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敌之大唐-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那里得意洋洋,另外二张不乐意了,两人假意谦逊了一番,由张同休先来。

    只见张同休让人扛来一只大铁箱子,置于铁架上,其下搁置好几只火盆,燃烧碳火,然后是把一头活驴拴在一个小屋子里,烘起炭火,再放一盆五味汁,方法同张昌期所为大同小异。

    最后是张昌仪出马,他是在地上钉上四个铁橛子,把狗的四只爪子绑在橛子上,然后放出鹰鹞,把狗按在下面吃它的活肉,把肉都吃尽了狗还没死,那狗的号叫声极为酸楚,让人再也不忍听下去。

    他的想法的确奇妙,也够狠,可张昌期和张同休不干了,质疑他违规,破坏了三人的约定。

    他们的赌局是每人烹制一道美食,可你张昌仪的美食在哪里?咱们说的美食可是让人品尝的,你拿鹰鹞蒙混可不行。

    “二位要品尝美食,此小事耳,有何难哉?且请稍候。”

    张昌仪对豪奴附耳低语,只见那豪奴将张昌仪的那匹通体雪白的坐骑给牵过来,手腕一翻,雪亮的刀光一闪,直接破开马的肋骨取出肠子,拿去洗涮干净,切成小段,放在一个银盆里,加了上好的三勒浆用小火烹制。

    过了很长时间那匹白马方才死去,让围观的人们唏嘘不已,同时,也对这三人的大手笔而赞叹不已。

    要知道这匹马可是价值不菲,通体毛色纯白,几乎看不到一丝杂色,且体格高大腿脚矫健,可算是千里挑一也不为过。

    这样一匹良马,没有几十万钱是买不到的,可却为了吃一口马肠,就活生生给宰了,实在是太凶残和浪费了。

    赵无敌此番出行做的是自家的轻车,样式普通,并不显眼,也没有亮起官幡,就连拉车的马儿都只有一匹。

    他们听在街道对面,同张同休他们隔着一条长街,因为张同休他们可没有想到安王爷在不远处将他们晒富的行径给看了个仔细。

    安王爷也就是看看而已,因为他知道这几个人蹦跶了不了几年了,就好比那冢中枯骨,差不多已是半死之人,也赖得和他们计较。

    他轻轻拍打车窗,让车夫启程,不就是一群闲得淡疼的浪荡子斗富斗狠,有什么好看的?

    安王的车驾从明德门出长安,顺着宽阔的官道一路南行,过了那座熟悉的小山坡,朝东一拐,踏上一条临时修建的黄土道,来到了神武军大营中。

    这里有一方湖泊,面积不大,但也尽够五千人们使用。神武军将大营安扎在湖畔,离着官道尚有十来里远,附近并无农家,且不远处有一片山峦起伏,草木苍翠,佳木葱茏,溪水潺潺,汇聚成这一方湖泊。

    山峦中野兽出没,湖中游鱼颇多,将士们闲来无事入山捕猎,下湖打鱼,改善一番伙食之余,小日子过得颇为轻松惬意。

    大帐中坐满了人,别将郭破、中郎将赵九节、安庆、安之山,参军王子昂、行军书记王军和周方,汇聚在一起。

    安王未曾开口,别将郭破就咧着大嘴打哈哈:“大帅,您与四夫人大喜,末将等职责在身,不敢擅离军营,也没有去给您道喜。今儿正好您来了,就让末将做东,好好乐呵乐呵。”

    中郎将安之山也凑趣道:“是啊,大帅,今儿有肥鱼、麂鹿、黄羊,最难得的是郭将军昨儿射了一只猛虎,都没舍得吃,专门给大帅留着呢!”

    “那玩意儿可是大补,大帅新得佳人,那个啊哈哈哈,都懂的。”赵九节也不是好鸟,直接朝那方面拉扯。

    赵无敌一挥手,打断了他们的胡咧咧,肃声正色道:“行了,吃吃喝喝的事情等会再说,本帅先转告你们一件大事。

    陛下要检阅神武军,地点自然是在长安城中,至于时间估摸着也就是最近几日。本帅打算挑选一千人马进长安,接受陛下和朝臣的检阅。

    本帅可告诉你们,全都打起精神来,展现出咱们神武军的军威,让他们看看咱们有没有能力征伐吐蕃,扫荡大周四夷中最后一个敌人。”

