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时光-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有例外,不知何时,营地中竟然开始有流言出现。

    “今年的天气邪乎的很啊,春夏连旱,入秋大雨,秋天还不知怎样呢!”

    “可不是嘛,好像老天爷是故意为难人似的。”

    “老天爷怎么会为难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要为难也是为难皇……”

    七嘴八舌,不多一会言辞便有些敏感了。

    但也有胆大之人压低了声音道:“听说自古以来,天子不仁,必有天罚,老百姓就得遭天灾…”

    “这么说,今岁大灾是皇…为政不仁?”

    “可是听城里的读书人讲,当今皇上是个仁君啊!”

    “屁…”有人低声细语道:“你们不知道吧?听说当今皇上连生了三个儿子,没一个活的。”

    “啊?”

    “老三就是今年开春死的,巧不巧?想想,要是没做亏心事,哪能养不活娃娃呢?”

    不知何时起,人的品行与生育后代这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竟被生生联系在了一起。

    作恶行坏,断子绝孙。

    在科学昌明,思想开放的后世都仍有市场,何况是这个医疗落后,思想愚昧的年代。

    孩子夭折,家无子嗣,自己都会疑神疑鬼,是不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孽?旁人恶语相向,说什么“不做好事,作恶亏心”也就没什么奇怪的。

    很不巧,大宋皇帝赵祯成了倒霉蛋。

    三个皇子接连夭折,偏生灾荒不断,于是在某些人口中就成了作恶多端,活该断子绝孙的坏人;以及为政不仁,被上天惩罚的混账皇帝。

    皇帝犯错了!

    不过,犯错也不可怕。

    孔夫子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家亦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华夏自古提倡宽容,犯错之后立即认错改正,很容易获得谅解。

    鼎鼎大名的汉武帝就曾下过罪己诏,但今上…时至今日,似乎毫无动静啊?

    皇帝为政不仁,却毫无悔意。

    这还了得?老天爷知道了,会降下更多天灾惩罚的。

    这番话也不知从何说起,但迅速在营地里不胫而走,灾民们饱受折磨的脆弱心灵里充满了恐惧。

    得益于分区管理,专人负责的制度,当两日内有五名官差先后报告,听到类似的言辞时,杨浩顿时面色凝重。

    沈放虽然莽撞,但到底生在官宦之家,自小耳濡目染,知道这等流言蜚语的严重性。

    没有任何犹豫,两人立即赶去黄河大堤,将此事告知尹洙。

    闻讯的尹洙也立即神色凝重,大灾之后本就易生谣言,却不想这次的谣言竟如此诡异,瞬间就涉及到了皇家。

    春日里皇三子夭折,朝中有人提出立宗子为储,惹得官家大为不悦,自此皇嗣问题就成了禁忌。

    而今在自己管辖的救灾营地里,竟然传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这还了得?

    更要紧的是,流言短时间内快速传播,显然是有人推波助澜,这是有人不安好心,伺机而动的征兆啊!

    尹洙沉声道:“我这就回营地,严查造谣之人,稳定人心。”

    “大堤这边…尹判官,你不管了?”沈放一眼看过去,黄河水位已经下降,加固堤坝的工程如火如荼,也正在关键时候。

    “大堤加固有条不紊,有陕州佐官负责即可,倒是营地…”流言之事,让尹洙很是不安,着急返回处理。

    不想却被杨浩阻拦:“尹判官,营地固然要紧,但小子窃以为…大堤不可掉与轻心。”

    “为何?”尹洙眉头微皱,沉声追问。

    “散播谣言,可能确实有人图谋不轨,但营地里是一群老弱妇孺…”杨浩轻声道:“靠这些人,能掀起什么风浪?”

    尹洙微微迟疑,回头往看了一眼大堤上正在干活的众多青壮,顿时回过神来。

    图谋不轨,青壮男子才是主力。所以大堤工地可能更为重要,自己险些本末倒置。

    这边杨浩续道:“尹判官,流言事小,真正让人担心是图谶语言,乃至……鱼腹丹书,夜半狐鸣之事。”

    秦末陈胜、吴广曾藏丹书于鱼腹之中,又半夜模仿狐狸喊出了“大楚兴,陈胜王”,这才有了大泽乡揭竿而起,拉开了亡秦序幕。

    尹洙闻言,心中又是一震,图符谶语是叛乱生变常用的手段,也是历朝历代最忌讳之事。

    “杨小哥,你是说…会出现图谶预言之物?”

