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也的确早就出发了,但是在半路上他被人拦住了。

    他有个习惯,只要不是因为公事,出行的时候,除了几个护卫外一般都是轻车简行,这次也不例外。

    李世民正和对面的长孙氏闲聊着,感觉马车缓缓停下。没过多久,侍卫在马车外说道:“禀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前方有数万民众拦在前方路上。他们说是梧桐新村的佃户,请求拜见太子殿下。”

    梧桐新村的佃户?

    李世民和长孙氏对视了一眼,“观音婢且稍待。”

    他倒要看看这些人是殷清风指使的,还是出于其他原因,竟然聚集这么多人拦住他的车驾。

    等李世民走出马车,那侍卫轻声道:“他们说只有几位老者前来拜见殿下,而且小的等人已经搜查过了,没有携带箭弩兵刃。”

    李世民随意的点下头,望向前方。就如侍卫说的那样,密密麻麻的几万人整齐的站在路的左边,排出去好远。

    以周老汉和张老汉为首的梧桐新村居民管理会的六个老者,见李世民露面了,立刻跪倒在地,大声道:“梧桐新村之老奴,拜见皇朝太子殿下”

    李世民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他们许久,“都起身吧。”

    显然这些人不是来迎接他的。若这些人是殷清风派来迎接他的,应该用“恭迎”等字眼儿。

    既然不是殷清风派来的,而这些人又出现在这里,李世民就好奇了,“你们来此拦路,所为何事?”

    周老汉拘谨道:“老儿人等,皆是淮阳侯殷阿郎的佃奴,今日斗胆拦住皇驾,是想求殿下让殷阿郎收回成命。”

    “收回成命?你们的殷阿郎下了什么荒唐的命令,竟然让你们敢冒皇威来此拦驾?”李世民有些期待,难道殷清风也会犯错误?

    周老汉和其他几人连忙摆手,“阿郎可是这世间最仁慈的主人,从未有过荒唐的指令啊”

    李世民不解了,“那你们想说什么?”

    还是周老汉说道:“元日时,阿郎当众说太子殿下心怀天下万民,欲解救所有的奴婢。老儿等人也是阿郎的奴婢,但老儿人等不想被放良啊!老儿人等愿世世代代做阿郎的奴婢的。”

    李世民看了一眼长长的队伍,想起殷清风当初说过,现今的大唐到底有多少人丁的事情。他记得殷清风当时说,各家族名下蓄养的奴婢累积在一起最少也有一千万,现在他信了。

    韦氏当初放良奴婢的时候,他只问了个结果,没有细问放良了多少人。殷清风在短短三两年内名下便有这么多的奴婢,那些传承了几百年的家族呢?全天下到底存在着多少的贱籍奴婢?

    若像殷清风说的那样,这天下的奴婢真有一千万之多,可以从中征募多少的兵卒?这些人又能开垦多少的良田、纺织多少的绢帛?又有多少人可以去修渠修路。。。

    “是淮阳侯指使你们来的?”

    虽然李世民知道不可能,但他还是问了一句。

    别的奴婢恨不得能早日解脱贱籍,这些人却跑来拦住王驾只为了要“世世代代做奴婢”?这些人真的就甘心?

    周老汉几人慌忙跪下连连磕头,“不是阿郎指使的,是老儿不愿被放良啊!老儿这些人宁可世代为奴,也不愿做良民。”

    这要是不解释清楚,他们可就为主人招惹灾祸了。

    李世民反而笑了,“你们知不知道当初你们的阿郎说:这天下的百姓都是皇朝的?难道你们宁愿做淮阳侯的奴婢,也不愿做皇朝的、做本太子的子民吗?”

    他很清楚梧桐新村这些人,在成为殷清风的佃户后殷清风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但他没想到这些人真的宁可放弃自建一个家族的机会,也要继续做殷清风的奴婢。

    “这。。。这。。。”空气虽冷,但六个老者止不住的出汗。他们都是目不识丁粗鄙之人,不知该如何解释。

    “淮阳侯让你们的儿孙都读了书,哪怕他们没能出仕为官,做一个小吏应该还可以的。对于寒门百姓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前程了,你们真的原意放弃?

    就算他们没能出仕为官,也没能成为小吏,但他们毕竟是识了字的人,去了哪里都会受人尊敬的,这不比做人奴婢强多了吗?”