    听说女帝要检阅,众将还真没当回事。对于如今的神武军来说,绝大多数将士别说见过女帝,就连长安都没有进入。在他们心中,只知有大帅,不知有女帝,自家大帅的话比圣旨好使多了。

    相对于女帝的检阅,他们更在乎的是征伐吐蕃。自吐蕃立国以来,中土王朝自隋而唐再到大周,同吐蕃之间的战争中从来都没有占到便宜,甚至还发生了薛仁贵兵败大非川那样的耻辱。

    而不久的将来,他们将追随大帅征伐吐蕃,打进逻娑城,生擒吐蕃赞普器弩悉弄,立下盖世奇功,在青史上留名。

    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将达到人间的极致,而能参加这场史诗一样的战争,将是所有军中将士的毕生所望。

    他们向往这场史诗之战,不大在乎女帝检阅,可大帅既然将两者联系在一起,那么也不能不给女帝几分面子。

    五千骑兵,从中挑选一千骑,对于别的军队也许是一件难事,可对于神武军却根本不是事,都不用挑挑捡捡,随便指定那一师都成。

    五千人马分属三名中郎将,一共是五个师的建制,最后还是大帅指定,挑了安之山的手下一师,并由别将郭破和安之山亲自带领,只等朝廷的命令一到,立马进京。

第900章 回营() 
没费一点周折,就选定了进长安接受女帝检阅的兵马,看天色尚未到正午,郭破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让人准备酒肉去了!

    赵无敌也不拦阻,只不过提出要乐呵三军一起乐呵,可不能让大帅和将军吃肉,士卒们连口汤都没得喝。

    行军书记周方连忙说道:“大帅放心,咱们这次来长安,携带的钱财足够。前几日府上往来扬州与长安之间的掌柜的,给送来了上百车的吃食,还有百万钱财,说是临行前王妃吩咐,给将士们的赏赐。

    郭将军早安排好了,今儿全军加餐,肉管够,至于酒每人一碗,还得分成两班,正午一班,夜间一班。”

    “好,郭破做得很好!”赵无敌点头道。

    行军在外,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哪怕是在长安城外也不行。作为军人,绝对不能将大军的安危寄托在外人的仁慈上。

    长安不是神武军的家,从来都不是,那里不知有多少人对神武军虎视眈眈,恨不得将他们给拆分或收编。

    赵无敌来到湖泊边,看烟波浩渺,雾气折腾,另外有一些士卒驾驭自制的简易木筏网鱼,一网下去,拉起来以后,能有近百斤肥鱼,其中有鳞甲鲜红的鲤鱼,一条条俱都肥硕得很,拾掇一下,的确是下酒的上品。

    呵呵,如今李唐江山不再,人们终于可以可着劲地享用鲤鱼了。换在数十年前,谁人要是敢捕食鲤鱼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就在安王手痒痒欲亲自下湖去一展身手的时候,行军书记王军急匆匆跑来,告诉大帅兵部来人,要见大帅。

    哦?对兵部来人,赵无敌很是诧异。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昨日女帝提议检阅神武军,怎么也要等到今日才能提交兵部和政事堂审议,相对于政事堂办事的效率,怎么也要扯皮好几日。

    可今儿莫非是政事堂的宰相们全都吃错了药?

    至于兵部来人是为了别的事情,安王都不做他想。

    兵部来的是一位郎中,看脸很陌生,名字也没听过,正规规矩矩地席地而坐,看安王进了大帐,立马起身,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躬身施礼:“下官王笛拜见安王殿下!”

    官员之间相见,自然是位卑者先向尊者施礼,自称大多统一为下官、末将,而对尊者则敬称其最高的官爵。

    赵无敌的官爵加起来太多了,一般人都不一定能记全乎,而最尊贵的就是安王、神武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上柱国,连在一起也够长了,除了在极为隆重的正式场合,一般人是不会这样称呼的。

    因此兵部郎中王笛称呼一声“安王”,根本就没毛病,神武大将军和扬州大都督等以后还会有第二个,可安王却只有一人,只要他老人家不犯迷糊去谋反,安王的爵位只能属于他以及他的子孙。

    因为安王的爵位不同于一般的王爵,女帝给加了“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八个字,也就是他赵无敌是安王,他儿子同样是安王,孙子也一样,不会逐代递减。

