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章 论三国() 
北伐和东吴的问题?

    诸葛亮返身坐下,暗自揣测刘永有意北伐之时约定作为盟友的东吴东西出兵,共击曹逆。

    待得群臣全部离去,西侧殿中君臣独处,刘永才斟酌开口:“丞相,天下三分,北强南弱,汉与东吴互为盟友,我军北伐,可否请求吴军从荆襄、徐州旁敲侧击,牵制魏军?”

    闻刘永言,叹一口气,诸葛亮才道:“难呐,天下大势熙熙攘攘,终逃不了个利字。所谓同欲相趋、同利相聚,汉吴联合,乃魏贼强势之下,双方因互保才连结。”

    “孙权虽惧怕魏贼的强势,却也不愿见到汉室有北复的希望,想要共进退,难呀。”

    摇摇头,诸葛亮还有难听的话没讲出口,汉吴名为盟友,实则各怀鬼胎,互加防备。东吴怎么会帮助汉军牵制魏军给他人做嫁衣呢。

    从国家出发,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唯有永恒的利益。

    这个浅显的道理刘永当然明白,只是如果东吴从荆州和徐州出击全力配合汉军,那曹真、曹休以及司马懿这些魏国名将势必奔赴魏吴前线抵御吴军的大举进攻,而这时汉军再乘机奔袭潼关,出兵关中,魏军同时招架两个强劲的对手,所谓双拳难敌四手,陷入腹背受敌的魏国势必难以招架、漏洞百出,则汉军有可乘之机。

    “丞相也说了,熙熙攘攘只为利往,东吴之所以不愿配合汉军作战是因为无利可图。那……如果咱们能给出令吴军出兵的理由呢?能抛出令孙权大为动心的东西呢?”刘永狡黠一笑,幽幽的声音里充满了诱惑。

    能给出令吴军出兵的理由?能抛出令孙权大为动心的东西?

    诸葛亮睿智的眸子带着狐疑的味道在刘永脸上转了个圈,他实在想不通,刘永手中能有什么待价而沽的东西可以使封建国家、称王称霸的孙权动心,冒着为汉军充当绿叶的风险悍然出兵?

    条件是割地送款?

    汉室自己才巴掌大点地方,国家也不富裕,自己家尚没余粮。更何况,有那说动孙权的土地和钱财大汉早就打得魏贼狼狈逃串了,哪里还需要东吴的配合。

    美人珠宝?

    开玩笑!孙权堂堂吴王,地辖荆扬交三州之地,坐拥百万之众,会缺少女人和金银财宝?

    诸葛亮左思右想、蹙眉思虑了很久,仍是没有丝毫头绪。最终放弃了,无奈道:“微臣请陛下示下?”

    眼见智若天人的诸葛孔明百思不得其解,刘永脸上也浮起一丝得意,这才婉婉道来:“朕能给孙权的,是一个念想,是一个希望?”

    “念想?希望?”诸葛亮咬紧牙,恍惚一瞬间,似乎他明白了什么,可下一秒他又觉得什么也没抓到。

    “没错!”刘永幽幽的嗓音不断在诸葛亮耳边回响,似循循善诱的老师,将他引向光明的方向。

    “朕请孙权就尊号(称帝),与汉瓜分魏贼,二分天下!”

    沉默………………

    “啊!”沉默,半饷的沉默之后,诸葛亮竟是仰天一声深深的太息。这位四十有五的丞相正当壮年,可他两侧发鬓却冒出丝丝银线,这一刻,老丞相百感交集,久久无法平静。

    天子聪慧敏博如斯,汉室忠臣复再何求!

    君明臣贤,百姓归心,将士用命,何愁魏逆不能诛灭!何患汉室不可复兴呀!

    刘永提出的劝孙权就尊号,二分天下,就是加深汉吴同盟,将吴国绑上汉军北伐的战车。在强大的魏国面前,汉吴单论一国之力都很难甚至不可能占据上风,可汉吴若真心联合,倾力相攻,则绝对会让魏贼吃不了兜着走!

    诸葛亮衷心佩服刘永的宏伟战略,离席一拜道:“陛下圣明直追烈祖昭烈皇帝,臣谨为陛下贺!”

