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你那五。。。”杜伏威愣住了,“怎么是六个娘子?”

    嗯,这个话题终于可以唠十块钱儿的了。

    “哎”殷清风装模作样的叹息道:“昨日,太子将燕氏赏给了小弟。”

    “这燕氏是谁家的女娘?”刚问完,他诧异道:“李世民该不是又把自己宫里的女人。。。”

    殷清风点点头。

    杜伏威顿时露出鄙薄的表情,“李世民真是薄情寡义。

    纳娶的时候,想要借着女娘的家世壮威助力。现今他是太子了,就弃之如敝履。。。”

    殷清风可不想替李世民辩解什么。

    当下的人连自己的正妻都送人睡,送个妾室算什么。在此时多数男人的眼里,女人就是交换利益的工具,对她们没有半点儿的尊重和怜惜。

    杜伏威叹道:“那苦命的女子跟了你也算是有个好归宿。”

    殷清风道:“小弟今日也带她来了,这时应该跟着月眉都去了内宅。”

    女人生猴子,做丈夫的要被撵出来。真是无奈得很。

    杜伏威再心疼单云英,也得按规矩离开内宅。

    “好、好,我这就让人给新弟妹准备礼物。”杜伏威终于露出笑脸,“初次见面,也不能慢怠了她。”

    殷清风打趣道:“那燕氏的阿娘是弘农杨氏的嫡女,又在宫里多年。兄长这礼物要是薄了。。。”

    杜伏威眼睛一瞪,“了不得让她到库房里任意挑就是了,总不能让我这个做兄长的没颜面。”

    殷清风不打算放过他,“她自行去挑选,和兄长亲手送的,总是不同的。”

    杜伏威指着殷清风的鼻子,“你小子是诚心要难为某家是吧。”

    殷清风耸肩道:“这可怪不得小弟了。”

    杜伏威这里和李世民那里有些类似。内宅和后宫只有一人掌权,一旦单云英和长孙氏行使不了权利,内宅和后宫就乱作一团。

    眼下这事儿,若单云英不是在生猴子,解决起来很简单。

    不知杜伏威想到什么,他脸上无奈的表情瞬间没了,呲牙道:“既然你带了新妇来,正好你嫡母和阿娘都在里面,要不要去拜见啊。”

    殷清风在马车上光胡天胡地去了,忘记今天的场合裴氏和闻氏都会闻讯而来。

    见杜伏威不厚道的笑着,他淡然起身,“这么说来,兄长还要感谢小弟喽。”

    杜伏威被殷清风的话给套住了,“为何要感谢你?”

    “吴国公府今日第一喜,嫂嫂为兄长再诞子嗣。这第二喜,便是小弟的新妇在此拜见阿姑。可谓双喜临门啊”

    杜伏威被殷清风气笑了,“无耻之尤莫过于你。”

    殷清风不再理他,转身要派人去吧娇淑喊来。但他转念一想,娇淑此时一定是与裴氏和闻氏见了面的。

    他和杜伏威一样,在单云英肚里的猴子没有生出来,内宅是不允许他踏步进去的。把裴氏和闻氏都叫出来也不合适。

    既然如此,他一屁股坐下与杜伏威继续打屁。

    拉着杜伏威胡侃了不久,襄城像小鹿一般跑进来报喜。

    又是一个大胖小子。

    和殷清风想的一样,杜伏威第一句话就是问他媳妇儿如何如何了。

    在产房外兜转了好一会儿,直到接生婆允许了,他第一时间就冲了进去。

    殷清风不跟着凑热闹,也随意找了个厅堂坐下,然后派人把那帮子义侄叫过来。

    别的意思没有,就是阴雨天打孩子。

    教训了他们一顿,又严令他们在十八日时,不准带妻妾,准时到梧桐新村报道。

    娇淑果然与裴氏和闻氏照上面,听说相互聊得还挺开心。他能做的,就是在晚饭前正式带着她拜见裴氏和闻氏。

    在杜伏威这里呆到黄昏时,殷清风带着人跟在裴氏和闻氏的马车后面回到郧国公府。

    殷元在裴氏见过娇淑没多久,就接到了裴氏传回的消息。

    等娇淑正式拜见他之后,让殷清风带着她去参拜祠堂。

    一切仪式结束,殷元留下殷清风。

    “你观太子此意是为何?”