    “只是猜测而已。”

    杨浩沉声道:“弥勒教于潼关、陕州活动,行为诡异,尹判官想必知道。所以小子揣测,兴许此事与他们也有关联,装神弄鬼是邪魔外道的惯常手段,不可不防啊!”

    “杨小哥所言不无道理,可是会是什么?出现在何处呢?”

    尹洙盯着黄河大堤瞧了片刻,回头看着杨浩问道:“会是在黄河大堤上?”

    “图谶蛊惑和祥瑞一样,都得有让人信服的出处才行,比如前唐的洛河献碑,破土见太岁等。”

    杨浩道:“思来想去,营地周遭并无类似机会,倒是这黄河边,土石塞流,掘土固堤,最容易做手脚。”

    沈放讶然道:“杨三郎,你说的未免过于玄乎了吧?”

    “也许是我多心了,但小心防备总没错。”杨浩心中苦笑,他不会说,不可一世的蒙元王朝覆亡,就是从黄河里挖出独眼石人开始的。

第十九章 祥瑞啊!() 
言尽于此,余下就是尹洙的事情了。

    杨浩与沈放匆匆回了沈家庄,一个回房休息,一个去向外公禀报情况。

    “三哥,你今天回来的真早!”一进门,杨雪便快步迎了上来。

    看到杨雪手中捏着蜜饯干果和鼓鼓的腮帮,杨浩问道:“今天又去见漂亮姐姐了?”

    “嗯!”杨雪点点头,像个小馋猫一样笑道:“漂亮姐姐又给了我好多果子蜜饯。”

    “那三哥交代你的事情呢?”

    “都说了。”杨雪慢悠悠道:“不过好奇怪,漂亮姐姐也说,她向你道歉,你明白的。”

    呃……

    杨浩微微错愕,为那一耳光道歉吗?

    “三哥,你们为何都要道歉呢?你们都明白,我怎么一点都不明白…”

    “一点小误会。”杨浩打个哈哈,转而问道:“漂亮姐姐还说什么了?”

    “没有了。”杨雪摇摇头,旋即又道:“不过…漂亮姐姐把那个瓶子,就是我们路上用来喝水的瓶子拿走了。”

    “啊?”

    杨浩顿时吃了一惊,那可是透明的塑料瓶,这个年代完全没有的东西。早知道该完全销毁的,而今落入沈媛之手,不会又闹出什么幺蛾子吧?

    “漂亮姐姐也很好奇三哥的背囊,不过娘亲没让她碰…”

    好家伙,沈家娘子这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节奏,非得将自个查个底朝天吗?

    还有自家小妹杨雪,才发现她的吃货属性,些许干果蜜饯就被收买了。

    不过也不能怪她,生长在乡村农户之家,自小能吃口饱饭就不错了,蜜饯干果实属奢侈品,贪嘴也正常。

    往后到了东京,得给小丫头提高一下生活水平,穷养儿子富养女,在大宋应该也是适用的。

    杨浩没有给杨雪任何的叮嘱,小孩子很容易被套话,说多了反而显得欲盖弥彰,心里有鬼,越发被沈小娘子怀疑。

    睡觉!

    累了一天,还是洗洗早点睡吧!

    谁知半夜的时候,突然被急速的敲门声惊醒。

    沈放站在门口,大声道:“杨三郎,真让你说中了。”

    ……

    杨浩全然没想到,自己竟然一语成谶,而且应验的如此之快。

    沈家庄的厅堂上,白发老者赫然在座,厅角的烛影下,衣裙微动,想来是沈小娘子也来了。

    最要紧的是尹洙夤夜前来,神色匆匆道:“真被杨小哥说中了,今夜收工之后,本官派人隐藏在大堤暗处观察。

    发现果然有人悄然前来,在一块土堆下挖掘捣鼓许久,待他们离开后,兵丁前去查看,从下面为挖出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两行字。”

    “什么字?”

