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听你的意思,是想自己解决?”

    李世民很好奇殷清风将采用什么手段去扳倒一个盘根错节的家族。

    殷清风说道:“小侄以商起家,自然会选择用商的形式对付他。若是在三个月前,只要精心设个局,还怕他不入毂?只可惜,这次加盟会后他得了一千万贯,即使这局设得再好,也动不了他的筋骨。所以,还得求叔叔出面。”

    原来是商贾的手段啊,这个他不懂也不感兴趣。

    李世民刚想说话,殷清风又接着说道:“去武府的时候,席间问起他长女的年龄。小侄对比了一下,发现他长女出生的年辰与他和杨氏成亲的时间不符。他们成亲的五个月后他们的长女就出世了,也就是说,杨氏早在成亲前就胎珠暗结了。

    不知。。。这一点能不能。。。”

    李世民心中不以为然的摇摇头。

    自从鲜卑人入主中原以来,就算是汉人之间除了依然保持同姓不婚的仪礼外,也会出现错辈结亲的现象,而男女之间那点儿人伦大防已经很少会有人在乎了,一切目的只为利益捆绑。

    别说婚前不检点了,就是婚后很多不检点的行为也不少见。而且,只要不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多数人会选择视而不见。男人有无数个家妓、官妓甚至宫妓可以享受,谁还在意利益联姻的女子是否还守什么妇德?

    所以,想揪住这一点做文章,属实很难服众。

    他说道:“还是我来处理吧。”

    殷清风想想也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只有唐朝在男女这件事上是最欧盆的,某些观念甚至超越了现代的程度。别说唐律里没这规定,就算是朱熹来了也只能干瞪眼儿。

    可。。。武妹妹怎么办?

    事情闹到现在这地步,一切源头还在武妹妹的身上。

    原先他还不确定武妹妹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见过武士彟和杨牡丹某些阴暗面的行为,她在史书上留下的那些痕迹也就不奇怪了。

    他在思考如何解决武妹妹的时候,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把她收在自己的身边看着,不管武妹妹怎么折腾,他都有能力压制住。

    接下来,他就开始分析武妹妹的性格。

    他既不相信人性本善也不相信本恶,按照现代医学的逻辑去推理,婴儿在出生之后,不可能是一张白纸。母亲在怀孕期间一切的喜怒哀乐都会传达到婴儿的大脑神经里,从而形成他们最初的性格。

    母亲每天在喜怒无常,婴儿未来的性格绝不会阳光到哪里去;母亲每天开开心心的,婴儿的未来也不会有自杀或自我毁灭的倾向。。。

    接下来,就是从出生到第二次叛逆期这一个阶段了。

    第二次叛逆期是指青春叛逆期,第一次叛逆期是指七岁八岁讨狗嫌这三年。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在第二叛逆期形成的,他在青春期所有的表现,都源于之前的十几年里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只有到了第二叛逆期才会受同学等社会的影响。

    武妹妹是十一岁失去父亲,十二岁被撵出家门,这时,她性格的基础已经打下了。

    如果比较她的性格和她父母的性格,其实很相像的:对男女之间的态度,对权利的欲念,对子女的教育等等,她的思维方式都与她父母的很接近甚至超越。

    正是这个结论,他才想着要在武妹妹断乳之后将她从武府中接出去。

    接出去的第一步,当然要和武士彟有交情才行。于是,就有了他第一次登门拜访。

    当黑旋风意外的踢死了武元庆,武士彟的态度就很奇怪。但当时他以为武士彟是为了武氏的未来考虑,没想到武士彟竟然憋了个大招儿,想将他拽入欲海里,然后鲸吞掉永业集团。

    必须要惩戒武士彟,给其他觊觎者敲一个警钟,但武妹妹怎么处理?

    扼杀一个小生命很简单,如果这个小生命不是武妹妹,他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就像王续一家还不是说灭了就灭了?可那个小生命是武妹妹啊

    她对世界的影响力虽然没有伊丽莎白一世那么大,但在中国,她却是伟大女性的代名词,狠心杀掉她未免有些太遗憾了。

    他很想知道,即使武妹妹在出生之前就受到了她母亲的影响,如果之后的时间是在他的身边度过的,她的性格还会像历史上那样有争议吗?

