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敌之大唐-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数。

    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两个老对头俱都成了亲王,地位尊崇,荣耀无限。

    这一点和后世史书上记载的一模一样,没有出现偏差,不过,接下来还是出现了变数,那就是原本被封为千乘郡王的武攸暨,而今却因为赵无敌的相让,让他“活捉”了突厥小可汗忽必利,从而占据了朔方大捷的第二功臣位置,给武帝大大长了脸面。

    定王,这个在原本的古史中直到李隆基登基以后,为安抚太平公主而给武攸暨加上的尊号提前问世了,让武攸暨一下子位列亲王行列,也将他给推到了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对立面。

第574章 三足鼎() 
新朝初立,万象更新!

    新皇帝大肆封赏天下有功之臣,赐予高官厚禄、良田美宅和金银珠宝,本就是一种惯例,自亘古以来不曾变,更何况武氏是以一女子之身成就帝王之业,建立了大周皇朝。

    如此丰功伟绩,纵观整段古史,哪怕是自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数遍人世间多少帝与皇,都不曾见过。

    她是女子之身,且是以武氏之名义创立了大周皇朝,那么她的娘家、也就是武氏一族同样水涨船高,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的皇族,将继承前朝李氏的所有权利、福祉和荣耀,甚至是在不定的将来,也就是武帝百年之后,继承整个天下大统。

    可武帝从来都不按规矩行事,出人意料之外不过是家常便饭,就譬如在武承嗣和武三思伸长脖子对大周太子之位望眼欲穿时,却意外地花落在李煜的头上。

    对于他二人来说,遭受了这个致命的打击还不算完,接下来在对武氏皇族子弟封赏一事上,再次给了他们一个当头棒喝。

    武攸暨封王了,且和他二人一样都是一字王,也就是爵位中的最高等级亲王。

    武攸暨的这个亲王可不一般,不同于皇嗣武煜的那几个有名无实的亲王儿子,而是实打实的王爵,且武攸暨手中同时掌控南北衙的禁军,其势已成,足以和武承嗣、武三思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左卫是南衙十六卫之首,左卫大将军在名义上也就是整个南衙禁军的统帅。以前的历任左卫大将军出于皇帝的牵制和提防,也就是说说而已,并不敢真把自己个当南衙十六卫统帅。

    可以前已成为昔日旧事,如今已是大不同,有了武帝的信赖和支持,武攸暨这个左卫大将军可就是实打实的南衙禁军统帅,谁也不敢把他当摆设,就连政事堂的诸位宰相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而武攸暨除了左卫大将军一职,还有一个千骑将军的头衔。可别小看这个千骑将军,手下虽只有一千人马,却是一股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足以改变皇朝的走向。

    千骑是从百骑扩充而来,而其根源则是大唐开国之初那支威名赫赫的元戎禁军,每一个都是从千军万马中选拔而出,曾征战天下,扫荡群雄,斩却敌酋,饱饮英雄血,搁在南衙中起码能捞一个校尉,可他们宁愿舍弃了功名和利禄,誓死报效帝王。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变迁,那一代元戎禁军已逝去,可精神却长留,始终不曾断绝。

    百骑作为帝王的亲卫,并不介入皇权的更替中,同时,也严禁同潜在的皇位继承人接触。

    他们是一支冷血之师,只效忠当世帝王。因此,当武后取代李唐成为新帝,并改国号为大周,千骑并不曾发生骚乱,而是平静地成为大周天子的亲卫,依然替帝王镇守着玄武门。

    武攸暨同时掌控左卫和千骑,在禁军中有了很大的话语权,假以时日,未尝不是又一个秦大将军。

    这样一来,有武帝撑腰的定王武攸暨,完全有资格介入大周社稷继承人之争,也因此和武承嗣、武三思分庭抗礼,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

    魏王、梁王和定王,三王鼎立,相对而言,各有各的优劣,谁也无法一锤定音,将对手横推。

    武承嗣入政事堂,有参政议政之权,同时把持着户部,主管天下钱粮和赋税,若以此为筹码,在调拨钱粮时略施手段,对各地刺史和军中将领行拉拢之计,必然将收获一批投机者效忠,从而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

    可武承嗣从来不曾这样想过,也不屑为之。他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自恃为皇族族长,地位尊崇,天生是要主宰大世浮沉的圣人,岂能与那些粗鄙之人厮混在一起?

