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游龙-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痛,再也不愿为了大梁卖命,立即果断携家出走,不远千里来到云南,定居在了宁州。

    据林易、东方荆等人介绍,此人知识渊博、才气过人,兼且识见高卓,为人正直无私,从不假以颜色,实在是报馆馆主的最适当人选了。

    当下李翊不再犹豫,立即着人引见了黄清源,一见之下,顿时被他的渊博才学所折服,更对他的耿直品行有了深刻的了解。两人交谈之下,顿时互生惺惺相惜之感,黄清源本人有相当强烈的使命感,也对李翊在云南的作为大感认同,因此也非常愿意委身为报馆馆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经过一番商议,报社的名字就叫做‘云南时报馆’暂定为每七天一期,。同时李翊立即任命黄清源为‘云南时报馆’馆正,品级定位从八品上,又从云南政经堂里选取了一位正直敢言、稳重敦厚的教授汲维中,担任‘云南时报馆’的总编纂,品级从八品下,协助黄清源打理报馆事务。

    另外,‘云南政经堂’第一期也恰好毕业了,数十名学员中,除了部分人被选调到官府任职以外,有十几名愿意从事报馆事业的学员,也被李翊充实到了‘云南时报馆’里担任编辑或者记者。

    其中有一位名叫张子建的学子,年纪不过二十出头,但却才学渊博、见识过人,而且有一腔热血抱负,志在为天下黎民百姓谋求利益,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翊准备先让他在云南时报历练上一番,然后大力培养重用,充实到自己的班底中去。同时李翊还大力招聘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不管他来自何方,只要才德足堪使用,就能得以录用,而且薪俸相当丰厚,使得报馆的人手达到了四十多人,俨然已经是颇有规模了。

    至于云南时报的主要内容,李翊暂时将它定为八个版面,主要分为云南时事、大汉要闻、国外动态、律令宣示、街谈巷议、商贸信息、文学天地、农工技术等八个板块。

    其中云南时事、大汉要闻、国外动态三个板块主要就是即时新闻加评论性质的板块,虽然根本达不到即时的要求,但是对于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能较快的了解到各地发生的情况,就已经是个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

    律令宣示这个板块当然是相当重要了。不管是大汉颁布的律令、诏令,还是云南发布的政策、条令,都会在这个板块上展示出来,而且还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以便老百姓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触犯法律。实在不明白的,还可以向报馆提交询问,并嗣后在报纸上予以解答和说明。

    街谈巷议主要就是云南各地的百姓,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哪些主张和见解,对商业纠纷、邻里纠纷、农田水利方面的纠纷,云南各地的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的行为,甚至对官府人员的行为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都可以明确指出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加以评论。

    这个板块别看不太起眼,但我预计,这个版块肯定会是云南时报中最有人气的一个版块。因为没有人愿意默默无闻的终其一生,人长着嘴巴是要说话的,能够把自己的主张明白宣示出来,既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权利,也是体现一个人存在价值的最优途径。

    至于商贸信息板块,其实就是一个发布广告的地方。只要你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只需花费一定数额的金钱,就可以把自己的店铺信息、商品信息推广出去。

    酒香还怕巷子深呢,谁先抢得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形象,无疑就会增强了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这种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另外,像什么招工信息、服务信息、加工信息、境外贸易信息等都可以刊登在上面,对促进云南的经贸发展当然是好处多多了。

    农工技术板块是一个务求实效的教学园地,里面所发布的内容,都是农田水利方面的技术讲解,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养护方法介绍,还有各种新式农具的使用经验传授,手工作坊里制作各种物件的工艺流程、制作技巧等。这一板块也必定是一个大受欢迎的板块。

    最后就是文学天地板块了。云南本来就是个移民地区,大量的中原士族迁移到云南,使得云南的文化背景本就比其他地方深厚的多。

第492章 清明祭扫() 
而且经过李翊的五年制基础教育推广之后,现在云南的文化普及率越来越高,老百姓就算是节衣缩食也要送孩子读书,所以整个云南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一旦推出文学天地板块,必然投稿者众,文化交流也会相应活跃起来了。

