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败军神-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手榴弹不分进攻型和防御型,进攻中投弹很容易伤到自己。另一方面则是在战斗中投弹太麻烦,等你把手榴弹拉环拽出来,就算战斗没有结束,多半也已经落在队伍的后面了,总不能往前面战友的脑袋上招呼。

    所以听到毛达泉的命令,身边的几个士兵连忙放下步枪,把自己身上的手榴弹拿出来打开,放到那个投手的身边,为他作好准备。

    趁着这个工夫,毛达泉向着桥上的几个士兵大声喊叫,让他们等到手榴弹爆炸就往回跑。

    很快大家就都准备好了,毛达泉喊了一声,各种枪支一齐向着对岸射击。这次的距离要近得多,就连霰弹枪都能试试运气,十多支步枪顿时打得对面的守军鸡飞狗跳,抬不起头来。

    趁着这个机会,那个投手接二连三的把手榴弹扔过河去,有一颗手榴弹甚至落在了机枪的旁边,可惜被守兵及时用沙包盖住了,没能发挥出破坏力。

    被压制在桥上的几个士兵趁着这个机会跑了回来,还带回了伤员和牺牲战士的遗体。

    手榴弹的烟雾笼罩了桥西的阵地后,独立团的战士们就失去了目标,再加上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枪声也就停了下来。独立团使用的七点六二毫米子弹和俄军的七点九二毫米子弹不通用,一旦消耗很难补充,只能指望高尔察克的海军从共和国远过来,所以独立团的官兵们通常都很注意节省弹花。

    毛达泉接应回自己的士兵,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飞快地判断了一下现在面临的情况。知道就算对方没有重机枪,自己的人想通过三十余米的桥面冲到对面去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伤亡。于是连忙叫过一个士兵,让他回去找炮兵过来。

    他这时还惦记着轰开城门的那辆炮车。要是此时能出现在自己身后给对面的敌军来上一发那感觉就太好了。

    可惜此时别说炮车,就连跟随连队运动的迫击炮都不知道在哪里?就连机动性比较好的装甲车都没跟上来,更不要说行动力堪比滚滚的炮车了,指望他们自己找到路跟上来实在很不靠谱,还是要自己来想办法。

    让毛达泉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没想到办法,办法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第546章 沃尔霍夫河八() 
看着北俄骑兵带过来的两个俄国平民,毛达泉很郁闷。看这两个平民和北俄兵们指手画脚的说话,那几个北俄骑兵眉开眼笑的样子,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可问题是就算是好事,老毛他也听不懂啊。

    俄国骑兵估计也没想到这里面还有互联互通的问题,到了毛达泉的面前,这才有点傻眼,打说带比划的给他打手势。

    毛达泉的联想能力一向不怎么样,梗着脖子看了半天,才疑惑的向身边的士兵问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好像是说这两个人有特别的过河办法?”士兵不确定的说道。

    毛达泉很恼火:“翻译呢?快去给我找翻译。”

    从俄国骑兵的样子看来,毛达泉觉得士兵的猜测比较靠谱,但是要让他就这么跟陌生人走,那就太轻率了,谁知道这俩家伙是干什么的?这可不是见网友一百块钱给不给的事,弄不好就没命了。

    翻译来得比毛达泉预想的要快,不过军衔太高,他来了就没毛达泉什么事了。

    对于吴畏这位高级指挥员喜欢亲临前线的作派,熟悉他的人都已经习惯了。纵观吴畏参与的历次大战,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就没有他不在前线的例子。

    不过在俄国骑兵们看来,吴畏这位上将居然就带着十几个士兵穿过还处于混乱中的诺夫哥罗德跑到沃尔霍夫河边上来,实在有些出人意料,大家实在想不出米哈伊尔或者约瑟夫顶着头盔拿着步枪钻战壕是什么样子。

    吴畏问了那两个平民几句话,就转身向毛达泉说道:“带你的连队跟他们去,他们说下游有座浮桥,可以绕到南军身后去。”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又说道:“过河的时候机灵一点。”

    毛达泉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然后回头去收拾自己的队伍,这时才发现自己手下的人都跑散了,现在身边连一个排都不到。

