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晋闲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管家见到女子之后立马转变了态度,谄媚的笑着说道,“好的,一切按照小姐的吩咐,小姐您慢走。”

    进门之后,丫鬟坏笑着跟在李如烟的身边,笑嘻嘻的说道,“小姐小姐,我看刚才那几个书生都死命盯着你呢。可惜了,除了站在最后的那个,其他三人看起来没有半点配得上小姐的气质。”

    李如烟伸出十指青葱,拍了一下丫鬟的头,笑着呵斥道,“小倩,不许胡闹。”

    丫鬟吐了吐舌头,笑嘻嘻说道,“小姐才舍不得揍我。”

    消失在门口的袅娜身影给陈仲卿一个台阶下来,管家让开一条道让陈仲卿四人进去,唯独老贾被留在门外,孤单的守着朱红色的门。

    被管家带着穿过曲曲折折的走廊,来到李兰亭大人的书房。那个背对着自己的身影和记忆之中回想起来的已经大不一样了,即便是绫罗绸缎也掩盖不住沧桑和沧桑。

    管家站在门外,小声的向老爷说道,“人已经带过来了。”

    李兰亭转过身,看了四人一眼,点了点头,指着桌面上那几枚铜板,随口说道,“拿去吧。”

    李兰亭的举动比施舍乞丐还要伤人自尊,

    在场献诗的三人顿时变了脸色,李大人挥舞着狼毫,在白宣纸上挥舞泼墨,语气不耐烦的说道,“春蚓秋蛇,词不达意,句式不工,什么时候开始连杭州城内阿猫阿狗也安敢称自己是文人了?可笑之极。什么‘十年戎马愁断肠’,什么‘退隐庙堂归深山’,狗屁不通,今天见你们并不是因为你们写得好,而是想劝告在场的诸位几句,如果不想被杭州城的读书人当做笑话的话,下次写完之后直接将狗屁倒灶的诗词丢进废纸篓里。”

    李兰亭嗅了嗅鼻子,自语道,“蜉蝣撼树,不自量力。“

    被李兰亭羞辱了一番,邓翰林气的说不出话来,孙集和魏洪山脸色紫青,却又无可奈何。他们面前的李大人不单单喜好诗词,每年上元,中秋,端午的苏杭诗会评选都由他与几位前辈鸿儒一同操办,论江淮地区的影响力,李兰亭的才学独当一斗。被他骂拙略之作,就相当于宣判了死刑。

    正当其他人进退两难之际,陈仲卿却趁势上前一步,丝毫不惧说道,“晚辈陈氏,斗胆向大人借笔墨纸砚,赋词一首。如果写得好,还请大人信守千金买诗词的承诺,如果写的不好,晚辈几人便不再烦扰李大人片刻。“

    李兰亭回过头,盯着陈仲卿,年轻的后生眉宇之间带着某种熟悉的模样,似乎让他想起某个故人。最后慷慨的大手一挥,给后面的陈仲卿让出一条道。

    “好,年轻人有魄力!虽不知你才学如何,但凭这份魄力,我给你一个机会。”

    他指着桌上的笔墨丹青,说道,“要不就为老夫这幅杭州美景,题词一首。写好了重重有赏!写不好糟蹋了,统统给我滚出去!李某性情耿直,说到做到,还请你们不要嫌弃。”

    李兰亭发话了,人都为陈仲卿捏了一把汗。

    之前他们只记得陈仲卿说自己才疏学浅,不会出口成章。邓翰林拉着他的袖子,摇了摇头,示意陈仲卿别自讨苦吃。

    他笑了一下,一如当初的平和。

    “无妨。”

    陈仲卿不卑不亢走上前,接过他手中的狼毫,卷起袖口,笔尖指向角落空白处。

    他盯着摆放在书桌上那幅泼墨山水画,神韵俱显,将杭州城的繁荣,大运河的美景,统统囊括在这三尺宣州纸之中,淋漓尽致。

    陈仲卿深吸一口气,下笔入木三分,妙笔生花,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词牌名。

    望海潮。

    三个字行云流水。

    畅意淋漓的瘦金体跃然于纸上。,。请:

第九章 从汴梁而来的金鳞() 
签约状态改了,开始双更啦,票头砸起来呗各位~~

    第一更

    “江南形胜,东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从陈仲卿下笔第一句开始,李兰亭就跟随着他每个方块字的落笔,轻念出声。

    上阙一出,大气滂沱,李兰亭眉头一皱,往前偏凑挪动了两步,似乎想迫不及待的看到陈仲卿写下一句。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最后一笔笔走龙蛇,翩若惊鸿。

    陈仲卿缓缓呼气,放下了笔。一首《望海潮》配合着那副杭州写意山水画,游走于纸间。

    邓翰林三人挤在一边,他们也惊讶于陈仲卿的才学,之前还以为陈仲卿说自己才疏学浅是事实,其实对方明明在自谦!

