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毽子他们或许踢过,但绝没亲手做过。就算做过,也比不了这么多人陪着他们一起做更有意思。

    这顿午饭吃得很匆匆。

    等萝卜头们被强行撵去午睡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立刻进入战斗状态。

    殷清风勉强陪着玩上瘾的两夫妻打了几圈,就把位置让了出去,他情愿和萝卜头去玩儿。

    他数了数,李世民现在有十个闺女。最小的是清河郡主李敬和临川郡主去年才降生。

    这些女娃娃们普遍嫁得早死的早。除了东阳和李孟姜外活到了六十开外,其他的都没到五十岁。李丽质甚至二十三岁就挂了。

    从李世民这些女儿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有多偏心眼儿。

    历史上,襄城今年就要嫁人了,嫁给一个二婚男。萧锐作为萧瑀的嫡长子,今年最小也应该是三十岁,而襄城才十一岁。

    豫章只因小时候是由长孙氏抚养长大,她死后,李世民竟然长期穿着素服。

    李孟姜的老妈是二婚,她在十八岁才被封为公主,而与她同年的李敬早在五岁就得到册封了。又比如永徽元年,别的公主都顺利进封为了长公主,唯独临川的长公主封号比其他姐妹整整迟了十九年才得到册封;再比如进封长公主后不少公主都有相应的加实封,最少的也有五十户,临川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加封。

    说到临川的驸马周道务,则不得不令人心生另一番感慨:临川作为贵妃之女,所下嫁的驸马周道务,论家世却堪称是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驸马中垫底的。

    临川的驸马周道务虽然出身汝南周氏也算是个贵族,但无论是在哪个朝代,汝南周氏都算不上是多高级的门第,不仅远远无法与山东士族、陇西贵族、江南华族相提并论,更别说其他庶出的公主们嫁的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子,便是太穆窦皇后、长孙皇后的族人,又或是京兆韦氏、独孤信的后人,这些驸马的家世都远非汝南周氏可以企及的。

    即便是普安公主的驸马史仁表,其父史大奈出身突厥,但史大奈早年跟着唐高祖打天下,为唐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不仅是元从功臣,又追随李世民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

    且史大奈在唐书中有单独列传,而周道务的父亲周孝范连独立的传记也没有;史大奈被封国公,周孝范只是郡公;史大奈名列开国第一功臣表之中,周孝范则没有。

    又根据史书记载,周道务是以功臣之子的身份在皇宫中长大,但周道务能够住进皇宫是因为“功臣子”的身份,而不是因为周孝范个人的原因,再加上贞观年间比周孝范功劳更大的功臣大有人在,所以可知周道务能够住进皇宫中,不过是各位功臣之子都有的待遇罢了。

    想到了李孟姜,殷清风心中一动。

    陪着这帮娃娃嬉闹了半天,晚饭后,殷清风把急着打麻将的李世民叫到旁边,“叔叔,你再嫁一个郡主到郧国公府如何?”

第265章 太子允婚() 
普通人家孩子的谈婚论嫁,都是正妻来负责的,但皇室就不同了。出于政治目的,每个皇子皇女的婚嫁,都要得到皇帝的认可。

    所以,这事儿先问问李世民啥态度。如果可以,接下来才是长孙氏出马完成接下来的程序。

    李世民嘴角咧了一下,打量着殷清风,“怎么?又看中我家哪个小娘子?”

    他也听说了后宫里惋惜襄城不是嫡女的议论。虽然两个公主同时嫁给一个驸马没有先例,但他是谁,殷清风又是谁?只要他愿意,他就能做到!只是,他没想到殷清风竟然也有这想法。

    殷清风见李世民的表情有些怪异,也没多想。他将裴寂的打算说了一遍,“或许魏国公想通过这个方式保住性命,但郧国公府真不需要一个裴氏女。所以,小侄想,是不是求叔叔将韦婶婶的长女赐婚给小侄的兄长。”

    殷清风说的‘韦婶婶的长女’,是韦妃与隋朝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和韦妃所生的女儿,今年大约十二三岁。

    他之前在带孩子玩儿的时候,灵机一动就想到了这个人选。

    韦妃的这个女儿,在出嫁时才被封为定襄县主的。县主是亲王女的封号。这小丫头过得好不好,从封号和驸马就知道了。

    贞观四年,阿史那忠生擒了逃亡的颉利并押到长安来。李世民一高兴,就把早就遗忘的韦妃女给拎出来,嫁给这个草原蛮子,然后又把他们夫妻俩打发回草原去戊边。

    阿史那忠见识过长安的繁华,当然不想再回到草原上去,但那又如何?只好乖乖的回去了。而韦妃女呢?或许不舍得,但也比呆在冰冷的后宫里强。

    阿史那忠虽然后来有被允许回到长安,也立了不少战功,但以他呢粗鲁的性子,能好好对待定襄?他那帮野蛮的女人和子女会尊敬柔弱的定襄?