    他想试试这些人,“如果你们愿意,本太子就给你们一个保证:只要愿意做小吏的,本太子就成全他;若是想继续求学,将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本太子就指派名师指点他们。你们看如何?”

    “不!”周老汉反而挺直了腰板,“再荣华富贵也比不得阿郎赐下的一箪食一豆羹!”

    李世民想起观音婢教他的孟子里面的几句话:“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难道本太子的承诺还比不过殷清风的一箪食一豆羹?

    李世民一挥衣袖,“本太子自会与你们阿郎说的。”说完,他转身走向马车。

    周老汉几人相互看了看。刚才太子的脸色可是不太好,该不会是他们说错话,让太子迁怒与阿郎了吧?

    他们还想解释,但李世民的侍卫们开始驱逐他们了。

    六个老者惶惶不安的起身站到路旁,等车队过去后,他们顿足道:“坏了坏了,太子好像发怒了。”“这杜管事的法子也不灵啊”“要不要派人回去给阿郎报信啊”

    他们赶紧去找人群中的杜管事,这主意是他出的,现在这样好像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还得去找杜管事商议一下才好。

    长孙氏虽然坐在马车了,但李世民和村民的对话她可是听清了。见李世民面色不愉的上了车,她说道:“二郎可还记得殷二郎说的“才德说”?”

    李世民“哼”了一声。

    长孙氏知道李世民因为什么羞恼,“他才德兼备,二郎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啊。于私,他是二郎的郎子;于公,他是大唐的淮阳侯。有这样的人辅佐二郎,总好过私心过重的人吧。”

    李世民倒没觉得殷清风做错什么,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观音婢你也听见了,他们宁愿不做皇朝之民,也要做他的奴婢。难道某这堂堂的大唐太子好比不他一个小小的少年郎?还说什么一箪食一豆羹的!真是恼人!”

    长孙氏见李世民孩子气上来了,她微笑着说道:“殷二郎给他们的恩惠,是他们切身能感受到的。而二郎远在朝堂之上,他们如何感受到二郎你的爱民之心?”

    长孙氏拉着李世民的手,“刚才那老丈不是说了,殷二郎当众说是你这个太子殿下心怀天下万民,欲解救所有的奴婢嘛。难道他这不是在宣扬你的恩德?

    农耕令是二郎奏请颁布的,皇泽院是皇室的名义建造的,水泥路和桥梁、解救天下奴婢等等,这些不都是二郎你的政绩伟业?

    现在时日还短,等过上几年,这些事情都传遍天下了,还有谁不说二郎是贵民之君?”

    李世民哈哈笑起来,“民贵君轻被观音婢说成贵民之君,嗯,倒也贴切。哈哈哈。。。”

    长孙氏松了口气。

    这一次算是帮殷清风过了去,希望一会儿见了面,他们可别在出了什么岔子。

    她又好奇的问道:“那殷二郎对那些人到底做了什么,让他们竟然说出世世代代为奴的话来。”

    李世民现在心情很不错,笑呵呵的说道:“这么说吧,家财千贯的人家,在吃食上不一定赶得上这些佃奴们。”

    长孙氏听了一惊,“家财千贯的也比不过?他们吃的都是什么?”

    寄住在舅父家中时,阿娘可没少为平常家用操心。千贯家财是多少,她比二郎更清楚些。

    李世民道:“宫廷内或那些什么钟鸣鼎食的人家,一日三餐或四餐都是有的,但一些家族小的和普通百姓一日也就两餐。而刚才那些人不但能吃上一日三餐不说,还最少有两餐是有肉食的。”

    他像是回忆什么,“还记得我和观音婢说过,有一次我曾去过一家民宅吗?我那时见他们吃的是什么?是豆叶和豆梗!”

    李世民有些激动,“而就这些豆叶和豆梗还不是每日都能吃到的。他们,尤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

    长孙氏点点头,她记得这件事。

    大业十一年,圣人奉命前往河东讨伐毋端儿起义军于龙门时,只带了二郎前往,而将建成、元吉等安置在河东郡居住,连同家人都托付给当时的河东县户曹,也就是现今的管国公任瓌照看。

    自幼衣食无忧的二郎,在随军击败起义军后问那些义军为何要造反,后来又随着那些被释放的义军去他们的乡村查看,才有了刚才二郎那番话。

    李世民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他们能一日三餐不说,还最少有两餐是有肉食的,如何不感激那小子?”

