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败军神-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官们走后,只剩下警卫团的军官和吴畏了。王启年看了一眼吴畏,问道:“你还打算吃早饭?”

    吴畏心里腹诽王启年小气,向他敬了个礼,转身离开。

    警卫团是两营的编制,要是加上吴畏的特务营,二十八师就是满编的五个团,如果再考虑吴畏的特务营是四四编制,王启年的这个师的规模在全国也是可以排上前三位的。

    要是再算上兵精械足的话,他一个师的战斗力顶上国内的两个普通师绰绰有余,所以刚才说包打当面的日军倒也不算大话。

    不过兵力相当不等于就能打平,二十八师沿河布防,不可能集中兵力和日军在太平渡死磕。而日军作为进攻方,反倒可以自由转用兵力。

    所以王启年刚才的命令并没有要求全师上下合力把日军赶下河去,实际上他也不想这么做。现在日军已经在太平渡投入了两个大队的兵力,除非日军指挥官能放弃这数千官兵,不然就只能在这个方向继续投入兵力,相当于拴死了第一军的主攻方向。

    而且王启年在内线作战,采取守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利工事抵消日军的兵力优势,消耗日军补给,疲惫日军士气,好处自然不言而喻。

    蓝晓田当然明白王启年的意图,制定作战计划本来应该是他的工作,不过无论是黄有为还是王启年其实都是旧式军人出身,虽然处于各自的原因,对蓝晓田这个参谋长客气有加,但是真正需要下决心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的抛开蓝晓田,自己做主,蓝晓田只能作作拾遗补缺的工作,倒像是个少将副官,空有一肚子谋略,却无处施展,这种事也只能图称呼奈何。

    等到警卫团的军官也退出去后,蓝晓田低声和王启年说道:“我们的作战计划要不要上报防总?”

    王启年犹豫了一下,摇头道:“如实上报吧。”

    蓝晓田嗯了一声,也没有再说。

    主动放日军上岸和被日军偷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本土开战,肯定会打得地方糜烂,如果最后大胜还好说,一旦失误,王启年肯定会成为国内各方攻击的目标,弄不好就是有过无功的局面。

    蓝晓田起草报告的时候,王启年看着墙上的地图,感慨道:“这个吴畏倒是个帅才啊。”

    蓝晓田绝对相信王启年的这个判断,单凭吴畏一眼就看出日本国力撑不起一场持久战,就可以看出他的眼界非常宽阔。

    虽然最后吴畏并没有判断出日军的主攻方向,但是只要猜出日军的作战意图,那么其他东西就只是战略层面的事情了。

    这样想着,他听到王启年说道:“就怕是个赵括啊。”

    蓝晓田一笑,“是不是,总要试过才知道。”

    王启年嗯了一声,没有回答,长平之战试出了赵括的能力,却断送了赵国江山,这种试法的代价未免太大,和吴畏一样,王启年也有很多需要苦恼的事情,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其实主要就体现在这里,无论他们愿不愿意、有没有能力,都必须做出决定,而这些决定或者会影响很多人的生死。

第108章 来信() 
时间一天天过去,太平渡的日军终于开始显露出疲态,在二十八师从三个方向的进攻中开始收缩防线。

    经过第一阶段的苦战之后,王启年仅仅凭借四个团就粘住了山县有朋的第一军,手里还捏着一个警备团和吴畏的特务营没用,算得上是胜券在握,而且还成功的把日军拖入了自己的牛皮糖战术当中。

    战争爆发第二天,日军的一艘炮舰试图沿入海口进入鸭绿江,但是被国防军的江防炮台阻止,中弹后仓皇逃脱。

    同日,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出现在渤海湾外,炮击旅顺港,旅顺炮台还击,国防军海军一度出港迎战,日军未做纠缠,向琉球方向离开。

    国内开始有人质疑王启年纵敌深入、养寇自重的行为,指责东北防总坐拥重兵,却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海军空耗国驽,却坐看日人纵横海疆。

    总参名义上统管陆海两军,但是对海军一向没什么影响力,这个时候也不会站出来替海军背黑锅,反正海军的锅自有大总统去背。

    顾雨这次难得强硬了一把,对于撤换王启年的呼声,以部队缺乏熟悉东北战事的高级将领的原因直接拒绝了。

    议院为此对顾雨发出质询,顾雨这次连儒将的风度都不要了,在议会上直接提出要撤换王启年,就得启用黄有为。

    可怜一众清流刚把黄有为这个叶知秋的得力爪牙弄到军史所养老,怎么可能再把他放出来?

