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强帝主-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故事中,一个传说中的貂蝉把这两段故事连缀到了一起。《三国演义》里说,董卓死后貂蝉一直在吕布身边直到他城破命殒。后来貂蝉到哪里去了?民间传说她被曹操留在身边,直到关羽土城约三事委身于曹操帐下,又被曹孟德不怀好意地赐给了关羽,故事讲到这里出现两个版本,一是关公月下“斩”貂蝉,一是关公月下“释”貂蝉,都有相应的戏曲,释貂蝉的版本又有貂蝉自尽和出家两个结局。

    (本章完)

第224章 无标题章节()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骗我、如何处置呼?”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讲真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这句话,毕竟是个人就有脾气和血性,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不是,可是在三国中有一个人真的做到了,他是谁?大家对他很熟悉,或许有人会说他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但他还是最后的胜利者。

    ?

    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字仲达,出身在一个传承了千年的门阀士族世家,就是千年的时间里司马家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官,就算改朝换代,司马家照样存活了下来,并且在中华大地上有影响力,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其实司马代魏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毕竟东汉王朝的三大支柱,外戚、宦官、士族,外戚和宦官斗的两败俱伤,最后只活下来一个士族群体,而曹操之所以没有当成皇帝,就是曹操不同意在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曹操一门心思就想“依法治国”,可是曹丕这个家伙想当皇帝呀,刚开始满朝大臣也死活不同意,后来士族的代表陈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曹丕这才明白,什么忠于汉室,原来不就是要让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为官吗,曹丕同意了,于是魏文帝就诞生了,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为曹家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可是真实的情况是曹魏更多强大了,更多的士族门阀想依附曹魏,于是我们没有在史书上看见司马懿活跃在曹操和曹丕的时代。

    ?

    ?

    或许曹操真的杀人太多,最聪明的儿子曹冲(称象的那个)早夭,最喜欢的儿子曹植不擅长于政治,不得不传位于的长子曹丕没想到也是一个短命鬼四十岁就死了,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睿也还算可以,按照孙权的说法是曹丕已经差曹操很远了,曹睿就差的更远了,所以我们东吴就不用怕他们了,于是孙权就称帝了,这时候的司马懿算是崭露头角了,一直镇守关中与蜀汉对抗,可是没成想曹睿更加的短命三十六岁就死了。

    ?

    大家说孙权是不用怕了,可司马懿已经变成了四朝老臣,曹操六十六岁死的,曹丕四十岁,曹睿三十六岁,司马懿这个老狐狸活了七十二岁,什么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只老黄雀出山时才29岁,一直等啊等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司马懿才造了曹家的反,来了个鸠占鹊巢,大家说诸葛孔明料事如神有用吗,什么阴谋诡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卧龙凤雏,在时间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如此一来,大家说司马懿是不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我不和你比智谋,和你比耐心,和你比寿命,与人斗还得与天斗,生生的“熬”死你们,看谁活得长,活下来的才是胜利者!曹魏阵营中战功最为显赫的可以说就是司马懿,很多人认为在率领军兵能力方面司马懿甚至比诸葛亮更为出色,之所以在多次的对战中司马懿没有好的成绩,主要原因就在于曹操对司马懿并不信任。

    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回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司马懿和诸葛亮对战的时候并没有曹操参与其中,因为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是戏说的成分,因此文笔的精彩程度是第一被关注的,而对于事实正视的程度不是很高。

    在三国志中有很多记载表明曹操对司马懿并不完全信任,虽然在出战的时候由司马懿担任军师,甚至亲自统兵,但是在兵权方面非常分散,每次司马懿出征都会有曹操的直系亲属跟随掌管大权,兵权分散在数人手中,因此司马懿想要完全的集中兵力,进行统一的管理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再反观诸葛亮这一方阵营则不同,诸葛亮本身在谋略方面就极为出色,而且在蜀汉完全受到刘备的重视,所出的谋略刘备几乎是百分之百支持的,因此可以说在掌兵方面说一不二,能够完整地对所有的军队进行调动,在此种情况之下司马懿和诸葛亮进行对决,不仅在领兵力能力方面对决,更是在话语权方面对战,在话语权方面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不对等性决定了司马懿在对战中也很难占到任何便宜。

