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诛红与八十红论-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本能。也许古代先人感应到本能的媒介传导,从而建立自身的思想世界。

    所以,知识本能是物质过程,这与唯物主义认识论并不矛盾。

    从20万年前的智人到5万年前新人,人类思想的萌发过程是对自然反映的汇集过程,也是知识的产生过程。

    知识本能是物质性动物本能,也是人类社会性的本能。它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

    那么,在昏黄火光照耀下岩画前的史前人类,他们在知识上显现本能有哪些哪?

    目前看,人类在寻求知识领域最凸显的本能是学习和探索。

    二、偶然性

    1、开放的本能

    本能是动物本身固有的、不学就会的能力。本能对于动物体现有益、规律、可重复等性质。

    英国**************出版的《技术史》开篇并没有叙述人类伟大的文明成就,而是从微小动物的本能开始。

    一种北美洲的砂蜂会在产卵期在土里挖一个斜向穴道,然后捉来一个毛虫麻醉放进巢穴,产卵后将巢穴用石头盖好;而后再去寻找另一只毛虫,麻醉、打开巢穴放进去、盖好——不断的重复这一过程,直至巢穴被填满毛虫;最后最精彩的是砂蜂会在巢穴用泥土盖好后,从其它地方带来沙砾铺在巢穴上面,用双颚夹住石头敲实巢穴上面的泥土使之坚硬,直至巢穴的地面与周围的区别迹象完全被消除。这种有趣的小生命就这样年复一年在大地上生存着。

    本能是生物生来就有的,那么我们人类是否可以不经历成长过程就自然成熟哪?

    比如,“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对古代司马迁书写的《史记》我们姑且听之。因为历史是人书写的,记录过程的不确定性是广泛存在的。

    西方流传着有名的古埃及王子实验。古埃及法老认为自己是神明后裔,自己的孩子同样如此。他将自己的孩子关进小黑屋,每天只让奴隶送吃的,希望其完成“生而神灵”的过程。然而,他的孩子从小黑屋里面出来时已经变成只会嘶吼的爬行动物。

    现代人基本都明了物种是可以退化的,本能也是如此。

    开放与封闭是物种前进和后退的原因和条件。而开放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二战后有人就人们在社会上的自我表达进行过调查。对比二战前后与战争中的行为得出一般结论:战争中人们趋向保守,和平时期人们趋向开放;对于个人来说,放松与开放通例,紧张与保守通例。在自然界同样道理,物种同类竞争导致物种开放式进化。例如,达尔文对于加拉帕戈斯群岛13种雀形目的鸣鸟的考察,对于这些偶然从南美洲飞抵这里的古老品系的后代在开放性的环境中,使得它们进化成不同的物种,著名鸟的喙部图案位于国家公园大门上方,开放性的食谱环境促进多样性的物种发展。所以,开放对于自然意味着繁盛,对于社会意味着富足。

    开放与封闭由于角度不同而可以转换,生物视角的转化也就可以形成物种前进和后退。

    像达尔文考察的鸣鸟,群岛大小地域可以说是封闭的,随着繁殖面临食物短缺,当鸣鸟视角转移后带来食物品种的多样,导致物种随之进化。

    而生物的本能也是随着生物感觉的开放与封闭,在物种前进和后退中呈现复杂或者单一。

    2、偶然与必然

    由于学科原因,在大学时代学习某一事件,听得最多的是“历史的必然”。

    对于人类自身有一种极端宇宙学理论叫“人择原理”。其由鲍罗和泰伯拉提出,内容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它。

    这听上去和“神明之子”同类的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社会的必然性问题。

    但讨论必然性就必然使我们站在事物发展的结果或者终点所在,对于人类来说如果要谋求发展就必须站在偶然性的角度,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开端。

    偶然性对于知识来说也就等于说未知,而未知是令人恐惧的。

    那么,你是否坚强哪?

    相信大家回答都是充满自信的。

    人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关意识产生在哪里?

    时间节点:4万年前,岩画下面的老人与孩子。

    我们假设岩画下面有两个不同的孩子会怎么样?

    一个孩子专注的听着老人的叙述;

    另一个孩子目光中闪动着怀疑。

    什么原因导致人类孩子诞生出新的人类情绪?

    假设老人说:鹿会去水边喝水,所以在水边会打到鹿。

    一个孩子跟随大人打猎,捕捉到了鹿。

    另一个孩子跟随大人打猎,鹿没有来,半路被狼吃掉了,孩子挨了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孩子的心理活动就会出现变化。

    怀疑,甚至否定,这些人类新的意识活动就诞生了。

    人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关意识会随之产生,否定之否定认识论随之萌芽,这一切都会推动人类的进步。

    这些事物在人类的学习和探索中,将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三、教育本质论

    1、教育本质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发展知识。这是教育的本质。

    归结以上内容,了解本能不仅可以考察知识的本质,也可以明了教育的方向。

    比如,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等问题。

    研究思想或者心理在同比验证时是有局限性的,本能同比验证是有普适性的。

    毕竟本能是物种的物质性现实显现的结果,是可以量化的。

    而思想在接受外界反应、再次反映出来会出现损耗,变得不全面、不确切、不适用。

    况且,我们的研究甚至就是一种学习。

    比如,研究荷叶开发新型涂料、研究蛛丝开发新型纤维、研究蝴蝶鳞片开发新型光学材料……

    所以有人说:人类的技术研究就是在看懂一本自然之书。

    可惜,我们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社会生活中还是要避免破坏自然的现象发生。

    学习与探索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无论对于知识还是教育都如此。

    但人类产生这两种能力代表着百万年时间在自身上留下的印痕,甚至是5亿年前的物种大爆发时就已经开始铭刻。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古猿、古人类都没有停下他们的步伐。当人类站在生命之巅时,我们是需要感受自己的渺小的,否则依然会面临退化的威胁。

