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游龙-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勃听的一头雾水,似懂非懂的听李翊说完,若有所思的答应着去了。

    这时,旁边的简铮凑过来问道:“大帅,用这些石灰喷洒路面,您的意思是不是用来防备瘟疫的啊?”

    李翊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此意!不知简将军以为如何?”

    简铮略略叹了口气道:“下官以前也听说过,石灰对防备瘟疫大有好处,只是这么多人蜂拥而入,恐怕仍是防不胜防啊!唉!”

    李翊无奈的苦笑了一下,道:“石灰的作用当然不是万能的,不管它效用如何,只能先用上再说了,这样我们心里也踏实一些不是吗!只要力所能及的把防护工作做了,其它的只好听天由命了。”

    李翊站在城楼上,眼瞅着张勃忙碌的指挥着士兵做着开关前的准备工作,只能焦急的在城楼上来回踱步。

    这么大的场面自己还是头一次应对,到底会不会发生大规模疫情自己心里也没有底,这么多人如何才能顺利的吃上饭,后续工作怎么开展,若是发生突然变故后怎么应对,这都是今后即将面对的一连串问题。

    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看来情况比自己预想的要严重的多啊。

    现在虽然情况紧急,但是自己这做主官的却不能着急,还是一步步的往下走吧!

    经过深思熟虑,李翊让旁边的一名校尉拿来了纸笔,由简铮执笔,口述着下达了四道命令。

    前三道命令分别是对会泽县县令郑文重、东川县代理县令钱聪,和暂时主持宣县工作的宣县主簿刘义夫下达的。

    命令的内容就是责令离此最近的三县马上做好安置救济灾民的准备工作,以应对马上赶来的难民潮。

    这三项主要工作就是,所有进入县城的道路都要用石灰撒道,防止疫情发生;在各主要路口和场所设置粥棚、保证灾民吃饱饭;动员官府和民间的所有医生,做好生病灾民的医疗救治工作。

    这三项工作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开展起来,并尽快布置妥当,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延误,违反命令和拖延不作为者,一律撤职查办。

    第四条命令是下达给在宁州的林易和钱士塘的。

    命令的内容,首先强调了此次灾民入滇情况的严重性,除了前面所述的三项主要工作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求他们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向白雾关调运一千石粮食,向会泽等三县各调运三百石粮食和三万缗钱。

    另外,火速向云南外的其他州县购买粮食、布匹、药材等物,钱粮不足部分从孙贼赃款中预支,其他意外发生的情况自己灵活处置。

    自己还要在白雾关坐镇一段时间,再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调整。

    然后李翊挑选了四名做事精细干练的亲兵,嘱咐了一番后,让他们火速将命令发送出去。

    做完了这些事情,张勃也布置好了下面的工作,满头大汗的跑上来请示道:“大帅,您吩咐的都布置好了,开关的命令可以下了吗?”

    李翊颇感满意的注视着张勃,意示嘉许的道:“好,现在开关是可以了,不过,你要靠上去亲自监管。如今事态紧急,不必仔细甄别检查,就算是有他国奸细混在其中也不要管了,但一定要严格保证入关的秩序,不能出现任何意外骚乱的现象发生。”

    “再者,要控制好入关的人员数量,每次进入关内的饥民人数不能超过三百人,然后每隔一刻钟再放进来三百人。”

    “你再派上一部分骑兵,等一拨饥民吃完饭后,就根据这些灾民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引导他们中的部分人向远近不同的会泽、东川、宣县等地分流,其他的大部分引导到承受能力要强得多的宁州去。”

    “如果灾民们想要落脚休息,你也要如实的告诉灾民们,这里是军事重地,不是他们的久留之地,云南其他地方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临时安置的住所,不要在这里长时间羁留。这一次恐怕要多多辛苦你们了!”