    长孙氏笑道:“二郎不埋怨你口中的那小子了?”

    李世民嘿嘿一笑,“那小子能让那些人感恩戴德,某也可以!”

    长孙氏想了想,说道:“二郎,你有没有觉得,自从你认了他做郎子后,你对如何治理天下的思路更清晰了?”

    李世民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但他见爱妻一本正经的面孔,只好悻悻的说道:“他也就是拾仙人的牙慧罢了。。。”

    长孙氏见李世民又孩子气了,正色说道:“是仙人的牙慧也好,是他自己的想法也罢,收益的都是二郎和二郎治下的大唐江山和大唐万千子民。”

    李世民感到很憋屈,但又不能发火。他嘿嘿一笑,“若是没观音婢的陪伴,这江山再好又如何?”

    长孙氏抿着丹唇,笑了。

第424章 贵客临门() 
殷清风在风中呆立了半天也没见有人前来报信,他只好回转楼内继续等待。

    月眉见只殷清风一人回来,“杜管事还没派人回来传信?”

    殷清风重新系上围裙,“该传信自然会传的,咱们先把饭菜做完再说。别到时候他们来了,这些菜还没做完。”

    这些天整日的钻厨房,每道菜花费多长时间他早就有数了。现在只剩三道菜就完工,正好趁这功夫做完。

    等最后一道菜做完了,殷清风拍拍手,“你们分装到食盘里等着算上去就可以了,我再去看看。”

    襄城笑嘻嘻的说道:“月丽也陪哥哥去迎接阿耶他们吧。”

    “行,但你得套件外套。”殷清风血气旺得很,些许寒气还柰不得他,但他总不放心自己的妹子。

    全副武装的襄城和殷清风刚走出院门,一个村民就远远的便跑着喊道:“阿郎,见到车队了。”

    见事情这么凑巧,殷清风扭头对襄城说道:“你回去通知姐姐们准备迎接,我先迎上去。”

    “哦,”襄城乖巧的回去了。

    殷清风问向那个村民,“杜管事何在?”

    那个村民有些慌张,含糊的说道:“他。。。他去迎接殿下了。”

    殷清风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但没有多问,一切等问过杜丙就知道了。

    迎出十几米远。他就没再往前走,站在路边等着车队的到来。

    没过多久,先是马蹄声声的传来,紧接着就看见一队队骑兵和一辆辆马车出现在前方。

    打头的几对骑兵并没与放慢马速,在路过殷清风时,他们在马上高呼“拜见淮阳侯”后,继续向前奔驰而去。

    殷清风也不以为意,他知道这些人要到村中各处查看,看看有没有能威胁到李世民安全的可疑人物。

    当最前面一辆马车停下时,襄城带人其他妹子也来到了殷清风的身边。随着李世民和长孙氏在马车旁站定,她们随着殷清风一起行礼。

    随后又向李世民其他的女人行礼。

    这些女人有:三子李恪和六子李愔的母亲大杨妃;五子李佑的母亲阴妃;七子李恽的母亲王氏;南平的母亲杨婕妤;遂安的母亲小杨妃,以及还没有为李世民生猴子的韦珪和燕妃等。

    一个皇帝的后宫有三个妃嫔是来自同一家族的情况不多,但谁叫李世民他们家和弘农杨氏的关系好呢。

    大杨妃的父亲是杨广、小杨妃是杨素过继给弟弟的三子杨玄挺的女儿、杨婕妤是杨恭道的第三女。

    通过这三个杨氏妃嫔所生子女的配偶就知道了,她们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还是不错的。

    等李承乾这些学生也向老师们行礼后,殷清风把他们请到楼内。

    进门前,殷清风依然没有见到本该出现的杜丙,他心中多少有些疑惑。杜丙自从被杜伏威送给他之后,向来是兢兢业业的,像这样的错误可从来没有犯过。

    李世民和他的女人进门后,便四处打量着。

    等落座后,李世民说道:“我和你婶婶们一直好奇,住在这样的房屋真的很便利吗?”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