾处,在数千身着兽衣有衣无裤,类似于数百年前的鲜卑人一般剃掉一部分头发的儋罗人在海岸围观下。

    张钦所率三艘大船缓缓驶在海湾距岸数十丈深水区停下,抛下船锚,放下小舟。除每船各留二十名船员外,其他人分批乘船登岸。

    高都罗观船上之人乘小舟靠岸,这些海外来客衣着发饰相貌不是百济人,也不是新罗人,更不是倭人。能造这么大的船,能穿戴如此华丽的衣裳那只有数年前自己去朝拜的海西大国…大唐国。

    灭了百济、高句丽的大唐不远万里派人来此,想必是大唐天子派使节来宣传旨意。高都罗心中有点不安,担心可能是大唐天子认为他八年没去朝觐派使来责问了。

    急忙带着王子、徒内等一众臣子上前,以标准的大唐见面鞠躬拱手礼见刚上岸的张钦一行人。

    “请问来者乃大唐天使乎?”

    高都罗操着有点蹩脚的切韵(切韵,大唐官话,为隋统一Z国后,山东世家与江左世家以各自家族所操的东汉洛阳音为标准制定,通行隋唐两代的官话)恭敬的问道,身为一国之主见上国之使,姿态尤如下官拜见上官一般。身后的一众儋罗臣子脸上也毫无异色,面对张钦等人恭敬有加。

    “不错,吾乃大唐安东都护府诸海寻访使张钦,奉大唐安东都护府都护、燕王殿下之命,特率战船三艘,寻访安东都护府治下各国各岛情况,以上报都护再承大唐天子。”

    大唐安东都护府诸海寻访使正是李煜授予张钦的一个官职,在朝廷中没有编制,属于李煜自行设置的一种临时性官职。

    张钦满面威严,对弓着腰的高都罗等一众儋罗君臣宣布道。

    “儋罗国是本使寻访的第一国,儋罗星主当配合本使对汝国考察,以回禀都护、燕王殿下。”

    “这就是本使的奉命文书,你可看好了。”张钦从衣袖里抽出一个与后世奏章一般的折子弟给高都罗。

    高都罗接到手中,折子硬质光滑的触感令他大为惊奇,八年前他去朝见大唐皇帝时都没见过这东西。

    打开折子,只见上面熟悉的华字,勉强能认一些,至于折子上盖的那两个鲜红的安东都护府都护与燕王大印,高都罗可没见过。不过这种印章样式可是挺熟悉的很,家里不就好好放着一封八年前去大唐朝觐时,大唐皇帝敕封的圣旨吗。圣旨上的大印与这折子上的印可不就一个样式,只是一个大,两个小,上面的华字不同而以。

    高都罗当下就信了,毕竟对方可是操着流利的华语,穿戴与数年前见过的那些华人无异。还有这名天使的护卫所配刀,这只有唐兵才使用这种直刀。倭人所用的直刀是有环首的。

    “请天使移步小国宅院。”

    高都罗恭敬的迎接张钦一行人至离岸两三里的国都毛兴穴。

    张钦一行人跟随进入毛兴穴,入眼所处,这所谓的儋罗国都连城墙都没有,甚至像大唐村落的围墙都懒得修。

    在一处山穴周围密布用土石垒建起来的圆形屋墙,用草盖上遮风挡雨的茅屋,瞧在眼里简陋至极。

    一路上王海崇诩看着这些在大唐给猪牛住的棚子轻蔑的撇撇嘴,小声嘀咕着未开化的野人。

    叔孙康左右瞧着那些好奇围上来观看他们的儋罗女人,披头散发,身材矮小,皮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