    既然武妹妹要留下,她的爹妈怎么办?

    就算武妹妹将杀父之仇算在李世民的头上,但他不会心安理得的忘记了今天他和李世民的“合谋”。

    “好吧看在武妹妹的份儿上,饶过武士彟吧”

第261章 清风之谏() 
殷清风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对别人的性命会如此淡漠。

    他在想,是不是每一个人在政治上、在利益上遇到阻挠者都会变得这么无情?是他以前太年轻了,还是人性就是如此?

    不!应该是他的道德观出了问题!

    他对富二代、官二代的印象就是为富不仁、仗势凌人、是非观混乱和道德观低下。而他现在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采用暴力的手段清除他讨厌的人,这种行为和他以前所厌恶的那些人有什么区别?

    经过一番自讼与自省后,他精神饱满的出现在裴寂的府里。

    管家裴先将他带到裴寂的书房外,那里站了几个人在等待他。

    殷清风行了一个辑手礼,“清风拜见舅父以及诸位亲长。”

    除了裴寂,这些人里面他只见过裴世矩一面。

    为首的裴寂刚才还面色沉重,现在他笑呵呵的说道:“让老夫给清风介绍一下。”

    他侧身指着身边的一个老者,“太穆皇后的妹婿、怀义郡公弘策公,裴氏中眷房。是清风的舅叔公。”

    殷清风赶紧行礼,这位爷是李世民亲姨夫还比裴寂大一辈,裴行俭就是出身中眷裴氏的,“清风拜见舅叔公”

    裴弘策颔首示意。

    裴寂指向第二人,“熙载公,裴氏东眷房,御史台大夫。是清风的舅公。”

    得又一个爷爷辈儿的,“清风拜见舅公。”

    他能记住这位爷,不但是因为他的儿子裴居道在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时担任宰相、孙女是李治的长子李弘的太子妃,还因为他和韩熙载同名。

    裴熙载同样只是点头示意。

    裴寂指着裴世矩道:“安邑县公世矩,侍中,西眷房,清风的表兄。”

    终于遇到一个平辈的了。

    殷清风拱手道:“清风拜见表兄。”

    他对裴矩也有很深的了解。现在他有机会管快八十岁的裴矩叫表哥,想想都乐。

    裴寂再次介绍道:“仁素,户部侍郎,洗马裴氏,是清风的表兄。”

    这位爷也了不得,他的孙子裴炎是唐高宗的顾命大臣。

    “清风拜见表兄。”

    裴寂指着最后一个也是最年轻的中年人道:“裴参,太学博士,南来吴房,是清风的表兄。”

    南来吴裴中的裴耀卿曾担任过李隆基的左右仆射,按岁数算裴参应该是裴耀卿祖父辈儿的。

    “清风拜见表兄。”

    好嘛,河东裴氏的五个分支都到场了,这得多重视他啊今天可算是真正参加了一回鸿门宴了。。。

    殷清风本来以为他的身世他们都知道了,裴寂就不用啰嗦了。但裴寂在介绍完他的族人后说道:“殷氏清风,陈郡殷氏子,皇孙之师、开国淮阳侯。”

    等他介绍完,裴弘策等人再次向他或颔首或拱手示礼,殷清风也只好挨个儿回礼。

    来到书房里宾主各自落座。

    裴寂与裴弘策坐主位、殷清风独坐左边上首位、裴熙载等人依次在右边陪客位坐下。

    殷清风瞧这架势,心里多少有些发虚。这意味着他将独自面对裴氏的围攻,也意味着他的地位与对面的人平等。

    简单客套之后,裴寂说道:“自汉以来,裴氏历经各朝而不衰,依靠的是各代子弟屡有出仕且显达者不断。

    以往,战乱不断,我裴氏子想要保住家族地位,必须显贵才能得到各代君主的重视。当然,这也形成了皇权与各家族的族权并重的局面。

    这,应该就是皇室想要削弱世家的初衷吧。”

    裴寂说皇室要削弱世家而不是他殷清风的想法,可见裴寂把他当做皇室的代言人了。

    殷清风拱下手,等着裴寂往下说。

    裴寂说道:“现在大唐有国祚延绵的气象,皇室不容许各家族势力过盛我等也可以理解,但有一问:皇室想把各世家削弱到什么程度?”