    瓜分曹魏,平分天下,两方都不吃亏,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个合则双赢的局面。

    但灵魂来自后世的刘永知道,汉吴盟约共击曹魏,瓜分天下实则对蜀汉更为有利,如果汉吴相约出兵,很大可能在荆州、淮南和徐州辛苦作战的吴军要给汉军当炮灰,为汉室作嫁衣。

    因为,别看孙权去年才去江夏找了文聘一回麻烦就认为东吴会在共击曹魏中占多大便宜。其实在诸葛亮北伐前,作为南方两“反贼”中实力、个头都更强的大头,东吴一直是受曹魏方面特殊待遇的。

    从曹丕开始,魏国一统天下的策略即是先难后易,先灭吴再取蜀。谁让孙权说遣长子孙登入质转眼就食言而肥,把满心真诚同渣权交往的曹二老板(曹丕)欺骗一遍又一遍。于是,曹丕不顾贾诩劝谏,毅然觉定先揍孙权那臭丫的。

    曹二老板的算盘是打得响,想着……等哥把碧眼儿揍趴下了,那诸葛村夫还不惊恐万分,妥妥举国来降的节奏啊。

    然后魏廷便定下集中兵力南下,对于东吴摆出积极进攻之姿态,压迫孙吴政权的神经,在西面则摆出乌龟阵,不求开拓,但求保全国境。

    曹丕在在位仅仅六年有余,就三番五次调军南征,专心攻打东吴却对西边的蜀山蜀水不闻不问就是证明。

    从曹丕驾崩后,孙权带着五万人即兴冲冲跑去打江夏,就可看得出,魏军高压之下孙权神经绷得太紧,赶忙要去找回场子。那意思很明显,就算老子打不下石阳,老子也要让你尝尝烽火警钟的提心吊胆!

    赞叹毕刘永,诸葛亮又细想了想,仍旧判断刘永计划的可行性非常之大。

    对于曹丕时期,魏国朝堂关于伐吴还是伐蜀的争论,亦有些风声传到他耳中。诸葛亮很清楚,魏贼之所以选择主动伐吴除了奢求灭亡东吴之外,还有更深层的一层目的。

    那便是以攻代守!

    要知道,即使是强大如魏国,组织两道防线,严防吴蜀两国的进攻亦是有苦难言、力不从心。处处防御,等同于处处不设防、没防御,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对于相较强大的吴国摆出进攻姿态,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相对弱小的蜀国摆出防御姿态,如此,魏国的国防压力便轻松得多、游刃有余了。

第七十一章 邓芝出使() 
固而,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形势,吴军一有异动,魏军必定给予迎头痛击。

    在诸葛亮心里一阵翻江倒海时,刘永又进一步阐明细言道:“汉吴二分天下,共击曹逆。可约定豫、青、徐、幽四州之地从属吴,兖、冀、并、凉四州之土归属汉,其司州(司隶校尉部)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造盟为誓,各守分土,无相侵犯,传之后叶,世世不绝。”

    “妙!妙啊!”稳重如诸葛亮也不禁击节赞叹,“约定汉吴并辔天下,坐享江山,不惧他孙仲谋不动心!”

    刘永面有傲色,笃定道:“孙权当然会心动不已!他不仅会欣喜若狂,更会一改前态,全盘承认我朝为汉室之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突显曹逆篡权、盗取神位的罪恶!而他孙权向窃取天命的伪朝发起抗争,是道义正统的卫道士,自然而然有大义名份加身,这样他才拥有了就尊号、君临天下的口实!”

    “那陛下,您准备何时遣使衔命出使吴国,促成此事?”诸葛亮凝视着刘永稚气未脱的脸庞,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大雪飘飞的冬天,户外滴水成冰,先帝(刘备)却不辞辛劳、寒苦,冒雪前来再三造访,探寻救民济国之道。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知己者容。

    被先主的诚意和仁德打动,自己激扬文字,抛出了深思熟虑的三分天下之计。

    对于当年的选择,时至今日,诸葛亮亦悍然无悔。遍观雄主,曹操霸道无情,孙权狭隘妒忌,唯有先主仁德宽厚、能容人。是他此生的伯乐,只有刘备的笔才可画出他这匹千里马策马狂奔的草原。

    也正是因为先帝仁德,诸葛亮才甘愿俯首,辅佐冲龄幼主,保全江山,保全这个符合他政治理想的国度。

    蜀汉的政治风气,这个由他和刘备一手缔造的政治规则,诸葛亮一心所守护的——外严内宽。

    他与刘备治法以严,但赏罚严明。待廖立这样的政敌,他坚持走司法程序,仅仅把他流放汶山郡。

    (历史上,李严在关键时刻谎报粮尽,事后诸葛亮也未同杨仪一样裹挟私愤报复,同样走司法程序。率领百官上书弹劾李严。说至动情处,潸然泪下。并且,将相不辱,李严也只是免官为民,他的儿子仍继续得到任用。如果看看魏、吴两国的权力斗争,动不动就剜眼、剥皮、满门抄斩、夷灭三族,就能对比出刘被、诸葛亮的仁义不是虚情假意。)

    (被免官后,李严一直寄希望诸葛亮起复自己,闻听亮卒后,激愤成疾而死。诸葛亮死后,廖立闻之泣涕,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二十年过后,物是人非,他华发早生。比当初的自己还年轻的刘永正坐于前,侃侃而谈,又道出了这番二分天下之计!