    “是,大帅!”见李翊布置的条理清晰、井井有条,这个憨厚朴直的大块头张勃早已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李翊布置完毕,张勃也顾不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又急匆匆的跑下去安排了。

    看着一拨拨饥民步履蹒跚的穿过白雾关,吃过粥饭后,又秩序井然的向着白雾关后面走去,李翊默默的在心里祈祷。

    但愿悲天悯人的老天爷,睁开智慧和慈爱的双眼,保佑这些无辜的生命!保佑云南平安无事,这可是目前自己的最大心愿啊。

    人流不断的涌入,但是秩序还是维持的还不错。这些饥病交加的人们,已经没有了挑挑拣拣的余地。

第58章 饥民入滇() 
饥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按部就班的排好队伍,慢慢挨挤到粥锅前,打上一碗厚实的热粥,填补一下早已空瘪的饥肠辘辘的肚腹,使自己勉强回复一些体力,从而使脆弱的生命得以延续。

    没有人吵吵嚷嚷,也没有人发生争执,接下来还要走很长的路,一碗热粥就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也是他们赖以走下去的动力来源!

    为了保证白雾关的将士们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张勃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把所有的余粮都用上了。

    可是白雾关提供的粮食还是在接近下午的时候就用完了,不得已,只好将派粥的工作暂时停了下来。

    直到下午天快擦黑的时候,十几名宁州的士兵才和数十名民夫押运着几十辆满载粮食的大车赶到了白雾关。

    李翊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这些粮食足有一千石左右,仍然没有进关的灾民们每人喝上一碗热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自己和简铮他们也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吃饭了,虽然张勃屡次劝自己先吃上一点,但他还是毫不迟疑的拒绝了。

    所以直到这次运来了大批的粮食,李翊和简铮、连骏等人才吃上了今天的第一顿饭。

    进关后的部分灾民已经逐渐向会泽、东川、宣县分流而去,而没有进关的大概还有一多半的灾民。

    要是一切顺利的话,明天中午以前差不多就能全部分流完毕,这第一阶段的任务也就可以收尾了。

    看着粥锅前忙碌了一整天的那些伙夫疲惫的身形,李翊的心里一阵莫名的感动,他们今天可是够累的了,熬粥、分粥一刻不闲,有些人已经累的提不起勺子,这样下去可不行。

    李翊招呼着刚吃过饭的简铮、连骏、庄潜、岳昶和其他亲兵们,来到粥锅前,好不容易才劝说那些伙夫们交出了汤勺,下命令似的把他们赶到后面吃饭休息去了。

    李翊站在粥桶前亲自掌勺,份量足足的给那些灾民们往粥碗里添加着热粥,心里面却有了一种豁然而充实的感觉。

    这可不是什么作秀啊!为人民服务本就应该是执政者的本色吗!

    很快,当灾民们得知为他们亲自盛粥的是云南的宣抚使时,人群立刻炸开了锅。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大汉云南的最高首长竟然亲自掌勺,而且是为了他们这些无足轻重的灾民。

    人群中当场就有人失声痛哭,接着就像受到感染一样,感动的哭声顿时此起彼伏,响彻了长长的饥民队伍。

    更多的人拼命的想要拥挤到李翊施粥的锅前,争相一睹他的风采,顿时使得队伍的秩序发生了严重的混乱。

    这种状况可是李翊事先没有想到的,他只好大声的呼吁他们保持冷静,劝说他们维持好秩序。

    经过众人的一番努力,灾民们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了下来,队伍的秩序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李翊在粥锅前连续站了几个时辰,直到感觉实在力不从心的时候,才把粥勺交给了其他人,来到张勃准备的寝室小憩了一会。

    第二天一早,李翊的精神体力都迅速的回复了过来,立马登上城楼观察饥民们的状况,却发现关外的灾民仍有上万人之多,李翊真的是无语了。

    这些灾民的人数到底有多少,已经到了李翊不敢想象的地步。

    即便现在的入关速度要比之前快了许多,但是在关外的原野上还是留下了大约几百具饥民的尸体。

    他们的身体条件已经坚持不到入关的时候了,李翊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只好派一些士兵到关外将他们收尸埋葬,也免得暴尸荒野,被野兽糟蹋了。

