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习俗的来历是一个神话传说,七日中的每一日代表天地初开时,神所创造的一个物种。

    在宫里结束元日团圆饭后,李煜邀请一众兄弟小妹到府里一叙。

    诺论食物之精美可口,还是要数燕王府!论燕王府谁的厨艺最精湛还是要数膳房管事王伯。

    膳房管事王伯就是李煜的专用厨子,李煜到哪就跟到哪,每天除了管理膳房外就是研究新菜品满足李煜的口腹之欲。

    兄弟几个兴高彩烈的进了燕王府,侍女将案几一摆。

    李贤笑道:“煜弟,邀请兄弟几个、小妹来坐客,可得把你的珍藏好酒拿出来,不然就别怪为兄赖在你府上不走了?”

    “四哥,得吩咐你的专用大厨把他的拿手好菜都做一遍,不然对不起我又跑一趟!”

    李令月嘟着小嘴,一副李煜欠了她千八百万似的。

    李显嘿嘿笑道:“煜弟,我记得你在府里建有一座酒窑,里面存满了不少好酒,三年来就没起封过。”

    “我想起来了,四哥那座酒窑就在他书房别屋的地下室里,前几天我还看见四哥新放进去几十瓶河东红酒,酒香特别的浓!什么霸王醉、羽花台……”李旭轮急着脸生怕别人把他的话说了似的,劈里啪啦的把李煜府里的珍藏全给倒了出来。

    李煜一脸黑线,感情兄弟妹几个把自己府里有啥好东西都弄的清清楚楚啊!

    几年了,李煜自个都记不清在那座酒窑里藏了哪些酒,旭轮这半大孩子竟然知晓的一清二楚。

    李弘笑道:“你们几个真是不像话,一到煜弟府里就要吃要喝,成何体统?”

    不愧是大哥,难得说了句公道话。李煜感激的看向大哥,可谁知,大哥后一句立即让李煜收回感激之情。

    “煜弟,你府里侍从每年都会采摘长安城外兴教寺中种植数十年的老桂树在秋季盛开之金桂和终南山中的野生山葡萄酿制桂花酒。你也知道大哥我身体常年有些不适,唯你府里酿的桂花酒每日喝一点对身体有益。御医也嘱托我每日适量饮一点,可健脾胃,活血益气,健脾补虚。所以我想……”

    “大哥,兄弟之间就别客气,既然府里酿的桂花酒对大哥身体有益,回头我就令府里送一批桂花酒到东宫。”

    “煜弟的好意哥心领了,那就送个两三百瓶吧!”李弘爽朗笑道。

    李煜吐血,心里狂呼,兴教寺中种植那颗老桂树每年中秋前才产多少桂花?采来的每年也就酿了这么点,大哥你一口就要了我一年的产量啊!

    其他兄弟妹几个纷纷给了大哥李弘一个鄙视的眼神,咱们只是要点珍藏喝,你先高大上的批评了我们一番,自个确狮子大开口要大堆桂花酒。

    咱们谁不知燕王府里就极品桂花酒产量最少,大哥你太无耻了!

    “大哥放心,酒一定给你送到!”李煜银牙一咬大气的挥手道,李弘放心的回以微笑。

    这下殿中可炸开了锅,送了大哥这么多好东西,其他兄弟妹几个怎能罢休?

    除了小妹要王伯给她当专用厨子外,其他四兄弟点明燕王府里所产的各类好酒每一样李煜给他们送一批去,还得加上三十瓶李煜数年的珍藏。顺便每人还要了十匹白叠布。

    也许我就不应该把他们请到府里来,一齐聚就是赤裸裸的打土豪分田地啊!李煜心中无限哀嚎道!

    王伯亲自掌勺,加上有小公主的要求,膳房里忙成一团,做好的美味佳肴不断的由小宦官端上太子、几位亲王、公主的食案上。

    闻着香喷喷的菜肴,兄弟几个虽保持着涵养慢吃慢咽,但面前不段增多的菜肴仍令他们夹菜的速度提升了一截。

    李煜心痛的令馨儿去书房酒窖里把珍藏数年的好酒每样拿十瓶上来。

    有红酒、白酒,都是珍藏数年的佳酿,侍女打开酒坛,那股浓郁的酒香哪怕不喝酒的人都会陶醉。

    魂牵头、霸王醉乃最霸烈的酒,度数起码有七十度。兄弟之中唯身强体壮的二哥李贤能喝。

    酒坛泥封一开,李贤凑上去陶醉的闻着酒香,连呼三声:“好酒!”

