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时光-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老赵家祖辈寿命本就不长,太祖、太宗都没能活过六十,几位兄长也都是五十多岁去世。

    故而赵元俨并不过分介怀,觉得自己能活到花甲之年已是幸运,心态颇为坦然。

    不过有病总归是要治的,皇帝赵祯听闻皇叔患病之后,立即遣御医前来诊治。

    老王爷的病情貌似控制住了,但整个人还是虚弱的厉害,这些天一直待在家中休养。

    因为生病,少不得要忌口,老王爷这些天主要喝些滋补的羹汤、粥膳,嘴里都快淡出鸟了。

    心里格外盼着杨浩烹制的美味小菜,奈何压根出不了门,即便请杨浩登门烹饪,御医也未必准许入口。

    眼看宫娥端来一碗据说是加了灵芝、首乌等名贵药材的滋补粥膳,赵元俨顿时皱起了眉头,没有一点胃口。

    “父王,好歹用一些,有助于调养身体。”荆王长子赵允熙在一旁温言劝慰。

    “好吧!”赵元俨叹息一声,伸手正欲接过碗勺。

    不想门口有人禀报:“王爷,沈相公家的曾孙沈放求见!”

    “不是说了嘛,父王养病,一概不见外客。”赵允熙皱眉呵斥。

    “可是……他说受…杨三郎之托,从上土桥而来,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王爷。”

    “哪里,上土桥?”赵元俨抽回正欲接碗勺的手,正色询问。

    “是,很着急的样子。”

    赵元俨略微沉吟片刻,吩咐道:“去,请他进来。”

    赵允熙不解道:“父王…少年小子找您能有什么事?何况还是李迪的外孙,何必让他们扰您安养呢?”

    “你都快四十了,怎么还这般小肚鸡肠?李迪弹劾的是吕夷简,与为父有何关系?”

    赵元俨蹙眉训诫道:“何况此事…不似你想的那般简单,休要斤斤计较。”

    “可是…”赵允熙还想说点什么,但侍从已经领着沈放到来,只好悻悻闭嘴。

    “晚辈沈放拜见王爷!”

    “嗯,果不愧沈公之后,太妃之侄。”赵元俨夸赞两句,问道:“杨三郎让你来的?”

    “是!”

    “十万火急?究竟发生何事?”赵元俨沉声询问。

    沈放道:“有人要拆杨家的房子……”

    “……”

    赵允熙顿时无语,这点破事也值得叨扰自家老爷子?不就是去吃过几顿饭吗?无知小子也忒不知轻重。

    只听沈放续道:“他家院子里种了几株奇异庄稼,珍贵无比,他说此物若能育种,推行天下,大宋便可……”

    “便可怎样?”

    “天下无饿殍!”

    赵允熙不以为然,几乎哑然失笑,天下无饿殍?也忒大言不惭了。大宋虽然富庶,但年年灾害,饿死的人还少吗?

    赵元俨却眉头一动,正色问道:“他真这么说?”

    “是!”

    沈放虽亦觉匪夷所思,但与杨浩接触久了,吃惊也不是一两次了,算是见怪不怪。

    何况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原话转达是应尽之责。

    “其中就有王爷您尝过一次的辣椒,乃蔬菜调料,还有两种则是来自异域的粮食,大宋没有。

    籽种珍稀,事关重大,杨浩欲献良种于朝廷,恳请老王爷代为转达,上奏官家。”

    赵元俨想起吃过的麻婆豆腐,那种独特的口感,以及杨浩当时的言辞,沉吟片刻后,吩咐道:“泽昕何在?”

    贴身侍卫邱泽昕立即上前听命。

    “泽昕,备车!”

    “遵命!”

    邱泽昕前脚出们,赵允熙惊道:“父王,您的身体?”

