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居主位上,魏延意味深长地扫视了左右两席上的诸将,王平、高翔、邓艾……以及那个自信从容、器宇轩昂的男子。

    从长安令任上退下,刚刚被任命为护军校尉、前将军军师的费祎费文伟!

    魏延幽幽的目光在费祎脸上停留了好一阵,才很不高兴地移开。

    不高兴,对,魏延很不高兴!

    本以为丞相诸葛亮替自己补足两万大军,仍令王平、高翔和邓艾诸将校在自己帐下听命,是得到诸葛亮的认可,得到独领一军俨然一方大将的待遇。

    但没想到,诸葛亮左手继续重用自己,右手就打发过来一个棋子掣肘,还美其名曰出谋划策、参赞军机。

    “哼!”魏延面上冷哼一声,心里冷笑,护军校尉,应该是监军校尉才对吧!

    不过魏延虽心中不满,却仍对诸葛亮忌惮至极,不敢反抗诸葛亮的命令。

    丞相诸葛亮,表面上温文尔雅,有古君子之风,实际上是个极其厉害的人物。深谙权谋之道,平衡之术,行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一般人根本无法和他抗衡。

    比如提拔邓艾为别部司马,独掌一营,把这个陛下安排在自己军中的不凡小将同自己离间开来。

    不用想,魏延也清楚,别看他现在风光无限、居功至伟,麾下诸将也跟随自己屡立战功、封妻荫子。但只要诸葛亮一封解除兵权的钧令送至营中,他便休再指挥得动任何一个人。

    深吸几口气,平复了心中的不忿,魏延露闷声问费祎道:“长安九州所望、关中腹心,文和屈才来辅佐本将军,却不知何人接任长安令?”

    抖抖衣袖,费祎很快拱手回答魏延道:“回君侯,在下离职后接任者是杨仪杨威公。”

    费祎拱手低眉,脸上带着温暖的微笑,像一个下属回答上官问题的姿态,更没觉得自己有监军身份,能和魏延平起平坐的资格。

    称呼上更是采用了“君侯”这一个敬辞,要知道“君侯”这个称谓在蜀汉中通常是代指名震天下的关羽。

    果然,这声“君侯”很受用,魏延不忿的神色立马消减不少,费祎适时又神神秘秘道:“在替君侯选择护军校尉、军师时,杨威公曾毛遂自荐,想要到君侯军中任职,只是丞相不同意才有了在下前来效命。”

    什么!杨仪想要做他的护军!

    魏延的脸色变了变,他和杨仪的恩怨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世人皆知的地步,杨仪主动请缨来他军中做护军肯定不怀好意,不用想也知道,分明就是那厮想来设计陷害自己。

    想想魏延有些后怕,慌忙对费祎道:“幸好是与文伟共事,要是这次来的是杨仪,那可就糟了!”

    杨仪拱手笑着,没有置喙什么。

    右席下首,年轻气盛的邓艾却忍不住深深的看了费祎一眼。

    他读懂了费祎说这番话的潜台词,无非是告诉魏延他费祎和杨仪的立场不同,不想处处针对,与魏延为敌,反而是抱着诚意、合作的态度来的。

    此子,心机深重,不简单呐。邓艾默默在心里替杨仪打上善于逢迎、城府极深的标签。

    “父亲,曹洪遣使渡河过来下战书了。”这时,行辕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魏延次子魏昌疾步走入行辕。

    曹洪遣使来,魏延来了兴趣,问魏昌:“说些什么?”

    魏昌躬身抱拳道:“曹洪扬言要和我军在河水西岸决战,并要求我军后退十里,给魏军腾出渡河空间。”

    “君侯,这是个好机会,不如答应曹洪的要求,给魏军来个半渡而击。”安东将军王平率先建言,同时因为费祎的关系,他也开始称呼魏延为君侯。

    “哈哈哈!”谈到军事,无疑令魏延兴致高涨,他大笑几声,对王平道:“王将军太小看曹洪,轻视魏军了。曹洪是曹魏硕果仅存的老将。以曹洪之骁勇,若真让一半魏军渡过河水,那我精心布置的防线就要形同虚设了。”

    “魏昌,你去告诉来使,让他回去转告曹洪:两国交战,寸土必争,岂有后退之理!如果曹洪实在无计可施,不能登上河水西岸,那就速速退去不要再领兵打仗。待本将军带兵攻克洛阳之日,还能饶得他一条性命。”魏延神色倨傲,面带嘲弄。