    裴寂的意思很明显了:我们知道也能理解皇权在面临各世家的挑战,但你要告诉我们皇室到底要把我们削弱到什么程度,削弱得太狠了当然不行。只要在容忍的范围内我们不是不可以配合,毕竟,我们家族还要生存呢。

    殷清风回道:“如舅父所言,裴氏在历史上或聚或散,或显达不断,实为时局动荡而求自保。大唐想要延绵国祚,各世家在朝中、在地方如果势力过大,则不利皇权统治。

    清风说句预言,如果各世家不知进退,以当今太子之秉性,是不会容许的。以武力威慑也不是不可能的。

    清风为裴氏姻亲,自然心向裴氏。所以,清风曾对舅父有过谏言。

    清风今日此来,面对诸位亲长的垂询,依然还是原先的建议:聚五支精华子弟而居长安,剩余子弟一部分留守祖地、一部分分散出去。

    这书房里温暖如春,使用的是清风让匠人们做出的火炉。火炉以柴烧之也可,但用石炭更佳。清风准备将火炉的制作与贩卖、石炭的采掘和贩卖交给裴氏经营。所得之利,足以安置裴氏众多子弟。”

    裴寂几个人相互递了个眼神。

    殷清风的话没有新意,和上次说的一样。但,他们也真是忌惮第一条:把族人齐聚在长安城。

    说不好听的,一旦裴氏中有一人忤逆皇室,皇室便可以此为借口将裴氏的精华一网打尽。裴氏,将彻底衰弱!

    他们这些人就好比战国时期的质子一样,生杀予夺全在皇室一念之间。

    即使每年有几百万上千万贯的收益又如何,比得了家族兴衰?

    当然,他们也可以阴奉阳违:一些有潜质的子弟留在祖地或星散出去。可是,一个家族存在的根本是藏书,以及传授。

    书卷可以抄写,但何人传授呢?没有名师的传授,再有潜质的子弟也将一事无成。

    如果皇室铁心要针对他们,完全可以派出大量人马去打探他们族内子弟的情况。到时候,随便编造一个理由,留在京畿的这些子弟还不是一样受难?

    现在的关键就是敢不敢去赌李世民会心慈手软!

    李世民轻易得到储位,又有农耕和钱币的善政之名,还要大兴道路、桥梁与河渠,小家族和下层的百姓当然要拥护他。就算各世家联合起来起兵、就算裹挟了一些百姓,兵败也是迟早的事情。

    武力对抗不可行,集体辞官也同不可能要挟到皇室。有太多中下层次的家族巴不得他们让出位置来给他们的子弟呢。

    左也是死右也是死。。。皇室这是不打算让他们活了!

    殷清风当然知道他们的顾虑了,他说道:“如果,大唐修改律法呢?”

    “嗯?什么意思?”

    所有人看着殷清风。

    他说道:“修改连坐法。”

    裴寂等人若有所思。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为了巩固君主统治,颁布连坐法。他对秦孝公说:要使君主政权达到“至治”,必须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实行连坐法的内容是:一人有罪,五人连坐。这种连坐法不但实行于乡里的居民之中,也实行于军队的行伍之中。

    而针对官员来说,就是实行夷三族法:父族、母族和妻族“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父族是指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计上下四代;母族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计上下三代;妻族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计上下两代。

    此为株连九族。

    殷清风说道:“将连坐法的九族改为:父族的两代、母族和妻族各一代,且二十岁以下免死和抄一半家产,如何?”

    裴寂几人又相互看了看。

    这个想法的确不错。

    相比诛九族和家产全部抄没已经仁慈许多。而且,二十岁以下的免死这一条能保证子嗣不会断绝。

    刘文静就是例子。

    同时,他们也想到了:猛火煮也是煮,慢火煮也是煮,关键还是在皇室的喜恶上面。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