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宋-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青上前一步,满面喜色,“臣在!”

    “任命你为太尉,河北东西路都总管,统帅河北大军。”

    “遵旨!”

    “未央何在!”

    “臣在!”

    “命你为行军参赞,随军参赞军机。”

    “遵旨!”

    。。。。。。

    一道道旨意,从赵祯的口中悬了出去,诡异的是,原本赵祯许下的让夏竦坐镇京畿,现在变了,换成了唐介、贾昌朝、辅弼三人共同执掌。

    别看只是换了人,这其中的学问大了去了。

    唐介是三司使,掌管朝堂一应钱粮,换上他,很明显就是赵祯不希望有人掣肘,再加上唐介一向忠心耿耿,值得信任。

    贾昌朝与辅弼是中立派,他们坐镇,保守派也不会骤然发难,而且这两人手腕极高,不逊于文彦博这种老狐狸。

    至于其他人,各有其职。

    反而首相夏竦,坐了冷板凳,你不是病了吗?那就继续病着吧。

    皇帝让你病,你不敢不病,没病也必须有病。

    一想到这里,夏竦浑身冷汗滚滚,出了大殿,冷风一吹,顿时头疼愈烈,惨叫一声,倒地不起。

    郑骧与庞籍连忙上前扶起夏竦,庞籍的双指头,更是搭在了夏竦的脉门之上。

    过了一会,庞籍面色难看,这下子,我们的夏相公是真真切切的病了,风邪入体,一时半会,估计是好不了了。

    庞籍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郑骧愤怒的看着离去的庞籍一言不发,背起老师,慢慢走出了宫门,送上了马车。

    若是别的时候,大臣昏倒,赵祯不说嘘寒问暖,也会让人相送,今日夏竦就没有了这个待遇,只能说他太倒霉了,触了霉头。

    堂堂大宋首相,虽然没有明旨免除职务,但是大家都能看出来,夏竦在皇帝的眼里面,已经一文不值了,一时间所有人都如同避瘟神一般,避开夏竦的马车。

    。。。。。。

    “行军参赞是个什么官?从来没听过,不是什么野路子的官职吧?”未央不满的对曹佾抱怨道。

    曹佾哂笑道:“得了便宜还卖乖!太尉还不常设呢,这次不也封给了狄青?关键不是官职大小,而是参赞军机这四个字,多少人求了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你小子平白得了大便宜,还在这鬼叫什么?”

    未央不由翻了个白眼。

    说起来,大宋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太祖是北周武将,黄袍加身获得的帝位,结束了五代十国,成立了大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很多虚职,大宋沿袭了唐朝的很多官职,又保留了五代十国时期其他国家官员的官职,同时又设立了大宋有实权的官员职位。

    大宋的官员基本上不管所受官职的事,也就是说,正官不管事,由其它官员来管,就像一个局的局长不管局长里面的所有事,有其它一位官员来管,例如门下省,门下侍中为门下省最高长官,也是宰相,门下平章事也是门下高官官、宰相,但会出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来管理门下省所有事,还会有参知政事来负责所有的事情,大宋还有很多新设的官员职位。

    所以大宋的官员有官和差遣及职之分,“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所以所谓的行军参赞,也就是赵祯一时兴起弄的一个官职,并没有什么实际职责,只是方便跟在赵祯身边,随时随地询问一些事情罢了。

    这就是简在帝心啊!

    未央美滋滋的,觉得这样也不错,不担责任,还能获得巨大的功劳,简直太完美了。

    “想明白了?”曹佾斜睨着未央道:“想明白了就行,这年头,最怕圣人突然间给你一个真正的官职,到时候你就真的凉透了,升迁的机会就不大了,反而这种不知名的官职,说明圣人想要重用你,这就是先兆。”

    未央表示受教,开心的简直要飞起来了。

    所谓行军参赞,自己肯定要跟在赵祯身边,自己的锦衣卫也一定是攻坚的中坚力量,这一次要是真打下来,军功还不是大把大把的?