    吴畏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对于诺夫哥罗德这座大城来说,独立团的人数还是太少了,加上北俄的一个营骑兵也不好干什么。再去掉跟随车辆留在城外的部分兵员之外,兵力就更是捉襟见肘。

    虽然城外一战,南俄士兵的战斗力简直烂得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吴畏也不可能让毛达泉就带三十几个人过河去冒险,这又不是拍大雁敢死队。

    所以他干脆把桥头的士兵们划拉划拉都交给毛达泉带领,就连俄国骑兵都一起编了进去。

    离开叶卡捷琳堡的时候,谢苗告诉骑兵们要服从吴畏的指挥,所以现在骑兵营长不在,吴畏仍然可以指挥士兵们。

    看到吴畏打算只带着十几个警卫战士守桥,毛达泉当然不能同意,万一南俄方面发起反攻怎么办,总不能真让吴畏上去和敌人拼刺刀。

    吴畏对于毛达泉的担忧很不屑,他说道:“他们有这个能耐吗?”看看毛达泉实在不放心,只好安慰他说道:“他们冲过来我不会跑啊!”

    毛达泉也知道兵贵神速,吴畏既然决心已定,也就不再劝他,带上这支临时拼凑的部队跟着两个平民离开了。

    说实在的,吴畏带过的兵大多对他有一种盲目的信心,就算吴畏拍胸脯包打了,大家多半也会以为吴畏有什么特别的准备,而不会嘲笑他自不量力。

    吴畏在桥头等了一会儿后,又陆续有中俄两方的士兵赶了上来。看到吴畏居然跑到自己前面来了,各位指挥员都觉得有些汗颜。

    刘东明带人一直在找吴畏,理论来说,刘东明和他的团指才是真正的指挥机关。有没有吴畏在都不会影响战斗力。但是谁都知道吴畏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他要是出了什么事,不可能有人能够代替他的作用。

    吴畏看到刘东明气急败坏地赶过来,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抢先开口说道:“马上调重武器,咱们夺桥。”

    刘东明其实也没什么胆子去训吴畏,只不过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牢骚总要发一下的。听到吴畏这么说,也知道现在不是和吴畏讲道理的时候,连忙带着自己的参谋们跑到桥头向对岸观察。

    他和吴畏的作风不同。行动的时候,身边总是跟着足够的兵力,这个时候立刻调动起来,在桥头摆出强攻的架势。

    这个时候桥东已经聚集了两辆卡车和几门迫击炮,听到刘东明的命令后,立刻拉开架势对着桥西一顿狂轰乱炸。炮兵们刚刚拉开架势开打,就看到团指的参谋跑过来大叫道:“别打了,别打了,敌人都跑了。”

    迫击炮阵地就在沃尔霍夫河边上,为了防止遭到对方直射火力的打击,所以选了个洼地,由团里的炮兵参谋责任提供射击诸元,炮兵们自然看不到桥头的敌人。

    这时听到参谋的话,一位炮长疑惑的问道:“三发急速射还没打完就都跑了,这也太撑不住了吧。”

    参谋也没工夫理他,吩咐炮手撤出阵地准备转移,自己转身又跑回去了。现在正是乱的时候,独立团的参谋一个人都掰三瓣使,可没关系和人扯淡。

    桥西已经摆出一副死守样子的守军在一顿简单炮击后就直接溃散了,这个事实实在让已经准备好打攻坚战的吴畏等人无话可说。吴畏和刘东明俩人举着望远镜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诈败的迹象来。

    等到先过桥的尖兵打出安全的信号后,吴畏和刘东明就带着团指过桥去了。

    这个时候突入城内的各支部队已经陆续接到了吴畏收拢的命令,开始放弃自己本来追击的目标,向着吴畏所在的沃尔霍夫河边靠拢,傍晚时分,吴畏手里终于又有了几支成建制的连级部队,神奇的是,打了这么大的一仗,独立团居然没什么战损,就连枪弹的消耗都很小,用基层官兵们的话来说,进城后就光顾着追着敌人屁股跑了。

    和这些战损比起来,南俄方面的俘虏也没抓多少,这是独立团战士们最郁闷的地方,往往看着好几十人的敌军在前面跑,追了一会就都没影了,简直自带隐形能力。

    对于这件事,给部队当向导的俄共干部倒是认为很正常。这些守军都是本地人,打了败仗,衣服一脱都回家了,这叫藏兵于民,别说外来的军队,就算本地的军法官,不拿名册都找不着人。独立团的士兵们能抓到俘虏才真是奇怪了。