    不过司马懿在心智方面极为出众,是不争的事实,曹操在位的阶段中司马懿并没有展现出任何一丝一毫谋反的心理,但是他却将能兵将完全聚拢在自己的身边,并且大量地提拔人才,凝聚着属于自己的势力。

    后期曹魏被晋朝所取代,虽然是司马昭进行谋反,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司马懿在此前打好基础,无论是在领兵方面还是在,朝内大臣方面不都有很多人追随司马家族,这就让司马昭有了足够的能力进行篡权,如果不是司马懿打下的良好基础,司马昭即使再有野心也很难完成篡位这种事情。

    在用人以及组织人才为自己所用方面司马懿甚至比诸葛亮更为出色,诸葛亮从来没有过任何私心,提拔人才也是为了国家能够得到更好的栋梁之处,而司马懿却不是这样我们会发现在三国中司马懿提拔的将帅之才数量是最多的,远远高于寻找内部执政官员,这就是因为他知道想要获得一分成就,那么手中必须为我兵权,至少有四成之上的武将直接是司马懿提拔进入到管理层,自然这些人在后期司马昭某反篡权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原因,后期虽然很多人都说司马昭是不轨之人,但也有专家点评说司马懿之所以没有篡权并不是不想谋得江山,而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在他追随曹操的初期就已经有了谋反之心,心思甚为缜密,一直都没有被曹操发现。

    (本章完)

第225章 无标题章节() 
公元1911年10月27日,官至大清国邮传部尚书(相当于正部级)的盛宣怀被朝廷弹劾、追责,在京城的秋风萧瑟中躲进美国大使馆。这一天,距离后来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那场暴动,仅仅17天。

    深夜出逃

    “尚书大人逃跑了!”当紫禁城的小太监气喘吁吁地带来这个消息,皇族大臣与资政院议员们已经被四川的保路暴动折磨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与此同时,这起中国官员的出逃事件却在全球各大报纸上成为了谈论与报道的焦点。

    《华盛顿邮报》称盛宣怀在10月27日躲进了美国使馆,当晚在10名外国士兵的护送下前往天津。就在这一天,大清国国会(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盛宣怀立即处决以“明正典刑”。

    仅仅两天前,资政院的要求还不过是“免除职务”。25日路透社从北京发出的电文称,资政院要求中央政府罢免盛宣怀,是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这相当于向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曼彻斯特卫报》等广泛援引。

    西方媒体显然高估了清政府的胆识与魄力。26号,政府几乎没有任何挣扎就同意了资政院的要求,将盛宣怀“双开”。称“盛宣怀受国厚恩,竟敢违法行私,贻误大局,实属辜恩溺职”,下令“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但此时的资政院已经不再满足于行政性质的惩处,他们认定——必须要祭出一个替罪羊,才能“平四川之祸”。27日上午,资政院再次一致通过决议,要求立即处决盛宣怀。一个国家的立法机构,在缺乏证据的前提下,不经过审判,三天之内通过两项决议,要将本国政府的正部级官员置于死地,堪称世界议会史上的奇观。

    在得悉资政院要求处死盛宣怀的消息后,英国公使朱尔典、美国公使嘉乐恒、德国公使哈豪孙、法国代理公使斐格威紧急磋商,决心采取联合行动,保护盛宣怀。每个使馆各派两名军人,全副武装,由英、美使馆的汉文秘书丁家立和巴顿陪同,护送盛宣怀前往天津租界。

