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探秘-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121章 、胤祯被秘密立为太子的时间之谜(9)() 
“色”和“情”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不在“色”何依?“色”不存“情”焉附?情色两全才称得上完美,称得上圆满。柳湘莲拒不承认他与尤三姐的关系,就等于让“情色”俱毁,“金玉”皆坠。作者把尤三姐之死形容为“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尤三姐之死意味着“桃之夭夭”的希望彻底破灭,意味着“一损俱损”的厄运从此开始,意味着宁和荣不复存在。尽管柳湘莲在尤三姐死后把她成之为“贤妻”,直接承认了他们合法夫妻的关系,但为时已晚,失去的再也无法挽回。

    可以说,尤三姐的死让“偷娶”成为了现实,让“思嫁”化为泡影,贾府的最后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

    (5)柳二郎一冷入空门

    然而,尤三姐之死并不是故事的结束,她和柳湘莲还有一个伤心话别的过程,这个情节把尤三姐之死与太虚幻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尤三姐死后,柳湘莲心情十分沉痛,他没有想到,三姐“如此标致”,却又如此刚烈,对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当他正在茫然不知何往时,恍恍惚惚之间被一个小厮带到了薛家为他准备的婚房内,此时尤三姐从外面走了进来,只见她:

    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卷册子,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说着便走。湘莲不舍,忙欲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便说:“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说毕,一阵香风,无影无踪去了。

    在这短短的告别仪式上,尤三姐的悲伤全都写在了脸上,她一方面指责柳湘莲“冷心冷面”,辜负了她五年来的一片痴情;另一面又自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说完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很显然,她的最终归宿是太虚幻境,她的新角色是警幻仙姑,她的新使命是“修注”《红楼梦》。

    尤三姐所说的“冷心冷面”,指的是:在关键时刻柳湘莲“无情”的抛弃了她,迫使她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让“金玉良缘”化为泡影。但柳湘莲的无情正是缘于有情,而且这个“情”还是来自尤三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尤三姐和秦可卿一样,是情的代表,是情的化身,故而被称作“情小妹”。所谓“误被情惑”,指的是她被情所误,被情所害,就像秦可卿被情所误,被情所害一样。

    鸳鸯剑本是情的象征,可是它却直接害死了情小妹,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护情,也有可能害情,不幸的是这一次它充当了后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主人公用情不当,把情用在了不该用的人身上,就像东郭先生用情于狼一样,结果反而被情所害。所以,脂批在六十六回的回后这样写道:

    鸳鸯剑能斩鸳鸯,鸳鸯人能破鸳鸯,岂有此理?鸳鸯剑梦里不会杀奸妇,鸳鸯人白日却要助淫夫,焉有此情?真天地间不测的怪事。

    这就是说,鸳鸯剑没有斩杀“奸妇”,反而将一对鸳鸯送上了不归之路,它不但没有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恶果。所以,尤三姐才会说“耻情而觉”。尤三姐的这番表白,代表了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深刻反思,里面不仅有痛苦,有悔恨,更有行动。这个行动就是到太虚幻境去把这件事记录在案,让它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警示后人的一面镜子,这就是尤三姐到太虚幻境要完成的使命。她“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卷册子”来见柳湘莲,此时鸳鸯剑依然是情的代表,“卷册子”则是情的产物。这一次鸳鸯剑要发挥的是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就是:一方面揭露真相,为主人公的前生之情雪耻;另一方面把奸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示众,使其掩盖历史,瞒天过海的阴谋无法得逞。这就是为什么尤三姐说她“来自情天,去由情地”的原因。无论“情天”还是“情地”,都是主人公的归宿,都是其“情”有始有终的“真如福地”。

    在与尤三姐最后告别之后,柳湘莲也斩断情根,遁入空门,让自己在人世间消逝的无影无踪。他与尤三姐的婚姻就好像是薛家的一场梦,转眼便成了过眼烟云,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一生都萍踪浪迹的他,如同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匆匆过客,没有人知道他来自哪里,去向了何方,就好像是飘在空中的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其实,只要他的“情”有了归宿,也就等于他自己有了归宿。眼前的消失,只是为了将来的再现,为了前生、后世之“情”的永恒。

    其实,在柳湘莲“冷心冷面”的背后,隐藏着一件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这个历史真相就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被动局面,面对群情激愤的手足兄弟,面对篡位者的磨刀霍霍,他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撕破脸来大干一场,要么顺势而为,把眼前剑拔弩张的局面平息下去。柳湘莲对尤三姐的“冷心冷面”,恰恰说明他选择了后者。

    从胤祯的经历和本领来看,他不是没有能力与这个篡位者抗衡,他手握兵权,随时可以采取反制行动,将被动变为主动。柳湘莲在危急之中,解救薛蟠性命的那场戏,就是对他擒贼拿盗本领的一次展示。想想看,薛蟠是什么人?是与贾珍、贾琏一路的货色。柳湘莲对付令薛蟠闻风丧胆,束手无策的强盗都如此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难道还对付不了贾珍、贾琏一干人吗?(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22章 、胤祯被秘密立为太子的时间之谜(10)() 
胤祯有充足理由这样做,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东西放不下,这就是父皇特别看重的“情”。这个“情”是对大清的情,对祖宗的情,对先皇的情,对骨肉的情。倘若他采取“文死谏,武死战”的激烈做法奋起反抗,将“弃君于何地”?“弃国于何地”?这无异于悖逆之行上再添不义之举,与他长期坚守的“情”背道而驰。为了顾全大局,他不得不以放弃皇位为代价,来换取大清的太平,换取家族的安宁,换取手足的和睦相处。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情义换来的却是无情无义;他的手足之情,换来的却是骨肉相残;他的一片赤诚之心,换来的却是家族的灭顶之灾。当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用心灵和生命守护的那份“情”被无情的践踏时,他的悲哀,他的心痛,他的悔恨无以言表。这就是为什么尤三姐说她“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要到太虚幻境去修注来生的原因。脂批对宝玉的评价是“情不情”,意思是说,他“情”的初衷,换来的却是“不情”的结果。这种事与愿违的悲剧,令他“惭恨”一生,无法释怀,除了著书立说,除了揭露真相,没有别的方法让他能够平复心情,稍有安慰。可以说,《红楼梦》的诞生是对“情不情”恶果的一次救赎,一次还债,一次深刻的反思。这段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教训,也是整个家族的教训,所以他必须把它记录下来,让它成为大清历史的一部分。

