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败军神-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袋,所以对自己的前途反而不怎么担心,反正总参也没指定到京的日子,不过在路上慢慢逛过去,就当公费旅行了。

    他向王大锤笑道:“于靖的家在这里,说好了回京的时候我来找他。”

    王大锤这才想起来,从辽阳回通化的时候,于靖和吴畏请假,要说回家看看,倒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就是奉天本地人。

    这时候的东北,还有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发,奉天城外就有大片的野地,吴畏选了一块靠水边的地方,大家就开始搭帐篷生火做饭。

    这么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出现在奉天城外,城里的驻军自然要过来查问。

    带队的排长听说这些人是送吴畏进京述职的,顿时肃然起敬,专门来见过了吴畏,就差把“我是你的粉丝”这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吴畏记得辽阳城里的驻军都被自己拐走了,看排长的样子,也不像是十六师的人,问了一下才知道,这里的驻军是刚刚从关里调出来的二十九师。

    二十九师本来就是东北兵居多,第一次中日鸭绿江战役后调防承德休整。辽阳战役后期,第四师出关攻击旅顺日军,这个师就被调上来补第四师的位子。

    大战之后,总参对于十六师非常不满意,所以紧赶慢赶把二十九师又赶出来接防奉天。

    二十九师也是三团制的不满员师,仓促间接防奉天全境,正是手忙脚乱的时候,基本上全师都洒出去了,奉天城里只有师部直属的警卫营和一些后勤机关。

    和这个排长聊了几句,吴畏这才知道,十六师居然还没有走,现在还聚集在辽阳城里,也不知道在等什么。

第151章 乡愁() 
送走了这位排长粉丝,吴畏搬了个马扎坐在一边仔细琢磨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总参这是在闹哪样。()

    现在奉天境内有第四师、十六师、二十九师三个整师,还有分散在营口、辽阳至山海关一线的三十一师残部。

    第四师围着旅顺的日军第二师不打,每天看着小鬼子在包围圈里半死不活的吊命,这个就已经很奇怪了,显然他们是在等待什么。

    而十六师赶到辽阳之后,好像就没了目标,总参并没有给他进一步的指令,倒好像就是指望它过来骚扰地方的。

    就算总参看出十六师不堪大用,要调二十九师出关,怎么也应该想办法收拾三十一师的残部来扩充二十九师的战斗力。现在这个样子,倒好像大家都不管三十一师了。

    想到这里,吴畏脑子里突然一闪,想起自己初到京城时,被巡警局抓进大牢的闹剧。

    共和国现在的政治版图是靠五族共和才形成的,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各方妥协的产物。并没有经历过剧烈的变动,各种势力都潜伏在暗处等待机会。

    共和国建国之初,叶知秋为了尽快获得稳定的政治环境,做出了太多的妥协。这些退让在当时看起来很成功,但是当共和国的各项事务逐渐稳定下来后,各种势力互扯后退的恶果就显露出来。

    现在的共和国上下就像一个由多个海流汇聚在一起的漩涡,谁也不知道投下一根树枝后,它会被冲到哪里去。

    所以当初想借着吴畏打击国防军的人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情的发展走了样,变得不可控制,让吴畏大闹巡警局后还能轻松脱罪。

    现在奉天的乱局也大有当日的风采,显然不只总参在犹豫,叶知秋也在犹豫。

    莫非又有人在浑水摸鱼?或者干脆就是惟恐天下不乱?

    这样想了半天,吴畏觉得自己一点都没有理出头绪,脑子里反而更乱了。头疼的同时,他也在心理佩服那些大人物,天天泡在这么乱七八糟的局面里,居然没有神经衰弱。

    顺便在暗中腹诽一下叶知秋和顾雨,总不会是就想这么和日本人耗下去。如果黄有为还在总参的时候,不知道会怎么做。

    直到这个时候,吴畏都还没有意识到,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更相信黄有为。

    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士兵们吃过了晚饭,除去当值哨兵之外,大都钻进帐篷里休息去了。

    吴畏终于确定自己想不明白共和国错综复杂的局面,干脆不再费那个脑筋,从马扎上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正想去找自己的帐篷,就看到王大锤端着一个饭盒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到他刚坐的马扎上。

    饭盒里盛的是新鲜的高粱米饭,上面还有几块干菜,这是吴畏的晚饭。

    吴畏接过饭盒,拿木勺扒拉了一下,正想开吃,低头发现王大锤的样子不对。

    还是第一次看到王大锤闷闷不乐的样子,吴畏不禁很是好奇,问道:“怎么了?”

