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

    待杨洪、蒋琬的背影消失于殿门之际,刘永又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迁都。

    成I都虽然颇为繁华,但偏居西南的地理位置太差,就强杆弱枝、节制地方来讲,长安比它强太多了。但之所以刘永没下定决心迁都长安,是因为长安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打起仗来,守不守得住?

    自从汉武帝广关、废弃函谷关之后,关中就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优势了,潼关作为替代品是有缺陷的,从河东走水路可以绕过潼关,潼关南边的禁谷那片泥淖沼泽,并非完全禁区,敌人也有可能从那里绕过潼关进入关内。

    万一刘永迁都长安后,魏军打了翻身仗,兵锋直逼长安,到那是整个季汉朝廷将面临进退维谷的选择,是守长安还是弃守南逃?守长安存在守不住刘永直接沦为阶下囚的危险,逃跑或者美其名曰南狩则必将使汉室威信扫地、颜面尽失,连都城、祖宗陵寝都丢了…………

    西晋后期司马家的惨状,刘永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

第一百二十章 以南郑为行在() 
所以,迁都长安是符合长远发展的选择,但前提是蜀汉彻底控制雍、凉,再没有后顾之忧。

    而如今面临的难题是朝廷留在成I都,已经很难节制三辅、陇西、凉州诸地,再者汉军主力尽皆驻扎在三辅,远离成I都,一旦再有黄元之变将来不及接应。

    (黄元之变:章武三年,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曶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I都,斩之。)

    刘永思前想后,折中之选是自己巡幸汉中,朝廷百官随行,以南郑为行在,朝廷迁往南郑遥控关中局势。

    但兹事体大,刘永也不敢擅专,还是应该派人同丞相诸葛亮商议一下。

    这样想着,刘永朝搭着拂尘,随侍在旁的春坨标志性地招招了手,后者立刻会意靠前来,咧嘴笑道:“陛下,您有什么吩咐?”

    刘永道:“去把杜祯找来。”

    “诺。”春坨眉开眼笑,道:“奴婢这就去办!”

    自从前年出使扶南回来,刘永对杜祯的态度基本上就属于放敞羊了,委任他种植、推广占城稻后朝廷的侧重点就放到了北伐上,对于这小子的关注也就没那么多,令人欣慰的是杜祯不弃不馁,在典农都尉的任上干得不错,没有让刘永失望!

    “陛下,您召见卑臣?”一道浑厚的男声打断了刘永的思忖,猝一抬头,典农都尉、郫县令杜祯已被春坨引入殿中,正向自己拱手行礼。

    杜祯更黑了,也瘦了,但整个人却更显得挺拔有精神。

    刘永微微一笑,露出满口白牙,道:“坐!”

    “诶。”杜祯点点头,躬身一拜后在下首落座。

    刘永道:“杜祯,来,给朕讲讲,你在典农都尉任上的感受吧。”

    杜祯想了想片刻,开口道:“这一年多来,臣经常奔波于田间地头,亲自向长者力田咨询农桑,感触良深、受益匪浅。使臣知道农人艰辛,农桑乃国本之重。”

    “嗯,你做得不错……”刘永颔首赞许,忽而转开话题道:“杜祯,你在典农都尉、郫令上快干了两年了,朕决定把你的官职动一动。”

    “陛下,您准备动臣到哪儿?”杜祯眼中精芒一闪,兴奋起来。

    没有直接回答,刘永却是道:“朕准备让你替朕走一趟,去长安见见丞相。”

    杜祯有些疑惑,“见丞相?”

    “没错,潼关大捷之后,朝廷初步掌握关中,成I都都地理位置太偏后,朕准备将朝廷迁往南郑,是让你去替朕探探丞相口风。另外,朕的意思是朝廷迁走后,成I都为留都,庲降都督李恢、安西将军廖化为留守大臣。”

    杜祯听后,沉声应道:“陛下放心吧,该怎么做,臣心里有数了。”

    “有数就好,另外……”刘永点点头,“朕已经决定任命你汉中太守,你这个汉中太守可不止当信使跑腿,你还得替朕到南郑打前站,朕的意思是到了南郑,朕的行宫、公卿大臣的住所和禁军营地食膳等等都要提前安排好才行。”

    杜祯听完,起身郑重一拜,“微臣领命!”

