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玻璃白只是用来打底的,想要得到五彩斑斓的颜色,还要对各种土壤进行不断的烧制实验才能确定和获得。这些内容,也只能交给各地的窑工去实践。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别人是无意中或长期积累中才得出的经验,现在有了他那些指导性的建议,这时的工匠会更早、更简单的将彩瓷呈现于世。

    处于震惊中的韩氏父子被殷清风留了下来。

    一方面他们要更详细的向殷清风请教,另一方面,殷清风是想让他们见证一下跟随他将会获得什么样的未来。

    在韩氏父子到来的第三天,历时七个多月的时间和几万人的流汗付出,被殷清风冠名为梧桐新村的建筑群将正式迎来它的主人。

    八月初八,宜婚嫁、宜祭祀、宜搬迁、宜除服。

    巳时二刻,殷清风站到梧桐新村牌坊前的凳子上,眼前黑压压的一片。

    被后世熟知的牌坊,是由坊门演化而来的,而坊门又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们的前身,则是周朝的时候的衡门。

    衡门很简陋,只是用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就行了。所谓的衡门,实际上就是居民家的大门。

    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汉代的皇帝在祭天时,要先祭棂星。

    唐继承汉的城市风格,居民要聚在各坊区里居住。每个坊各有四个大坊门与街道相连。坊区内又有十六个小坊门连通坊区内和坊区外。

    唐朝后期,这种严格的制度由于皇权的衰落,坊墙逐渐被拆除,只留下坊门作为地理标志来使用。也由于坊墙的消失,人们才可以将沿街的房屋改造成商铺,从而造就了宋朝时的商业辉煌。

    到了宋代,坊门演化成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殷清风再一次搞乱历史,将牌坊提前五百年立在大唐的土地上。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注定被瞻仰的牌坊只是一个木质的卯榫结构。他更理想的是汉白玉的石牌坊。可惜,目前无法实现。

    在牌坊流行的年代,牌坊在样式上有很多讲究,比如:开间。

    开间,通俗的说,就是建筑物屋檐下的柱子之间的空间。

    唐朝的国公可以使用八个柱子,也就是七个开间。殷清风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县男,只能使用一个开间。一个开间。。。老实说,就不能算是开间了,只能算是建筑物最基本的支撑点。

    所以,他在勾画牌坊的时候,只能尽量的大气、尽量的精美。而且,为了不被别人找茬,他还让人将改动过的悯农诗作为楹联刻在立柱上。

    上联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联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国泰民又安。

    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属于对联的一个分类。

    汉朝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两个门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对联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其佐证是明洪武年间,在庐陵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

    在铁十字架上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你们的新的开始,也是你们的郎君,我,的新开始。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迎来不一样的人生。不管你们之前是哪里人、受过多少苦,从今天开始,都过去了!!!

    你们,还有你们的后代,将成为这片特意为你们建造的房舍的主人。

    每个分派到你们手里的房舍,将成为你们自己的财产!

    明天,将有县里的人来给你们办理房屋契约,从你们拿到契约的那一刻,如果没有得到你们的允许,即使是郎君我闯进去,你们都有权将我撵出、杖杀!

    下面一片惊呼声。

    “为了这片家园,你们付出了汗水。我希望你们用更多的汗水换取你们更美好的未来,你们愿意吗?愿意吗?大声告诉我!”

    “愿意!愿意!愿意!愿意!”

    等众人平息下来,殷清风继续喊道:“你们想要得到什么,那么你们就去付出。我保证你们的汗水不会白流,你们相信我吗?大声告诉我!”

    “相信!相信!相信!相信!”

    “那么,你们就去做!就去努力!就去流汗!让我看到你们的努力、你们的汗水!

    现在,新村的西面已经建成了容纳一万人的学堂。再过几天,你们的那些七到十四岁的子女,都可以进去学习。而且,从明年开始,凡是年满七周岁的孩子就可以去读书,你们希望你们的孩子去读书吗?希望吗?”

    “希望!希望!希望!希望!”

    “我这样对待你们,只要求你们把果园、鱼塘打理好、把地种好,能做到吗?能不能?”

    “能!能!能!能!”

    “现在,我宣布梧桐新村的管理条例:

    “除了自家的厕所和公共厕所之外,不得随地便溺。”

    “新村范围内除了自家院落不得耕种蔬菜等,果树除外。”

    “每个庭院的前院必须种上花草,不得种菜。”

    “除了道路、公共设施,必须种上花草树木。”

    “所有垃圾集中处理,不能乱扔。”

    “每个家庭内部必须干净整洁”

    “每个家庭轮流清扫新居公共部分的卫生。”

    “。。。。。”

    “四月到九月之间,必须天天洗澡、十月到三月每两天必须洗澡。”

    “被褥每三天必须晾晒一次。”

    “每天必须换洗内衣。”

    “。。。。。。”

    “所有年满七岁男童女童必须到庄园学习,不参加的家庭将逐出新村。

    “所有维护庄园利益者都给予金钱奖励。”

    “由长者组成居民管理会,协助山庄顾管理邻里纠纷、条例执行。”

    “凡是违反以上规定三次的个人、家庭将逐出新村、逐出庄园。”

    。。。。。。

    二:梧桐新村生产管理要求:

    “所有土地必须深耕。”

    “每五十亩必须有一口深井。”

    “所有人农闲时必须参加引水渠和防涝渠的修建,直到建成。”

    “每年春耕、和雨季之前、秋收之后必须维修引水渠和防涝渠。”

    。。。。。。

    “恶意伤害耕牛、牲畜者视情节严重给予罚款、报官、逐出等处罚。”

    “所有农具自家管理、自家维修。”

    “所有耕种作物的种类由庄园决定不得违反。”

    “有任何有利于生产的建议一经采纳将给予金钱奖励。”

    “所有维护农作物、耕牛不受损害的行为都给予金钱奖励。”

    “。。。。。。”

    “所有以上规定,由居民管理会监督。”

    “以上条例,山庄将派人给你们解读,而你们每个人必须记在心里,教育自家孩子遵守。到下个月这时候,所有违反者,按照规定执行。能不能做到?”