    大周的爵位承继大唐,自王爵开始可以世袭,但却是逐代递减的,譬如武承嗣是魏王,到了他儿子武延义头上,就得在魏王前面加个“嗣”字,成了嗣魏王。

    可别小看这一个“嗣”字,其间的差别可就大了,嗣魏王听着跟亲王沾边,但实际上享受的却是郡王的俸禄。

    而且,这还是因为武承嗣是武氏一族的族长,换成第二人直接就成了郡王,再下一代成公爵,再往下侯

    而赵无敌的安王是世袭罔替,子子孙孙都将是亲王,自大唐开国到如今的大周,都没有第二个人。

    “那个、王郎中是吧,不知前来有何公干?莫非是来劳军的?”安王打着哈哈,还故意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劳军的羊酒。

    王郎中老脸一红,恨不得在地上寻个缝隙钻进去。说实话,他们在兵部也曾提议过劳军一事,暂时主持兵部的左侍郎杜平也赞成,可劳军是需要钱粮的,待他们上了折子请户部拨付时,在政事堂给留中了。

    听杜侍郎回来转述,政事堂的诸位宰相大多不赞成,尤其是那个张柬之老匹夫,大放厥词,说的可特么难听了!

    一帮子粗鄙不堪的杀才,朝廷拿钱粮养着他们,为国征战是他们的分内之事,有什么功劳不功劳的?

    动不动就劳军?你们以为朝廷很有钱吗?天下十三道,多少州县,需要钱粮的多了去了,去岁楚州遭了水涝,占州遭了雪灾,河东道数州之地被蝗虫肆虐,颗粒无收,多少灾民嗷嗷待哺,连树皮草根都啃光了,你们这些武夫不想着体恤民情,却一心只看着吃吃喝喝,老夫就想问问你们,良心真的不疼吗?

    兵部的人都很不忿,就连王笛都在心里怒吼。老匹夫说话太让人寒心了,也不想想当年河北地大旱,蝗虫肆虐,加上契丹人作乱,大周先后损兵近七十万,可以说当时大周已经到了存亡之秋。

    可老匹夫你想想,是谁破家为国纳捐钱粮数千万?是谁力挽狂澜消灭了契丹和突厥,给大周迎来了太平盛世,才让你们这些田舍奴得以吟诗作赋,大肆倡导文风?

    安王也就是随口一说,神武军并不差钱,也不在乎户部那点赏赐,见王郎中一脸窘态,连忙将话题给岔开,问他此来何事?

    王郎中的确是问女帝检阅神武军而来,今日一早女帝让上官婉儿去政事堂传旨以后,宰相们稍作商议,就达成了共识,如何指派兵部具体实施。

    张柬之等人还是骄傲的,神武军威名在外,在升斗小民口中都快成神话了。可张柬之等人对安王的战例反复研究和推敲,却没有看到传说中的运筹帷幄鬼斧神工,反而有太多的巧合。

    这就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人,既然女帝要看,那么咱们就顺水推舟,让神武军进长安受检阅,也好在长安军民眼前将他们打落神坛。

    而且,哪怕是神武军真得骁勇善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长安有禁军数十万,区区一千人马能闹出多大的浪花?

第901章 好说话的王爷() 
昔年契丹之乱,大周前三次出兵,一次比一次窝囊,前后折损名将多人,更是损失了七十万大军,差点一下子将大周的脊梁骨给抽调了。

    自那以后,大周的军队可谓是伤筋动骨,加上北虐尽皆覆灭,再也没有了大草原上的威胁,文臣接机大肆宣扬盛世来临,该息兵戈、止刀兵,让天下万民休养生息,并在禁军招募上处处掣肘。

    以至于大周文风大盛,吟诗作赋随处可见,可如今整个长安各路兵马加在一起也就十来万,除了左右羽林、左右卫等少数尚有万余兵马以外,最少的恐怕只有三四千。

    长安拥兵数十万,不过是一个笑话,可此话出自张柬之之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张柬之是文臣,也是破落的世家子出身,而文人说话不都是喜欢夸张吗?稍微写首好诗那就是才高八斗,那一科出了几个才子,就被称之为大才车载船装,杀了百来个山贼,到了他们口中就是杀敌无数,太特么无耻了!

    政事堂的诸位定下了检阅一事之后,就做起了甩手掌柜,将诸般杂事扔给了兵部衙门。

    女帝检阅可不是小事,她老人家年纪大了,可受不了颠簸之苦,没有办法去军营大校场一览神武军的盖世风采。而神武军毕竟是外军,也不合适进皇宫,万一闹出点幺蛾子,谁能承担得起?

    这样一来,兵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