    王大锤闷声说道:“没事。”

    吴畏顿时失笑,王大锤现在的样子,就差把“我很郁闷”四个字写在脸上了,居然还说没事?

    王大锤不是心理能藏住事的人,被吴畏追问了一下,很快就从实招来了,原来他听说于靖回家探亲,自己也起了同样的念头。

    这年头没有电话和互联网,出门远一点基本就是天各一方了。王大锤参军后上一次回家还是八年前,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吴畏听说他八年没有回家,很吃了一惊,问道:“你不写信吗?”

    “我家整个屯子都没有认识字的,写了信给谁看?”王大锤郁闷的说道:“也不知道老子娘都怎么样了。”

    吴畏想了一下,也觉得这件事很是凄惨,于是就建议王大锤干脆也回家看看。反正这次出来也是以吴畏为首,他给假就能生效,就算日后回到二十八师,也不会有人追究。

    但是王大锤不同意这个办法。

    用他的话说,特务营的老兵们最近的也有两年没回过家了,他这个连长要是走了,其他人怎么办?要是大家都想回家,吴畏这个警卫排就得卷堂大散,谁还来保护吴畏?

    吴畏对这个担心嗤之以鼻,他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以自己的身手,了不起换了平民的衣服赶路。

    共和国剿匪两年,还是卓有成效的,从前横行东北的土匪马帮大架杆子早就销声匿迹,只要在奉天境内不遇上溃散的中日两方军队,进了山海关就再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但是国防军规定探亲不得携带枪支,要是给王大锤他们集体放假,吴畏自己总不能扛着四十多人的装备上路,那样他就可以转职军火商了,只惜只有这一个位面,货源也不多。

    看到吴畏沉默不语,王大锤也知道此事难办,他干什么都是一阵风的性格,发起愁来也是一样,转眼就过去。

    于是他站起身来拍拍屁股,招呼吴畏回去睡觉。

    警卫排带的是四人的野战帐篷,吴畏这个营长也没有什么特殊化,他和王大锤以及另外两个士兵住在一起。

    半夜里吴畏和王大锤一起查了一次哨,特务营的老兵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警惕性极高,几乎已经成了本能,差点把吴畏和王大锤当成摸哨的日军开枪打了,这也坚定了吴畏不能让他们带枪回家的决心。

    第二天吃过早饭,吴畏就给大家放假,让全排轮流进城。只是不得携带长枪。

    警卫排的武器都是出来时专门调拨的,清一色冲锋枪和汉阳厂仿造的德国毛瑟手枪,不过每个班还是保留了汉阳造步枪,就为了保证对冲锋枪射程外的火力。

    这是因为蓝晓田听说总参对特务营在辽阳战役时的武器装备很感兴趣,所以才武装了这么一个排,就为了给总参的人展示一下武力,倒没想过吴畏在路上可能遇到什么危险。

    蓝晓田是德国人训练出来的参谋人员,作战讲究计算火力投入密度,显然吴畏手里的这些武器装备很符合他的胃口。

    要不是汉阳厂在赵运铎的手下自成一体,二十八师上下和少将厂长实在搭不上关系,他都要窜纳王启年申请给二十八配发冲锋枪手榴弹和迫击炮了。

    现在吴畏肯定要调走,赵运铎不可能再单独给特务营补给,所以蓝晓田就把主意打到了总参上面。

    只要总参发现这些新装备的重要性,即使只是试验性的武装一支部队,二十八师警卫团下属的特务营也有很大机率拿到这个名额。

    蓝晓田要下这么大的一盘棋,自然要对武装吴畏的警卫排不遗余力。不然以特务营大战之后缺员严重的情况,怎么可能调出一个全是老兵的排跟着吴畏走?

    要说二十八师上下公认最能打的,恐怕非吴畏莫属,蓝晓田再怎么不放心,也用不着调这么多人来保护他,话说吴畏这样的人需要保护吗?