    “还没到不能动弹的地步,略走几步而已,不妨事。”

    “唉…是!”父命难违,赵允熙只得放下手中的滋补粥汤,为父亲整理衣袍。

    赵元俨自然也无心饮食,换了衣裳,便在沈放和赵允熙的搀扶下,出门了。

    侍奉饮食的宫娥见殿中空空,四下无人,不由眉眼一动,将那碗不曾动过的滋补粥膳端走,快速消失在王府后园的角门处。

    ……

    上土桥,枣木巷。

    杨浩带着一众民夫守在门口,与差役、以及身后的一群豪强打手们对峙。

    沈放尚未归来,但对方的援兵却很快来,而且身份非同小可。

    “小王爷,小人办事不利,请您恕罪。”

    what?

    听到差役在马车前的称呼时,杨浩不由吃了一惊,买地的竟然是位小王爷。

    当今官家尚无子,也没有亲兄弟,大宋的王爵都是远支,数量应该不多,却不知是哪家的龙子凤孙?

    反正地位肯定高不过赵元俨,只是万一是荆王府的子孙,那就尴尬了……

    “要你何用?”

    帘子掀开,一个紫冠锦袍的青年探身下车,盯着四周打量片刻,对身边一个中年人埋怨道:“说好送我一座园子,却送来个麻烦。”

    “始料不及,还请小王爷恕罪……小人定另行补偿。”

    “不妨,举手之劳而已。”

    紫冠小王爷这才将目光落到杨浩身上,看清模样,好似想起了什么,顿时眉头一皱。

    “小子,你家的院子我要了,识趣的交出地契,快些滚蛋。”

    “即便尊驾是皇室子孙,也不能如此蛮横吧?”

    “呦呵…”紫冠小王爷冷笑一声:“我听说你涉嫌与人合谋侵占他人房产,罪过不小啊,要不去开封府走一趟?”

    差役闻言,当即就要上前。

    “怎么?小王爷兼任开封府尹?”

    杨浩一声反问,差役不由迟疑。

    紫冠小王爷则皱眉道:“牙尖嘴利,小子,别以为沈放护着你,你就有所凭恃,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不敢!”

    “哼,我就拆了你这一院房舍,你奈我何?如果我愿意,事后去开封府补一份文书,你还得进去吃牢饭。”

    不愧是龙子凤孙,说话的口气不是一般的大。

    杨浩素来吃软不吃硬,加之里面那几株庄稼着实金贵,岂能让步?

    “小王爷,在下劝你冷静一下,说句托大的话,今天你若是砸了这个院子,后果…你恐怕承担不起。”

    “好大的口气,我不是被吓大的。”

    杨浩正色道:“在下句句属实,小王爷若是贸然行事,轻则君父责备,天下唾沫,重则成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你吓唬谁呢?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自小养尊处优,本就对沈放和杨浩不忿,几句话不对味更是怒火中烧,偏生什么无人管束劝阻,哪里还能克制?

    “拆,给我拆!”

    身后一群坦胸纹身的豪强打手顿时蠢蠢欲动,杨浩身边的民夫则有些畏缩不前。

    杨浩虽然给的钱多,但架不住对方是位小王爷,那可是皇室子孙,岂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惹得起的?

    好在这个危急之时,脚步声响起,只见一队禁军匆匆而来,领头之人赫然正是杨怀玉。

    他听闻上土桥附近有人械斗,还牵涉到了杨浩,故而特地赶来瞧瞧,却没想到阵势有些大,大到出乎意料。

    “小王爷这是…?”

    “些许小事,不值得劳动捧日军。”

    “小王爷的私事怀玉无意过问,只是这东京治安…却是捧日军分内之责啊!”杨怀玉有意无意站在杨浩面前,些许暗示,不言而喻。

    小王爷眉头一皱,冷声道:“杨怀玉,我敬你乃忠烈之后,希望你莫要多管闲事……我的事,我府之事,你管不了,也没资格管。”

    “老夫可有资格?管得了吗?”

    杨浩抬头看去,沈放与邱泽昕一左一右护卫在侧,一顶轿子缓缓抬进了枣木巷,来的正是时候。

第五十八章 千古罪人() 
赵元俨到的恰是时候!

