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方打得正忙,他居然敢假意告诉诸葛亮说没粮了,打毛啊,您还是撤吧。人无食不活,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丞相无奈之下下令退兵。可等到大军一退,李严马上向后主弹劾诸葛亮,称我这里粮草堆积如山,诸葛亮竟然罔顾北伐大业,擅自退兵,其心可惩!

    这货作死还生怕作得不够,更是蹦跶到丞相面前质问:“俺这里粮草多得是,诸诸您怎么退兵呢?怎么就退了?”

    嗯……作死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阻挠诸诸北伐大业的情况下,暴怒的诸诸直接连结群臣怼死李严,结果是这货成功被赶回农村种田去了…………

    了解完这位辅弼大臣的光辉事迹之后,你就能猜到此刻刘永心里对这货的感受了——他的话权当放屁。

    不过,刘永的演技还是不俗的,他拉着李严的手动情道:“当年昭烈皇帝驾崩,不丞相属以孝怀皇帝而以孝怀皇帝属丞相。盖因丞相公忠体国、卓有才能,卿与丞相国之重臣,皆为朕之肱骨,朕深信任之。”

    “陛下臣不胜…………”

    话讲到这里已经进入没营养的阶段了,刘永知道,镇守一方的李严刚一回来便火急火燎地求见并不是他多忠心,也不是他多看重自己。不过是怕新君完全信任丞相,将他这个另外的顾命大臣抛掷脑后罢了,当然,顺便的话还能给诸葛亮上点眼药。

    刘永注视着李严恭身告退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诡笑。这个人,才干是有,但忠心嘛……只能呵呵。不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善良的,虚伪的,十恶不赦的。在刘永看来,都是有用的存在。

    李严也是如此,在平衡诸葛亮,收回大权方面,他就具有成为上等棋子的潜力嘛。当然,是过河卒的那种!

第四章 东吴来使() 
召见完李严,刘永的倦意也消了大半,摸了摸鼻子,冒似自己的存在感确实很低,大臣们真的仅仅把自己当做十五岁的无知少年啊!

    看来必须加快培植自己势力的步伐了……

    “春坨,你派人去符节令孟光那里取一块出入宫禁的传符,赐予朕老师的少子杜祯,让他拥有出入宫廷的权力。”

    春坨瞧了一眼刘永,点点头正准备离去,“慢!再告诉尚书令陈震,朕征召杜祯为尚书郎,负责诏书起草之事!”

    刘永的声音再次响起,音量不大,但很坚决。

    这是一个讯号,仅仅是一个开始,刘永要告诉他的大臣们,年轻的皇帝并不甘于寂寞。

    ***************************

    次日,清晨,迷迷糊糊中,刘永被宦者令春坨唤醒。

    “陛下,今日陛下要临朝,接受东吴使者的拜谒和递交国书。”春坨恭身在旁,禀报道。

    “朕知晓了。”

    洗漱之后,在宫女的帮助下,刘永穿戴整齐,春坨为刘永系上皇帝玺绶,然后在太监、宫女的跪送下刘永提着天子剑出了华阙殿门。

    一出殿门,清晨的缕缕阳光扑洒而来,放眼望去,九阶之下停放着金银车,即前些日迎刘永入宫的黄屋左纛。

    “臣奉车都尉邈恭请陛下登车!”

    被一个青年男子的声音吸引,刘永定眼看去,却是法邈,奉车都尉、关内侯法邈。

    说起他,大家可能不认识,当说起他老子大家就耳熟能详了——法正法孝直,不亚于鬼才郭嘉的人物。可惜英雄命短,死得太早,死在了建安二十四年,刘永他爷爷刘备称帝的前一年。

    置于这个法邈嘛……嗯……你从他的官职就能看出他肯定没有乃父雄风。奉车都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虽然名字很文雅,但实际就是替皇帝掌管御乘舆车的……嗯……高级马夫。迎接自己入宫时,赵云驾车,这货就在副车上。

    “臣侍中祎拜见陛下!”

    吓!刘永这才发现,法邈身边还站着一位体态悠长,仪容甚伟的人物,却是费祎。

    拾阶而下,刘永的冕旒无风自动,遮掩住他的神情,使旁人看起来又严肃而神秘。

    来到法邈、费祎面前,费祎微微躬身,行礼道:“陛下今日临朝,将宣见吴王使者,陛下知否?”