    根据日本官方后来披露的史料,盛宣怀从25日资政院通过罢免他的决议后,一方面极度失望,另一方面又充满恐惧。他在横滨正金银行“支店长”(支行行长)的宅邸内躲了两天。27号的“祭旗决议”一出,盛即逃往美国使馆寻求庇护。

    不知是因为朝中大员对盛宣怀的体认和同情,还是因为朝廷已经深陷麻烦自顾不暇,但迄今为止,的确没有任何史料证明对盛宣怀的营救行动受到了来自清廷的阻碍。27号当夜,盛宣怀在“四国部队”的严密保护下,满怀惆怅地离开了北京。

    官商之路

    在盛家的家谱记录中,早年的盛宣怀天资聪颖。祖父和父亲因此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但此后多年,盛宣怀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都名落孙山。

    1876年,盛宣怀结识了李鸿章的谋士杨宗濂。通过杨,他见到了李鸿章。就在这一年年底,盛宣怀成功筹资官款100万两,完成了晚清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中资收购外资公司的计划,使得轮船招商局的船只运输能力翻了一倍多。而不久之后,又让朝廷得以赎回淞沪铁路。他接手面临倒闭的国营上海机器织布局,积极从民间筹集资本,将传统的官办企业,变成了官督商办,并更名为华盛棉纺织厂,改组后的华盛经营大好。这都令李鸿章对他另眼相看。1881年12月,帝国电报局在天津成立。李鸿章在将盛宣怀收至麾下五年之后,终于将他推上了电报局总督办的位置。

    走到前台的盛宣怀在李鸿章的纵容和默许之下,用“金融投机”和“亏空公司”的罪名逼走买办商人唐廷枢、徐润,并在1885年成功入主轮船招商局。

    ?

    美国汉学家费维恺通过考证,认为从这一年一直到1895年,盛一直是李鸿章的经济事务代理人。似乎从结识李鸿章的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注定了不仅财源广进,而且官运亨通。

    认识李鸿章的第三年,盛被李带进了紫禁城得见光绪与慈禧,并被任命为天津河间署理兵备道,开始他的官场生涯。而入主轮船招商局后不久,又在李鸿章的安排下出任掌管直隶岁入的天津海关道,主管北京地区进出口商务与收入,成为李掌控京城经济的最重要的棋子。

    到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前,盛宣怀不仅控制着晚清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产业……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还掌控华盛厂。

    他既是这三家公司的总经理,又是最大的股东,既是富可敌国的企业首脑,又是位高权重的海关道。这样官商一体的个人地位,在当时几乎无人可比。

    到“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李鸿章被朝廷遗弃,扫地出门。人们本以为盛将从此一蹶不振,但没想到不久之后,他竟然在众人的觊觎中保住了自己的产业,东山再起。

    查看现存的《张文襄公全集》可以发现,当李鸿章还在清廷一呼百应的时候,狡兔三窟的盛宣怀就已经与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关系紧密。背靠张之洞,盛宣怀不但没有成为李鸿章垮台的陪葬,反而得到了汉阳铁厂的控制权,并且再次受到光绪帝召见。铁路之祸

    1909年,摄政王载沣在众人的要求下召盛宣怀进京,请他出任邮传部侍郎。此时的邮传部尚书是死对头袁世凯的亲信唐绍仪。和过去的官场争斗一样,盛必须用尽办法赶走唐才能坐上尚书的位置。而这一次,盛的办法是站在朝廷和各路老臣一边,攻击唐的铁路商办政策。

    盛的方法无疑是有效的。朝廷中出于各种原因反对将铁路商办的人占据了大多数,各路军队更是坚决反对。很快,载沣免去了唐绍仪的职务,盛宣怀终于如愿以偿,出任邮传部尚书。这是盛宣怀官场生涯的顶点,却也是他个人悲剧的开始。

    (本章完)

第226章 无标题章节() 
上任之后的盛宣怀继续在朝内老臣的支持下,强行推行他的铁路国有化战略。因为有公权力背书,当时的一些铁路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