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附与皇室。剩下的就只有山东和关中的郡姓才是太子这次主要的目标。

    山东和关中的郡姓,以王、崔、卢、李、郑、韦、裴、柳、薛、杨、杜为最。房某的房氏和玄成兄的魏氏皆不列其中,叔玠兄的王氏为王氏偏支,也势力弱小,现在最难的就是克明兄的杜氏了。

    如果能想到妥善的办法。。。”

    房玄龄虽然没有说完,但是其他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第一,不但不去反对太子削弱士族的计划,反而要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只有那些士族倒下了,才有他们的机会!

    第二,保住杜氏的地位。不要或者尽量减少在这次削弱士族的过程中受到波及。

    第三,房、魏、王三人尽快培养自己族内的子弟,以期能达到新四族的标准。

    第四,成立四姓联盟,同进同退!

    现在的关键是,这四条能不能做到呢?

    太子和殷清风正在谋划,他们只需要推波助澜就好;杜氏子弟可化整为零嘛,反正以前就是这么熬过去的;成立联盟也没问题,新的王朝里想要站稳脚跟,必须要联合其他家族。

    最难办的是第三条。

    杜氏占尽天时地利,族内优秀子弟层出不穷;房氏勉强说的过去;魏氏嘛。。。也一样;最难办的是王珪。

    王珪的祖父王僧辩在南梁为官、他的父亲王顗在北齐的时候就去世了、扶风王氏是他叔父王颁逃到关中后建立的、三叔父王頍因为是前隋汉王杨谅的谘议参军,在杨谅兵败后被杀。

    现在祖父辈都去世了,几个堂兄弟和胞弟,要么学问不足,要么能力不足,他这一代也只有他在独挑大梁。想要达到祖先们那样的辉煌,千难万难矣

    魏徵说道:“叔玠兄,太子要削弱士族,叔玠兄何不趁机到各地去拉拢一些子弟过来充实到扶风王氏族内?”

    王珪几人眼前一亮,杜如晦欢声道:“妙啊杜氏可星散子弟,为何叔玠兄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无论是琅琊王氏还是太原王氏颓势已显,那么多的王氏子弟中一定有不少资质不错的少年。只要叔玠兄在朝中得势,大可将他们招致扶风王氏宗祠内,反正你们都同出一族的嘛”

    王珪心中一块巨石落下,最困难的人丁稀少的问题有办法解决了。

    房玄龄伸出手在空中挥舞了一下,等三人都看向他的时候,说道:“乔现在有些后悔刚才敌视那殷少郎君了。”

    “这是为何?”

    王珪代表其他人问道。

    房玄龄解释道:“诸位都知道中山王在那殷少郎君处吧。以他的才学,不管太子以后如何对待他,中山王只要学得三五分,必定又是一代明主。

    你们说,若我等也将子弟送到他身边学习。。。。。。。”

    三人立刻就明白了为什么房玄龄说刚才不应该和殷清风反目。

    魏徵迟疑的说道:“玄龄兄分析的固然没错,但我等刚才与他似乎还没到反目的程度吧”

    杜如晦呵呵一笑,“大不了我们四人再度联袂而去负荆请罪呗相比你我四族的荣耀,区区赔罪还是能做到的。”

    四人当中只有王珪反应最平淡。

    扶风王氏只是琅琊王氏分支的分支,几乎到了削无可削的地步了。他之前在殷清风那里至所以冷面相对以,只是出于世家子惯有的傲气。王氏就算再虚弱,也不允许别人来算计。

    现在冷静下来想一想,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辉煌已经过去,现在又被太子、殷清风和身边这三人盯上了,他为何不能趁机建立一个新的王氏家族?

    他现在可是大唐帝国银行第一任的行长,只要他肯放弃一些处事原则,一定会能带领王氏重振门楣的。到那时,他不但不是王氏的罪人,反而是最大的功臣。

    他叹了口气,道:“我们之前是前恭后倨,之后又要负荆请罪,这张老脸啊”

    其他三人讪讪的笑了笑。

    王珪接着说道:“只要家族在某的手中兴旺,给他跪下又如何?”

    三人默然。

    是啊身为世家子就应该有世家子的觉悟!家族是主干,他们只是攀附在上面的枝叶。他们可以倒下,但家族不能倒下!