    “朕已明晓。”刘永瞟了瞟费祎,不明白他的用意。

    “嗯……”费祎沉吟了会儿,支支吾吾,好办天才道:“陛下,虽然孙权只是吴王,但东吴与我皇汉一直相约为盟,互相承认国格……若吴使言辞或有不当之处,还请……还请陛下海涵。”

    什么鬼?

    刘永狐疑的注视着费祎,难道吴使还敢冒犯朕?

    “陛下,这是丞相拜托微臣嘱托陛下的,万望陛下慎重之。”临末,见刘永神色古怪地瞅自己,费祎又补充一句。

    事出古怪必有妖!

    刘永心里有了提防,登上金银车,浩大威武的天子卤簿起驾,驾往议殿,刘永准备去会会吴使。

    议殿,全称议殿爵堂,是蜀汉皇宫最正式、威严的主殿,皇帝登基、朝会以及册立太子等重大事宜都在这里隆重举行。

    刘永升阶而坐,高居御座之上,阶下群臣冠带朝服,文武泾渭分明。待刘永坐定,群臣拜伏于地,山呼:“臣等拜见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诸卿平身!”刘永正坐在御座上,声音有些激动,夹有颤音。

    百官叩拜毕,从地上起身,顺势跪坐在身旁的座垫上,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这是一个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时代,大臣们在皇帝面前还是有坐位的。

    “臣大鸿胪宗启奏陛下:东吴使者张温来朝,望陛下召见,宣慰我大汉皇皇威仪。”何宗出班

    “可,宣张温觐见。”

    在大鸿胪何宗的引领下,东吴来使张温持着节杖进入议殿。

    “外臣张温拜见蜀朝陛下!”张温有着俊伟的容貌,脸上的表情很严肃,但似乎在他熠熠发光的双眸中浮现着笑意,自信十足、从容不迫的微笑。

    起初刘永还奇怪,诸葛亮为何派费祎大清早入宫讲一通莫名其妙的言语,现在刘永明白了。前世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经过各种新闻的耳濡目染,刘永早不是政治小白,张温话中的玩味他还是听得出来。

    蜀朝陛下!

    蜀汉自诩汉统正朔,继承汉这个伟大的国号,现在张温居然称呼自己蜀朝陛下,局面很明显了——曹魏视蜀汉为大一点的反贼也就罢了,连吴国这个盟友也不承认蜀汉的汉统!

    张温用“蜀“这个地域名称来指代蜀汉的国号”汉“,他的寓意很清楚了——大兄弟醒醒吧,你们国家屁大点地方,大汉两京长安、洛阳一个没有,还敢说自己是汉朝,你不害臊哥还替你脸红呢!

    终于,刘永明白了为何费祎有先前那份扭捏的姿态和嘱咐了,这一刻,刘永好像有点明悟了。

    记得前世自己看到刘备逝世,蜀汉与东吴结盟,孙刘两家重归于好,还以为这真的是两家欢欢喜喜,平等相盟。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当时刘备夷陵惨败,蜀汉国情岌岌可危。内有黄元造反,刘备新亡,主少国疑的问题,外有孙权勾结南中叛乱残害国土的危险。曹丕曾一度认为蜀汉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完全可以传檄而定。

    蜀汉在这种严峻的条件下,怎么可能和东吴平等结盟。所以邓芝使吴,看似不卑不亢,实则放弃了很多原则。比如:放弃对于汉统的执着,放弃汉皇帝为天下正主的地位!

    不然,汉是蜀汉的立国之本,在一帮励志兴复汉室的朝臣面前,能容许吴王孙权的使者堂而皇之地蔑称自己皇帝为蜀朝陛下?!!

    恐怕,张温前脚踏进蜀汉国土,后脚就被愤怒的汉军将士扔进湍急的长江三峡!

    深吸一口气,刘永感觉自己脸部肌肉已经有一些僵硬,看来,千年前后弱国都无外交!

    由于长时间自己未曾开口,文官之首的诸葛丞相已经频频投来关切目光了,刘永给诸诸回一个放心的眼神。开口道:”尊使远道而来,辛苦了。请替朕敬问吴王尊体无恙…………“

    后面的事刘永已经毫不在意了,无非是张温呈上国书,他再赐下勉励敕语之类…………

    他现在满脑子回响的是一个念头——似乎做了蜀汉皇帝后自己开始沾沾自喜了,但要知道蜀汉是三国国力最弱的国家,可能即使他拥有穿越者预知一切的金手指复兴汉室却依然是一个梦想,一个没有”万一实现了呢“的梦想……

    怎么办?怎么才能大大增强蜀汉的国力?