    是的,学习与探索是生物普遍具有的能力,恐怕细菌时代就已经如此了。

    学习是一种生物规律行为,趋向同一、统一。当有益于生物进化的被铭刻在化石上,就表明生物对自然规律的学习,对自然知识的汇集。学习是有效率性的,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对自然知识的记录过程。

    比如,常见现象:在学习时候,有的学生安静意识极强,噪声意味着烦躁。所以高考时酒店房间紧张,因为面临人生大考的学子们需要安静的环境。由于现代教育的复杂化,这样的本能特点是多样化发展的。

    学习的时效性对于古生物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如果不能完成有益自身的进化,就会被吃掉或者淘汰;对于岩画下的原始人意味着是否能够快速获得食物,否则就会面临饥饿。

    所以,学习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习行为发生可以产生更多的本能反映,因此研究本能可以更多角度去透视知识和教育。

    由于学习意味对进步的追求,所以学习也表现为对规律或知识的堆积。沿着这种自然反应前进的人们在现代社会里面表现为学优生出现。学优生表明学习时效性的成功、教育的直线距离完成。他们往往被教育者拿来作为标的。

    学习虽然是进步的铭记,但学习本能对知识进步推动的时效性却要差一些。因为像酿酒发酵需要时间一样,学习本能对知识堆积要达到****的程度需要时间的积累。

    学习本能形成了知识的延展性。有人会说:进化不是在突变中完成的吗?是的。但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需要将人类进化史压缩成2分钟的纪录片,学习本能在其中是演进的。突变在探索领域去研究,这种角度变幻或许很别扭,但需要如此。

    在教育里面,学习与探索应该是同步发生、共同促进的。因为在人类历史上,二者就是如此。

    但由于开放性条件要求的存在,如果教育环境闭合,那么二者比重会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分野。

    比如,学困生的出现。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本能性的对差异的追求,在课堂上意味着更多偶然现象的发生,是历来某些教育者所“厌恶”的。虽然“厌恶”这个词在现代来说很敏感,但在某些教育者们对偶发事件的理解就是教育时间的占用、学习效率下降。

    从源头看,如果是学习对于人类来说是进化造成的,那么探索是人类迁徙造成的。学习能力会促进学优生,探索能力在学习环境闭合时会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注意:由于角度可变,如果教育者不适当调整学生角度,那么有的学生会在本能上会简单理解自己的教育环境是闭合的。那时,教育者会发现自己在做无用功,而自己的学生已经拉下在探索的半路上了。

    看过历史传记的人都知道达尔文和爱迪生在老师眼里都是不合格的学生,造成这种教育现象的原因是此类学生探索本能在教育过程中权重占的比例大一些。这些人也趋向创造者或者创新者。

    如果将时间节点跳回10万年前,想一下远古人类的迁徙。人类的迁徙或者是人口压力、或者是对食物的追逐造成,他们或许会回到原来的地方与同类交流自己的收获、或者会一路走下去,人生旅途变成了一个个驿站,对路途的判断也变得无比重要。这些探索旅程里面的种种经历都会铭记在他们的基因、本能里面,为我们现代人类所继承。

    所以,这种类型的孩子拿到课本看完后,在本能里面探索会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那些知识点他们已经路过、经历,并且开始寻求突破。这种行为在教育者眼里就是不求甚解,甚至不学习。

    虽然在本能上讲,教育者将分化的学生从探索本能拉向学习本能确实困难,但教育者是可以让学生变换角度告诉学生探索并没有完成,那时候教育者手里面的教育内容变得不重要了,他们只要接续上学生的探索步伐就可以了。

    探索本能对于教育者虽然意味着基础不牢靠,但对知识的推动作用往往大于学习本能。被探索本能推动的孩子除了追求差异性,还会对知识进行异化。这种知识性的变化和生物界的基因突变没有两样,如果选优完成,那么就意味着进步。

    所以说,对于淘气的学生反向教育并不可取,那样往往是教育的扭曲打结。

    探索本能会产生弯曲的教育,只要能够完成教育过程具备的一般要素,也是可以接受的。

    本能也会产生人生趋向变化,例如,学习本能规律堆积特征可能使学生偏向文科,探索本能的新奇特点可能使学生偏向理科。

    对于教育本能研究宽泛理解目前是出于国家对创新知识、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知识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速的现代社会于国家层面上是体现竞争的。

    2、以师为善

    如果说爱源于家庭,那么善源于教育。

    趣味的说:爱很直接,善很委婉。但现实生活却比较复杂。爱是可以普遍观察到的,善是却需要发现的。

    善字在金文里面就有了,但起源在哪里?

    古人说:与人为善。善是人们之间的一种行为;善与爱一样都是单向付出的。在家庭亲人之间很容易建立起感情纽带,但步入社会人与人之间拉近距离就变得困难起来。虽然人们可以趋利避害,但利益交换并不能拉近人们内心的距离、缓解疏离感。思想家孔子就义利观表达是明确的,同气相求是直接的情感交流方式。在这里面以知识传递为内容的教育是最符合这方面要求的,知识输出交流、不求回报同样是符合为善标准的。教育里面的知识传递是不含利益杂质的,是足以完成善这一社会行为起源或启蒙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也足以完成善行的普及。

    知识诞生就自然的倾向人们之间的传递,所以知识诞生时教育也随之诞生。岩画下的智人辨识图画只是保证未来能够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