    “小月东边走,此物一出天下灾。”

    杨浩顿时心中一震,小月东边走,分明就是个“趙”字,正是大宋皇家国姓。后半句的意思更直白,此物出现,天下将灾荒不断。

    此情此景,与元末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异曲同工,颇为神似。

    杨浩不由猜想,兴许弥勒教与元明清时的白莲教有什么关联吧,连造反的图谶口号也是一脉相承的。

    “好生歹毒!”就连沈放也一眼看出了其中意味。

    灾民们本就惶惶不安,如果再挖出这玩意,被认为是上天示警,定然人心浮动,到时候略加蛊惑,推波助澜,很容易发生动乱。

    杨浩相信,要不是大宋江山整体还算稳定,没有到民不聊生,烽烟四起的地步,石碑上肯定会刻着“此物既出天下反”。

    而今算是退而求其次,饶是如此,也会有不小的麻烦,足以动摇人心,甚至动摇江山根基。

    “李公,兹事体大,此事下官不敢擅专。”尹洙欠身一礼,名为请示,但仍旧有分摊责任,拉挡箭牌的意味。

    白发老者沉吟不语,抬头看了一眼杨浩,震惊、欣赏、怀疑、感激……顷刻间眼神中浮现过许久复杂神色。

    “杨小哥,你既料想如此准确,想来也有应对之法吧?”

    “对对,杨小哥可有对策?”尹洙也转身看向杨浩,颇有期待。

    详解灾民安置章程时他便有所怀疑,那东西肯定不是沈放的手笔,多半出自李迪亲笔,才女沈小娘子或许也有参与。

    但而今看来,兴许与眼前的杨浩有关联,是以尹洙的态度大为改观,再也不敢等闲视之。

    “这个…”

    杨浩迟疑道:“兹事体大,按理说不该小子置喙的,不过既然两位长者都问了,那小子窃以为……

    既然他们费心费力地将东西埋进去,那就让他们明日挖出来好了,为朝廷献祥瑞,也是有功的。”

    “祥瑞??”沈放一脸懵逼,以为自己听错了。

    当此之时,厅角的烛影里一个清丽的声音道:“改一个字便是祥瑞。”

    ……

    次日一早,灾民营地照旧开始排起了如厕长龙,然后排着队喝粥吃咸菜。

    青壮男子们照例前往黄河大堤,挖土抬石,加固大堤。虽然劳累,但能有碗干饭吃,还能领到米粮,庄稼汉们毫无怨言。

    想想前些天食不果腹,卖儿卖女的凄惨情形,而今能靠力气挣口饭吃,简直求之不得。

    因此青壮男子们干得很起劲,工地上完全是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

    几名壮汉挥汗如雨,正在掘土,这里要挖一条沟,里面添加石块加固,避免被大水轻易冲蚀。

    土质明显有点松,但几人仍旧装作很吃力的样子,使劲挥动镐头。猛然间,一声响动,好似触到什么硬东西。

    几人心领神会地对望一眼,加速挖掘,眼见一块石碑从泥土中露出轮廓时,几人顿时高声喊道:“这里有东西!”

    围观是华夏民众自古以来的传统,周遭的民工听到呼喊,好奇不已,纷纷撂下手中的工具围了过来。

    已经有人跳入土坑之中,刨出那块石碑,然后小心翼翼地清理上面的泥土。

    “好像是块石碑。”

    “上面还有字。”

    “写的什么啊?”

    “看不清楚…”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之时,有人很贴心地提来一桶水,泼向石碑。

    泥土冲散,栩栩如生的云纹首先显现,继而出现了两行镌刻的字迹——小月东边走,此处一出天下……安!

    最先动手挖掘的几个民工本来一脸喜色,但看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顿时如遭雷击,呆立原地,愕然无语。

    明明是…怎么会……

    巨大的问号在他们脑海中浮起,继而似乎想到了什么,后背顿时开始汗如雨下。

    想到挪动步子时,身后有人围了上来,并大声道:“小月东边走,可不就是“赵”字嘛,此处一出天下安,是说石碑出现,天下平安…”

    “赵乃国姓,那么此碑便是……祥瑞,祥瑞啊!”惊喜的呼喊顿时响彻黄河大堤。

第二十章 宰相与破石板() 
祥瑞便是吉兆,天有彩云,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都属于祥瑞的范畴。

    唐朝甚至还有专门规定,由礼部员外郎专门掌管图书、祥瑞之事,而且对各种祥瑞类型,甚至是等级,都有详细划分。

    在讲究天人感应的古代,诸多自然现象被认为是天意的表达,对封建王朝,皇家帝王意义重大。

    后妃们梦日而孕,皇帝们出生时室有红光,香气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