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最强教官-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来来来,看看这地形图。”

    又看到鲁智深,随即说道“鲁智深也是勇武过人,都过来吧!看看这西北方略如何?”

第四十五章 山地特种战法() 
一张大大西北地形图,与西夏接壤的是河东路,永兴军路,秦凤路。河东路主力防御辽国契丹,正面和党项对峙的是永兴军路和秦凤路。

    自北而南,豊府麟三州是折家传统势力范围,处于宋、辽、西夏三国交界处,目前折家第七代传人折可大为府州知府,号令三州军政。

    因折可大年事已高,主要由其弟折可求统管折家军,拥兵三万,实则不足两万,拥有骑兵两千。炎宋初年,太祖曾允诺折家百年世袭相承,又与杨家将关系密切,故而底蕴深厚。第八代中折彦质、折彦野、折彦文最为出色,后继有人。

    接下来是鄜州和延州,是刘延庆的地盘,刘乃保安军将门世家,拥兵四万,实则两万,仅千余骑兵。刘延庆早就和童贯眉来眼去,希望能像中甲那样掌控永兴路军,其子刘光世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秦州渭州老种、小种坐镇,拥兵四万,实则三万不足,骑兵合计三千。种家历年对西夏作战,子弟为国捐躯不下百人,功勋卓著。

    种师道文武双全,知兵善谋,每次作战均有佳绩,深受赵佶的赏识。遂成为西军灵魂人物,被称为老种相公,其弟种师中被称为小种相公。

    熙河军系姚古叔侄驻守,拥兵两万,实则一万余。在西北,姚家也是名门望族,姚古机智多变,姚平仲勇武过人,加上每年派子弟到东京上下打点,获得极大的资源,隐隐能和种家抗衡。

    至于苗家、高家、吴家等数十个中小将门一个个依附在这四大将门羽翼之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鲁智深悄悄给林冲介绍西军各个将门的特点和背景,间隙穿插一些野史秘闻,让林冲大有收获。

    依据童贯的西北讨逆方略,西北诸军合计出兵十五万攻伐西夏。刘延庆统兵五万进攻夏州取盐州威胁兴庆府,种师道五万经会州夺威州直捣西夏国腹心,自己则带着五万大军居中策应,逼迫李乾顺投降。

    童贯得意洋洋的称之为分进合击,一战抵定西北乾坤。

    林冲对于古代战争了解不多,即便林冲本体记忆中大多是一些阵法、行军要略之类的兵书学识。

    但是西夏骑兵骁勇,加上地广人稀,宋军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在敌国进军,很容易被党项骑兵集中优势兵力伏击。

    所以这个所谓的分进合击策略,明显就有很大的隐患。但是赵佶和童贯看起来,都是洋洋自得信心百倍的状态,估计反对意见他们是听不进去的。

    既然赵佶用出征西夏的由头解救自己,去就去吧,总好过在东京城整天面对高俅的死亡威胁。

    说不定到了西北,碰巧立了战功,加官进爵,再回来和高俅打擂台。所以对这两个不知兵的主仆,顺着毛捋就好了。

    “官家明鉴万里,西北攻伐方略枢密使大人筹划的已经很详尽了,微臣也没有更高明的见解。不过十年练兵,有些小小心得,或许可以达到奇兵的效果。”

    哦,赵构和童贯都抬起头,林冲练兵的心得?还可以称之为奇兵?

    童贯追问道“林教头,那你说说怎么个奇兵之道?”

    这些年对西夏也打了不少仗,赵佶听着文臣武将在朝堂上,在演武场,在校阅场上,无数次听到过对西夏如何如何的意见和建议,形形色色。

    到后来,他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反倒是童贯自西北掌军开始,对西夏打了很多次,两国各有胜负。但是毕竟拿回来大片土地,而且西夏国力随着长期作战的拖累,两国攻守易势。