    经过整整两天一夜的努力,所有的饥民终于都进到了关内,也喝上了他们的第一碗热粥。

    对于这些饥肠辘辘、无处存身的人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生命的重新启动,也给他们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啊。

    经过张勃的安排,饥民的清点工作也终于完成了,所有进入关内的饥民总数竟然达到了五万三千六百余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

    要知道整个云南才只有十一万七千多人,今后还要再养活和安置这么多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李翊还是欣慰的认为,自己顶住压力作出的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不管怎么说,能够拯救这么多人于水火之中,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就是再困难十倍也要毫不犹豫的接下来,生命是无价的,一念之差,就会使他们命运殊途啊。

    看着饥民陆陆续续的向着宁州的方向进发,李翊决定再到沿途视察一下,了解一下饥民的流向和沿途各县的安置情况,以便妥善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这次饥民的行进路线无非有两条,一条是从东川绕过乌蒙山直奔宁州,另一条是经过会泽、宣县再到宁州,东川的这条路比较荒僻,沿途的热粥供应点也要少得多,李翊决定就从这条路上经过,也好顺便了解一下沿途饥民的生活情况。

    李翊和简铮他们一行二十余人,骑马缓行在这条山间道路上,随着饥民的人流缓慢的向着东川进发。

    路途上还不时的下马查看抚慰一下,鼓励饥民们打起精神、要有信心,不要轻易放弃,再坚持一段时间的路程就会到达宁州,那里已经为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东川县城已是近在咫尺,路边的粥棚也已初具规模,一溜四五个大棚前,挤满了端着粥碗排队等候的饥民,秩序一点也不混乱。

    李翊一行绕过拥挤的人群,好不容易来到了县城的入口处。

    这个地方也设置了几个粥棚,那个东川的父母官钱聪,官袍的下摆掖在腰里,卷着个袖子,正在那里指挥着衙役们搬运着成袋成袋的粮食,放在粥棚里面。

    看情况,每个人已都是汗透夹衣,气喘吁吁了。

    这时,钱聪也看见了李翊一行人的到来,连忙迎上前来施礼。

    李翊翻身下马,握住了钱聪的双手,感慨动情的道:“钱兄辛苦了,大家辛苦了,我替川南来的百姓们对你们表示感谢啊!”

    钱聪却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由衷的笑道:“大帅胸怀天下,兼济万民,这才是老百姓的福气啊!他们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他们对大帅的感激之情啊!”

    李翊叹了口气说道:“灾民人数众多,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可是就算困难再大,我们也不能对他们不管不顾,所以你要嘱咐好众人,自始至终都要把饥民当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对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我知道你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只要你提出来,有什么问题,本帅给你解决。”

    “大帅说的太好了,视百姓如父母,衣则同衣,食则同食,这也是我历来的做官准则,有我在这里,大帅你就放心吧!”

    “我们刚刚收到了宁州发来的三百石粮食,而且本县富户们也都被动员起来了,乡间社里都设置了粥棚,接待这些灾民,应该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其他的我们自己解决就可以了。”

    李翊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要再多嘱咐几句,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孩童哭声。

第59章 岭南神医() 
李翊连忙转头循声望去,只见在城墙边上的一块空地上,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正跪在地上,摇晃着躺在破草席上的一名衣衫褴褛的妇女失声痛哭着。

    李翊连忙走上前去,看见那名躺卧在席上的妇女牙关紧咬、面色焦黄,好像已经没有了气息。

    而那个少年却仍然没有放弃的意思,依然在摇晃着妇女的身体,嘶哑的哭喊着:“娘亲啊!娘亲啊!你醒醒啊,你不要扔下央儿,各位大伯大叔,你们谁来救救我娘!我给他磕头了。”

    李翊低下身子,探了探那名妇女的呼吸和脉搏,发现她由于过于虚弱,确实早已经失去了生命迹象,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回来了。

    无奈之下,李翊回身扶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