    “二哥若喜,今夜不醉不归?”李煜提议道,反正他只喝红酒、桂花酒和果酒这三种低度酒,不怕二哥的酒量。

    “煜弟此话当真?”大有要和李煜比酒一战的李贤直勾勾的看着李煜。

    李弘小饮一杯桂花酒,悠悠道:“酒多伤身,二弟、四弟小杯琢饮即可!切莫痛饮,由其是这白酒。”

    俗话说长兄若父,大哥发话了,两个人立马焉了。

    兄妹中唯小妹令月吃的最欢快,年级小又是小姑娘,是不需要像四位哥哥相互敬酒。其次就是五弟旭轮,毫不顾形像吃的满嘴油腻。

    酒宴一番后,李煜放下筷子道:“不知几位哥哥对大唐民间信息了解来源是否满意?”

    李弘、李贤有些不解的放下碗筷看着李煜,李显、李旭轮和小妹虽不解但也不关心,依旧自己的吃喝。

    “华夏一直以来,朝廷要了解民间民情,往往靠各地官吏上奏,或由御史查访,信息来源即不及时也容易被贪官污吏蒙蔽。朝廷若有惠民政策下达,地方贪官污吏往往蒙上欺下,不告知地方百姓而使朝廷惠民之策难以在地方实施。受苦受难的百姓想向中央传递民情,控告贪官污吏,却无他途,致使中央不明民间真相!”

    李煜一番解说,李弘、李贤沉思,朝廷对地方民情的了解的确只能通过当地官府,下达政令也是通过官府。

    李弘做为太子,又监国数次,又受朝中贤德重臣精心辅佐,对朝廷组织运行十分了解,明晓煜弟所指。

    “不知煜弟有何方法解决此中疑难?”李弘问道。

    李煜严肃的神情突然神秘一笑,令聚精会神准备听煜弟大论的李弘、李贤脸色有点古怪。

    “报纸!”李煜一啪食案,惊的正埋头痛吃的令月、旭轮、李显三人埋汰的看向李煜。

    “报纸何物?”兄妹几人不解。

第127章 皇家周刊() 
“报纸,我认为它是以刊载天下各地发生的时事为主的定期向天下百姓发行的印刷出版物,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说白了,它就是刊登朝廷下达的政令,让百姓不必通过官府只需花上两小钱买份报纸就能了解朝廷最新颁布的诏令。同时报纸也刊登天下各地百姓生活状况,发生何事,并对其进行评论社会影响。让朝廷和其他地方的百姓及时了解各地发生的事情,透过报纸上刊登的他人评论而对其有充分的认识。”

    李煜对报纸的功用进行了一番解说。

    “煜弟的意思是报纸不通过官府,具有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之用?”李弘问道。

    “正是!”李煜肯定的点头道:“朝廷可以官办一份报纸,向百姓传达最新的治民之策。百姓也可以花钱办理私人报纸,可以转刊官报内容,也可自行刊登从民间采访得来的民意、趣事。”

    “文人士子可以开办专门刊印他们平时所作诗词歌赋,向广大百姓传递他们的文学作品!文学大师写成一部大著,可在报纸上刊登此书简介,令天下人知晓此书而不必少有人问津最后蒙尘失传!”

    “报纸之用甚广,天下各州县创办,凭有人将各地报纸送达就能起到足不出户了解天下事,向天下各地传递信息!”

    李煜说着心情就有些激动,报纸诺创,上利国利民,下则起到促进大唐文化走向繁荣。

    现代报纸的前身在东西方早以出现。

    古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创建的《每日纪闻》,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事件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便是西方最早的报纸,可惜只发行了很短的时间便停止了。

    Z国报纸起源则更早。

    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的叫通奏报,由郡国在京师自行设置的办事机构…邸。负责将郡国等地方长官的奏报上传中央,再将中央诏令传抄下达郡国的“通奏报”。

    大唐则有邸报,由“邸吏”负责传发各州县中央诏令。

    不论汉代的通奏报,还是唐代的邸报,都只是朝廷中央与地方官府内部通行的官方报刊,只起下情上达,中央诏令下发的中转站作用,具不向百姓开放。

    李煜早以有意创建报纸,办报所需的廉价纸张与印刷技术早在去年就以彻底解决。

    唐代以经出现了雕版印刷,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唐代并没有技术性问题,它只需要一个这方面的想法匠人就能做出来。李煜就向他的王府匠人们提供了这个想法。