第一百三十八章 魏延VS曹洪(二)() 
蒲坂大营,曹洪后将军行辕

    得到魏延拒绝决战的消息,曹洪面色平静,并不气馁,其实拒绝与否他都早有心理准备。

    副将许仪大步走入行辕,朗声道:“后将军,一切都准备好了。”许仪之父许褚是虎体猿班的猛将,子随父相,许仪生的也是身长八尺,虎背熊腰,看上去好似一尊黝黑的铁塔。

    “皮氏的疑兵也布置好了?”曹洪沉声问道。

    许仪道:“后将军放心,末将在皮氏安排了两千人渡河,吸引蜀军守军注意,掩护主力大军从蒲坂渡河。”

    “好!”曹洪狠狠击节,“事不宜迟,明日便强渡河水。”

    “诺!”许仪躬身应诺,又沉声道:“明日强渡,末将率第一波死士率先渡河!”

    关键时候曹洪没有矫情,而是朝着许仪深深一揖,道:“拜托阁下了。”

    许仪急忙扶起曹洪,然后转身扬长而去。

    ******************

    魏军正在在皮氏、蒲坂两地搜集竹筏、皮筏等渡河工具,河水西岸的魏延很快得到消息。

    行辕中,魏延同王平、高翔诸人围拢在地图前,找到地图上皮氏、蒲坂两点,这两地一南以北,相隔数百里。

    “哦?”魏延沉吟着,“曹洪这是打算兵分两路,同时渡河?”

    邓艾凝视地图片刻,抬头对魏延道:“君侯,曹洪所部也不过两万余人,若是分兵渡河,则力量薄弱,很可能被我军各个击破。末将认为两边同时渡河,必有一处是疑兵!”

    “疑兵之计。”魏延摸摸颌下乌黑浓密的胡须,似有所明悟,“那你说说,哪边是真要渡河,哪边又是故弄玄虚?”魏延朝邓艾看过来。

    “末将以为……”邓艾朝魏延举拳,然后右手马上指向地图上的蒲坂,语气笃定道:“魏军主力必从蒲坂渡河!”

    听得出来,邓艾不是自大,而是自信。当地图前的众人都很吃惊,这位头戴斗笠,留着两撇山羊胡的小将缘何如此自信?他凭什么断言魏军主力就一定从蒲坂来?

    “理由呢?”这个人有意思,费祎来了兴趣,嘴角牵起一个弧度,抢先问道。

    邓艾没有说话,而是拿手往地图中央的一个代表城池的圆圈上重重一点,众人随即看去,那座城池赫然是——长安!

    “如果我是曹洪,我也会从蒲坂渡河,渡过河水便是临晋,可以直取长安!而从皮氏渡河是夏阳,夏阳远在临晋之北,离长安更是遥远,我军可以从容制敌。”

    听完邓艾的推理,行辕中众人全都倒吸一口冷气,如果真上了曹洪的当,一万精兵跑去夏阳支援或者分兵一半去夏阳,那长安就危险了!

    丞相诸葛亮的数万大军屯于郑县,支援潼关,长安守备可是空虚的。

    想想就后怕不已,众人纷纷点头佩服邓艾的见解,这一刻,连费祎看向邓艾的眼神都变了,尊敬中带着一丝亲近。

    “好!”魏延像对待晚辈一样,亲热地拍拍邓艾的肩膀,赞叹道:“果然不愧是士载,没让本将军失望。”“哈哈!”长笑两声,魏延又高兴道:“明日便发兵临晋,全力阻敌渡河!我要让河东来的魏军全部下河喂鱼。”

    ****************

    郑县

    这日清晨,诸葛亮一袭皂衣,头系纶巾,带着百余亲兵登山远眺。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一片朦胧,四野静寂无声,只有山下汉军大营一阵盖过一阵的操练声。

    高高的山坡上,诸葛亮迎风而立,神色平和地朝远方望去。

    那里,潼关关外,曹叡的十万大军已经和曹真残部汇合,正对汉军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关中虎视眈眈。

    一场比先前北伐中所有战事更加激烈的战争,一触即发。

    沉默半响,诸葛亮开口说话了,“伟度,河东、潼关、新城,魏军三路伐汉,前两路我都不忧虑,唯独担心这第三路——新城太守孟达。”

    “魏主曹叡令孟达出兵攻打汉中,这朝廷最近又恰好北迁南郑,我深以为忧啊。”诸葛亮信步两步,满腹忧虑道。

    “上回孟达不是派遣使者前来吗,在下愚见,他似乎有归顺之意。”晋升为昭武中郎将的胡济跟在诸葛亮身后,亦步亦趋道。

    诸葛亮摇摇头:“孟达鼠首两端,在两国间左右逢源、摇摆不定,实在难让人相信他的诚意。”