    对于亲手建立起来的这份报纸,李翊当然也要尽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所以,李翊准备不时的在云南时报上发表一些诗词文章,虽然大都是剽窃古人来的,但却对推动本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大有好处,所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在云南时报筹办期间,李翊也遇到了一个相当大的难题。虽然活字印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纸张的选择却出现了问题。主要是纸质大多不符合批量印刷的要求,不是容易脆裂,就是过于绵软,吸墨性不均匀,而且现在的纸张价格较高,报纸的成本也没法降下来。

    纸的发明虽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其发展历程却非常缓慢。从西汉初年发明纸张以后,直到东汉时的蔡伦,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发明出了成本相对低廉的纸张,才正式将其推广到民间去,在此之前,只有宫廷内和王侯、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纸张。

    魏晋以后,人们开始采用藤皮草(稻草、麦秆)、橘皮、桑皮、麻竹、荨麻等材料造纸。东晋时,大麻被用于造纸,这种材料造出的纸质地坚韧洁白、耐水浸,这应该是宣纸的雏形。

    隋唐是造纸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纸品种和式样都基本形成,且出现了对纸的染色工艺。唐代较有名气的纸有扬州麻纸和以青檀树皮为原料制成的宣纸,还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如鄱阳白、澄心堂纸等。笺纸染以颜色,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仅四川的蜀笺,就有深红、粉红、明黄等10种色纸。宣纸、薛涛笺、水纹纸、澄心堂纸、谢公笺、高丽纸、金栗笺纸、白鹿纸、侧理纸、潢纸就是五代以前中国最著名的纸张品类,但却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

    所以,制造出一种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应用广泛的纸张,是当前最急迫的事情,但是云南历来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仅有两座生产纸张的作坊,而且纸质低劣,派不上什么用场。其他像那些官府、学堂、店铺等,所用纸张大都是从外面运送过来的,而且价钱非常昂贵,用来印刷报纸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以,尽快生产出品类齐全、价格低廉的纸张,是云南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但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是暂时解决不了了。

    转眼间到了清明节,宛如私下里悄悄告诉李翊,凤心妍准备回嵩阳山凤鸣寨祭奠家人,本来没打算告诉别人的,但却被细心的宛如看了出来。所以切切嘱咐李翊,让他陪同凤心妍前往,以便让她感受到自己对她的情意。

    其实,李翊早就有这个打算,还没有来得及对凤心妍说出来。没想到宛如兰心慧质,把这事提了出来,李翊当然是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了。等到和凤心妍一说,她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默默的点头。

    这几天李翊就看得出来,她一直是闷闷不乐的样子,看起来也与清明节的即将到来大有关系。要知道她与冉彦超共同生活了五年之久,已经有了相当深厚的夫妻感情。虽然现在已经委身于自己,并与自己琴瑟和谐,但值此清明时节,又怎能不忆起伤心往事呢!

    清明节的头一天,李翊与凤心妍、连骏、霍风、林迟,以及十几名亲兵,带着香烛、祭品等物,和本来就要前往嵩阳山西麓勘察矿藏的唐经天一起,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沿着宽阔平坦的官道,向着宁州以西的嵩阳山赶去。

    来到嵩阳山下的凤鸣寨故址,这里早已是荒无人烟了。不过大半年的时间,荒废了的凤鸣寨旧址上芳草萋萋、遍布瓦砾碎石,再也看不出当年那个生机勃勃的景象了。

    望着这片杂草丛生的地方,想到当年前来凤鸣寨做客的热闹场景,村民们对我的热情招待,李翊不禁触景生情、唏嘘不已。冉彦超这样的英雄人物,不幸惨死于乌利老道之手,实在是令人伤心难过。

    虽然已经大仇得报,但他这样的结局仍是让人难以接受。特别是身为他的妻子的凤心妍,年纪轻轻的就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即便现在有了自己这个疼她爱他的男人,但这段伤心往事,短时间内是难以忘怀了。

    在冉彦超以及凤心妍父亲等族人的坟前,凤心妍怔怔的望着这一大片的坟地,原先的凤鸣寨百多口族人都已经化作了一抔黄土,再也无复当年男耕女织的欢乐场面,面对这样巨大的落差,一般人又怎能承受呢!