    一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就已经赢过其他人太多,这种才惊艳绝的词他们如何落笔也追赶不上。

    孙集表情尴尬,之前他还在嘲笑陈仲卿没有水平,现在难堪的事实摆在他们面前,原来自己才是不自量力的那个人!

    不过接下来李兰亭说的话却让在场人瞠目结舌。

    李兰亭的表情有些懊恼,嘴里喃喃自语,“差了,哎,真的差了。”

    陈仲卿听到这句话,惊讶的神情在脸上一闪而过,他心里泛起了疑问,低下头重新审视了一遍,确定自己没有看错。这的确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望海潮。

    邓翰林也觉得奇怪,鼓起胆子开口问道,“晚辈斗胆问一句,不知道李大人觉得这首词哪里有瑕疵?”

    回过神来的李兰亭摇了摇头,纠正刚才自己模棱两可的说法,叹息道,“老夫是说这副信手拈来之作,还配不上这首词。恐怕只有正道兄的笔墨丹青才能配得上这首望海潮。”

    李兰亭当着一个后辈的面说自己的画配不上这首诗,这就不是自谦了,而是实实在在的褒扬,更是对陈仲卿才华的肯定。

    邓翰林的心咯噔了一下,心里暗想恐怕从今往后,杭州又要出一位才子了。

    站在李兰亭身边的陈仲卿听到正道这个字时,楞了一下,总觉得非常熟悉,但是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是谁。

    此时李兰亭拿着画作,越回味越发觉这词的大气磅礴与意境的波澜壮阔,从第一句开始,杭州美景糅杂在笔墨之间,扑面而来,随后而来下阕勾勒描绘,配合着这幅画作,只是令人感到气贯长虹,令人身临其境。全诗便已将杭州风貌勾勒无疑,再配合上西湖美景,美不胜收。倘若端午佳节诗会,此词出手,恐怕杭州城内没有几个文人墨客不会感到自惭形秽。

    “归去凤池夸……归去凤池夸……”

    初看之下李兰亭还以为对方有求官之意,但听他的口音是开封人士时,便觉得这个话并没有太大的深意,或许他仅仅只是欣赏了一番杭州美景而已。

    但是越回味越觉得好像哪里有说不透的地方。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李兰亭顿时开窍,他转过身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陈仲卿双手作揖,恭敬的行礼,“晚辈陈仲卿,来自汴梁,家父修书一封,托我带与兰亭叔父。”

    李兰亭深吸了一口气,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听到兰亭叔父四个字他大概猜到了什么,迟疑的问道,“你父亲是?”

    “家父陈安之。”

    陈仲卿从袖口里掏出了书信,恭敬地递给了眼前一脸惊讶的中年男子。

    恍然大悟的李兰亭没有立刻接过信,他大笑着拍了拍陈仲卿的肩膀,爽朗的笑声令人捉摸不透,“哈哈哈哈哈,有趣。原来是仲卿侄儿,合着你给叔父开了一场扮猪吃老虎的玩笑呢?上次见你还是五年前,没想到转眼之间长这么高了,方才根本就没认出你来,你进门可以直接报名字给管家,为何还要打着献诗的名混进来呢?”