    赵佶期望这次林冲能给自己新的思路和见解,最好能够展现出过惊艳的指挥艺术,能够在对西夏的作战中获得重大功勋。

    那样就能把林冲包装成新一代名将,用他控制西军或者其他边军。即便不成,也没关系,反正自己不过是举手之劳,还给童贯下了一剂眼药,真可谓是一箭三雕。

    赵佶想得很美,十余年后在他美好但不切实际的想法下,把文明鼎盛的大宋败坏的支离破碎。

    女真铁蹄呼啸南下,数十万军队一哄而散,大半个宋朝墙倒屋塌,北宋灭亡。汉家无数百姓惨死,数千宫室女眷被掳掠到北国饱受摧残,徽钦二帝最终也落得客死异乡。

    林冲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接班人,红色教育没少接受,为了给自己后是学来的战法包装一下,林冲背诵了一段寻子兵法。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是孙子兵法的虚实篇,意思是遇到具体事情要用相应的办法解决,不要拘泥于固有形式和规则。

    童贯忌惮赵佶的因素,便客气的说“林教头熟读兵书果然难得,可是这和西北方略如何奇正相合?”

    赵佶却高深莫测的假装点头,不断念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妙!”

    林冲借机再度奉承,“圣明无过官家,针对党项作战,堂堂之阵必不可少,但是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战法作为配合。这样可以有效重创敌军,减少我军伤亡,甚至在关键战事上扭转乾坤。”

    赵佶好奇地问“想必林爱卿一定知道何种战法适合西北战事,不防讲来。”

    “山地特种作战!”林冲斩钉截铁的说“只有训练出一种适合西夏山地作战的部队,不论严寒酷暑,忍饥挨饿,白天黑夜,他们都能紧盯敌军的一举一动。为大军做好前趋和导向,才能高效的打击党项军队。疾如风,猛如虎,稳如山,无论党项出动多少人马,我们叫他有来无回!”

    硬朗的面容,高大的身材,激扬的神情,张杨的手势,林冲如同指挥若定的大军统帅,面对四散溃逃的敌军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

    鲁智深激动地一击掌,“贤弟,说得真好,就该这样狠狠打击党项人。你不知道,他们的骑兵太厉害了,每一次辛辛苦苦奔波数百里,他们一拍马屁股就跑了,我们西军上下全都憋闷的厉害。”

    童贯下意识地问“谁可以练出这种山地作战的军队?”

第四十六章 山地兵还是泼皮兵?() 
屋外的阳光灿烂而明亮,操场上的喧闹已经结束,偌大的院子居然静悄悄的。偶尔一只麻雀飞进来,叽叽喳喳的转瞬间又飞了出去,飞过墙头的时候,似乎还在嘲笑墙根下那一拨人。

    墙根下大内侍卫已经东倒西歪,甚至连爬回去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因为杨彦听说两位带御器械在内的二十名侍卫,被两名武官打的溃不成军,所以黑着脸过来把老吴老黄狠狠剋了一顿。

    然后老吴老黄又狠狠折腾了一下十八个大内侍卫,跑二十圈,然后两队互殴,打完了再接着拆分两队互殴,所以到现在这帮家伙全部躺在地上没脾气了。

    唯一的怨气全部念叨在林冲身上,“这个变态教头,要不要这么疯狂?害得我们被罚的如此惨!”

    而杨彦也来到御武场的大堂之上,正好听到了林冲慷慨激昂的介绍。“看来林冲也并非简单的武夫,一个教头居然懂得带兵,谈论起行军打仗竟然头头是道!”

    赵佶看见杨彦进来,便说道“杨彦,你倒是来得巧,这两位就是林冲和鲁智深。都是一等一的好汉。”

    杨彦躬身施礼,“官家说的是,小子们不争气,给御班丢脸了。听说一个月后还有一场比试,所以想着来见一见两位英雄好汉。”

    杨彦三十二岁,身形壮硕,面相宽厚眼神如电,走路呼呼带着风声。双手都磨出来老茧,至少下了二十年苦功。

    林冲和鲁智深看着杨彦就是绝顶高手,自然不会托大,忙拱手致意,“杨大人谬赞了,在下赢得实在是侥幸。”

    赵佶想起来林冲和童贯打赌的事情,问道“林冲,前面你说的三个条件都是哪几条呢?”

    童贯也竖起了耳朵,林冲可不要信口开河啊。万一侍卫们要是输了,特喵的给了你安置一个五品提辖,非被蔡京那个老匹夫的唾沫淹死。

    “多谢官家恩典,微臣需要人手,就是与微臣一起关在开封府大牢内的三名弟子。”

    童贯没听清,“什么?你要三个犯人?”