    不管太子作何打算,只要他们不带领族人与太子对抗,太子自然不会忍心将他们身后的大树砍到。

    而且,他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家族这颗大树进行修枝剪叶,或者像王珪那样重新栽种培育这棵大树。

    为了家族的未来,向一个有才华的少年低头,不但不会是一种耻辱,甚至可以转化为一个契机。

    他这般年龄就具有让他们惊叹的才能、让太子都要听从其谏议的才能,只要他能成长起来,他们四族就算名义上投靠他也未必不可啊

    先有太子赐婚为婿、后送嫡子拜师,四十年后,他就是帝师!攀附一个帝师的家族不丢脸!

    而且,他出身的殷氏家族,人丁同样稀少。他的家族想要成为最显赫的那一等级,最少还需要两代到三代人。有这五十年的时间,足够他们四族成长起来!到那时,一切皆有可能。。。。

    王珪喟然道:“王氏想要振兴,没有四十年是见不到起色的。能依靠的,除了你们三位,就只能是他了。

    老夫今年五十有四,也不知还能再活几年

    若是得不到他的承诺,扶风王氏的梦想啊。。。。不做也罢”

    杜如晦也叹气道:“在他那里的时候,还视他为我等士族的死敌,结果半日未过,却要视他为救命稻草真是世事难料、可悲又可叹啊”

    房玄龄沉吟了一会儿,说道:“那少年。。。也是有弱点的!”

    “哦?快说说!”

    魏徵立刻追问道。

    房玄龄解释道:“第一,殷氏人丁稀少。如果只依仗太子的圣眷,他很难支撑起其家族。

    第一,同样还是因为殷氏人丁稀少的缘故,他不思与其他族人交好,反而半隐居在城外。等其成年得势后,何人为助手?

    第二,他小小年纪,却能谋划出让你我咂舌的计谋,他的心智一定非常缜密,但,却不成熟!否则,他今日就不会轻易的对我等说出那样惊天的秘闻。

    这些,未必不是我们的机会!”

    王珪立刻振作了起来,“对啊只要我等表现出诚意。。。诚意。。。什么样的诚意呢。。。”

    他又低头沉思起来。

    杜如晦迟疑的说道:“难道像魏孝文帝一样,各送一族女许他为妾?”

    魏徵摇摇头,“那要看太子是什么意思了。如果太子生怒,反而害了我等。”

    王珪和房玄龄也赞同这一点。

    他们这么做就太明显了。不但太子可能对他们生出戒心,其他世家知道了,也会立刻提防他们的。

    房玄龄说道:“若各送一两个族子做他的学生,虽然看起来我等将他视为平等,但他内心未必不会认为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迎奉中山王。所以,还得另想其法。

    既然不能将族女送他为妾,但他的嫡兄和胞妹尚未结亲。在我们四人的族中,选出一个嫡女两个庶女嫁给他的嫡兄,而另一族,可让嫡子娶其胞妹为妻!”

    “啪!”

    王珪一击掌,大声说道:“玄龄此计甚好!”

    房玄龄继续说道:“我们与他之前有分歧,无非就是在削弱那些士族的问题上嘛。既然现在我们和他的目标一致,我们就要在这个方面做文章。

    那个什么加盟会既然是他计划里的关键,我们就以此为契机向他表达善意。一旦我们做得足够好,他不可能视而不见。到那时,就是我们和他坐下来详谈的机会了!”

    杜如晦立刻说道:“虽然已经定下要与他的嫡兄和胞妹结亲,但毕竟不是他本人。我们只有利用几天后的加盟会,才是我们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机会。”

    王珪说道:“对、对、对,我们来商议一下如何配合他吧!”