    一想到能一战把辽国打怂,进而以绝对的优势,打开辽国的市场,不出十年,未央有把握一战而灭辽国,从此辽国将不再是大宋的威胁,反而会为大宋源源不断的输送血液。

    比如石油,比如原木,比如黄金!

    未央的计划分为很多步奏,石油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只要此战过后,未央就会着手实施,到时候携着大胜之威,又有皇帝撑腰,还有诸多有才华、有本事的人摇旗呐喊,最主要的是,暨行书院的第一批学生,也即将走入社会了,他们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又被灌了一肚子的学问,比起这衮衮诸公来说,接受了未央的思想,更能与他紧密配合。

    一旦到那时候,未央有把握,打造出一个真正的煌煌盛世。

    一想到这里,未央就激动的浑身发抖。

第252章 天子挥剑() 
君王出行,自古以来,都是有定制的,无论是巡视还是亲征,都必须有符合天子出行的规制,这也是文臣们反对天子出行的原因之一。

    中国历代皇帝“乘金根车、驾六马”的乘舆制度,其源头应在夏、商、周的礼仪制度,即“三代之礼”,可谓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乘舆是被历代统治阶级作为代表等级和身份的重要标志,象征着权力,其森严的等级规定是绝对不允许僭越的。

    古代对乘舆制度是非常重视的。乘舆制度,不仅在周代规定“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一”,是周礼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还是尔后历代王朝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朝代的正史,即二十五史,以及其他文献中都有关于历史的和当朝的乘舆制度的记载,例如,有文献记载秦始皇以水为德:“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40又有文献记载:“秦并天下,阅三代之礼。或曰,殷瑞山车,金根之色,汉承秦制,御为乘舆,孔子所谓‘乘殷之辂者也’。”

    按礼制,皇帝出行的仪仗极隆重,称“车驾卤簿”,分为大驾卤簿、法架卤簿、小架卤簿三种。“卤”通“橹”,意指大盾;“簿”为簿册。可知设立卤簿仪仗的初衷是保卫天子安全。后来随着仪仗规模的扩张、礼制的发展,车驾卤簿的护卫功能弱化,宣示皇家威仪与天子尊贵的礼仪功能凸显出来。其中大驾卤簿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一般来说,天子南郊祭天大典才需要动用大驾卤簿。北宋的大驾卤簿仪仗尤其盛大,宋仁宗时,“宋绶定卤簿,为《图记》十卷上之,诏以付秘阁。凡大驾,用二万六十一人”。

    宋画《大驾卤簿图书》,描绘的应该就是宋绶制订的卤簿仪仗。据研究者统计,此图卷共绘有“官吏将士五千四百八十一人,辂、辇、舆、车三十五种五十八乘,象六只,马二千八百七十三匹,果下马二匹,牛三十六头,旗、旗、旃、纛九十杆,乐器一千七百零一件,兵杖一千五百四十八,甲装四百九十四,仪仗四百九十七”。宋人重礼,对卤簿仪仗的讲究,既是渲染皇家威仪,也是为了展示南郊祭天的至高无上规格。

    不过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宋朝君主往往简化出行的仪仗与仪式,甚至出现“不成体统”的局面。据马端临《文献通考》,仁宗皇帝“车驾行幸,非郊庙大礼具陈卤簿外,其常日导从,惟前有驾头、后拥伞扇而已,殊无前典所载公卿奉引之盛。其侍从及百官属,下至厮役,皆杂行其道中。步辇之后,但以亲事官百余人执挝以殿,谓之禁卫。诸班劲骑,颇与乘舆相远,而士庶观者,率随扈从之人,夹道驰走,喧呼不禁。所过有旗亭市楼,垂帘外蔽,士民凭高下瞰,莫为严惮。逻司街使,恬不呵止,威令弛阙,玩习为常”。

