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代“四餐制”是在先秦周王就餐制度上改进而来的,周王在三餐之外还曾增加“夜餐”。夜餐也叫“夜食”,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的“晏食”,便是夜餐。

    “四餐制”在汉代被严格执行,即使帝王死后,祭祀时也要“日上四食”。但“四餐制”也非一成不变,在特殊时候要“减餐”。

    比如国家遭遇严重的天灾人祸时,皇帝就得减少饮食量和次数,以此自我惩罚,响应上苍给人间的警示。白虎通礼乐中所说的“四方不平,四时不顺,有徹膳之法也”,就是这个意思。

    一日三餐真正普及则在隋唐时期,准确的说,是贞观中后期,最普通的百姓才吃得起。

    不过,等到满清蛮夷侵略中原之后,饮食习惯又发生了改变。满族人习惯一天吃两顿饭,没骨气的人家和吃不饱饭的家庭,无奈的又回归到了先秦时期的习惯。

    但满清皇室的“两餐制”与秦汉时的“两餐制”在时间安排上还是有较大差别,早膳一般在早晨六、七点以后,晚膳多在十二点时到十四点。

    这个两餐制在民间发生了一点变化:早饭为九点到十点,晚饭在下午三点到四点。

    李世民身为大唐太子,一日三餐还是吃得起的。等殷清风凭借着腰牌走进的东宫的时候,他正准备吃晚饭。

第120章 上门找死(二)() 
殷清风也挺佩服自己作死的劲儿,明知道已经遭到李世民的忌惮,偏偏还敢再次火上浇油。

    不过,他也想明白了,既然现在已经是一个死结了,单纯依靠常规手段是化解不了的。不兵行险着,最后的结果就是等死。

    怀着这样满满的自信,殷清风陪着李世民共度了一个“愉快的”晚餐。

    晚饭结束,屏退左右,只留下李晋安后,殷清风说道:“叔叔,小侄有两个新奇的宝贝,想要奉献给叔叔。”

    李世民一直在揣测着殷清风突然到访的目的,现在听一个新奇的词汇,下意识的说道:“那就呈上来吧。”

    等说完这句话,李世民才清醒过来。他用一种很期待的眼神看着殷清风,他期望殷清风说的新奇宝贝,会比马蹄掌、存折还神奇。

    殷清风抱了下拳,说道:“这两件宝贝不便携带。若叔叔有时间,随时到山庄去。到时候,定不让叔叔失望。”

    李世民现在就很失望,不过这话不能说。他按下好奇心,淡淡的说道:“那就定在明日下午申时。”

    殷清风站起来向李晋安微鞠一躬,然后说道:“小侄希望李叔叔明日也能随同前往。”

    李晋安楞了一下,看向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也楞了一下,他想了一下,说道:“既然你有孝心,明日我们就好好吃你一顿酒。”

    李晋安听了,也不言语,微笑的向殷清风点点头。

    等殷清风走了之后,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道:“你说。。。这小子让你也去,存着是什么心思?”

    李晋安在他身后恭敬的回道:“晋安也不思其解。不过,以晋安之见。。。恐怕是在暗示殿下。”

    “暗示?”李世民回过头纳闷的看着李晋安。

    “殷小郎君向来不做无谓之事,说的每一句话也都很有目的。之前他虽然对晋安显露尊孝之情,但从未向晋安打探任何宫内事务,更不曾向晋安谈及公事。

    今日他先是邀请殿下亲自去收取。。。收取宝贝,突然又邀请晋安前往,晋安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答案:他的宝贝过于机密,陪同殿下的只能是殿下绝对的心腹之人。”

    李世民听了,兴奋和期盼之后,开始琢磨明天陪同的人选。

    第二天下午未时过半,李世民带着大队骑兵驰向梧桐山庄。远远的,他便看见殷清风手里提着一个盒子。一个人站在山庄门前的坡下面。

    按照礼节来说,就不但是殷清风一个人在门外迎客了,山庄里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出来列队迎接。但李世民的心被撩拨了这么久,哪里有心思计较这个。

    他跳下马,将缰绳一甩,“前面带路。”

    殷清风虚拦了一下,说道:“小侄有话要说。”

    李世民停下身形,直勾勾的看着殷清风,等待他的解释。

    殷清风匆忙的向李晋安、尉迟恭、薛万均点下头,向李世民说道:“宝贝不在山庄里。”说着,他转身向山庄后面的终南山指了指。

    “嗯?”