    雕版印刷术还不流行,活字印刷术便在燕王府诞生三年了。在东西两市的文坊市场,燕王府以低廉、精美的纸张和印刷业以经一统两市。

    纸张的成本也在李煜找来不少制纸工匠费时两年,不断的研究出各种各样成本低廉的纸张。报纸所需的纸张不需要多么精美。

    跟据李煜从造纸坊了解到的情况,印刷一张宽10。5尺,高14。7尺的报纸需成本是一文钱,一份报纸两张纸,以五文出售仍可赚钱。

    会识字的人自然不缺这五文钱买一份报纸。

    “这报纸的功用还直是不简单啊!”李贤感叹道。

    “煜弟将兄弟几人邀请来不会是为了办报一事吧?”

    李煜笑道:“二哥说的不错。我想邀请兄弟几个一起创办天下第一家报社,刊登朝廷颁布的惠民诏令,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和各地民情。在报纸一个版面专门刊登文人士子所作的诗词文章。”

    为了能让几位兄长对报纸有个更直观的感受,李煜令侍女们将早以准备好的报纸试样给每位兄弟一份。

    每份报纸采用后世的模式,一份两张对折八页。准备的这几份试版报纸的一、二页刊登的是最近几月朝廷下发的诏令;三四页则是大唐最近发生的一些国家大事;五六页则是长安最近的民间舆论;七八页登的是李煜与馨儿等人所作的一些诗作。

    李弘、李贤等人拿起报纸,察看上面刊登的内容,上至朝廷政令、大唐各方,下至长安百姓具有登载。

    “煜弟提出办报,我觉的可行!”李弘点头道,李贤亦是赞同。

    “既然是煜弟提出,煜弟可否说下办报章程?”

    有了两位兄长首肯,李煜一喜道:“报社我们兄妹合资开办,我与三位兄长各占二成股份,五弟与小妹各占一成。办报所需的纸张可直接从我的造纸坊以低于市价采购,印刷也可交由我的印刷坊代工。”

    “办理报社需要管理人员,我称其为编辑和总编。编辑负责对报社每期发行的报纸内容进行编写,再交由总编审核。总编的职责其一是负责审核编辑提交的文章,通过后就可在报纸上刊登;其二负责报社平时的经营管理,招纳贤才担任报社编辑。”

    “因为总编要负责报社运行,所以我将从商行中选派一名总编,至于编辑除了从社会中招募一些有才学的士子文人外,大哥、二哥府上有不少贤才,可以派几人过来兼任编辑一职。”

    “因平康坊是举子、选人和地方驻京官吏和各地进京人员的聚集地之一,人流众多。我意将报社的驻地就开在平康坊,并在东西两市、春明门和金光门等人流众多的城门外开设报亭销售报纸。不知诸位兄长意下如何?”

    “煜弟此议甚好!为兄没有意见!”李弘、李贤笑着回道,李显跟着两位兄长点头同意。

    李弘与李贤又各自提了些关于报社的具体事谊后,李煜拿出了兄妹几人共同创建报社的合同,六人签定合同后即派人回府取钱。

    小妹与五弟并不理解李煜所说的报纸一事,睁大眼看着四位哥哥商议此事,还分配了一成股份。

    兄长四人照顾两位年幼的弟妹,旭轮与令月只需像征性的拿一件物品就可抵一成合资的资金。

    “报社的名字煜弟可想了?”李贤心情大好笑道,想自己满腹文才,平日所作只得和府中一众侍从相互唱喝,天下百姓却无人知晓实乃憾事。报社一开,往后有新作皆可在报上登载。到时,天下何人不识君?

    李弘心中更关注的是报纸对于朝廷了解民间疾苦之用,心下定意,将从东宫派遣文才沛然的属官兼任报社编辑,上登朝廷诏令,下访民情。

    李煜欢喜道:“早就想好了,就叫皇家周刊,每隔七天发行一期!”

第128章 报社开业() 
大年初七人日到啦!

    李煜咬着王伯特地做的美味鹿肉煎饼,喝着猪血肉丸白菜羹。乐爽之余,暗想大唐今日一整天的北方人只能嚼普通的煎饼,南方人把七种蔬菜煮在一起,弄一碗软趴趴的汤水做成的菜羹来喝。

    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