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雕版印刷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与其说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不如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从已知雕版印刷的实物及相关文献来分析,用雕版印刷术印制图书,至迟在唐初已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但,开始用的是捺印的方式来印制。后来随着印制内容的复杂化,逐渐过渡到刷印的方式。

    捺印,就是工匠将雕版拿在手中,像盖章一样将雕版盖在纸张上。

    纸张的大量出现后,纸张与简牍间便此消彼长。又从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后,限制文字文化传播的最后一个枷锁也被打破了。

    殷清风想建的墨香坊,前期是售卖纸张,后期是书籍和笔、砚以及其他文房用品。

    造纸坊的规模一直都在扩大,但进度缓慢。原材料不缺,缺的是工匠。而且,现在这么多学生,纸张的用量很大。剩余的纸张还不足以支撑一个店铺的销售。

    只要再经过今年一年的努力,等到明年的上半年,这墨香坊才能开起来。

    纸张不缺了,印刷书籍的基础也有了,但是否印上标点符号就值得商榷了。

    在古代“文”和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经常出现歧义。这种歧义造成了人们对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有很多不同的解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

    因为断句的不同,产生的句意也不同。不同句意,对孔子的为政思想评价也就不同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认为“民”是“下愚的人”,“他们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让他们听从驱使。”

    这个版本的解读,一直延续到清末。

    清末的宦懋庸第一次提出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他的解读是: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

    宦懋庸解读的关键是对“可”的理解。在这种解释中,“可”是使意动词,是认可的意思。

    这种解释虽然略近孔子的思想,但解释者很难讲透他对“可”的理解。

    这句话也可以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种断句方法,把“使”当作“被支使”、“被使用”“被驱使”讲,就可以翻译成“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此句读法中,“知”、“由”都作使动词用,“使”字自然属于前面的假设分句,否则便是冠上加冠了!“之”,则是代词,是指“民”的意思。

    第四种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按照这样的断句方式,就可以解释为: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

    孔子一生主张“克己复礼”,他一生都在为建立一个礼制社会而努力,也主张对老百姓加强领导的。在论语为政篇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照此看来,这种解释也能讲得通。只是读起来感觉有些突兀,不大那么顺口。

    有了这四种解读就算完了吗?不,还有呢。

    第五种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照这种断句,像是孔子在自问自答:“孔子说,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而第六种断句则是: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

    解释为:对于守法善良的人民,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对于愚昧暴戾的人民,要惩戒教导使其知晓过错。

    六种解读,六种含义。到底孰是孰非?除非孔子能复活,否则谁也说不清楚。

    其实,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

    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

    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

    而“钩识”一词,在古语中就是标点符号的意思。

    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在论语成书的年代,标点符号的雏形已经有了,只不过撰写者没有使用罢了。

    所以,殷清风想要印出带有标点符号的书,难度很大。这,也是他非要拉上颜氏的原因所在。

    颜氏与殷氏结亲的对象,除了殷不害的妹妹和殷僧首的妹妹之外,剩余的都来自殷闻礼的这一支。一个是他的妹妹,两个是他的女儿。他的孙子殷仲容将来也要娶颜师古的女儿。。。他的晚辈中与颜氏结亲可以考证的有九个人,不可考的就更多了。

    拉上颜氏做文化产业,殷闻礼这边就不能丢下。而现在殷闻礼开口了,他顺势就把他的打算说了出来。

    “这是一桩振兴门楣的产业!”

第258章 武府拜年() 
相比来的时候,等殷元带着家人告辞的时候,所享受到的待遇就有所提高了………殷闻礼送客送到了门口,虽然他只是站在门内没有出去。

    今天殷清风一边应付殷闻礼以及后来加进去的殷令言等人,一边观察着殷元。殷元今天的举动刷新了他对他的认知。

    殷清风印象里,沉默寡言一直是殷元的代名词。别人说话的时候,他就往那一坐,眼睛半睁不闭的既不看人也不看物,好似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

    可是殷元今天的表现又不同了。

    他和殷闻礼等人交谈的时候,殷元虽然同样不言不语,但他的双眼始终是处于一种观察的状态。而且,他会做出一些让人难以觉察的微表情。

    殷清风从来没想到殷元的眼睛会那么明亮,尤其他的眼睛在转动时充满了生气,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快要接近四十岁的眼睛。只凭眼睛来论年龄的话,说他二十岁都嫌高

    殷清风好歹也知道一些行为心理学。

    如果他没有分析错的话,殷元在所有人面前的表现只是一个假象,或许在他自己独处的时候,可能他会唱歌、可能他会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可能他会兴致勃勃的观看蚂蚁搬家。。。

    如果这个猜测是成立的,那殷元这个人就很有意思了。

    从敦化坊出来后,第二天殷清风带着他的“内眷”去给武士彟拜年。

    去年的今天,他在李世民的弘义宫里呆了一夜,然后给李世民出了几个馊主意。

    想想这一年发生的事儿,殷清风都有种如浮云上的感觉。这一年中,他做了很多对未来影响深远的事儿,但最让他兴奋的是李世民能平和的上位。

    皇宫里的纷乱贯穿了整个唐朝历史,而源头就在这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的明面上的结果是李渊下台,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全家被杀,暗中的影响是皇室人伦的不健康。