    突然,内心一个充满魔力的声音冒了出来:变法!非变法无以图强!像商君强秦一样,变法!

    宣见毕张温后,刘永退朝来到议殿偏殿,由宫女脱去厚重的冕服,换上一身简单的常服。

    “陛下,丞相求见。”春坨,弯着腰,脸上一如既往的媚笑。

    松了松领口,刘永一挥手,道:“请丞相进来,另外日后丞相求见,直接请进来。”

    “诺,奴才领命!”

    穿着文官朝服,紫色的绶带系着丞相金印,诸葛亮给刘永一种非常正派的感觉,诸诸今年四十有五,年富力强,正是生命中最绚烂的年华。

    君臣见礼毕,刘永请诸葛亮坐下。

    “陛下今日召见吴使,不卑不亢,不辱国体,臣深感欣慰。”

    呵呵……也就只有诸诸,才能以这种老气横秋的口吻对皇帝讲话。

    “陛下之前久在潜邸,可能并不知道我朝虽然与孙权结盟,但东吴却不愿承认我朝为大汉正统。在他们的官方称谓中,我朝被称作蜀朝…………”

    “并且,”诸葛亮神色变了变,一改儒雅沉稳之态,不豫道:“孙权只添为吴王,还是魏逆册封的吴王,可我皇汉却不得不与之平等交往。”

    “陛下,您知道为什么吗?”

    刘永脸色沉重地注视着自己丞相,咬牙道:“因为天下十三州我朝只占益州,三分魏汉吴皇汉国最弱!”

    “不错!”诸葛亮略带惊讶,也有欣喜,最后激奋道:“陛下,就这是如今汉室之局面,危急存亡之秋啊!是故,臣受先帝遗命以来,夙夜忧叹,平定南中用心国事,只为他日北伐能多一份胜算!”

    北伐!

    诚如诸葛亮言,北伐不得不伐,但怎么伐?何时伐?用怎样的兵力、物资北伐又是一揽子问题!

    “丞相,朕深知兴复汉室为我朝立国根本,士、民、将士皆因恢复强汉之愿望效命王前,同心戮力,朕亦以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陛下…………“

    如果说在这之前诸葛亮只是认为刘永有些小智,那么刘永这番话出炉后,诸葛亮就很惊愕了,有那么一瞬间……他竟然在刘永身上看见了一丝丝乃祖的雄风…………

第五章 进击的刘永(一)() 
宣见东吴使者后,又与丞相诸葛亮一席长谈,诸葛亮给刘永建议分别单独约见一些当下重要的朝臣,另外再阅览大量蜀汉朝廷关于农业、人口、兵员的官府文档和案牍。通过这些人员和记录对当前蜀汉政局和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无疑是一个很中肯的提议,刘永完全赞同,在没有对建兴四年的蜀汉朝廷有一个系统和正确的认识之前,遑论变法和变革,刘永连普通的人事变动都有心无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戍卫皇宫的是哪只部队,部队主官为谁刘永一概不知……额……这对于一位君主来讲,无疑是一种很尴尬和危险的境遇。

    刘永前世虽然是历史爱好者,但史卷浩海如烟,刘永所了解的仅仅是极小部分,局限于大事件和著名人物。

    第一位,诸葛亮为刘永约见的第一位朝臣,他有一连串响亮的头衔——庲降都督、安汉将军、汉兴亭侯、交州刺史,因便宜兄长驾崩、自己登基而回京述职的李恢。

    汉末大乱,战事频繁,将军职衔萝卜价,一时间校尉多如狗,将军遍地走的局面。军镇重地一般属州牧、刺史或太守加将军衔,掌握一地军政大权,这说明李恢属于封疆大吏行列,是地方实力派大臣。

    但李恢不局限于此,他还有一个更为值钱的官职——庲降都督,大汉平夷庲降都督府都督

    庲,降服之意。庲降都督府为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七郡组成的南中地区最高军、政机构长官,统摄南中汉、夷诸事。

    南中,指巴蜀以南的地区,大概就是后世四川西南、贵州和云南大部分地区。这里是蜀汉的大后方,赋出耕牛战马金银犀革,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物质和兵源。

    而这里汉夷杂处,矛盾尖锐,因此庲降都督不仅需要军事、民政才能,还要求具有较强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