    武三思是礼部尚书,主礼仪和教化,是个受人尊敬的清贵职位,但却没有调拨钱粮之权,也无法认命官员。

    不过,他的手段很高明,擅于拉拢党羽、收买人心,身边聚集了一批同党,俱都是才智卓绝之辈,被人称之为“三思五犬”。

    他靠着门下走狗的出谋划策,同武承嗣斗得难解难分,同时,利用武承嗣的倨傲,反其道而行之,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在武氏一族中也拉拢了一些子弟,结成了一个攻守同盟。

    譬如那位武懿宗,不战而逃,将云州拱手让给了突厥人,就连自身都被俘虏了。

    此举害得武后陷入四面楚歌中,一日三惊,夜不能眠,差不多举倾国之力兵分数路,开拔边地去救火。

    同时,武后还要竭力遮掩真相,不能让武懿宗这粒老鼠屎坏了她的谋划,派武三思这个不知兵的礼部尚书为大使总管北地诸事,其目的就是见机行事,主动和默啜接触,许以好处,好将武懿宗给捞回来。

    在赵无敌火烧朔方后,默啜大可汗如丧家之犬般仓皇逃窜,急于回到大草原,集结留守的铁骑先下手为强,强行收编了忽必利的部落,并在猝不及防下将一个大部落的首领一家子全都给砍了,吞并了人口和牛羊。

    几番兼并之后,在朔方损失惨重的默啜大可汗总算是恢复了一丝元气,手底下又有了三五万骑,足以震慑大草原各部。

    此时的默啜大可汗,眼睛里只有那些蠢蠢欲动的部落首领,至于攻打大唐,至少在十年内是不敢想了。

    在武三思派人接触,有意用小可汗忽必利交换武懿宗的时候,默啜大可汗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

    开玩笑,忽必利是对他的汗位威胁最大的人,早就想找个机会将他给砍了,如今天随人愿,让他落入唐人手中,方才乘机收编了他的部落,怎么可能要他回来?

    一个没有部落的首领,在大草原上连野狗都不如,其下场无非是冻死在茫茫大雪中,亦或是沦为他人的奴隶。

    无论是哪一种结局,对于突厥小可汗来说,都是无上的耻辱。我慈悲的默啜,怎么会允许发生这样的人间惨剧?不如就让他留在大唐,而唐人是好客的,想必会以好酒好肉招待他,将他给养得白白胖胖,乐不思突厥

第575章 第三极() 
面对武三思的试探,默啜断然回绝,不留丝毫谈判的余地。

    一个打了败仗全军覆没又失去了部落的小可汗,没有丝毫利用的价值,而且,再也用不着对其忌惮和提防,要之何用?

    他不想要回忽必利这个废物,同时,他又想到了大唐的富裕,不禁垂涎欲滴。

    传言大唐各地的粮草堆积如山,看上去比阴山还要巍峨和雄伟,简直就是超过了默啜大可汗的想象力,无法用言语描述。

    唐人全都敞开肚皮可着劲地吃,一日吃五顿,顿顿糜子馍加麦饭,吃一半扔一半,连吃带浪费,真特么地造孽,也不见天雷将他们给劈死!

    可最让默啜大可汗恼火的,却是唐人的粮食太多,怎么浪费都不见减少,库房里堆不下,就那么露天堆放,被风雨侵袭都腐烂了

    伟大的天狼神啊,看看您的子孙们,一个个对着北风哀嚎,年老体弱的被屠杀,因为粮食总是不够吃,无法养活所有的人,只能保住勇士和孩子以及能生育的妇人。

    我们勇猛的突厥人为了一口食物有多么不容易,从来不敢糟蹋一粒粮食,可就在南方,那些懦弱的唐人,却有吃不用的粮食。

    苍天啊,你何其不公!