第一百三十九章 魏延VS曹洪(三)() 
听到诸葛亮大谈孟达反复不可信,胡济眼神亮了,拱手对诸葛亮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孟达这样的人见利忘义,只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固然不可相信,但也是最容易动摇的一种人。”

    “依卑职愚见,他是咱们可以争取的人,化敌为友。”

    诸葛亮是何等人物,智慧的化身,胡济稍稍一提到诸葛亮便心领神会,锁眉问道:“伟度是说策反孟达?”

    胡济点点头:“不错,许之与高官厚禄,不怕孟达不动心。”

    “好!好!”诸葛亮眉眼绽出笑意,抚掌赞叹道:“孟达拥兵自重,镇守上庸诸郡长达十余年,并非泛泛之辈,得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去策反。依伟度高见,何人可替我解忧?”

    胡济眼神清明,躬身深深一揖,朗声道:“在下不过中人之姿,幸蒙丞相不弃,擢为昭武中郎将。卑职念此,每每愧不敢当,济请求前往房陵说得孟达献城来降,以报答丞相的知遇之恩!”

    “好,有伟度出马,我可以放心无虞了。”诸葛亮目光温和,拉手胡济,眼中全是对知心好友深沉的鼓励。

    胡济领下出使的任务,刚准备告辞,就见一员威风凛凛的大汉带着十数亲兵,从山下大步爬上来。

    定睛视之,却是负责镇守大营的后将军辅匡。

    “辅元弼留守大营,身负重任,此刻却亲自来寻我,必有大事发生!”居高临下,诸葛亮也鸟瞰到辅匡上山,忧虑忡忡道。

    “丞相!好消息,孟达投诚了!孟达遣使投诚了。”辅匡沿着起伏不定地山路,一边奔跑一边带着喜悦高呼。很难想象,一名位高权重的将军,跑起来竟然像个蹦蹦跳跳的孩子。

    百余步山路,辅匡如履平地、跑得飞快,很快就气喘吁吁地站到了诸葛亮面前。

    来不及调整呼吸,辅匡语速飞快道:“丞相,您离开大营后不久,孟达的亲外甥邓贤到了,扬言孟达愿意弃暗投明、重归汉室……并且……”辅匡语噎住,停顿了一会儿才接着道:“并且邓贤带来了魏国赐予孟达的印信绶带。”

    印信绶带,代表官员的地位和权利,是身居官位的人最重要的证明,孟达献上印信绶带是自证心意。

    胡济想到这点,双目圆瞪,猛然看向诸葛亮,快人快语道:“丞相,看来这次孟达是真的想投诚了!”

    诸葛亮也高兴得仰天抚掌,深深叹息道:“此天助我汉室呀。”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诸葛亮回头对辅匡、胡济笑道:“即刻回营,备宾客之礼,隆重召见邓贤。”

    郑县,汉军大营,中军大帐,蜀汉丞相诸葛亮以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邓贤。

    “丞相对待家舅温文有礼,曹魏却对家舅处处猜忌与提防,家舅内心仰慕丞相仁厚君子之风,如果丞相能保证家舅不失骠骑将军、万户侯的礼遇,家舅愿意除掉魏兴太守申仪,举上庸诸郡来降。”邓贤却并没被优良的礼仪有所打动,而是开门见山,直接开出了归降的条件。

    邓贤条件一出,帐内的汉军文武将校辅匡、句扶、吴班等尽皆哗然变色,窃窃私语声顿时响成一片。

    他们想过孟达一定会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作为归降的条件,但从没想过孟达竟然敢狮子大开口,伸手便索要骠骑将军、万户侯的封赏!

    要知道,这样的官职和爵位在当今蜀汉也是凤毛麟角、实属罕见的!

    万户侯只有丞相诸葛亮获封,凭的是不世之功,即便这样,也只是食租刚好达到一万户。像魏延这样县侯中的翘楚,食邑都只有三千户,以至于其他县侯食邑更是少到仅仅千余户。

    而骠骑将军,放眼整个朝廷的将军中,无论是军中宿将赵云、辅匡,还是新近名将魏延、王平,他们全都没有官至卫将军、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这一层次者!

    相对众文武的诧异,诸葛亮平静得多,甚至他的嘴角仍挂着一丝浅笑。“可以。”

    就两个字,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