    殷元是传统的汉人,做不出把身边的女人送做他人为妾为婢的事情来。

    他感激李世民两赐郡主给他的两个儿子,但对李世民把妮子送给儿子已经心有微词,但最多也就是认为李世民恩宠儿子。现今又多了一个娇淑。他心里就犯了嘀咕。

    殷清风道:“按照太子妃的说法是,之前太子冷落了咱郧国公府。他元日前驾临国公府并赐下铁券,今又赐下燕氏,都是为了宣告天下,他对国公府、对孩儿恩隆如山。”

    殷元不为所动,“你的推测是什么?”

    那夜长孙氏说,李世民要精简后宫,没生育的只有韦珪和娇淑。韦珪送不出去,只好把娇淑给了他。

    但这话不能和殷元说。

    若是如实描绘,岂不是让殷元以为娇淑就是李世民随手扔的垃圾吗?

    女人的第六感都是敏锐的,若娇淑觉察到殷元轻视她,难受的是他殷小爷。

    “总归不是让燕氏来刺杀孩儿就是了。他无非是想让孩儿的精力多放在女娘的身上。

    阿耶且宽心,孩子会节制的。”

    这话说得也满是恶意的。

    殷元这才有些放心,随即,他严肃的说道:“太子是君,你是臣。若太子再赐下女子给你,你该当如何?”

    他相信,李世民以后断无可能再以自己的女人赏赐给儿子。但儿子又说,李世民此意是想让儿子与女子无节制的欢好,以达到害了儿子寿命的目的,他就不得不防。

    殷清风宽慰道:“韦氏与燕氏的身份显贵,孩儿只能留于内宅里。若太子再以普通女子相赐,孩儿转送他人就是了。”

    殷元犹不放心的说道:“古制里,媵妾的人数是有定制的。你说,要不要阿耶找人密谋,上奏朝堂恢复古制?”

    殷清风不得不佩服殷元,做什么事情都有大义为名。

    若这话放在以前,李世民是肯定不会听的。现在他自己都精简了后宫,这事儿或许能成。

    他说道:“时下的风气是广纳妾室广蓄姬女。阿耶此谏,恐怕反对者众多。

    而且,以孩儿想来,在孩儿游学前这半年内,太子是不会再有女娘赐下的。若阿耶有意进谏,不若等太子登基后再言。”

    殷元颔首称是。

    儿子新得太子赏赐,不久就有人进言恢复古制。太子很快就会联想到儿子身上。

    “你说,要不要把太子将燕氏赐给你的消息散布出去?”

第437章 再次出手() 
终于体会到了欢好之美妙,娇淑自然是食髓知味。

    奈何,郎君凶猛,妾身难继恩宠。当夜的侍寝,她只能无奈让贤。

    似乎是因为池塘里多了一条鲶鱼的缘故,妮子和鱼娘分外卖力讨好。只美了精力旺盛的某狼。

    上午,殷清风让妹子们跟着裴氏她们自去杜伏威那里,他则飘飘然钻进了某处坊区内的某座宅院。

    傅奕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位传说中的少年郎。

    他只是一个从五品下的太史令,与这位少年可从无交集。

    唐初的太史令只掌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官属占候之。不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职责。

    他带着如此贵重的礼物登门来他这个不起眼的小官府上。。。所为何来?

    殷清风躬身道:“清风尝观傅翁之请废佛法表及废省佛僧表,止不住击股赞妙。”

    听着是在赞颂他,可傅奕没敢放松警惕。

    自从他初次上表之后,沙门浮屠和迷信之徒络绎前来指责他妄言胡语。安知此人是否崇敬佛法?

    他缓缓的说道:“义之所在,不敢不言。”

    “好一个‘义之所在,不敢不言。’。”

    殷清风大声叫好后,问道:“何为傅翁之大义?”

    傅奕心道:果然又是一个迷茫之人。

    “其一,沙门之徒,不讲君臣父子之义,对君不忠,对父不孝;游手游食,不事生产。

    其二,沙门之徒,剃发易服,逃避赋役。

    其三,沙门之徒,剥削百姓,割截国贮。

    其四,沙门之徒讲妖书邪法,恐吓愚夫,骗取钱物。百姓通识者少,不察根由,信其诈语。

    老夫忝为孔圣门徒,当以理驳之。”

    殷清风再次击掌,“果然微言大义也。”

    傅奕心中冷笑。

    不过是口是心非罢了,最终还不是要辩论佛法之妙?

