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探秘-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闻櫘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石槨成灾,愧迨同灰之诮。

    这说明主人公原本打算与晴雯同生死,共命运的,但没想到她却先他而去,让“共穴之盟”的计划彻底落空。晴雯之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宝玉的红楼一梦彻底破灭,意味着手足之情失去了靠山,意味着贾府的宁和荣没有了庇护,也意味着篡位者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他在诔文中这样写道:

    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飒飒,蓬艾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而鬼泣。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哀,默默诉凭冷月。

    从这段凄婉哀痛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面对的是一堆黄土,一座坟茔,一弯冷月,这是他红楼一梦破灭的标志。宝玉的梦始于“天香楼”,始于“红绡帐”,始于“秦可卿”,终于“落日荒丘”,终于“黄土陇中”,终于“晴雯”。做梦的时候,有许多女儿陪伴左右,梦醒之时,却只有他孤零零一人,对景暗自神伤。

    有意思的是,宝玉祭奠仪式完成后,只见黛玉从花影中走了出来,把宝玉和他身边的丫头唬得不轻,以为是晴雯“显魂”来了。这就说明,这篇诔文不是祭奠晴雯一人的,黛玉和其她女儿都在其中。黛玉满面含笑的说道:“好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陇中,女儿命薄’”。并特别建议把“红绡帐里”换成“茜纱窗下”,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我们都知道,“茜纱窗”是黛玉居住的地方,这就进一步坐实了宝玉对景凭吊的对象,是包括黛玉在内的所有女儿。

    那么宝玉的红楼一梦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芙蓉女儿诔》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答案是什么。

    (1)、胤祯被秘密册封的具体年月

    胤祯秘密立为储君的时间,直接体现在宝玉和晴雯相处的时间上。《芙蓉女儿诔》一开始就这样写道: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觳、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

    “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这三句话显然是某年某月某日的意思。那么,它指的是哪年哪月哪日呢?它指的是阴历的1735年8月23日。这是什么日子呢?这是雍正死亡的日子。为什么说它指的是这个日子呢?因为“太平不易之元”,点明了这又是一个元年的开始,这又是一个新朝代的诞生。“蓉桂竞芳之月”,脂批在它的后面直接批道:“是八月”。那么八月也由此确定。“无可奈何之日”,指的是雍正死亡的那一天。为什么要用“无可奈何”来形容这个日子呢?因为雍正总想长生不老,整天到处寻觅不死的秘方,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还是进了“馒头庵”,所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谁都无法与死神抗衡。所以,作者将其形容为“无可奈何之日”。脂批说:“日更奇,细思日何难于说真某某,今偏如此说,则可知矣”。这就说明“无可奈何之日”里大有文章,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雍正朝的结束,就是乾隆朝的开始,这个时间正好是1735年8月23日。

    然而,此时此刻在这里进行祭祀的不是别人,正是雍正处心积虑想置于死地的胞弟胤祯。他不仅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而且活得比想要弄死他的人还要长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可见,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当中,包含了多少信息,也包含了多少难言之隐,也包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用这四个字来概括雍正的死亡之日,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26章 、胤祯被秘密立为太子的时间之谜(14)() 
按照一般的行文惯例,或者说诔文文体的格式,在交代了祭祀的时间和背景之后,还要交代祭祀者和被祭祀者的身份。“群花之蕊、冰鲛之觳,沁芳之泉、枫露之茗”,这四样东西看似微薄,其作用却不可小觑。如果你认真琢磨,细细体会的话,就会发现这里面隐含“花珍珠”的名字,也隐含“清”的属性。花蕊和鲛觳即“花珍珠”,泉和茗即“清”。“冰鲛之觳”是传说中鲛人(美人鱼)在南海海底织出的丝绢,因鲛人滴泪成珠,故而“冰鲛之觳”就有了珍珠的含意。这四样东西把祭祀者和被祭祀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其皇嗣的身份不言自明。毫无疑问,二者是同一个人,只不过祭祀者是“现在的我”,被祭祀者是“过去的我”,这就叫“观音自念观音经,求人不如求己”。正是这四样东西所包含的寓意,让这个祭祀活动变得纯洁而又神圣,与“芙蓉(莲花)”的主题相一致,相吻合。

    关于主人公与晴雯的关系,文章是这样写的: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晴雯的年龄只是一种象征意义,就像宝玉的年龄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一样。在《红楼梦》里,年龄、性别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意思,被作者赋予了真和假的属性,赋予了美和丑的寓意。比如女儿和男人就是区分“清”和“浊”的重要标志。元春的年龄被严格界定在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凡是这个年龄段的女子,无论主仆,无论尊卑,都具有元春的性质。女子到了十六岁,就意味着到了成婚的年龄,到了出阁的时候,可是晴雯偏偏是在这个年龄夭折,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宝玉的婚姻只停留在文字的约定上,并没有成为现实。也就是说,“金玉良缘”最终只是一纸空文,并没有如期履约。

    应该说,宝玉与晴雯相处的时间,就是胤祯被立为太子的时间。他们相处了多长时间呢?文章说:“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正是最后一句话,透露了胤祯被立为太子的具体的年份和月份。所谓“五年八月有奇”,指的是他作为太子的历史有五年零八个月还要多出几天。这个时间怎么算呢?同样是从康熙驾崩那一天算起,也就是从1722年的11月13日(阴历)算起。从这个时间往前推五年零八个月,正好是1717年的3月。也就是说,胤祯是在1717年的3月份被秘密立为太子的,这个时间与尤二姐尤三姐故事所披露的时间是一致的。