    “能!能!能!能!”

    “现在我宣布:梧桐新村正式入住!冲进去吧,新居的居民们!冲进去!开始你们的新生活吧!”

    没人冲进去,眼前齐刷刷的跪倒一片。

    “感谢郎君!”“郎君恩德永世不忘!”“保佑郎君万世永福!”

    。。。。。

第205章 新式建筑() 
“婚”字怎么解释?

    最最古老的先民们,在黄昏的时候到临近的部落去抢个女人回来成亲叫做“婚”。所以,民国之前咱中国人的婚礼都是定在黄昏时举行。

    今天是一个宜婚嫁、宜祭祀、宜搬迁的好日子,除了举行入住仪式外,殷清风要为一百九十三对未婚男女主持集体婚礼。

    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

    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是古代建造城池或宫殿之前必须要有的一个程序。

    堪舆术后来又应用在墓地和阳宅的选址、座向和建设上。

    入厝又称入宅或进宅,是自古以来风水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所以,古人在入住新房前有很多讲究。除了祭拜祖先外,还有拜四角的仪式。

    人住在房子里,所以房间的风水十分重要,人入住之后要“拜四角”来让自己的气场和家中的气场融合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提升自己运气的目的。

    拜四角的第一拜方位西北处的天门、第二拜东南处的地门、第三拜东北处的生门,最后一个拜的就是西南处的四门。

    虽说是拜四角,但这最后其实还有一拜,就是拜房间最中心的位置,因为中央管着四处八方。

    这些房屋是这些“村民”自己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在建的时候,他们心里对殷清风就存着一万个感恩戴德。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两大主要特色:一,数千年来始终保持着以木料为主材;第二是木柱和木梁组成的木构架体系为主要结构体系。

    在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中不论宫殿、坛庙、陵寝、民居,不论东、西、南、北,也不论是在高山、平原还是内陆、沿海莫不为此,大家都用同一个体系。

    这两大主要特色,不管是在殷墟还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姆渡遗址都能得以体现。而且,一直延续到了明朝。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这片土地上才出现砖石结构的房屋。

    资源丰富及就地取材,是中国人长期使用木构建筑的原因。

    除了这个原因外,从文化、礼仪、等级、宗教等方面中国跟西方的观念也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天主教是要与天沟通,他们的建筑是越来越高的。

    当佛教刚开始传入中国,中国人用自己住的房子来供佛。国人认为佛教就是智慧,人人觉悟了就可以成佛。佛教慢慢本地化了,房子会以进深更多或以平面布局更多表示对佛和宗教的崇敬。

    还有,古人长期以来并不认为工匠也属于知识分子的一份子,他们把建筑看成是一种匠学,既不重视也不关注,只要在建造的时候有人来替他们建就好了。

    殷清风喜欢这种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但是他必须要把砖石结构的房屋引进到这个时代。

    后人无法统计历史上到底有多少房屋被建起,又有多少房屋毁于战火和灾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无数棵的树木被砍伐倒。

    殷清风站在山庄后面的山顶时,他看到的是满目的郁郁葱葱。后人都在感叹空气质量的不好,工业化只是一个原因,沙漠化和森林覆盖率低下又是一个原因。

    对于人口只有三千多万的大唐王朝来说,他提出什么保持或增加森林覆盖率的确蛋疼,但他要以新式房屋来引导人们的观念、给后人更多的选择。

    现在的梧桐新村,就是由一座座红砖红瓦加上一道道白墙组成的。

    砖瓦的历史的确很久了。从秦砖汉瓦这个词汇中就能体现。

    古人用各种木材建造房屋的主体,上面用瓦片来遮盖。砖呢?做房屋宫殿的基台和砌城墙。

    在这个时代的人的眼里,用砖头盖房子是殷清风“首创”的,红砖红瓦也是他“首创”的。

    红砖和青砖都是用粘土高温烧成,颜色差别在于烧制过程中是否接触氧气。瓦,也是一样的道理。

    燃烧时氧气充足,黏土中的铁元素就会充分氧化生成氧化铁,砖瓦为红色;氧气不足,部分氧化铁就会被还原成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砖瓦呈现青灰色。

    砖瓦坯接触的氧气量则取决于砖瓦窑的构造与制作工艺。

    罗马砖窑一般敞开窑顶,氧气充足,黏土得以充分氧化,铁元素被固定成红色的氧化铁。中国古代的砖窑则都有窑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封窑技术。烧制末期,工人将排烟口与炉膛进气口完全封闭,窑内随即进入缺氧环境,青砖的青灰色便得以固定。

    砖窑构造的差别,则是因为不同的建筑发展方向。

    古罗马很早以前发展出了成熟的砖石建筑,对砖的需求量非大型砖窑不能满足。当时大型砖窑穹顶造价极其昂贵,只能敞开窑顶。而中国古建筑以木构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