    辽阳大战的奖赏还没发,不过警卫排的士兵们出来的时候每人领了三十块钱的普贴,军官翻倍。这是吴畏从营里拨出来的,就是为了大家进了京不至于囊中羞涩,反正他背后有赵运铎这个土豪撑腰,大可以找他报销。

    本来王大锤打算和吴畏一起去看望于靖,可惜被吴畏赶跑到,让他自己也去逛街散散心。还专门叮嘱了几个老实可靠的士兵跟着王大锤,别让他捅出什么漏子来。

    王大锤虽然知道吴畏不是喜欢惹事的人,还是让吴畏带了两个士兵,随身带着冲锋枪和手枪进城。临别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遇到危险的时候鸣枪为号,这时候全世界都没有自动武器,特务营的冲锋枪是独一份,只要听到枪声,大家就都过来支援。

    虽然这么说,王大锤自己也不相信吴畏能遇到什么危险,只不过难得在吴畏面前布置一次任务,也就图意过个嘴瘾。所以心情倒是很放松。

    说到支援,王大锤想起吴畏教过的一个名词,豪气干云的挥手道:“只要有一个地方枪响,全城的兄弟马上就赶过去,到时候咱们就来个向心突击。”

    就为这个,吴畏差点笑岔气,果然兵痞不可怕,就怕兵痞没文化。

    这时的奉天城比吴畏穿越前的沈阳要小得多,没有经历过张大帅和日本人的营建,自然也没有共和国长子的地位,除了占个满人龙兴之地的名头外,看起来也没比辽阳强到那里去。

    在城门前驻守的不是昨天那个排长。也不认识吴畏。不过带队的军官看到吴畏一身笔挺的毛呢将校服,马靴闪亮。就连两个随从都打着码,一副土豪派头。不但没有盘问,还带领城门前的守军行了个肩枪礼。

    吴畏骑在马上随手还礼,心想咱这就算是到沈阳了?上次来的时候风风火火,也没注意和穿越前有什么区别,这次倒要好好看看。

    一面胡思乱想,三个人已经逆着早上出城的人流走进了奉天城里。

第152章 退婚() 
奉天毕竟不是蒙古,三个军服整齐、全幅武装的军人骑着马走在街上还是很惹人注意的。

    就算是东北防总和三十一师师部都在奉天的时候,这种情景也不多见。

    于靖曾经和吴畏说起过自己的家,所以吴畏很容易就找到了于家的位置。

    即使是早就知道于靖家里非富即贵,吴畏也没想到于靖的家竟然这么大。

    他站到于宅大门一侧的街道口,看着不远处漆黑的大宅门,有些吃惊的说道:“这小子……”

    于军的兵龄不长,不过就像程亮说过的那样,辽阳战役里他活了下来,也就成了老兵,赵琅琊挑人的时候,因为他是辽阳附近的人,所以把他也派出来了。

    他听到吴畏的话,忍不住说道:“于哥真是这个于家的人?”

    “那不是你的本家吗?”吴畏问道。

    “奉天于家很有名的,跟我可没什么关系。”

    于军是苦孩子出身,对这种事不太清楚,只知道于家是做生意的,很有钱,但是具体的情况就不清楚了,他甚至都不知道于家的家主叫什么,自然也不清楚于靖在家里是什么地位。

    吴畏不胡闹的时候还是很守规矩的,想着有于靖的面子,于是在街口就下了马,三个人牵着战马慢慢走了过去。

    这里整个一片都于家的宅院,也没什么行人,显得整齐安静。

    三个人走到于宅的大门前,于军很有眼色的抢上前去叫门,没想到刚上台阶,两扇黑漆大门自己就开了。倒吓了吴畏一跳,以为自己遇到了第一代感应门。

    于靖家里当然不可能装感应门,开门是的两个身穿青衣的仆人,看到门外站着三个牵马的军人,两个仆人也显得很是吃惊,显然不是因为专门来给吴畏开门的。

    于军回头看了吴畏一眼,踏上一步问道:“请问于靖是住在这里吗?”

    话音未落,就听到一个年青男人尖着嗓子叫道:“于世兄,这个婚是必须退的,不是小侄不提醒你,这件事董大人也是支持的。”

    然后一个吴畏很熟悉的声音高声叫道:“董汉林什么时候管得到我们家的事了?史劲你又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