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敌之大唐-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份红翎急报之中,他如实地描述了火烧朔方的经过,实事求是地记录了赵无敌的功劳,并对他坠落地下河流一事也没有隐瞒。

    既然人都已经不在了,那么久没有必要担心什么“木秀于林风必吹之”。而且,即便是赵无敌不在了,他还有沫儿,还有家人,怎么着也能为沫儿和他的家人多捞一些赏赐,让他们日后的生活也好有个着落。

    而今,赵无敌却平安归来,这样一来,他就必须要搞清楚其间的来龙去脉,并再拟一份奏章,将此事报于武后,否则,可是有欺君之罪的。

    而赵柔依又另有心思,她的目的就是赵无敌的出身。既然他精通常山赵氏的枪法,怎么可能和常山赵氏没有瓜葛和渊源?

    那么作为常山赵氏的当世家主,她有责任搞清楚赵无敌是不是她的族人?

    人一多,心思也就多了,且都急不可耐,可赵无敌却只有一个人,又该如何决断?

第251章 道门的艰难() 
大雪纷飞,北风凛冽。

    客房外的长廊中挤满了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甲胄森森的大将军,更多的则是江湖异人。

    他们全都两眼发光,一个个紧盯着赵无敌,恨不得一把将他给抓过去,好拷问个清楚和明白。

    秦怀玉身为左卫大将军,奉旨都督朔州兵马事,要知道左卫可是大唐南衙禁军十六卫之首,而他也因此成了名义上的南衙禁军统帅,由此可见其地位之尊崇,在大唐武官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至于这些江湖异人,哪一个都不简单,随便谁跺一跺脚,整个江湖都将经历一场大地震。

    孙老神仙就不用说了,他老人家可是经历了隋唐两朝的人瑞,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行医赠药,其足迹遍布了整个天下,可谓是活人无数,恩泽天下,早就被世间万民尊为活神仙。

    扫尘老道也不简单,别看他装疯卖傻,嘻嘻哈哈,整日里一副邋遢样子,以为他是个被赶出山门、四处流浪的野道士。

    其实,他的实际身份可够吓人的,是天下道门都领袖龙虎山的上一代掌教,因不能与外人言说的缘由,将掌教之位传给了弟子正一真人,而他自己却选择了诈死,行瞒天过海、金蝉脱壳之计瞒过了世人,从而化身扫尘老道游戏风尘。

    其他如西门天王、赵柔依等人,或是一个山门之主,或是一个隐世世家的家主,亦或是一个古老传承的长老级大佬,在如今的江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意挥挥手,都将搅动一时之风云。

    如今却全都挤在长廊中,眼巴巴地等待着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年轻人,这让赵无敌倍感压力,不由得有那么一点点紧张。

    在这关键的时刻,还是孙老神仙打破了冷场,他老人家呵呵一笑,道:“你们聊你们的啊,老夫我还是去替沫儿小丫头把把脉,看看怎么给她开个方子,调理调理身体。”

    他老人家活了一百年多岁,从前隋到大唐,从乱世到治世,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看得多了,也看得淡了。

    若不是因为七杀、破军和贪狼三星杀局,将影响世间千万黎庶的生与死,以及汉家苗裔的存亡,以他老人家淡薄的性子,才懒得跑来这北地趟这摊浑水。

    而今见赵无敌平安归来,也了却了心中的那一丝执念,对于其他的事情,哪有对医道的研究重要?

    沫儿小丫头病得奇怪,好的也离奇,完全颠覆了他的医道认知。这样的病案,自古以来也不曾听闻,纵然是将医术典籍翻烂,也找不出一点点痕迹。

    道门中人之所以离群索居,餐霞食露,一生苦修,其目的无非就是截取一线机缘,得以超脱凡尘,求得长生。

    孙老神仙也是道门中人,其一生的追求却与他人不同。他老人家一生醉心于研究医道,致力于治病救人,为解救天下人的病痛而奔走。

    比起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还是疑难杂症最对他的胃口、吸引他的眼球。

    而今,他遇到了一个亘古不曾有过的病例,哪里还有心思和他们瞎折腾?就是七杀

    老夫还是去研究医道,这些烦心的事情就交给老牛鼻子去折腾吧,反正这是他的最爱,也不算是欺负他。

    孙老神仙在小药童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向了客房的门,所到之处,本是拥挤不堪,如今却如同湖水被一刀劈开,从中让出了一条通道,所有人都陪着笑脸,小声提醒,让他老人家慢点,千万可不敢给摔出个好歹。