    默啜一番悲天悯人之后,立马对武三思开出条件,放人可以,不仅是那个死胖子,就连那些官员都可以搭上,但却要拿粮食换,两百万石,少一粒都不行。

    归元二年,除了突厥寇边这件糟心事情以外,尚算是风调雨顺,是一个大丰收年景,大唐收上来的钱粮赋税堆满了所有的仓库。

    本想着过一个丰年,朝野上下都小小挥霍一把,再也不用扒着手指头过日子。

    可还没有来得及分赃,突厥大肆寇边,一连攻破十多座边城,整个北地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而西边也不太平,吐蕃和西突厥也赶着凑热闹,想乘机分一杯羹。

    大唐无力同时于三方开战,只好答应了西突厥的狮子大开口,花费了百万石粮食,换来一路退兵。

    如今,默啜一开口就是两百万石,可不是个小数目。大唐的确是大丰收,可也架不住你要一百万石,他要两百万石。

    其实以武三思的心思,干脆一口回绝,让默啜恼羞成怒下将武懿宗的脑袋给砍了,一了百了,既不用花费两百万石粮食,又不必担心死胖子回到神都说漏了嘴,让人知道了云州失陷的真相,岂不是两全其美?

    可他临行前,姑母曾一再嘱咐,要他将武懿宗给捞回来。

    默啜大可汗狮子大开口,索要的粮食数目太大,超过了武三思的权限。

    武三思虽有临机独断便宜行事的特权,可数年来的宦海沉浮养成了谨慎的性子,就是遇事留一线,不可做满,好给日后留下转圜的余地。

    兹事体大,他不敢擅专,于是将默啜大可汗的要求写成密奏,派亲信人飞马报往神都,请姑母决断。

    武后接到武三思的密奏,看到了那触目惊心的数字,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一下子拿出两百万石粮食,对大唐的国库存粮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差不多将丰收年打回到荒年,要说不肉疼那是自欺欺人。

    可面对默啜大可汗近似于不要脸的勒索,她除了全数给予、又能怎么办?

    武懿宗在云州的所作所为的确可算是一头猪,可问题是当日在云州守将的人选上,并没有一个宰相推举武懿宗,是她利用手中的权利力排众议,霸道地将武懿宗给安插在云州大都督的位置上,并给予十一万大军,指望他将云州打造成一座铁桶,扼守住北方的门户。

    如今将云州大败的真相宣之于众,告诉天下人是武懿宗不战而逃,将云州拱手让给突厥人,就连自身都被俘虏。

    可想而知,这样一来整个天下都将震动,以程处亮为首的老勋贵们还不得用口水将万象神宫给淹没了?

    她是武媚娘,从来不会承认失败的斗士,岂可向群臣低头,成为千夫所指?

    因此,武后只能打落门牙肚里吞,对群臣说武懿宗大都督力战默啜大可汗,直到城破时尚在城头死战,最终力竭被擒。

    大唐不能薄待为帝国血战的勇士,也不会轻言放弃一个将士,故此,将派武三思为大使同默啜大可汗交易,迎回武懿宗大都督和一众官员。

    武懿宗被赎回,不仅无罪,反而成了誓死不退的英豪,回神都以后被授予右金吾卫大将军,加郡王爵位。

    也正因为此事,武懿宗对将他给捞回来的武三思极为感激,若不是因为二人是同族兄弟,真恨不得拜其为义父。

    武承嗣主管钱粮,武三思人气爆棚,那么相对于他们二人,武攸暨的优势则是手底下有兵。

    兵者,国之利器也!

    女帝不死,有她老人家镇住场子,不管是枭雄和大豪,还是魑魅魍魉,都只能将野心藏在肚子里,不敢有丝毫异动。

    武承嗣、武三思、前朝开国勋贵一系、李唐皇室遗民、甚至是皇嗣武煜,可以勾心斗角,各出奇谋,合纵连横,拉结打压,在女帝看来都没有关系。

    朝中自有各派人马,为了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本是一件寻常事。作为帝王,最怕朝野上下抱成一团,而群臣之间派系林立,反而是帝王喜闻乐见。

    臣子们争斗不休,帝王高高在上,冷眼看大戏,哪一方势头过于强劲,则不动声色地打压一下,而对于危如累卵者,则巧妙地帮一把,总之要让他们保持一个大概的均势,不能过早分出胜负。

    这就是帝王之道,一般人还真玩不好。可女帝是谁?千万年来也就这么一个女皇帝,自幼就与人斗、与天斗、与命运斗,早就练就了娴熟的各种手段,简直就是一个皇权斗士。

    女帝在世日,兵权只不过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表示此人是女帝的心腹,除此之外,并不能真的控制大军。

    可一旦女帝走到寿元的尽头,武攸暨手中的兵权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