    等到有恼羞成怒的议员提出给陆军的财政拨款问题来后,顾雨更是直接拂袖而去,直接欺负议院不敢和叶知秋打擂台。

    一九零一年春天的共和国首都一片混乱的时候,作为战场的东北地区却很平静,每一个对于局势有清晰判断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局面不可能持久,但是向哪个方向滑走却已经很难预料。

    专门从伦敦赶过来敦促叶知秋维持东亚和平的英王特使还没下船,就接到了中日再次开战的消息,只好在受到叶知秋接见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往日本,会见日本天皇。

    据说英美两国对于日本挑起战事的行为非常不满,美国公使更是在公开的场合指责日本是东亚的不稳定因素、麻烦制造者。

    国内很多人士都乐观的认为在英美调停下,这场突然爆发的冲突很快就会平息下去,甚至有一些消息灵通人士认为日军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是因为驻防鸭绿江边的二十八师主动挑衅,应该让肇事者去日本道歉。

    就在这一片嘈杂声中,在传闻中挑起战事的吴畏安然的待在特务营里,一心推行他的三操两讲制度。

    三操当然是指操课,两讲主要是讲装备使用和战术养成,偶尔赶上吴畏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也会给军官们做做时事教育、思想政治方面的讲演,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以军事方面为主。

    这一天早上,吴畏给连营级军官们布置了今天的训练内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

    他的桌子上摆着一封很厚的信件,还没有拆封。

    这封信是汉阳厂送军火的部队带来的,当然不会有邮票,不过发信地址可不是汉阳,甚至不在国内,而在遥远的南洋。

    这封信摆在吴畏的桌子上已经一天了,吴畏忙着接收新式武器,编写训练内容,一直没倒出时间来看。

    现在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来,吴畏决定看看这封外皮用英语写着“吴畏先生收”的信到底是谁写的,除了托马斯,他想不出谁会给自己用英文写信,可是看这信封上的字迹,明显是出自女人的手笔。

    开始的时候,他的确想过这封信会不会出自秋卫卿之手,不过他知道秋卫卿不会外文,就算再秀外慧中,也不可能学得这么快,而且以秋卫卿的性格,也不可能给他写这么厚的一封信,按吴畏的经验,能写这么厚的,要不是投稿,那就是情书了。

    抽出信纸之后,吴畏惊愕的发现这封纸除了封皮是用英文写的,里面通篇都是法文,落款居然是杜迪夫人。

    杜迪夫人在信里不厌其烦的给吴畏说了她拜托斯图亚特夫人从托马斯那里取得吴畏通讯地址的经过,又给吴畏说了离别后自己的旅程,除了各地的人情风貌之外,还穿插着欧洲上流社会圈子里的逸闻八卦,总之事无巨细,看这信纸上的墨痕,这封信少说也写了一个来月。

    要不是确认信件的开头的确是写给自己的,吴畏简直要怀疑杜迪夫人把她的日记给自己寄过来了。

    吴畏法语也就soso,看起来不勉有些吃力,杜迪夫人的信写得又长,看完整封信,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杜迪夫人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内容也足够精彩,笔下颇有大神风范,吴畏只怕也坚持不下来。

    直到读到杜迪夫人在信件末尾的签名,吴畏才突然意识到,他已经看完了整封信。

    从前在学校的时候,吴畏虽然不混情场,不过仗着人长得精神,又有大好前途,从来不缺暗恋他的小女生,情书至少收了一抽屉,要不是后来读了工科,满院子都看不着几个女生,这个数字多半还要翻几番。这要是看不出杜迪夫人是什么意思,那就只能说是装傻了。

    只不过无论怎么想,吴畏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杜迪夫人会对自己情有独钟,两个人分明就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难道果然制服系有加成?