    尤其是扫尘老道做得特别显眼,老家伙屁颠屁颠地上前,扶住孙老神仙的另一侧,弯着腰,迈着小碎步,快到门口的时候,又抢先将门给打开,让孙老神仙进去。

    孙老神仙进了客房,门在身后关上,也将世俗的喧嚣和缥缈的长生给隔在门外。

    没有了孙老神仙,山门异人中就算扫尘老道辈分最大,资格也最老,下面该怎么“拷问”赵无敌自然要由他来安排。

    不过,老家伙可是个老奸巨猾之辈,一生吃过的盐比某些人吃的粮食还多,怎么会贸然出头,做那出头的椽子?

    此时,若没有秦怀玉在场倒也罢了,赵柔依、小裴娘子、西门天王和曹志刚都可算是他的晚辈,他老人家若是舍下老脸硬做一回主,也不见得会有人反对。

    可是,秦怀玉可就不同,人家可是大唐正经八百的大将军,此刻就杵在这里。若是无视他的存在,直接把赵无敌给弄到一边,噼里啪啦询问一番,未必太不把朝廷当回事了。

    山门虽号称隐居于世外,不问世事,不过,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要彻底切断与红尘俗世的联系,更是难上加难。

    譬如他们龙虎山,虽然被尊为道门祖庭,可是若没有朝廷的大力支持,顷刻间就什么也不是,谁也不会再拿你当回事。

    而他们的传承,是以道教的名义在人世间传播,需要极为广泛的受众,方能集得足够的气运。

    这样一来,他们就更加离不开朝廷的支持。

    不难想象,若是朝廷不鸟你,甚至是下旨打压你,以及转而扶持别的道统,而天下间多的是盲从之辈,人云亦云,习惯于跟在头羊后面。

    在皇权和道教的法旨之间,人们并不难做出选择。如此一来,失去了大批的信众,他们龙虎山还混个屁。

    如今之天下,自从武后上位以来,已经对道门很不满意,转而大力扶持佛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些惯会见风使舵的宵小之辈,纷纷大肆修建庙宇,塑立金身,一时间,佛门霸占了几多名山大川,隐隐有大兴之势。

    而与日渐兴旺的佛门相比,龙虎山的日子则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只能顿顿清汤寡水、艰难地维持着。

    老道自然知道武后之所以这么做,一切都是冲着他来的。因为在武后的眼里,自高祖之时起,就担任大唐国教掌教的紫阳真人,毫无疑问是李唐皇室钦定的护道者。

    而对于一心要开辟新朝,成就千古第一女帝伟业的武后来说,紫阳真人就成了绊脚石。

    而武后对绊脚石的处理方式,一向是简单而又粗暴,那就是连根拔起,再扔到茅厕中。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势,紫阳真人又该何去何从?

第252章 死得无奈() 
面对咄咄逼人的武后,紫阳真人却无法对抗,只能无奈地选择退让。

    而他的退让还不是以退为进、暂避其锋芒,以示弱来迷惑对手,而待到时机来临之时,东山再起,突然间从暗处出手、给予对手致命一击,从而一锤定音,反败为胜。

    这是兵家惯用的计谋,也是谋略家的隐忍之道,史上不乏有借此策而成功者。譬如司马懿,就是此道高手,一家子的阴谋家,前后历时三代四人,方才撷取了曹魏的大权,取而代之。

    不过,紫阳真人不是兵家,更加不想做阴谋家,且他龙虎山传承的根基在芸芸众生,怎么能和统御万民的皇家交恶、甚至是动手?