    陈仲卿自谦的说道,“都说叔父是杭州诗评四绝之一,侄儿斗胆想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更吃惊的还是站在一旁的三人,邓翰林瞠目结舌,孙集懊悔的直跺脚,如果知道陈仲卿是李大人的世侄,他一开始怎敢趾高气扬的在他面前夸耀。魏洪山捂着嘴,想要把咳嗽声压下去,只剩下喉咙里含糊不清的震动。

    “没想到啊,世侄不单人长俊俏了,还才华横溢,你这首《望海潮》一出,恐怕今后写杭州美景的文人墨客,都不敢轻易的下笔咯……”

    如果从普通人口中说出这句话,或许只会觉得在吹嘘。但是声名远扬的李兰亭口中说出,却无疑是天大的褒扬,甚至可能直接奠定陈仲卿在苏杭文人墨客之间的地位。邓翰林感到很羞愧,或许在他眼中,自己之前表现出来的夸耀和狂妄就如同一个跳梁小丑般不堪入目。而在戏台下不卑不亢的仲卿贤弟,才是真正渊渟岳峙的主角,耀眼的日月光辉,他们连作为萤火之光的陪衬资格都没有。

    “叔父,世侄还有一个问题未曾请教。”陈仲卿指着书桌上的水墨丹青,笑着说道,“不知道这首《望海潮》值不值得一首《贺新郎》?”

    李兰亭想起之前陈仲卿说过的千金买诗词,没想到自己挖了一个坑往里面跳,现在想反悔已经他苦笑着摇摇头,承认道,“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当然值得。”

    “老刘,进来。”

    “诶,老仆在。”方才颐指气使的刘管家麻溜的走进来,规规矩矩的站在边上,“老爷有何吩咐?”

    “带他们三人去账房,取四十两银子,一子不少。”

    “啊……”

    李兰亭不知道方才门外的变故,面对刘管家的失态顿时面露不悦,他指了指陈仲卿,说道,“啊什么啊,还愣着干嘛,快去,还有吩咐下人准备几个菜,准备跟我侄儿叙一叙,快去!”

    刘管家怯生生的抬起头,看见陈仲卿正在用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打量着自己。他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怎么刚才惹到了老爷的贵客。他接过老爷的命令,准备如临大赦的逃出书房时,背后却响起了一个冷漠的声音。

    “等等。”

    这一声听听得他寒毛耸立。

    陈仲卿在背后叫住了他,然后转过身恭敬的对李兰亭说道,“世侄还有一老仆相伴而来杭州,只是被管家拦拒在门外,还请叔父多多包涵他进来。”

    “还有这种事?”

    李兰亭瞪了刘管家一眼,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世侄,随你而来的老仆可是姓贾?”

    这次轮到陈仲卿愣住了,“正是姓贾,陈家老仆贾三。”

    听到贾三的名字,李兰亭气的脸色都发紫了,一巴掌扇在管家的脸上。

    啪的一声,声音清脆。

    这一手打的在场人不知所措。

    刘管家摸着脸颊,一脸惊讶,他很少见老爷发过这么大的火气。

    “刘管家,你好大的胆子,把我恩公贾三叔拦在门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赶紧把他请过来,慢一步你明天不用待在李府了!”

    邓翰林头脑已经转不过弯,如果说陈仲卿是李兰亭的世侄让他感到惊讶的话,那么邋里邋遢的老仆形象与李大人救命恩人实在联系不到一起。

    刘管家急忙忙让仆人把门外的尊客请进来,他则带其他三人去库房取银两。邓翰林三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应该在这里逗留下去,起身与陈仲卿告别。

    “仲卿贤弟……叫你一声贤弟无妨吧?”

    此时邓翰林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洒脱,既然是李兰亭的世侄,又是来自汴梁,此时举手投足之间早已没有当初故意装出来的青涩,一股鲜衣怒马的世家子弟气势油然而生。

    “无妨,翰林兄,有缘再聚。”

    陈仲卿的开明让邓翰林松了一口气,幸好李府门外发生的那一幕为难没有大人不记小人过。

    孙集和魏洪山羞赧的低着头,早已不敢直面陈仲卿,汴梁而来的官宦士子,他们普通百姓一个都开罪不起。人家还特地作诗一首为他们赚来四十两银子,已经仁至义尽。

    虽然最后他们得到了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多的银两,却一直笑不出来。谁会想到一个低调普通的年轻人,居然会是一条从汴梁而来的金鳞。

    陈仲卿……虽然李兰亭没有提到他的背后身家,但恐怕相比起来,只贵不卑。

    走出李府时,邓翰林脑海里没有来由的冒出一个念头。

    这个年轻人的声望,可能会在杭州城迅速的崛起。,,。请:

第十章 地位不保() 
第二更

    风水轮流转,趾高气扬的李府管家也有不幸看走眼的一刻。

    他低声下气的恭请老贾跨过李府那道门槛。背着行囊的老仆不屑的瞟了他一眼,大摇大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