    如此简陋的皇家仪仗,恐怕还不及后世一个县长下乡视察时之威风。围观皇帝的士庶,非但没有跪伏、回避,还跟随在皇室扈从之后,“夹道驰走,喧呼不禁”;皇帝车驾经过的街路,“士民凭高下瞰”,官方也“不呵止”。

    南宋绍兴年间,“自六飞南渡,务为简便,唯四孟享献,乘舆躬行,前为驾头,后止曲盖;而爪牙拱扈之士,或步或趋,错出离立,无复行列;至有酌献未毕,已舍而归;士民观者,骈肩接袂,杂遝虎士之中”。

    赵祯是个仁慈而节俭的君主,所以并不打算动用天子仪仗,只是亲卫,还有骑兵跟随,至于赵祯自己,也骑马而行。

    这匹马高达三米,浑身黝黑发亮,一身皮毛如同缎子似的,行走之间,风雷隐隐,宛如神龙。

    未央耷拉着脑袋跟在赵祯身后,骑着一匹阿拉伯战马,没办法,皇帝出京,自然要造势,要说这世间良驹无数,宫中更是有不少好马,但是能比得上未央的马王的,那真是绝无仅有了。

    为了给赵祯造势,未央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的爱马,还得紧紧跟着,不然马王万一发起脾气来,可没有人能制住它,要知道马王可是敢跟小白正面硬刚的主。

    说起小白,那家伙如今跟牛犊子似的,妥妥的一只插翅白虎,这次也跟着未央来了,不然放在蓬莱,实在是不放心,不过关在了马车里面罢了。

    赵祯骑着马王,精神抖擞,身穿金甲,头戴金冠,腰间悬挂一柄长剑,正是天子剑。

    道路两旁不知何时围满了百姓,看着赵祯与如此雄壮的骏马,惊呼连连,高声嘶喊,为大宋皇帝亲征摇旗呐喊,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夏竦撑着病躯率领文武百官,高声吟唱着《常武》,祝福天子大胜归来。

    赵祯坐在马王之上,轻轻的点了点头,猛然间,他抽出腰间的天子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朗声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诸君!出发!”

    三军轰然而动,赵祯终于对这个陈旧的世界,挥出了第一剑!

    这将是开天辟地般的一剑!开辟一个新的世界!

第253章 君臣相得() 
赵祯很兴奋,出了京城三百多里,还依旧处于亢奋状态,虽然在未央的要求下,钻进了马车,但是那种状态,却依旧保持。

    作为一个太平皇帝,而不是马上天子,能亲自出征,这是他儿时的梦想,可惜的是,自古以来,出了开国之时,那两代皇帝还能征战沙场,其他的皇帝,都被死死的限制在皇宫之中,不得随意出动。

    当然,汉武帝算是个例外,那家伙就不是个正常的皇帝。

    未央骑着马跟着皇帝的豪华马车,心里面很是腻味,自己的马王这会被陈琳这个老家伙牵走了,陈琳还一脸的理所当然,未央心里面很想让马王给他两脚,踢死他算了,不过毕竟两人关系不错,就没干,不过马王除了自己,这天下还真没有几人能骑乘,就算是皇帝也得在自己身边才行。

    听着后面马王长嘶,一阵混乱,未央心里嘿嘿一笑,幸灾乐祸,这会指不定马王在干啥呢。

    皇帝的车辇掀开了帘子,赵祯一脸兴奋的冲未央道:“未爱卿,上车回话。”

    未央只得老老实实的上了马车。

    马车很大,也很宽,别说皇帝一个人,就算是再来十个八个人,都不觉得拥挤,好在赵祯是个好皇帝,没有干出弄两个妃子放在马车里随驾的二货行为来。

    “坐吧!”赵祯笑呵呵的看着未央。

    未央一屁股坐了下来,丝毫没有任何不适,要是搁在旁人身上,不说如坐针毡,最起码也是个坐立不安。

    赵祯笑眯眯的道:“未爱卿,你与朕说实话,这次能不能赢?”

    对于这次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