    与其这丫头嫁给草原蛮子,不如便宜殷清栿。殷清栿或许情商不高,但韦妃女也不会是一个骄横的角色。他俩凑一起,应该会琴瑟和鸣的。

    殷清栿若是娶了韦妃女,好处是不用受裴氏和李珉两族的牵扯,坏处是京兆韦氏是否会借机找上门来。

    纵观唐朝历史,从唐初到唐末,韦氏人物层出不穷。想要捋顺他们的关系很麻烦。

    韦氏族姓源于黄帝姬姓后裔大彭氏,于商代末期形成雏形,定型于战国末期。

    京兆韦氏的始祖是西汉时期的韦玄成。

    韦玄成是汉元帝时期的少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封侯。韦玄成做官后,举家从山东邹县迁居至京兆杜陵。

    世人口中的京兆韦氏只是一个统称。他们内部有着各自的传承。

    韦氏定著九房:一曰西眷,二曰东眷,三曰逍遥公房,四曰郧公房,五曰南皮公房,六曰驸马房,七曰龙门公房,八曰小逍遥公房,九曰京兆韦氏。

    一、西眷又称平齐公房,出自曹魏安城侯韦胄长子韦潜,所谓“西眷”,即与其弟韦穆的“东眷”相别。

    韦潜七代孙韦瑱仕周有大功,遂晋封平齐公,故又称平齐公房。

    西眷在唐代有两位宰辅,即相武后的韦弘敏与相懿宗的韦保衡。其次有官居州刺史与郡太守者十一人人。

    二、韦穆的六代孙韦阆,是北魏明帝颇赏识的干臣之一,故其时又有“阆公房”之名。

    阆公房在唐代出一位宰相韦方质,以及韦铣、韦友信等二十三位州刺史,还另有官至益州行台兵部尚书的韦云起、岭南节度使韦利见、河北采访使韦铣、湖南观察使韦之晋及太府少卿韦德敏、太子少詹事韦师实等品秩颇高的官吏。

    三、逍遥公房出自北周名士韦夐。他前后十次拒绝朝廷征辟,周明帝怜之,乃赐号“逍遥公”,其子孙在唐因号“逍遥公房”。

    此房实属“东眷”的一个分支。

    在唐代有三人先后拜登相位,即武后垂拱间任相的韦待价,宪宗元和间任相的韦贯之及太和间相文宗的韦处厚。有十九人官至州刺史,如衡州刺史韦班、象州刺史韦挺、升州刺史韦黄裳等。还有十余人官晋四品以上,如尚书左丞的韦憬;吏部侍郎韦肇、太府卿韦少华、太常卿韦希仲、礼部尚书韦弘景、户部侍郎韦澳、京兆尹韦武,韦博、岭南节度使韦荷等。

    这一房在唐朝初期的代表人物是韦挺和韦待价父子。

    韦挺在李世民时期,历任尚书左丞,历任吏部侍郎、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阳县男。他女儿嫁李世民第五子齐王李祐。

    韦待价是李道宗的女婿,历任左千牛备身、卢龙府果毅都尉、兰州刺史、凉州司马、萧州刺史、右武卫将军、凉州都督,封扶阳侯。武后摄政时拜相,授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升任文昌右相,期间曾出任燕然道行军大总管,率军抵御突厥。

    四、郧公房出自北周大司空,上柱国,郧襄公韦孝宽,因号郧公房。

    韦孝宽乃逍遥公韦夐的胞弟,亦可知“郧公房”与“东眷”的关系。

    郧公房在唐代有韦巨源、韦安石先后拜相。另有名臣韦宙,在唐懿宗朝以岭南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官至刺史亦十九人。有如华州刺史韦明敭,齐州刺史韦湜,彭州刺史韦慎名等。在中央官署居四品以上者十余人,如光禄卿韦逞、司稼正卿韦思齐、太常少卿韦光胄、太子少师韦滔、礼部侍郎韦叔夏等。

    五、南皮公房出自隋司农卿,南皮县伯韦瓒,因号南皮公房。其远祖乃曹魏安城侯韦胄三子韦愔,亦即是“西眷”、“东眷”纵列的又一支安城侯裔孙。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韦见素入相,是此房惟一登上宰相位者。州刺史有韦福、韦虚受、韦昭理、韦幼章、韦玄素、韦光、韦佶、韦復等八人。

