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武士彟非常给面子,但他许下的利益在未来才能兑现,为了巩固与武士彟的关系,殷清风说道:“清风经营的仙居坊和妩媚坊需要大量的木材和丝绸。之前没有机会拜见信翁,只要自行筹措。。。”

    行家里手的武士彟一下子就听出殷清风这番话的含义,他抢先说道:“清风放心,这事老夫应下了。你回去派任何人来,保准处理得让你满意。”

    “那就请信翁费心了。”

    武士彟很痛快的应承了下来后,迟疑的说道:“不过。。。有件事不知清风可能做得了主?”

    “还请信翁明示。”

    “老夫有一庶女尚未定亲,不知清风可愿纳为妾室?”

    殷清风一呆,“这武胖子要占他便宜啊我拿你当哥们儿,你却想让我当女婿?你真是太坏了!再说了,小爷都没开口,你就主动将闺女送过来,这让小爷情何以堪?你的节操呢?”

第147章 应国公府(七)() 
武士彟见殷清风不说话,他倒有些焦急的说道:“非是老夫轻视清风,只是老夫的嫡女一个才三岁,一个才半岁。。。”

    以貌取人和以貌取才是这时的传统。殷清风的相貌只能算是尚佳,但那双眼睛和散发出来的气质让人见了就会高看一眼。

    若是在没听说过这个少年郎之前,凭着殷清风那超越常人的气质,武士彟也会与他结下姻亲关系的。现在他非但早就打探过殷清风的过往,更亲自感受到他的不凡之处。

    武士彟万分之万的确定,若不是殷清风囿于年龄的关系,他早就位列宰相之位了。

    一个帝婿的身份加上注定成为宰相的年轻人,若不尽早拉上关系,等他发达了以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根本就没可能。到那时,别说送女儿给他做妾,就是轮也轮不到他,早就有人哭着喊着抢在他前头。

    现在趁着还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的存在,还有可能拉近关系。一旦他搞的那个加盟成功了,武士彟都能想到会有多少人往他身边送女人的。

    那些大家族还会好一些,顶多是选一个多才貌美的嫡女。那些势力小一些的家族,别说送嫡女了,换做是他就直接将家里所有的女人都带到殷清风的面前让他挑选,哪怕殷清风将他妻子、儿媳、女儿都留下,看在那些钱财和因此与殷清风拉上关系的份儿上,他们也会兴高采烈的向外人宣扬。

    现在见殷清风在犹豫不定,武士彟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长兄性子恭顺,做一个勤于稼穑的农夫尚可;二兄因齐王府的户曹,现在太子上位,二兄在仕途上能走到哪一步还真不好说;至于三兄。。。

    若是现在殷清风拒绝与武氏结亲,非但那两成桑葚酒的收益不能要,还得尽早打算如何保命!

    殷清风没说话,当然不是想要拒绝武士彟的提议,只是事情超出了他的预期。

    未来的女帝就是个妖孽,做不到人道毁灭,就只好由他来降妖除魔。但他本是想等和老武童鞋再熟络熟络才提亲的,哪曾想这武胖子竟然抢他台词。抢了也就抢了,还一副求爷爷告奶奶的样子,真是替女帝丢脸啊

    不过殷清风愣完之后也就明白武士彟这么做的原因了。

    在古人看来,想要与本族之外的人绑定利益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姻亲关系。李世民是这么干的,武士彟同样遵循这个风俗。

    别说李世民和武士彟,现代社会里这样的事情还不少吗。所谓自由恋爱,只是那些中低层百姓的自娱自乐。政商两界的那些人,还不一样?

    文学里面的包办婚姻大多不幸福,只能说男猪脚或女主角太矫情。要知道,双方家长的目的是为了利益才去包办的,谁也不想让这段婚姻破裂。

    除了真的是为了卖女卖子求荣以外,被包办婚姻的男女双方,即使不考虑年龄的因素,大多也要考虑双方的品性、八字等等,才会在各自的家族中挑选一对最适合的。否则,两个家族就不是为了结亲,而是为了结仇!