    康熙的第一任太子胤礽,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初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初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九月再废,最后将其拘禁看守,从此结束了他作为太子的历史。胤礽在位前后长达33年之久,本来康熙是想专心培养这个皇子,指望他能够不负众望,顺利接位,成为大清的一代明君。可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一系列事情,让康熙既痛心又失望,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废掉这位让他操碎了心的太子。

    胤礽被废后,由于太子位空缺,让诸皇子看到了希望,个个跃跃欲试,四出活动,使得皇子之间争锋相对,相互攻讦的态势越演越烈,最后达到十分严峻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决定秘密立储,以此来平息皇子之间的无谓争斗。如果说胤祯是在1717年的3月被秘密立为太子的,那么这个时间相距胤礽第二次被废已经过去了四年多。此时康熙已是64岁的高龄,对于皇嗣的人选,他已经没有时间再往下拖了。经过将近五年的考察,他最终选定胤祯,这个决定应该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旦决定就不可能再作更改。所以,如果一定要说存在“康熙遗诏”的话,那么就是这一份,不可能还有第二份。

    (2)胤祯册封的具体日期

    关于胤祯册封的时间,现在是“年”和“月”都有了,但没有“日”。如果没有“日”,这件事就不能算完整,就不能算有头有尾,作者的披露也不可能到此为止。所以,我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把这个“日”找出来。《芙蓉女儿诔》中,除了“仅五年八月有奇”的记载外,再没有相关记录,想从中找到“日”的线索显然不可能。那么这个“日”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一个难题。

    当然,它肯定隐藏在书中,这点毫无疑问,问题是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到那里去发现呢?这事还真让笔者费了一番脑筋,花了一番功夫,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转机就出现在突然的一念之间。“日”是一个很具体的时间,作者要隐藏它放在哪里最合适呢?过于大而化之藏不住,过于隐蔽又会让读者误解,达不到预期效果。除非这是一个大家特别熟悉,或者史书上已有明确记载的日子,比如康熙和雍正死亡的日期,但这个日子并不符合这个条件。那么作者的隐藏既要不显山露水,又要让人看得懂,或者说找得到。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一个地方符合这个条件,这就是某个人的生日。一旦确定了方向,“三月”就成了我们寻找这个日子的重要线索,那么谁的生日在三月份呢?(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27章 、胤祯被秘密立为太子的时间之谜(15)() 
《红楼梦》人物的生日和年龄、性别一样,都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元春的生日在大年初一,代表一个新的朝代的开始;宝玉的生日指的是《红楼梦》浴火重生的日子,虽然这个日子没有具体时间,但它一定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黛玉的生日和袭人的生日是同一天,都在二月的十二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或花神的生日。作者把这个日子作为她俩的生日,显然是为了突出其“花”的属性,“袭人”的身份;宝钗的生日在元月的二十一日,这个日子看上去有些奇怪,作为元春的她,生日本该在元月初一,但却被放在了元月的二十一日,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她已经错过了元月初一的婚期,元月二十一日是她的第二个婚期,虽说这个日子不是新年的第一天,但它依然是新春的开始,依然能体现“金玉良缘”的美好。

    那么,谁的生日在三月份呢?探春的生日在三月份。探春身份高贵,经历丰富,才华横溢,行事果敢,思维敏捷,这些在灯谜、花名签、诗词、文章中都有反映。她的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将其皇嗣(清明)的身份直接点明,将其外放的经历通过被放飞的风筝表现出来,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游丝一断浑无力”是其最终的命运,这个结局直接宣布了其皇嗣的历史以“半途而废”告终。可以说,探春的身上胤祯的特点最为突出,所包含的信息量最大,因而她的生日与皇嗣的诞生日有着直接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知道,胤祯的生日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无须作任何强调,只有他册封的日子是个谜,所以探春的生日就被作者用来隐藏这个特殊日子了。

    探春的生日出现在第七十回,这一回的题目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添柳絮词”。因为这是一个桃花盛开的日子,所以林黛玉以桃花为题,填了一首《桃花行》。我们知道,桃花是袭人,那么袭人又是谁呢?黛玉的诗这样写道:“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花和人中间隔着一个帘子,谁也看不清他的真面目,但林黛玉把重建桃花社的日子选定在探春生日这一天,这个举动恰恰说明,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探春。也就是说,三月二日是桃花日,也是“袭人”正式诞生的日子。

    探春的生日在三月初二,这个时间与《芙蓉女儿诔》中所说的“仅五年八月有奇”完全吻合。这个日子填补了立储日期的空白,让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在1717年的3月2日康熙秘密颁发诏书,正式册封胤祯为皇太子。让我们记住这一天吧,它是康熙朝第二位皇嗣诞生的日子,也是胤祯正式成为康熙接班人的日子,这一天应该被历史铭记,也应该被后人铭记。

    从这一卷的分析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皇位沦陷的全过程,也看到了“康熙遗诏”被毁的全过程。胤祯在失去皇位,失去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