    其他高品秩的朝官有右卫大将军韦凑、卫尉卿韦光乘、太子少保韦伦、光禄少卿韦晳、工部尚书韦虚心、右庶子韦维和、刑部侍郎韦虚舟。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此房子孙在仕途上多有春风得意之人。在唐太宗贞观朝,韦季武、韦叔谐、韦叔谦兄弟三人皆供职台省,季武任主爵郎中,叔谐任库部郎中,叔谦任吏部郎中,时号“三列宿”,深为士林慕羡。其后,房中又有多人任官郎中者,因而又获“郎官家”之称。

    六、驸马公房亦出自“东眷”。

    唐中宗时,韦皇后专权,后父一门骤显,诸子弟多人得尚公主,因号“驸马房”。

    此房特点是朝官多而外任少。外任仅出两刺史,即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与伯父韦玄俨,分别官至豫州刺史和许州刺史。

    除韦后从兄韦温入相中宗外,在朝官居四品以上者十二人,如韦昌为左骁卫大将军、韦湑为左羽林大将军。韦婴为左金吾大将军,韦濯为太仆卿。余有太子仆韦顗,宗正少卿韦瑅,太仆少卿韦涉、韦构,卫尉少卿韦淑、韦濬,光禄少卿韦淮,秘书少监韦捷等。此为驸马房韦氏显荣之一斑。

    因韦后被诛,此房多受牵连甚至惨遭灭门,以至在唐一代的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了。

    七、龙门公房出自骠骑大将军,龙门县公韦遵,因号“龙门公房”。

    此房在唐出宰相一人,即韦执谊,为相顺宗、宪宗两朝。官居刺史者有韦执中、韦浼、韦曈、韦弼、韦季庄、韦叔将等六人。朝官中居四品以上者亦一人,即韦夏卿在唐德宗贞元间历任吏部侍郎、京兆尹,检校工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

    八、小逍遥公房,亦是东眷的一个分支,其祖乃东眷韦穆的曾孙韦钟。南北朝时,韦钟的曾孙韦归南迁襄阳,故其子孙皆仕齐、梁,因称襄阳韦氏。至唐代韦祖归八代孙韦嗣立为中宗朝宰相,受封逍遥公。但为与韦夐逍遥公房相区别,故号“小逍遥公房”。

    此房在唐代出宰相三人,即韦思谦与韦承庆、韦嗣立父子。官至州刺史或郡太守者有韦晋、韦恒、韦懿、韦济、韦士模、韦涵、韦濬七人。其他官居四品以上者有安州都督韦淑、河南少尹韦士勋二人。

    九、京兆韦氏,据元和姓纂记载,显宦者甚少,惟韦昭度与韦贻范在僖宗、昭宗朝先后入相。京兆韦氏以韦宗立为始祖,也有以韦绶为始祖的。

    根据元和姓纂记载,还有比较重要的二支。

    一、隋郿城公韦元礼支。韦范字元礼,隋沂州刺史、司农少卿。为郿城公房之祖。

    终唐一代,出任刺史的有韦弘楷、韦岳子、韦恒、韦景骏、韦覃等五人。秩立四品以上京官外任,又有司农卿韦弘机,剑南西川节度使、加宰相衔晋封南康王的韦皋,太常卿韦渠牟,卫尉卿韦婴齐、御史大夫韦肇等。此外,著名史学家韦述也出自此支。

    唐初的代表人物是韦孝恪,历任侍御史、洛州别驾,袭爵郿城郡公。

    二、北周雍州刺史韦义远支。韦义远是北周逍遥公韦夐的从兄弟,因与其弟韦晖业相继任雍州刺史,故有“雍州房”之称。此支在唐代子孙众多,其中官至州刺史者有韦彭寿、韦琏、韦思安、韦腾等人。韦利宾、韦向、韦彭寿祖孙还享有“三代入省”之誉。

    除了这一十支之外,东眷还有一个彭城公房。

    彭城公房始于韦澄,韦澄是隋朝的绵州刺史、唐朝的国子祭酒、彭城郡开国公。

    韦澄的长子韦庆嗣,再隋朝曾为齐王府典签,于杨暕手下掌机要。唐朝建立后曾为东宫宫门大夫,是东宫左春坊宫门局的长官,掌东宫诸门管钥,从六品下,很快又升为李建成的太子家令。

    家令是东宫家令寺的长官,从四品上,掌东宫饮膳、仓储,总管食官、典仓、司藏三署。“皇太子出入,则乘轺车为导;祭祀、宾客,则供酒食;赐予,则奉金玉、货币。凡床几、茵席、器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