    历代的驸马并不被禁止纳妾,纳妾的前提是要征得公主的同意。只要公主同意了,纳谁家的闺女纳多少花姑娘都没事儿。

    只是殷清风没想到武士彟做事会这么果断,他和襄城还没成亲呢,这边就要把闺女送来。

    史书上没记载女帝还有同父异母的姐姐,但武胖子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女人多了,生几个庶女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既然没被记载,说明这人也不咋地,最大的可能就是用来笼络小门小户的子弟了。

    但女帝的姐姐殷清风也不敢要。她的性子和她们的老妈一样风流。自己风流也就罢了,还玩儿母女齐上阵的游戏,想想都恶寒。

    他得了老天爷的眷顾,在大唐这里有太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可没时间浪费在女人身上。

    嗯。。。一想到名垂万古的女帝现在竟然还只是一个奶娃子,殷清风心中就别提有多古怪了。

    若不是机缘巧合,就算殷清风的脑洞开得再大,他也想不到自己会在某一天能与传说中的女帝有任何瓜葛,更别说还要算计着怎么去“霸占”她。

    从来到唐朝后,殷清风便试着去解析以前只在书籍中看到的那些历史人物。

    不同于考古勘探,只要找到相关线索就能判断出墓主人是谁。解析历史人物,除了要熟知这些人都在何年何月做了什么事儿,还要懂得心理学、行为学、遗传基因学、教育学、谱学等等知识,再把这些人物放在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下去解读。

    解析历史人物的前提,是不能先在心中对这些人下一个定义。一旦认定某人是什么样的人,后期做多少努力,都不会找到真相,甚至距离真相越来越远。

    女帝,史书的评价中对她褒贬不一、各抒己见,但评价的只是她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是这个人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就像不能认为某人杀了流浪狗而认为他残忍一样,也许他是为了救人呢?

    一个人的成长,受家庭的影响最大。

    女帝的母亲是继室,又是女儿身,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下,她得到的父爱不会太多,也就是说,武士彟对她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如果这个论点成立,那么影响她的就应该是她的母亲了。

    她的母亲叫杨牡丹,是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杨达的老爸是杨坚的族兄,哥哥是观德王杨雄。也就是说,杨牡丹在隋朝的时候是郡主的身份。

    若是放在李隆基及以后的年代,别说一个郡主到了四十岁还未嫁人,就是公主不嫁人的也不稀奇。但这事儿放在隋朝,绝对有说道儿。

    望门寡是一种可能、私定终生而鸳盟未结是一种可能、信仰佛教守身修行是一种可能、结过婚但夫亡而没有子女也是一种可能、风流成性无人敢问津也可能。。。。

    不管杨牡丹是出于什么原因,到了四十岁还未结婚,她的性格都不会太好。

    女帝杀贺兰敏之的罪状之一是,他和当时七十多岁的杨牡丹有那种关系。这句话如果不是后人黑女帝而瞎编的话,那么就应该是真实的!因为,已经位极天下的女帝没必要给自己的老妈和自己脸上抹黑!

    有这样一个性格乖僻、生性又风流的母亲,女帝的性格刚烈、行事偏激、生性风流也就不稀奇了。

    可就这样的一个少女,偏偏遇到了软蛋李治。李治可能有恋母情结,也可能有御姐控的情怀,但成就女帝的那个人肯定是李治。换做李治是他爹那性格,她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呆着后宫里养儿育女。

    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重视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以这些功绩而言,她当得起明君的称号。

    可惜,大唐这时空莫名的多了殷清风这个异数,他是绝对不会让她再有任何接近政治的机会的。而且,李承乾明日就随他回山庄去教导,未来大唐第三任皇帝的位置绝不会是李治那软蛋货。

    现在的问题是,要如何回答武士彟。

    按理说,他拒绝纳武士彟的庶女为妾是合理的。但越过武顺而选她妹妹。。。好像太奇怪了。难道直接说:“小爷瞅你那只有半岁的闺女不错,小爷就要她了!”?

第148章 街头冲突(一)() 
殷清风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终还是提出要收那个奶娃子。

    武士彟心中再诧异,这事儿也得赶紧落实喽。于他而言,管他是三岁还是半岁,肯收下总比不收好吧?只要收下了,两个家族就能维持五十年到八十年的情义。若是下一代再能结上姻亲,五代之内,武氏家族的富贵那就有足足的保证了!

