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探秘-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挂上了钩。要知道,“清”和“浊”的区别不在性别,而在禀赋。对此脂砚斋的批语说的很明白,他说:“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别”。这就是说,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并没有男女之别,只有清浊之分,正邪之分,真假之分。“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是宝玉的认识,也是作者赋予他们的不同寓意。女儿代表正气,男人代表邪气,两股势力在天地之间相遇,必然有一番“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的生死交量,因此正与邪、水与火、真与假的对决就成了故事的主线,成了作者极力想表达的内容。

    说到与“水”有关的人物,恐怕要首推贾府的祖宗宁荣二公——贾演和贾源,他们的名字都带“水”。这就说明贾府崇尚“水”,把它视为家族安定繁荣的根本,视为天下长治久安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贾府要以“宁”和“荣”命名的原因。贾母把“宁”“荣”二公奉为神灵,奉为祖宗,高高的供奉于庙堂之上,让所有子孙都要对它顶礼膜拜,尊崇有加。这不仅是对“水”的敬仰,也是对邪念、贪婪、无道的防范和遏制。

    关于朝代,作者的暗示不止一处,香菱所引用的王维诗句,对此也有表现,而且还对主人公的身份作了明确暗示。香菱一进大观园便想学诗,黛玉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作诗即作史,讲诗即讲史,作者正是利用二人读书讲诗的机会,把故事的朝代和主题向读者做了交代。

    黛玉首先强调诗的好坏关键要看“立意”,她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并推荐王维的五言律让香菱回去揣摩。香菱读后颇有心得,又回过头来找黛玉切磋,她说: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

    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于是香菱便列举了三个例子:第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第二: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第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三句都来自王维诗集,如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三个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里面都有“落日”和“水”。如:“长河落日”、“落日江湖”、“渡头落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作者正是通过“落日”和“水”来点明文章的“立意”,来点明故事的主题。

    “落日”代表什么?代表一代君王的陨落,这恰恰是主人公的经历,而这个意思与无材补天的主题完全吻合。“水”不用说了,它是朝代的象征,体现了这个“落日”所处的朝代是清朝。这就说明主人公曾经是一位清朝的皇嗣,但他没能完成“补天”的使命,遭遇了“半途而废”的厄运,结果成了江湖“落日”。这就是香菱所说的,诗的好处具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宝玉对香菱的悟性赞叹不已,他说:

    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宝玉所说的“三昧”,指的就是“落日”和“水”,也就是黛玉所说的“立意”。

    其实,关于朝代的问题,贾母的牙牌令也有明确暗示。牙牌令是酒令的一种,“酒”谐音“九”,而“九”是天数,在中国的文化中是天子的象征。所以,《红楼梦》中的酒令,内容多与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命运息息相关。贾母的牙牌令上下皆为六点,俗称“天牌”,头一句就是:“头上有青天”。“青”与“清”谐音,这同样是对朝代的暗示,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罢了。(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54章 、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4)() 
2、关于《风月baojian》

    作者为什么把《风月baojian》拿来作书名?它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其实,《风月baojian》比其它的书名更能体现这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也更能反映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目的,因为它具有“清鉴”和“明鉴”的双重寓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风月”是“清”,这个意思从《易经》转化而来。在《易经》中,风为木,月为坤,坤有“柔顺”之德,具有水的属性,而木的本色是“青”,二者的结合就是“清”。镜子除了有“鉴”的寓意外,还有“明”的意思,而“明”指的就是“双悬日月照乾坤”的皇帝宝座,它包括了“明明德”的所有内容。

    “鉴”常常被用来比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所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的就是殷商有一面离它不远的镜子,它就是前一代的夏朝。可见,“风月baojian”不仅把大清的社稷江山和皇帝宝座囊括其中,而且还有“殷鉴不远”的作用。

    《风月baojian》在书中只出现过一次,也就是贾瑞照镜的那一次。当时跛足道人手持“风月baojian”对执迷不悟的贾瑞说:

    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

    这是《风月baojian》的点睛之笔,它向我们透露了这样几个信息:第一,此书来自天上,出自皇室;第二,它的背景是“太虚幻境空灵殿”,而“空灵”意味着皇族刚刚经历了一场荣辱兴衰的变故,“宁”和“荣”已不复存在,所以把它称作“空灵殿”。前面说过,宁荣二公是供奉于庙堂之上的神灵,它是家族兴旺发达的标志。此灵不存,必遭祸乱,贾府的衰败就是最好的见证。第三,撰写此书的目的正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为了子孙的福祉安康,故而它具有“济世保生之功”;第四,所谓“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指的是这本书专为王孙公子量身打造,目的就是用血的教训告诫他们,且莫“妄动风月之情”,且莫对大清的帝位有不轨之心,否则将重蹈前车之覆辙。

    从这四点可以看出,《风月baojian》实际上是一部专门写给皇室子弟看的“道德经”,是对他们进行“正心”教育的活教材,目的就是让他们牢牢记住这血的教训,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这就是为什么《石头记》问世之后,最早是在皇室成员之间流传,而不是在民间流传的真正原因。