    (6)胤祯册封的具体年份

    尽管柳湘莲和尤三姐的故事以悲剧告终,但是这个故事向我们明确透露了胤祯被秘密立为太子的时间线索。尤二姐在向贾琏介绍尤三姐和柳湘莲的关系时,特别强调了他们相识在“五年前”。尤三姐指责柳湘莲“冷面冷心”时说:“妾痴情待君五年矣”。这就充分说明,胤祯作为太子的历史有五年之久。

    那么这个时间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康熙去世的那一天算起。为什么要这样算呢?因为尤氏姊妹说这番话的时候,已是双双落入yin窟,成为奸人的掌中玩物。也就是说,正是雍正篡位,胤祯尚未赶回京城之前。康熙的去世,正是雍正篡位,胤祯失位的起因,所以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我们都知道,康熙是1722年11月13日去世的,从这个时间往前推五年的话,那就是1717年11月。尤二姐所说的“五年前”,应指的就是在这个时间之前。这恰恰说明,胤祯是在1717年11月之前被秘密立为太子,正式成为康熙接班人的。被册立之后,他于1718年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被派往西北戍边,在那里一干就是四年,直到康熙去世。

    虽然胤祯太子的身份没有公开,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家族的人包括其同母兄弟四阿哥在内都知道这件事,甚至连朝廷的王公大臣都心知肚明,因为康熙对此有过明确的暗示。胤祯于1718年被派往西北时,从北京出发的送行仪式十分隆重,远远超出了一个抚远大将军应该享有的规格。阎崇年在他的《清宫疑案正解》中,对这件事的介绍是这样写的:

    行前,康熙帝亲往堂子行祭告礼;亲御太和殿授印;胤禵(即胤祯)乘马出天安门,诸王、二品以上文武官员都到德胜门外军营送行。胤禵称“大将军王”,用正黄旗纛。

    如此高规格的送别仪式,或许是康熙有意这样安排,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胤祯的这一特殊地位和身份,让朝廷内外心照不宣。当然,康熙对胤祯本人交代的就更清楚了,他甚至把册封的诏书直接交到了他的手里,由其亲自保管,为的是以防不测。所以说,对胤祯而言,1717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他正式成为康熙朝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嗣。

    2、晴雯之死

    从尤三姐“思嫁”的故事中,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了胤祯被秘密立为太子的时间是在1717年,但它是1717年的几月几日呢?册封的诏书最后的下落又在哪里呢?这些内容显然没有隐藏在尤氏姐妹的故事当中,我们自然也就无从知晓,所以这件事的信息,到此为止,也只能算得到了一半,还有一半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那么另一半在哪里呢?我要告诉你,它被隐藏在了晴雯夭折的故事里。

    《红楼梦》的架构采用的是起承转合模式,秦可卿之死是故事的开始,晴雯之死是故事的结束,它们前后照应,头尾相贯,形成了以“情”起,以“情”收的文章格局。“情”是故事的一条主线,它把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让“大旨谈情”的主题贯穿始终。

    正因为如此,作者赋予了晴雯与秦可卿相同的意义和内涵,相同的地位和作用。二者的共性有以下几点:

    首先,她们都姓“情”,直接体现了书的主旨。

    其次,她们都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回来的,晴雯则是赖嬷嬷花钱买来的,二人的出生都很卑微,在贾府都没有地位,因而是“身为下贱”。可是,宝玉却把她们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在他的心目中,晴雯是“霁月”,是“彩云”,是“明”的象征。而秦可卿就更不用说了,整个红楼之梦都因她而有,因她而起,因她而生。所以,她们又都是“心比天高”。

    其三,她们都兼具宝钗和黛玉之美。秦可卿“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所以她又名“兼美”。晴雯身上同样发散这宝钗和黛玉之美,而恰恰是这个“美”最终害了她。荣府当家人王夫人对晴雯恨之入骨,因为她身上带有“春睡捧心之遗风”。“春睡”指的是杨贵妃,它来自秦可卿卧室的《海棠春睡图》。“捧心”指的是西施,它来自“东施效颦”的典故。在《红楼梦》里,杨贵妃就是宝钗,西施就是黛玉,所谓“春睡捧心之遗风”,指的就是晴雯身上具有鲜明的金玉之质。(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23章 、胤祯被秘密立为太子的时间之谜(11)() 
第四,她们都是中途夭折,一生事业付东流,死后都上天做了神仙。秦可卿的归宿,北静王交待得很清楚,他说:“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在宝玉心目中,晴雯死后同样登上仙界,做了花神,专司芙蓉之职,故宝玉的悼词这样写道:“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招,生侪兰蕙,死辖芙蓉”。

    第五,她们都与宝玉心心相印,灵性相通,都与宝玉有“柔情缱绻”,耳鬓厮磨的亲密关系。在梦中宝玉与秦可卿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在现实中他与晴雯形影不离,关系亲昵,非他人可比。其实,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的就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情”。

    第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晴雯淫丧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