    殷清风功成身退告辞走人,武士彟则在众多仆奴呆滞的目光中,站在台阶下目送殷清风离开。殷清风的身影消失了许久,他才板起脸重新端起国公的威严转身走进府门。

    回书房的脚步,武士彟越走越慢。直到在书房里坐下后,他还是没想起哪里有什么不妥。

    武士彟在烦恼的时候,殷清风的心情却是好极了………这几天诸事顺利!要不是才开始学习周易,他真想给自己占上一卦。

    从李世民决定将李承乾交给他教导来看,只要他自己不作死,李世民可以容忍他做任何事。而今天,武士彟也是出乎意外的配合。

    桑葚酒的股份吐出来一成、酿酒的权利让出来、表态做一个优秀的“托儿”、主动将闺女送上。。。闹得殷清风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开挂了,还是霸气侧漏了。

    不管咋说,这盟友是结下了、翁婿关系。。。貌似小妾的父亲,不算真正的岳父吧?得有这一层关系总比没有好。更何况还顺利解决了武妹妹的事儿。

    出了坊门没多久,就听见前头一片嘈杂声。殷清风骑在马上,远远的看到十几个人围在一堆互相推搡谩骂着。依照情形看来,前面那群人应该是犯了夜禁而被巡街武侯给逮到了。

    听到渐进的马蹄声,那群人分出一个提灯笼的人迎向殷清风这行人。提灯笼的人还未走近就喝到:“不知犯了夜禁吗?赶紧下马!”

    想必是他想将在前面受的气撒到殷清风的身上,语气很是凶狠和不耐烦。

    殷清风也不和他计较,解下腰间的鱼袋俯身递了过去。那人见殷清风这么沉稳,心知不妙。他做武侯这么多年,敢于犯夜禁的除了纨绔子弟外,便是那些真正的贵人,平头老百姓可没胆量触犯皇律的。

    那武侯将灯笼别在腰间,双手恭敬的接过鱼袋,并小心的解开。就着月光和烛光,他看到两片鱼符上那“同”字形的榫卯分明是“东宫”两个字。

    他浑身一哆嗦,赶紧将鱼符塞进袋子里系好,然后恭敬的递还给殷清风,颤声的说道:“万望贵人开恩。小的这就在前面给贵人引路。”

    他不怕贵人因他阻拦行程而受惩罚,而是担心对方计较自己刚才不恭敬的言语。现在可是太子声势正隆的时候,谁知道这位贵人与太子是什么关系。总之,不能惹!

    现在距离隆庆坊还有一段距离,或许前面还要碰上武侯,为了减免麻烦,殷清风收好鱼袋,示意那武侯走在前面。

    那武侯见殷清风不和他计较,心知这一关是过了。他恭敬的向殷清风鞠躬,说道:“请贵人明示欲向何方。”

    得到明确地址,武侯提着灯笼小心的在前面的带路。他心中除了感激殷清风的宽宏大量,也在咒骂自己昏了头了。

    平日里犯夜禁的那些人,大多是从平康坊或西市那些胡肆里出来的。除此之外,凡是在“净街鼓”响后还敢在外行走的,都是他们这些武侯惹不起的贵人。

    刚才自己见对方没有带着仪仗,就昏了头脑以为对方只是到亲友家做客后,夜归的普通人或纨绔子弟。

    对待那些在烟花之地厮混的纨绔,他们高兴了就当没看见,不爽了就上前纠缠一番。遇到好说话的兴许还能发笔小财,遇到跋扈的他们也不怕。

    可若是遇到那些贵人了,既就不能装作看不见,也不能去打扰。

    这是巡街武侯的规矩。

    还好今晚这年少的贵人宽宏大量,否则,抽他几鞭子还算是轻的,要是遇到一个心胸狭隘的那遭得罪就大发了。

    “哎哎怎么回事儿?凭什么就放他们走了!”

    武侯带着殷清风和殷良刚越过那群推搡的人群,一个人一边操着沙哑的嗓音喊到,一边挤出人群冲着殷清风的方向跑过来。

    给殷清风带路的武侯吓了一跳,赶紧转身去阻拦那个人,嘴里略显慌张的喊道:“世子,千万别冒犯了贵人!”

    “世子?”

    殷清风挑了挑眉,那人应该是某个国公的嫡长子啊。怪不得敢和武侯们纠缠,也敢“不满”遭受的区别对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