    为了让龙虎山一脉的道统能够传承下去,而不会在他的手上衰败、甚至是断绝,从而惹得历代祖师爷都死不瞑目,一个个争着抢着从坟墓中爬起来将他给掐死。

    他别无选择,只能牺牲自身,借以化解武后心中的忌惮。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从某种意思来说,也是必然的结局。

    谁让他活得太久、又在天下道门中拥有那么高的影响力呢?而今在大唐的土地上,每一座大大小小的道观以及道观中的每一个道士,从道教传承上来说都可以算是他的徒子徒孙。

    他老人家打一个喷嚏,都会被徒子徒孙们认为是三清道尊显灵,用“一呼百应”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威望。

    这一点其实就已经犯了帝王的大忌,换成谁当皇帝也不能容忍。

    帝王是孤独的,他们独坐在高位上,冷眼看百官们忙忙碌碌、勾心斗角,将士们征战沙场、马革裹尸,而升斗小民们缺衣少食、饥寒交迫

    人世间的一切,都看在他的眼中,苦与难,生与死,荣与辱,蝇营狗苟,偷奸耍滑,整个一个人家百态,何曾能瞒过帝王们广布天下的眼睛?

    龙虎山可不是一般的传承,前隋尊其为道教祖庭,可谓是尊崇有加,享誉千古。

    而本朝的高祖皇帝自立国后,曾大肆追溯老李家的列祖列宗,最后认定了道教祖师老子就是他们的祖先,也因此钦定了龙虎山为大唐王朝的护道者,道教也成了大唐的国教,一荣俱荣,与国同休。

    太宗皇帝继位以后,更是亲自前去龙虎山祭拜三清祖师,晓谕天下,并奉上金册玉书,敕封龙虎山为天下道门都领袖,而龙虎山的掌教也被尊为“真人”和“国师”,记入史册。

    待到高宗皇帝继位,他本来也打算效法太宗皇帝,前往龙虎山游览一番,顺便再给紫阳真人添加一份尊荣,谁料到却被时已上位的武后阻止。

    也就是在那一次,一心维持皇帝的权利、欲打压武后野心的上官仪,也就是上官婉儿的爷爷,因当朝驳斥武后,满口“牝鸡司晨,妇恃干政,乃国之乱像,亡国之兆矣!”

    不仅如此,他还以昔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旧事,借以劝谏高宗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最好是把野心勃勃、且不守妇道的武后给废了。

    武后可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小女子,当日见上官仪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他进行口诛笔伐,叽叽歪歪,没完没了,不由得大怒,从珠帘后扑出来,指着上官仪质问高宗皇帝:“何不扑杀此獠!”

    武后当作满朝文武的面,华丽地上演了一出“牝鸡司晨”的大戏,不仅将上官仪一族碾为齑粉,还借此拽下了珠帘,堂而皇之地走上了前台,同高宗皇帝平起平坐。

    虽为忠臣,但却没眼力劲的上官仪人头落地,上官一族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死的死,做官奴的做官奴,剩下的三两小鱼小虾也只能潜伏在烂泥中苟延残喘。

    在武后的强势干涉下,“怕老婆”的高宗皇帝只能妥协,放弃了龙虎山之行,而是同武后一起登上泰山,进行祭天封禅。

    祭天和祭拜三清看上去貌似没多大区别,实则其中的区别可大了。

    高祖皇帝不是说老子是李唐皇室的祖先吗?

    而老子在传说中就是三清之一的太上道德天尊的化身,他进入此界,其目的就是为了将道教传承散播出去,从而强夺人族的气运。

    这样一来,三清全都成了老李家的老祖宗,祭拜三清就如同祭祖,李唐的气运和三清的气运就连在一起,这样下去,李唐的国运将传承万世,如日月同在,那么对于不甘雌伏的武后,何日才是出头之日?

    而泰山祭天则不同,天上可不是只有三清祖师,还有许许多多的神灵,甚至有独立门户单干且与三清祖师不怎么对付的西天佛陀。

    而且,武后对于舍龙虎山祭拜三清、而是去泰山祭天,可谓是让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找出了切实的证据。

    那就是自古以来,帝王之所以称之为“天子”,就是因为帝王是天的子嗣,代天牧守一界,教化万民。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泰山封禅的时候,收买术士提前设下了机关,演绎出一段神迹。而武后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被上尊号为“天后”,并与高宗皇帝并称为二帝,野心也越来越大。

    面对武后的忌惮,紫阳真人思前想后,觉得仅仅是退位还不够,并不足以让武后放心。

    只要他不死,还在龙虎山杵着,以他老人家的威望和号召力,只要振臂一呼,立刻就会有数不清的响应者,想干点什么并不是件难事。

    为了让武后放心,紫阳真人也想通了,不就是嫌我老人家活得太长,老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