    这让诸葛亮不得不感慨万分,恰似繁华过后看见苍凉,却又显露出几分希望。

    见老丞相有些感伤,刘永轻声答道:“朕准备先遣人去向东吴透露透露口风,试探一下孙权的态度。”

    “也好!这件事情关乎重大,不宜冒进。”诸葛亮点点头,平复下心情。“臣以为,邓伯庙才思敏捷,前翻出使即很好完成了使命,这次再劳烦他一趟。”

    刘永一笑:“英雄所见略同,朕也正有此意。邓芝邓伯苗,是个人才。”

    “此去东吴万里之遥,往来数月,臣请明日陛下便授予节杖,遣发邓芝出使。”

    “善。”

    此事终了,夜已深沉,浓浓的夜色笼罩下,大红宫烛的灯芯跳动着昏暗的火焰。

    刘永难掩疲惫之色,无言地等待了会儿,没等到诸葛亮起身告退的声音。定睛瞧去,才发现诸葛亮埋头锁眉,似意犹未尽的样子。

    又一会儿,倏地,诸葛亮一抬头:“陛下?”

    刘永答道:“怎么,丞相可还有事?”

    “陛下,这些时日,臣思前想后,也揣摩明白。现今魏贼疏于防患,猝然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极大。突袭潼关、鲸吞关中的机会只有一次,失之交臂则永远失去,而陇右则近在咫尺,机会总是有的。所以,臣决定支持奇袭潼关!”

    “丞相支持奇袭潼关了?”刘永万万没想到,今晚,像来持重沉稳的诸葛亮会赞同他的博胆策略。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是的,陛下,臣转而支持了。”诸葛亮从今天才意识到,刘永的大局观已然不逊色于自己了,有一位大智大勇的君上作自己后盾,他也应该抛下顾虑,放手一搏了。

    “任命李严为御史大夫时,陛下曾允诺过臣,北伐由臣领军北上。臣的意思是,奇袭潼关的猛将可以是魏文长,不过,一旦魏延无法拿下潼关,臣的大军立刻就会停滞不前,放弃魏延部。”

    “可以!”刘永回答得相当果断,毫不脱泥带水。

    获利越大,风险越大。

    魏延如果拿下潼关,必定立下不世功勋,为北伐首功,位列列侯、封邑万户亦不为过。但同样,一旦不能攻克潼关,失败的风险后果亦由魏延承担。

    奇袭潼关,本就是一条不归路,不是生便是死!

    翌日,殿殿

    重臣云集,凡是此时蜀汉朝堂的核心,尽皆到场。

    刘永和诸葛亮已经告知他们,今日尚书邓芝会第三次出使东吴,联络孙权,献计二分天下。

    “卿此次东行,肩负国家之希望,朕望卿不辱使命,早日达成使命归来。”刘永一边温言勉励,一边将缀有牦牛尾毛的节杖郑重的交到邓芝手中,它是君王的象征,使节的凭符。

    邓芝一袭簇新的官服,也是郑重地对刘永一拜,再拜。恭谨地接过节杖,回答道:“天子命我,使彼国方,不卑不亢,耀我母邦。”

    完成受节之礼,刘永问道:“卿此行的章程可有眉目了?”

    “孙权欲就尊号,却苦于正名,臣此去当就尊号一事先抛出话题,若孙权有意,臣再引出二分天下之议。若孙权意不在此,臣则不复多言。”

    不愧是外教方面的杰出人才,刘永满意地笑了笑,道:“好,卿此去朕放心矣。”

第七十二章 曹叡的野望(一)() 
当刘永再度派遣邓芝出使联系东吴灭魏之时………北国年轻的大魏皇帝曹叡也在向臣子探寻灭亡蜀吴、一统天下之道。

    许昌

    朔风萧萧,大雪飘舞,北地一片苍莽。

    魏国文帝曹丕时,改许县为许昌县,以洛阳、许昌、邺、谯、长安为魏五都。

    但长安废弃、衰败多时,谯只是因曹操故里近来才显赫,所以真正发挥都城作用的是洛阳、许昌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