    “好!”一边说着,刘永一边起身走到杜祛身边,拍拍杜祯的肩膀,“杜祯,朕在成I都等着你的好消息。”

    *******************

    洛阳

    最近的洛阳城很不平静,人心浮动。许多士人、官员和小市民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求证一个消息,一个来自关中方向的消息——潼关失守,关中沦陷。

    最后,得到令人们惊骇不已的证明,潼关的的确确失守了,就连大将军曹真也在潼关北郊被蜀大将诸葛亮击败!

    这样惊骇世俗的事情发生,让不少人瞠目结舌之余又纷纷怀疑,是不是曹魏完了,又要变天了呢…………

    王师打败的消息对于市井百姓来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河南尹刘靖却深刻体会到了战败的痛苦。

    洛阳,河南尹衙门大堂

    “明府,今日河阴、陆浑二县传来消息,言有溃兵闹事乡、县不能制……”河南尹长史说到此犹豫片刻,又语气沉重道:“这已经是近五日来的第九起了!”

    “你呀,糊涂!”刘靖烦恼地摆摆手,指着自己长史埋怨道:“不就是潼关下来的溃兵闹事嘛,我现在都火烧眉毛了,你还在管那些屁大点儿的事!”

    一拍几案,刘靖长身而起,指着长史鼻子骂道:“当真是上面问责下来,不拿你顶缸?你个混账东西!”

    骂了两句,刘靖忽而又哀怨起来:“陛下下令河南尹限期征发五万州郡兵,天哪,你让我到哪里去找五万人来……”

    这时,长史又弱弱道:“前先,大将军出征,河南尹的屯田兵差不多都征发殆尽了呀。”

    说到此,长史突然又朝刘靖挤了挤眼睛,“明府您是故扬州刺史刘讳馥公(刘馥)之子,刘公有大功于国家,就算明府没能完成指标,朝廷也不会太过怪罪于明府吧?”

    闻长史言,刘靖撇撇嘴,把长史拉近身前压低声音道:“平阳太守司马望,当朝车骑将军、舞阳侯司马懿亲侄,你知道吧?”

    长史点了点头,他怎么不知道,司马望乃司马孚次子,过继给司马朗为嗣。

    刘靖接着压低声道:“陛下让他征发三万州郡兵,可这家伙仗着伯父司马懿深受陛下器重,少掉了五千人。结果……”

    看看大堂上四下无人,刘靖将声音压到极低,“结果陛下勃然大怒,当场下令司隶校尉捉拿司马望下狱,谁劝谁死。”

    长史眼中终于折射出惊恐,同样压低声说:“这么说,这么说,陛下这回事真的动怒了呀!”

    刘靖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点头,一幅我决意明哲保身的样子。

第一百二十一章 赵云…姜维() 
洛阳宫,嘉福殿

    “混账!”伴随一声暴喝于宫中炸响,整个殿内的宦官、宫女以及侍者立刻“噗通”一下子跪了下去,他(她)们战战兢兢地匍匐在地上,把头深深地埋下几乎与地砖齐平,所有人惊魂不安地屏住呼吸,整个大殿霎时静寂得鸦雀无声。

    唯有皇帝曹叡的愤怒的咆哮清晰可闻,随风飘荡在这座华美的殿宇内外。

    一份竹简被死死攥在手里,曹叡神色扭曲,歇斯底里地咆哮道:“刘靖!其心可诛!”

    随着大将军曹真战败的消息在洛阳传开,不少心怀叵测的人,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的人都在等着看自己,看大魏的笑话,原本强大不可一世的魏国,看似平和的局面下很快暗潮涌动。

    这样的感觉,这样失去庞大国家掌控的感觉,让身为九五至尊的曹叡出奇的愤怒,愤怒到产生一种深深的恐惧。

    中书监、给事中、魏寿亭侯刘放侍立阶下,静静地注视着皇帝发飙,刘靖上书辞官的奏疏一送抵中书,与中书令孙资一合计后刘放便马上将奏疏上呈曹叡。

    曹叡面容狰狞,咬牙恶狠狠道:“立刻传诏司隶校尉崔林,令他即刻逮捕河南尹刘靖下狱,刘靖,朕要让他死!”