第225章 深夜书房() 
清晨,殷清风无悲无喜的走出书房。

    将殷良派出去后,他一如既往的带着学生一起晨练。

    平静的两节课过去了,杜伏威夫妇和刘仁轨已经坐在书房里等他。

    殷清风推门而入,不给三人说话的机会,他对刘仁轨说道:“你带着我的书信去太子那里,太子会对你有所安排的。”

    这一句话的功夫,他从书桌上捡起一封信递给刘仁轨。

    刘仁轨接过去后,殷清风说道:“你先去休息,下午就去太子那里吧。”

    刘仁轨迟疑了一下,还是躬身出去了。

    当屋内只剩下杜伏威夫妇后,殷清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夜的思考,让他大脑极度疲乏。

    杜伏威和单云英相互打了个眼色,单云英问道:“急切的将我夫妇二人唤来,小弟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殷清风搓了搓脸,又伸了个懒腰才开口说道:“没什么难题。。。就是做了一场梦,从梦中醒来后,想换一个活法儿。”

    殷清风说得轻松,但杜伏威和单云英能信他才怪呢。

    当然,殷清风请他俩来,也不是为了让他们来猜闷儿的,于是,让他昨天的事情娓娓道来。

    昨晚送走扰人清梦的客人后,他回到书房开始反思。

    他越分析,越觉得自己像个傻缺。

    当初,他主动去找杜伏威,和他说小爷是来救你的。

    把杜伏威随便换做是另外一个人,只要这个人不是太狂妄就会让他把话说完。之后呢,杜伏威有耐心,也让他把话说完。说完的结果呢,杜伏威觉得对啊、有道理啊。于是,杜伏威一边参考他的意见去积极的拯救自己,另一边呢,当然要琢磨他殷清风是不是值得利用,或者好听点儿叫结交。

    还好,从交往至今,他对杜伏威和单云英二人还是有信心的。现在两家或许还达不到休戚与共的程度,他相信最少他们还不会在背后捅刀子。

    再说说李世民。

    他把李世民当做眼界有限的古人,但那也是位高权重的古人啊。李世民在看到他的价值之后,立刻就用婚姻来笼络他,这说明啥?说明谁都不是傻子。

    过年的时候,李世民躺在床上说,‘我被人下毒了,你有啥办法没。’现在看来,这是李世民的信任还是出于试探?就算没有他的谋划,李世民就能忍下这口气?但谁叫他当时正好往枪口上撞呢。于是,好好的诸葛亮不当,非要把自己折腾成贾诩。

    人人都爱治国安邦诸葛亮,人人都会觉得难以驾驭权谋家的贾诩。人家贾诩不管怎么玩儿,都好歹还有自知之明,最后落得个善始善终。他呢?根基全无,还行事莽撞,若再不悔改。。。

    他用一个神仙的故事去哄骗李世民。他认为李世民会相信,但信不信是李世民的事儿,他不能想当然。但是,他还真就想当然的认为李世民信了!在李世民把儿子闺女都送到山庄来,他就一厢情愿的认为李世民和他媳妇都相信了。

    于是乎,他越发的向李世民贩卖他那套治国理论。。。。

    向李世民兜售也就罢了,许敬宗、武士彟、裴寂以及今晚的四个家伙,都洋洋自得的向他们诉说他的伟大、他的牛掰。

    结果呢?

    许敬宗先是被逼的,后来发现躲在他的阴影里好像很方便,于是,许敬宗就顺水推舟了。有他这么一个冤大头在前面顶着,换了谁也愿意暂时躲过掉脑袋的劫难啊

    如果再恶意的猜测一下:李世民听说他想把许敬宗要过去,他完全可以事先去找许敬宗,然后说,只要你把殷清风那小子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本太子,你和你的族人就怎么怎么样。

    这种承诺李世民给得起,许敬宗也情愿相信。

    那么,接下来,就到了许敬宗施展演技的时候了。

    现在仔细想想,许敬宗当时还真是演戏的痕迹多过真实的内心的反应。

    呵呵,后知后觉啊

    武士彟能成为李渊的元谋功臣是玩儿假的?谁认为武士彟是傻子,他自己就是天大的傻子。武士彟既然不是傻子,干嘛又是送闺女又是不计较杀子之恨?武元庆再不是东西,也轮不到别人说杀就杀吧?他是出于什么而委屈求全呢?那得问他本人,反正目的绝不会那么单纯。

    那么,他想在自己这里得到什么?

    从表面上看,他说武氏一族现在老的老小的小,他很担心武氏后继无人。但这事儿吧,得两说。

    既然他有这个担心,就不可能一点准备也没有。他之前安排的后手不得而知,反正他出现在武士彟的面前了。

    裴寂能想着谋夺仙居坊,以商起家的武士彟会没注意到?他注意到了,而自己又主动上门了,对武士彟来说是不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这口馅饼他会舍得不吃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