    李世民和李晋安的脑袋里不约而同的画了个问号,这是什么道理?

    李世民只犹豫了片刻,就点头说道:“带路吧。”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殷清风停下脚步,向李世民低声说道:“叔叔,其中一件宝贝太过于机密。那些兵卒和低级武将就留在这里,只晋安叔叔、尉迟将军和薛将军陪叔叔上去就好。

    而且,请叔叔吩咐一下,一会儿他们无论听到多大的声音,都不能上山。”

    李世民兴奋的看了李晋安一眼,毫不犹豫的命令道:“敬德,你让人停在这里警戒,只你和万均一起陪某上去。”

    尉迟恭挥手让士兵散开,然后与薛万均一左一右的跟在李世民的身后。

    李晋安也不和他俩抢位置,拉着殷清风一边闲聊,一边向上走。

    由于李世民心急,五个人很快就爬到了山顶小水潭的位置。

    这时李世民也顾不得宝贝的事儿了,走到水潭前的平坦处,抬手搭起手棚,极目向四下里张望。

    “没想到这里竟然景色这么好!”

    尉迟恭和薛万均兴致也不错,俩人肩并肩的站在一起,也不知道嘴里嘀咕着什么。

    倒是李晋安有些气喘的向殷清风说道:“咱家可是被你小子坑苦了。”

    殷清风嘻嘻一笑,“等晚宴的时候,小子多向叔叔敬杯酒。然后,等过些日子,小侄再向叔叔送上一个小礼物赔罪。”

    李晋安眼睛一亮,“比那吊床还自在不?比那折扇还文雅不?”

    殷清风拍拍胸脯,“保证让叔叔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哈哈哈,好!那你早日送去!”

    李世民观望了一会儿,向殷清风喊道:“你小子叫我们上来,不是就为了看这景致吧?”

    “那就请叔叔和两位将军再多走步吧。”

    说着,殷清风扶着李晋安的胳膊向侧面走去。

    尉迟恭和薛万均不知李世民此行的目的,他俩一个走到李世民身边去打听,一个跑到殷清风身边来询问。

    殷清风大声喊道:“不知尉迟将军与薛将军谁的力气大。”

    他身边的薛万均听了,大声的说道:“当然是俺老薛了!”

    那边的尉迟恭不服气了,“呸!少说大话,不服你就和某家比一比!”

    薛万均转过身去,挥了下拳头,“马上功夫,俺老薛承认不如你,但要是论力气,你敢说有俺老薛的大?”

    殷清风可没兴趣知道他们谁更有劲儿,他制止道:“小子有个办法,不如两位将军一同比一比?”

    “好!比就比!你说咋个比法儿吧!”

    两人齐声问道。

    殷清风伸手向前一指,“喏看哪位将军能把那块石板砸碎!”

    四个人随着殷清风手指头向前看去,之间前面的岩石边立着一柄大锤,大锤边上是一块灰色的方形石板。

    其实,说是石板也不对,说是土块更不对。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反正很奇怪就对了。

    李晋安问道:“那是什么?”

    殷清风笑着说道:“一会儿叔叔就知道了。”

    李世民对于山间出现一个锤子和怪模怪样的东西也挺好奇,但殷清风不说,他也就沉住气站在那里静观。

    尉迟恭的腿脚快了一些,先抢到了锤子。

    “啐!”

    他在手心里啐了一口唾沫,也不管这方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先砸碎了再说。

    “嘭”的一声闷响。

    李世民三人下意识的抬起手臂去遮挡四溅的碎石,可惜,他们什么也没等来。

    尉迟恭也愣了,“见鬼了这是!俺还不信邪了!”

    “啐!”