    李翊默默的将凤心妍拥在怀中,陪着她一起伤心难过,而连骏等人已经开始为众多的坟茔添置新土。众人一起动手,也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将这些坟茔整理一新。

    李翊和凤心妍也上前打理坟前坟后的杂草,摆放好带来的祭奠贡品和香烛,自始至终凤心妍都不发一言。

    直到全部摆放完毕,凤心妍这才跪在地上,为坟前供桌上的酒杯、茶杯全部倒满,泼洒祭奠一番后,喃喃自语道:“凤鸣寨的父老乡亲们,我凤心妍诚心诚意的向佛祖祷祝,愿你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愿你们在西天极乐世界得到永生。父亲!请原谅您这个不孝的女儿,没能在您最需要的时候侍候您、孝敬您,让您平安喜乐的安度晚年,让您伤心失望了,请原谅我吧!”

    李翊看到凤心妍两行热泪扑簌簌的流了下来,打湿了她胸前的衣衫,紧接着就抽抽噎噎的说不出话来了。

    李翊的眼睛也微微湿润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但想走出痛苦的阴影,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第493章 遗馈子孙() 
这时候,凤心妍已经抽抽噎噎的继续数说了很长时间,脸上的泪痕布满腮边,胸前衣襟已经湿透,满脸都是苍白的憔悴之色。

    为了怕她伤心过度,李翊安慰了她几句后,将她从地上搀扶了起来。

    凤心妍的伤心情绪大概也已宣泄完毕,在李翊的搀扶下,顺从的站了起来,反身扑入了他的怀中,李翊只好轻抚着她的肩膀,柔声的安慰起她来。

    这时候,众人也都上前轮番祭奠了一遍,看到凤心妍仍然是伤心欲绝,李翊怕她在这个伤心之地排解不开,连忙劝说着她站起身来。相拥着凤心妍洒泪而去。

    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众人立即驱马转往嵩阳山西麓,等到驰行了一阵子后,众人的情绪这才逐渐恢复过来,凤心妍也擦干了泪水,变的更加沉默寡言起来。

    唐经天与李翊并马而行,来到一个山窝处的时候,唐经天用马鞭指着前方的一个山谷对李翊道:“大帅,前方那一带就是您说的那个铜矿脉了。自从您指点出这一带有丰富的矿藏以来,在下前来查探了几次,事实正如大帅所说的一样,这底下俱是品位甚高的矿藏,主要以铜为主,但还应包括大量的金银矿脉,我看咱们这次可是赚大发了,呵呵!”

    李翊点头道:“这地方储量丰富是可以肯定的,但不知道矿脉埋藏的深不深,若是采掘难度大的话,恐怕还要多费一些功夫。”

    唐经天轻轻一笑道:“大帅放心,我也不知道踏勘了多少地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品位既高、埋藏又浅的矿脉了,就算是汤丹铜矿也无法与之相比。更可喜的是,这是一个金、银、铜相伴而生的大矿藏,即便挖上几百年,恐怕也消耗不完,这一点大帅尽管放心就是了。”

    “只不过,这一带山势地形复杂,想要运出去的话,需要建设一条平整的道路,或者干脆在这里建上几座冶炼炉,直接就地提炼就更好了。”

    李翊点头表示赞同,这时候,前面的道路已经崎岖难行,已经无法纵马奔行。众人只好下马步行,牵着马儿向前走去。

    大概又走了近半个时辰,已经可以看到,前面的山坡处搭建了几十间茅草屋,近百名工匠正在那里忙忙碌碌,旁边的平地上已经堆放了小山一样的数堆矿石,大概这是他们最近几个月来采掘出来的。

    唐经天当先前行,带着众人来到山坡处。与那些工匠们打过招呼后,来到那堆矿石面前,随手捡起一块矿石递到李翊的手中说道:“这些矿石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