第547章 沃尔霍夫河九() 
在吴畏穿越前那个世界的历史上,沙皇俄国发生的两次大革命都是首先在大城市当中出现的。事实上,如果不是二月革命中孟党的态度暧昧,根本就不会再有奠定了强大苏联基础的十月革命什么事。

    而二月革命的发生其实只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并不是俄共主动发起的。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俄国的工人运动基础是有深厚基础,至少俄共当时的宣传水平要比吃上官饭后的同行们强得多。

    吴畏尽管知道这样,但是他此时所处的时代已经改变得面目全非了,现在的时间点也要提前了很多,自然没办法期待俄国的无产者仍然能够有那样高涨的热情,各大城市可以传檄而定。

    所以在进攻诺夫哥罗德的时候,他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城里的无产阶级身上,想的仍然还是怎么依靠自己手中的兵力来摧毁敌人,夺取这座城市的控制权。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他出现在诺夫哥罗德的时间提前了。但是因为亚历山大四世上台之后不断的战争和横征暴敛,俄国国内平民的生活比另一个历史上同时期要悲惨得多,无产者的生活也更加困难,几乎就站在生存边界线上,随时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过吴畏指点的乌里扬诺夫在领导工人运动的时候又更有目的性,效果自然也更好。

    这就相当于一方开了挂而另一方还在来不停的送助攻,像诺夫哥罗德这样的重工业城市里,无产阶级运动早就已经在暗地里孕育得差不多了,缺乏的只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爆发的契机。

    现在吴畏带领的北方军队突然以强者的身份出现在诺夫哥罗德城外,并且迅速击破了看起来强大的守军。这让本就已经谣言满天飞的诺夫哥罗德城变得更加混乱,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完全弄不清楚为什么尼古拉大公带着大军东进后,会有一支敌军出现在城下。

    一个比较靠谱的理由自然是大公已经遭遇了惨败,而城外的这支部队是从北方杀过来的先头部队。

    想到坐拥几十万精锐的尼古拉大公都被杀得片甲不留,连消息都没来得及传回来,诺夫哥罗德的守军们怎么可能还有斗志,自然是一触即溃,让身经百战的吴畏都瞠目不知所措。

    在这种谣言的背景下,本就已经生活不下去的无产者突然间看到了翻身作主人的希望,再加上布党干部及时的串联与活动,即使是本来比较接受孟党缓和革命思想的人也都再忍不住,纷纷影响布党的号召,拿起武器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

    让人所料不及的是,很多新近加入诺夫哥罗德军队的士兵本来也都是无产者,自然也在接受俄共思想感召的范围当中。所以守军在被吴畏击溃之后,这些人干脆就连人带枪摇身一变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者,转变过程顺利到就连需要找哪个俄共干部报名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吴畏的独立团在城外缴获了大量的俄军装备,除了炸药和少量的燃料留作己用外,其它全部移交给了俄共方面,其中包括了一千余条步枪。在吴畏看来,俄共拉起一支千人的正规武装,再配合工人纠察队一类的民兵组织,已经足够控制失去统一指挥的诺夫哥罗德了。

    没想到一夜之间,布党就拉起了三四千人枪的队伍,这其中有很多都是被吴畏击溃后的诺夫哥罗德守军,鉴于诺夫哥罗德财政困难,大部分守军连制服都没有,所以这些人投身革命的过程简单到只要转个身就可以,完全不需要证明自己是谁的儿子这一类的手续。

    因为诺夫哥罗德的攻城战有战史可查,而诺夫哥罗德俄共武装也有党内回忆录记载,所以对于这二三千条步枪误差的来源在后史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各种脑洞甚嚣尘上,不知道养活了多少历史学家。

    可惜此时吴畏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还给后世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就算有人告诉他也没空听。

    桥西的南俄守军在炮击中迅速溃退,连炸桥的动作都没想起来,这就算是打开了独立团渡过沃尔霍夫河的通道,吴畏自己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立刻带着人过桥设置防御阵地。

    此时专门调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