    其实在船上的时候,他对这个长得有些像凯瑟琳。琼斯的杜迪夫人还是很有一点好感的,觉得这个年青的寡妇谈吐优雅,仪态雍容,不过这种感情也仅仅限于对于出色女性的欣赏,完全谈不到爱慕。

    他正看着信纸发呆的时候,突然觉得屋子里有人,转头看去,赫然发现赵琅琊正站在墙边看自己在地图上画的战局推演。

    他吃惊的问道:“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都来了两次了。”赵琅琊苦笑道:“女人的信?”

    军中谈论起女人的时候,多半有些粗鲁,虽然赵琅琊文化水平不低,不至于说什么出格的话,但是吴畏想起杜迪夫人那清丽的容颜,还是下意识的不愿意和别的男人分享记忆,笑了一下没有回答,把信收起来放进抽屉里,反正整个二十八师,除了自己之外也难找出个认识法文的主,倒不用担心有人偷看。

    他向赵琅琊问道:“有什么事?”

第109章 惊变() 
赵琅琊来找他还真是有事情。

    从昨天开始,二十八师下属的部队开始频繁调动,本来顶在太平渡周围靠着防御工事和日军慢慢磨的几支部队都开始撤换整编,师警卫团位置前移,就连二十八师师指都已经在准备向东移动,靠前指挥。

    这一切的迹象都表明,王启年开始不耐烦了。

    既然日军已经玩不出没什么花样来了,王启年当然不会看着日军在自己的防区里继续蹦哒,而且他在总参也不是没有扶持的人,已经暗中通知他,再不打掉进犯的日军,总参也要顶不住压力了,王启年前途正好,也实在没理由拿大好前程来开玩笑。

    赵琅琊是二十八师的老人,用不着怎么费劲就打听出来,整个师里除了自己这个营之外,都已经接到了作战命令。

    用不着费劲琢磨,赵琅琊也知道这次围歼战,王启年是不准备动用特务营了。

    打仗当然会死人,但是没仗打就没有军功可拿,不但赵琅琊着急,下面的军官们更着急,大家跟在吴畏天天在山里摸爬滚打,可不是为了等着光荣转业回都市去当兵王的。

    所以赵琅琊其实是来鼓动吴畏去师部请战的。

    吴畏听了赵琅琊的意思,摇了摇头。特务营的训练水平再高,也没办法把士兵们都变成超人,那种一个兵王包打天下的事情只能发生在故事里。

    生化里的爱丽丝牛x不?生四里组成军队一样是团灭的命?

    所以吴畏的兴趣并不在参加反攻上面,把自己精心训练出来的士兵投入到正面战场上去当炮灰,这种赔本的买卖他可不干。

    不过赵琅琊说得也对,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吴畏不是圣人,还想着在自己肩膀上炸金花呢,就算不能在这个时空里组个15军出来,起码不想当一辈子营长。

    他向赵琅琊交待了一下,让他命令部队悄悄打包,准备参战,然后自己骑上马往通化城里去。

    在他想来,正面攻击日军进犯部队那是普通步兵干的事,自己要干就得干个大的,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日军能做初一,国防军就能做十五,干脆把特务营带去江东,趁着日军主力粘着在鸭绿江畔,自己一路向南打过去。

    独脚铜人还能搅动黄河,自己俩眼俩脚,不把朝鲜折腾翻了对得起穿越一把吗?

    不过他并不知道王启年会不会批准这个计划,所以才让赵琅琊通知下面的部队悄悄准备,要不然万一王启年突然谨慎一把,传出去自己就成笑话了。

    在他的想法里,王启年批准自己的全部行动计划不太可能,要向朝鲜纵深派兵那是总参的权利,但是派一支营级部队渡江骚扰敌后还是可以的,吴畏对自己的计划通过率很有信心。

    没想到一路跑到通化城里,吴畏才发现师指一片混乱,参谋军官和传令兵们跑进跑出的乱成一团,乍一看还以为日军已经打到通化城外了呢。

    吴畏立刻觉得不妙,只怕自己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他一路小跑着进了师部大院,正好看到一个熟悉的参谋军官捧着一摞地图从侧房里跑出来。

    吴畏一把抓住,问道:“出了什么事?”

    那军官跺脚骂道:“快放手,师长急着要地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