    再次在手心里啐了一口唾沫,尉迟恭将锤子抡得圆圆的,然后用上了全身的力气向下砸去。

    “嘭”“咔嚓”“扑腾”

    水泥板完好,锤子的木柄断了,尉迟恭身体失去平衡,趴下了。

第121章 上门找死(三)() 
“咣当当。。。”

    断锤在远处落地的声音,将看热闹的四人惊醒。

    “哎呦娘亲啊,尉迟你咋样了。”

    薛万均的嘴巴比手脚快多了,他在原地幸灾乐祸的喊了一句,才慢腾腾的走过去扶尉迟恭起来。

    尉迟恭虽是习武多年,但在身体突然失去重心的情况下,也只来得及护住那张老脸。否则,指不定会磕掉几颗大牙呢。

    “呦呦你轻点儿,好像闪到腰了。”

    薛万均脸上嬉笑的神情立刻就没了,双手架在尉迟恭的腋下,轻轻的将他搀起,但嘴里却说着怪话,“尉迟大将军真是威武哈,抡个锤子还能把腰给闪了。”

    李世民走上前扶住尉迟恭的胳膊,关切的问道:“感觉如何?”

    殷清风也没想到呼出现这状况,但他只瞄了尉迟恭一眼,就把注意力放在水泥板上。看到水泥板只是裂成两半,他才放下心来。

    尉迟恭站在原地,轻轻的扭了几圈腰,又挺了挺胸,“呼还好还好。。。对了,那石板砸碎了没有?”

    李世民和薛万均回头向地上看去。

    “咦”

    薛万均单腿跪下,将半截水泥板立了起来。他看看了茬口,又比较了一下地上那半截,然后抬头向殷清风问道:“殷小郎君,这到底是什么?”

    李世民、尉迟恭、李晋安也看出异样来了。如果是普通的石板,以刚才的情形,绝对不止是断成两截那么简单,否则在尉迟恭敲第一下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抬起胳膊遮挡头脸。

    殷清风双手抱拳,向李世民说道:“恭喜叔叔,获得了一个利国利民的利器。”

    薛万均抢在李世民前面问道:“你小子这话是啥意思?”

    殷清风伸手指向水泥板,说道:“小子将几种岩石磨碎后用烈火煅烧,再掺进去鹅卵石和细沙后,用水和匀,等冷却凝固后,就成了眼前这个水泥板。”

    “水泥板?”“岩石煅烧?”“就能这么结实?”

    其他三人忍不住一人问了一句,倒是李世民捋着胡子,半天之后才眼放精光的看着殷清风,“你说的那几种岩石,是罕见之物还是平常就能寻到?煅烧那些岩石是否很麻烦?”

    对李世民的反应,殷清风在心里点个赞。他恭敬的回答道:“那几种岩石,在大唐各地都能寻到,烧制起来也很简单。”

    李世民明显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他又紧张的说道:“那岂不是。。。”

    殷清风会意的回道:“在此之前,谁能想到将岩石磨碎后去煅烧?况且,就算突厥人知道了他们也烧制不出来,除非他们占领了长城以南。而且,小侄还巴不得他们学去呢!”

    “嗯?”“啊?”“什么?”

    面对不同的质疑,殷清风轻松的说道:“诚如叔叔的顾虑那样,水泥用来筑城,又简单又方便。但咱们汉人至所以与草原胡人争斗这么多年一直没能彻底消灭他们,就因为他们居无定所。

    一旦他们真的在某地固定居住,以汉人攻城的手段,他们建再高再牢固的城墙又如何?只要大军围城,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困也困死他们了。”

    除了李晋安之外,其他三人都有着征战多年的经验,殷清风的这番话,他们只稍微斟酌了一下,便纷纷点头认可。

    薛万均兴奋的说道:“你小子坏心眼儿真多啊!”

    尉迟恭则白了他一眼,对李世民说道:“既然殷小郎君献上如此利器,还请太子妥善利用此物!”

    李世民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眼睛发直想了很久,才对殷清风说道:“这个叫。。。叫水泥是吧?既然是你做出来的,你有什么设想?”

    尉迟恭和薛万均心说:“对啊!这小子既然能做出这等神奇的水泥,自然不可能没想好运用的办法。还是看看他怎么说的吧。”

    殷清风当然不会藏着掖着了,“小侄把水泥定义为一种建筑材料。既可以用来筑城,也可以用来架桥、铺路。不管是应用在哪一方面,都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快速、简单、牢固。

    以筑城为例,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水泥,可以在十天之内,再建一个长安城的城墙。”

    “什么?”“十天?”

    殷清风没去管那两个武将的惊讶,他接着说道:“小侄虽然巴不得突厥人用水泥去筑城,但却不能让吐谷浑、吐蕃和西域诸国得到水泥。否则,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