    (曹魏的司隶校尉部和两汉不同,曹魏司州不包括三辅,仅下辖平阳郡、河南尹、弘农郡、河东郡、河内郡,基本上就是洛阳周边数郡)

    皇帝已经濒临暴走,刘放却仍不慌不忙,司州虽然人丁富足,但他也深知,想要在区区五郡之地强行征发二十万大军实在是强人所难,纯粹是赶鸭子上架。

    相比河内郡、河东郡,其实故平阳太守司马望已经做得不错了,至少人家的缺口不会动则上万。有了司马望的前车之鉴,这情知不能完成任务的刘靖竟然直接撂挑子,两千石俸禄说不要就不要,刘放倒是挺佩服刘靖看得开的。

    微微躬身,刘放拱手道:“卑臣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先前大将军出征,朝廷已在洛阳、许昌附近征发屯田兵,各屯田都尉麾下屯卒纷纷被抽调一空,如今再次征发无异于竭泽而渔。再者,司州腹心之地国家之本,臣请陛下体恤民力、切勿动摇国本。”

    “体恤民力、勿动摇国本,说得好听!”曹叡双手一摊,急道:“中书监呀,你是知道关中已经落入贼手的,孙权又在合肥对大司马(曹休)虎视眈眈。不是朕横征暴敛,实在是眼下大魏情形危如累卵,朕……顾不了那么多了!”

    刘放声音不疾不缓,继续劝道:“关中有失,臣明白陛下心急如焚、夜不能寐,但就算陛下将刘靖、司马望等人下狱问罪也于事无补呀,况且这些人的亲族朋党皆为朝廷公卿,一旦处置不当,可能造成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臣窃为陛下担心人心向背……”

    沉默良久,曹叡头疼的揉揉太阳穴,长长的舒一口气,叹道:“罢了,罢了,你们都出去吧,容朕一个人静一静……”

    “臣告退。”刘放也不复赘言,当即躬身告退。

    下一刻,宫女、宦官们也跟着如退潮水般鱼贯离去。

    出了嘉福殿,刘放快步转回中书,一俟跨进公房,埋首于案牍之中的中书令孙资便不咸不淡地问了句:“怎么样?”

    侧身避开捧着文书,进进出出的文吏书佐,刘放一甩衣袖绕到孙资几案前,微微俯首,嘴里轻轻吐出两个字:“成了!”

    听到“成了”两字,孙资低埋下的嘴角悄然牵扯出一抹诡笑,拿人钱财嘛,当然要替人消灾。

    刘靖,聪明的选择…………

    *******************

    自从受命都督陇右、凉州诸军事后,镇东将军赵云汇同马岱、邓芝,共计步骑一万人从陈仓出发,沿途攻略新平、广魏、天水诸郡。

    陇右五郡中,天水太守马遵、新平太守皇甫麟及广魏太守王赟献版籍,举郡降。

    天水郡,冀县东门

    城门下,一条笔直修长、黄土漫天的官道直通天际。

    天水太守马遵穿戴整齐,矗立在众人前面。

    马遵身后,功曹梁绪、主簿尹赏、郡参军姜维等大小郡吏一字排开,也是一身簇新的官服,默默等候着。

    “来了,来了,蜀军到了!”人群中有眼尖的人,突然指着东边叫嚷起来。

    众人顺着那人所指方向翘首望去,果然远处的东方天际下,一股滚滚烟尘席卷正漫延而来,犹如沙尘暴一般,显然是有一大队人马在行进。

    马遵不悦的目光横扫一圈自己的佐吏,厉声纠正道:“说了多少次,不是蜀军,是汉军,汉军!”

    浓浓的烟尘越滚越快、越滚越粗,很快便席卷而来,弥漫的尘烟中,率先冲出来一员银盔银甲,手持一杆银龙枪的飘逸老将。

    马遵不敢迟疑,当即率领一帮郡中官吏纳头便拜:“天水郡马遵,谨率郡中官吏恭迎赵将军!”

    “驭~”坐骑堪堪抵近时,赵云一拉缰绳,收枪立马在马遵一干人等面前。

    于马上微微欠身答礼,赵云淡然道:“有劳明府了。”

    “岂敢,岂敢,”马遵脸上挂着赔笑,延手请道:“鄙人已在郡府略备薄酒,为赵将军及诸位将军接风洗尘,有劳尊驾移步入城。”

    赵云苍劲的面容一如既往的严肃,摆摆手,拒绝道:“在下受命安抚陇右,军情如火,马太守的好意云心领了。”

    “至于酒食,明府倒是可以置备一些,以资犒军之用。”

    马遵笑道:“既然将军心忧王师,下官倒是不好勉强,至于劳军酒食,下官立刻差人制备。”

    “嗯。”稍稍点头,赵云一边说着,一边越过马遵打量梁绪、尹赏诸人,“另外,我大军于城外扎营后,卯时初请明府率佐官至军中议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