    林冲解释道“是的,童大人,这三位已经拜我为师,不知道能否让他们跟随林某一起去西北戴罪立功?”

    赵佶有些担忧的问“他们难道都是文韬武略的奇才?”这三个人是江洋巨盗,或者是犯了罪的武将悍卒,林冲可别引火烧身。

    其实大家也都是这个想法,开封府大牢中亡命之徒多得是,估计林冲在狱中结识了一批江湖人士,所以想找这些武艺好的来帮忙打赢这一场赌局。

    童贯咳嗽一声,只要林冲敢说是江湖人士,马上就以徇私舞弊危害法纪堵住这一条路。

    他看了看在场的人,杨彦为了面子肯定会赞成自己,官家即便同情林冲,也不敢擅自释放盗贼。

    万一走漏了消息,御史台会搬出一大堆奏折批评官家漠视民生,目无法纪,而赵佶最头疼这一类事情的。

    在众目睽睽之下,林冲揭晓谜底“一个和尚,一个书生,一个小偷,并无大恶,听闻是要刺配军州,若是能够留在微臣身边,也好有一个助力。”

    这时候大家舒了一口气,原来也是几个小混混啊,林冲傻了吧,这种游手好闲,偷鸡摸狗的货色能打得过大内侍卫?

    鲁智深又紧张起来,“贤弟,你那三个徒弟真不行,一个胖的像猪,一个瘦的似猴,还有一个弱不禁风的书呆子,打不了仗的。”

    这一下,大家哑然失笑,这三个人若是真得像鲁智深说的那样,演戏还差不多。

    赵佶有些恼火,林冲啊林冲,我费心费力帮你争取机会,你竟然拿这场比赛当儿戏?难道真的想一辈子镇守烽火台?那我还把你就出来干嘛?

    “林冲,鲁智深说的可是真的?莫非你放弃了赌局?”

    林冲觉得该解释一下原因了,不然赵佶个小心眼肯定心里不爽,然后自己说不定就要倒霉。

    “官家,微臣还一心想着赢个提辖当当,怎么会放弃呢?这山地特种作战军队,和普通的士兵不一样,身体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具备多种技能。比如攀爬、泅渡、盗窃、易容等,执行特别任务的时候,有可能需要他们装扮成各种各样的人,和尚、牧羊人、猎户、商人、农户等,所以微臣绝对是很认真的在准备赢得这一场比赛。”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甚至能算军队吗?难道林冲想训练一支斥候部队?虽说斥候的作用很大,但是现在每个军队都有老练的斥候,还用的着你来训练?

    杨彦却觉得林冲的这一大段话,另含深意,再一琢磨,觉得内藏乾坤。

    林冲说得这么肯定,难道他见识过这种山地战军队?按照道理说他是将门世家的子弟,说不准连东京城都没出去过。

    “林教头,你在三衙练兵多年,是否训练过这种山地战士兵?”

    林冲客气地回应他“在三衙必须按照规定训练禁军,但我总是觉得,不同的战场需要专门的军队去作战,我称之为‘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这种作战模式下,即便是街头的泼皮混混,经过训练也能成为特种军队。”

    “不打无准备之仗!”就是未雨绸缪的意思了,可是训练一支山地战部队,仅仅一个月能管什么用啊?

    也不能说童贯就是一无是处,毕竟还是打过胜仗的,对西夏也有很全面的认知。

    所以林冲说的这一点,他是完全认同的。但是作为权臣,他只能看得见顺从和奉迎,对于反对意见不论对错,一律打压。

    童贯下意识的说“泼皮混混也能当兵?怕是没到战场就当了逃兵,若是给你三十个泼皮,你确定能在一个月之内小有所成?”

    “正是如此,所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潜力可以发掘。”

    鲁智深忽然想起自己菜园那一班泼皮,便说“贤弟,我那东菜园还有二十来个小弟,若是你看得上,大可以挑选一些好好训练,我总是信得过你。”

    童贯看鲁智深信以为真的模样,禁不住心里腹诽“我倒要看看你林冲有何能耐,一个月后你训练的到底是山地兵还是泼皮兵?”

第四十七章 莫非想效仿孙武子练兵() 
林冲知道鲁智深那帮泼皮花胳膊,个个都是人精,一记倒拔垂杨柳将他们震慑住,全部拜了鲁智深为师。看着他们也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完全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