    关于“清”的寓意,不仅在“风月baojian”中有体现,在主人公宝玉和黛玉身上同样也有体现。宝玉是“水中月”,黛玉是“镜中花”,月和花就是“风月”的意思。“木石前盟”指的就是“月”和“花”的统一性,里面包含了“风月”的全部内容。从宝玉对黛玉一往情深的情感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清”是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是其毕生的理想和追求,是其生命的全部。

    其实,“风月baojian”还可以用另外两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清明”。“风月”为“清”,“宝鉴”为“明”,合起来就是“清明”二字。“清明”的意思不用说,大家一看就明白,它指的是主人公作为大清皇嗣的身份。这两个字既概括了书的主题,也说出了主人公的真相。熟悉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清明”两个字在探春身上用得最多,在她的判词和灯谜中都出现过,比如:“清明涕送江边望”、“清明妆点最堪宜”等等。这就说明探春的身份和地位与宝玉完全一样,是皇家嗣子的代表。

    3、关于大观园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关于大观园原型的探讨就没有停息过。人们一直认为,作者在构思大观园的时候,心中肯定有一个原型做蓝本,绝不可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因为,大观园巧夺天工的构思和布局,美轮美奂的山水、亭台、楼阁等景观,总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它有,似乎又不能确定,说它没有,又好像在那里见过,只是一时说不出来罢了。于是,人们开始不停的寻找这个梦中园林的旧址,结果弄出了许多现实版的“大观园”,如:南京的随园、织造署的西花园,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瘦西湖、东园,以及北京的恭王府、圆明园、西园等等不一而足。虽然这些说法都难有定论,但人们找寻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消减,这也成了红学研究中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

    人们如此热衷于寻找大观园旧址,甚至把它作为红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依然是挥之不去的“谁家事”在作怪。人们寻找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这个来印证贾府的原型到底是谁家,故而乐此不疲。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是,作者建造大观园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认为是为了留下按图索骥的线索,便于后人从中找到“谁家事”的答案,这个想法恐怕就过于天真,过于想当然了。如果认为它只是根据故事的需要,刻意打造的一个艺术环境,一个供红粉佳人表演的舞台或场所,那么这个想法或许更贴近事实,更有说服力。

    清王梦阮在他的《红楼梦索隐》一文中说过:

    书中正寓夹写,比赋兼行,大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不善读者,一落迹象,谓宝、黛实有其人,荣、宁实有其地,刻舟求剑,便不足与言《红楼梦》。

    这段话对一心想寻找大观园旧址的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既然连宁、荣二府都是假的,又何来大观园旧址呢?其实作者就是怕我们走进这样的误区,才在太虚幻境石牌坊上醒目的写下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警示牌,以提醒读者千万不要以假当真,以无当有,否则你将永远都走不出《红楼梦》。(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55章 、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5)() 
我们必须承认,大观园的构思巧妙地融合了清代园林的不同特点和风格:既有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又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既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式建筑,又有小家碧玉式的园林景观,因此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不足为奇了。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出现并不是以展示杰出的园林艺术和园林构思为目的的,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江南园林,里面都包含了人间天堂的寓意,而这恰恰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不难看出,大观园在贾府的整体布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人”和“香草”在这里共同构筑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成了贾府最为繁华,最具活力,最赏心悦目的一方净土。

    大观园和太虚幻境究竟有没有共同之处呢?有人认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有人认为它们不是一回事。其实,这个问题也用不着争论,把它们作一个比较,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首先,大观园和太虚幻境都在天上,这一点有惜春的诗为证: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楼台高起五云中”和“园修日月光辉里”指的不就是天上吗?元春的题诗也有“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的描述,“天上”指的就是太虚幻境,“人间”指的就是大观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观园就是人间天堂。

    其次,太虚幻境是仙境,大观园也是仙境。李纨的“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林黛玉的“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都指出了这一点。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随行的众清客,甚至想在大观园正门处的石牌坊上直接写上“蓬莱仙境”四个大字,而“蓬莱仙境”就是“太虚幻境”。因为,宝玉在进入太虚幻境后,首先看到的是:“朱栏白石,绿树清溪”,“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脂批在其后批道:“一篇蓬莱赋”,把太虚幻境直接比作蓬莱仙境。

    第三、太虚幻境的入口处有个石牌坊,大观园的正门处也有个石牌坊,而且外观几乎是一模一样,要不然宝玉怎么会一见到它,便有一种“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的感觉?这就说明,石牌坊是太虚幻境的标志,也是大观园的标志。

    第四、太虚幻境的中心是二门之内的“薄命司”,里面的主人均为闺阁女子,大观园也设在贾府的二门之内,里面的主人同样为闺阁女子。为了说明大观园是闺阁,作者还以“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为题,把黛玉被这些闺阁词藻所触动的情景进行了大肆渲染,以此来烘托大观园的闺阁特征。这两出戏是家喻户晓的闺阁戏,所谓“通戏语”和“警芳心”,说的就是书的主题与《西厢记》和《牡丹亭》里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太虚幻境里有十二钗,大观园里也有十二钗,太虚幻境有“薄命司”,大观园里有“葬花冢”二者遥相呼应,体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