    殷清风道:“清风观请废佛法表后,既敬佩傅翁的真知灼见又哀叹傅翁说动不得圣人与世人。

    傅翁言:‘当此之时,共遵李、孔之教,而无胡佛故也’。

    在傅翁想来,只有遵从道圣的道家和孔圣的儒家学说,才能使‘天下大治’。”

    在傅奕听来,这些都没用新意。以往来与他辩驳的人,皆以此来驳斥他。

    殷清风见傅奕一副稳坐泰山的模样,知道不拿出一些干货来,还真打动不了已经年逾古稀的他。

    他直接说道:“在清风看来,傅翁失误有二。”

    傅奕这时倒轻松下来。

    只要弄清殷清风的来意,不管是他只为自己,还是代太子问难,他都会一一驳斥。

    “傅翁学儒多年,又曾以身侍道,看待沙门自当是以儒、道的立场来批判了。

    清风要问,傅翁以为前朝与今朝的百姓为何信奉沙门而远离儒道?”

    傅奕道:“正如老夫之前所言,沙门之徒讲妖书邪法,恐愚夫愚妇,”

    殷清风道:“傅翁的“愚”字说得好。

    何谓之“愚”?不明事理为“愚”。若百姓不“愚”,唯教化耳。”

    傅奕心中一凛。

    此子的来意,莫非是来助他的?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南北朝作为先秦以来前所未有的乱世,征伐屠戮无日无之,国家倏分倏合,王朝迭兴迭灭,世事无常、今生苦短的想法笼罩着上从帝王下到草民的每一个人。

    后汉明帝时即已传入中土的佛教于是乘时而兴。

    到北朝齐、周之世,竟有寺院三、四万间,僧尼数百万人;南朝梁时亦有寺院两千八百余所,僧尼八万余人。

    这,尚不含在家信徒。

    佛教拥有如此庞大的信众,占有如此之多的钱财和人丁,自是与世俗政权存在矛盾。

    出于财政和皇权的原因,雄才大略的北周武帝大规模灭佛,寺院财产充公,僧尼强迫还俗。

    宣帝崩逝,主少国疑,政权轻松滑入丞相杨坚之手。

    北周易代为隋,于佛教亦是柳暗花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复兴。

    杨坚自身也确实虔诚信仰。

    据说杨坚之父杨忠笃信佛教,曾捐建栖严寺。

    杨坚本人出生在冯翊的般若尼寺,由比丘尼智仙抚养成人。

    相传七岁时智仙曾对他说:儿当大贵,自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

    这种死无对证的鬼话后来被杨坚反复宣讲,即位后“每以神尼为言,云:我兴由佛”。

    开皇元年,他甫夺政权,即大规模度僧,普建寺院,在战地建枷蓝追荐亡灵,下诏任听出家,令民间计口出钱,营造佛像。

    同年,他又令人大规模缮写、整理佛经,百姓也云行影从。

    开皇三年,赦令官立寺院行道之日百姓不得杀生。

    开皇十一年在诏书中公开宣称自己要以“人王”的身份弘扬佛法。

    开皇十三年,杨坚自称“弟子”,公开忏悔北周灭佛的“罪孽”,与皇后各施绢十二万匹,令臣下和百姓捐钱百万。

    开皇二十年甚至动用严厉的刑法维护佛教,下诏坏佛像、渎寺庙神像“皆以恶逆论”。

    整个文帝在位期间,共新造佛像十万余尊,修治旧像近十六万尊,缮新经十三余万卷,修治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崇佛程度即便与南梁武帝相比,也不遑多让。

    仁寿二年八月,独孤皇后去世,著作郎王邵上奏章,说皇后去世前仁寿宫“雨金银花”,大宝殿后“夜有神光”,永安宫北有“自然种种音乐”,结论是与佛经相符,证明独孤后升天成佛。

    文帝信的他的妄言,对佛门更是宽待。”

    傅奕终于动容了。

    他以汉王杨谅的仪曹的官职尚且不知如此详细,他是如何知晓的?

    “继位的杨广同样对佛教情有独钟。

    早在他为晋王时,就从天台大师智顗受菩萨戒,得“总持菩萨”的法号。

    菩萨是佛之下的果位,再之下是罗汉、金刚、八部天龙、护教珈蓝等。

    傅翁说他欢喜不欢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