    李唐皇室的伦理的不健康体现在权利的争夺上,而武士彟这家的不健康体现在“性”的方面。

    验证殷清风的这个猜想的人,就是他第一次得见的杨牡丹。

    按照郧国公府今天的安排,他应该随着裴氏去拜访她的族亲。可是他又懒得去见裴世矩或裴寂,索性带人来到武士彟这里。

    等见到杨牡丹,殷清风大概猜到了武士彟之前没让他老婆出来见客的一个原因了。

    鱼娘的媚是通过眼睛流露的,而杨牡丹的媚在眉梢在双唇。

    如果和杨牡丹面对面的时候只看她的眼睛,她给人的印象绝对是最端庄的名门闺秀。可是,如果你的眼睛稍微往上或往下移动,立刻就会被她的眉梢和双唇所吸引,而且立刻就联想到了“性”。

    武士彟敢让这么动人妻子随便出来见人,那才怪了呢。这事儿要是放他身上,他也不敢。

    殷清风不敢自夸阅女无数,但这种庄严与柔媚的混合表情他真的是第一次在同一个女人的面部看到。

    杨牡丹今年实际年龄应该有四十五六岁,可每一个见到她的人对她年龄的猜测都会确认在三十岁左右,包括殷清风这个自认很懂女人的人。

    面对这样勾人心魄的妇人,殷清风只好眼观鼻鼻观心的老实应对着。

    杨牡丹轻饮了一口茶水,然后优雅的将茶杯放下。

    之前一直都是武士彟与殷清风在寒暄,她只是坐在那里倾听。现在他俩人没营养的话说完了,她把目光从鱼娘的身上移开后,说道:“伯母观看贤侄这三位内眷可都还是处子之身哟贤侄年岁也不小了,可是不懂床笫之欢?要不要伯母指点你们一番”

    殷清风的脑袋“嗡”的一下。

    声音酥嗲也就算了,还用最正经的语气说最不正经的话,殷清风立刻就觉得一万头神兽在反复践踏着。

    殷清风很想抬头去看看武胖子的表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她这可是在他面前赤果果的传递某种含义啊,武胖子真能忍住?

    这时,他听见武士彟说道:“清风一人在城外独住,有很多人伦的事是不懂的。你作为长辈,可要好好帮帮他们。。。”

    如果殷清风现在抬起头来,就会看见武士彟正眯着眼在鱼娘的身上打量着,完全没有以前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正人君子。

    武士彟早年和同乡许文宝经营木材生意发财之后,就托他父亲武华洛阳郡丞的关系在鹰扬府挂了一个虚职。然后利用这个身份,经营官私妓的买卖。

    罪官的女眷、西域的胡女、从突厥那里得来的汉女等等,过他之手的女子无数。而且,他最大的喜好,就是将那些规规矩矩的妇人,tiao教成最会逢迎男子的尤物。

    知道他这种经历的人不多,其中就包括当年还在闺中的杨牡丹。

    杨牡丹最初的嗜好是在同性身上。她身边最爱的那些小乖乖都是经过武士彟tiao教好的。武士彟本身是色中饿鬼,帮助杨牡丹tiao教美人的同时,也成了杨牡丹的第一个男人。

    杨牡丹品尝过真正的男女之好后,她的嗜好发生了转变。而武士彟同样是她这个秘密的分享者。

    他们俩人玩归玩,从来没想过要结合在一起。

    但事情的变化就是这么神奇。大隋的天下乱了,杨牡丹的靠山就要倒了。为了活命,她投奔已经被李渊封为观国公的堂兄杨恭仁。

    可惜,杨恭仁的老婆看护得太紧了,并教唆着杨恭仁把她嫁出去。最后,她想来想去又想到了曾经的玩伴武士彟。

    武士彟知道她的过往,所以也不在意已经身怀六甲的她成为续弦。但让她无趣的是,武士彟的身体早就坏了,床笫之间根本满足不了她。在她为杨恭仁生下一个女儿后,她只好重新捡起原先的嗜好。

    本来,武士彟默许了她和两个继子之间的苟且。但殷清风出现后,一个继子死了,另一个继子被打发回祖籍了,她的日子过得是相当的煎熬。

    但她要忍住这种煎熬。

    武氏一族虽然都居住在一起,但她的隐秘都没有传出他们的院子。现在知情人都没了,她要把心思都花在殷清风的身上。

    殷清风第一次来的时候,她就从屏风后见过。当时她就惊叹这世上还有让她欲念更炽的男子的存在。所以,两个继子是死是活她根本就懒得在意。

    要不是武士彟一再说时机未到,她早就找借口去找殷清风了。

    今天,她惦记已久的殷清风来了,而且身边还有三个粉嫩的小乖乖,尤其是范鱼娘这个快要熟了小乖乖。她刚才一直没说话,就是想着怎么把殷清风和范鱼娘一起拉到她床上去。

    等她一开口,武士彟就知道她想做什么。他同样对范鱼娘垂涎许久了,过去只是碍于身份罢了。现在有杨牡丹出面,他相信她能把殷清风几人拖下水。

    武士彟虽然自己的某一个器官不是太好用了,但他会变着花样与杨牡丹做游戏。为了讨好杨牡丹,除了初生的鹿茸外,他还让人做了不少尺寸不同的玉质的角先生。

    角先生最初的名字的由来,就是来自鹿茸。春秋战国之后人们用青铜、用木头、用玉石等雕琢。有独头的也有双头的。

    但,再动人的美人、再多的花样也有玩腻的时候,最近让他心动的就是范鱼娘了。就像杨牡丹见过殷清风之后就念念不忘一样,他对范鱼娘也图谋许久了。

    只要殷清风上了杨牡丹的床,范鱼娘就跑不出他的手心。

    殷清风没进门之前,在心里就对杨牡丹布下了防线。所以,杨牡丹表现得再出格他都能接受,但武士彟的话他就诧异了。

    如果从字面上去解读,武士彟是出于一片好心。但听他说话的口吻,他又听出了轻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