    一声质问从轿子里传出来,小王爷不由为之一惊,杨怀玉也有些许错愕。

    但见八大王在沈放和邱泽昕的搀扶下探身出轿,略显憔悴,但面色、眼神依旧犀利,严毅不可犯。

    “拜见八王爷!”杨怀玉与捧日军的将士率先见礼。

    “怀玉,你也在啊?”

    “维护东京治安,乃是末将的分内之责嘛!”

    “嗯!”赵元俨微笑颔首,抬头看向远处。

    小王爷咧了咧嘴,连忙换了一张笑脸,快步上前一礼:“八叔公,您怎么来了?”

    杨浩松了口气,不是赵元俨的亲孙子,还好!

    赵元俨皱眉,冷冷道:“我不来,你就该捅破天了。”

    “啊?!八叔公您说笑了,不就是一院房子嘛,没什么大不吧?”

    小王爷的脸色有些难看,杨浩说什么君父责备,千古罪人,他全然不屑;但类似的话从赵元俨嘴里说出来,意味全然不同。

    难不成这院子当真非同小可?小王爷一脸懵逼,难以置信。

    但见赵元俨缓步走向门口,杨浩赶忙迎上来,躬身道:“王爷,劳动您老辛苦走一遭,小子满心愧疚。”

    “不打紧。”

    赵元俨摆摆手,悠悠道:“只要你那番话确信无疑,本王拼了半条老命又有何妨?”

    “千真万确。”

    杨浩笃定非常,恭敬道:“东西在院内,王爷一看便知。”

    “好!”赵元俨在杨浩与沈放的搀扶下入内,唯有邱泽昕一人随行。

    “你们都在外面等着,不可妄动。”

    小王爷与身后的中年商贾都想跟上瞧瞧,但赵元俨一声吩咐,将所有人拒之门外。

    院门关了,杨怀玉悄然率部护卫在院外。

    护卫王驾本就份数应当,但直觉告诉他,杨浩让荆王看的东西才是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杨怀玉不由开始重新评估杨浩,这个与自己同姓的少年郎着实——神奇。

    能让得荆王垂青已然难得,今日竟劳老王爷拖着病体亲自赶来,这……

    杨怀玉不知该如何形容,但他很庆幸今天自己及时赶来,庆幸自己先前对杨浩的维护……

    小王爷一脸莫名,郁闷非常,在门外走来走去,很是不安。

    身后那位中年商贾则更是满心惴惴,忐忑不安,枣木巷的小院里,能劳动堂堂荆王抱病前来查看的东西……

    难不成……他下意识想到了什么,不会是…弄巧成拙了吧?

    顷刻之间,一颗不安的心砰砰直跳,面如死灰,冷汗直流……

    ……

    却说赵元俨进了院子,在杨浩的指引下来到院角。

    一片植株映入眼帘,仔细凝神瞧了片刻,惊喜道:“观其茎秆叶脉,着实不曾见过,这便是你说的异域粮食?”

    “是,此乃辣椒,您品尝过一次,此物果实是条状,鲜活之时可为蔬菜,晒干磨粉可为调料。

    味道辛辣,比茱萸、芥末更甚,亦有祛湿之效,对川蜀荆湖等地的百姓甚有效用。”

    杨浩旋即又指向另一边:“此乃玉米,能结出金黄色棒状果实,脱粒之后磨面,虽不及小麦磨的白面细腻,却比高粱、糜子更胜一筹。

    低矮之物是土豆,因果实长在泥土中而得名,其形与萝卜类似,可作蔬菜,亦可为粮食。”

    “辣椒、玉米、土豆…”

    赵元俨的目光一一掠过,悠悠道:“听沈放转述,有此二物,天下无饿殍?可有夸大之嫌。”

    “王爷,如无战乱、重大灾荒,并推广种植得当,或可实现。”

    杨浩道:“玉米耐旱,春夏皆可种植,倘若肥力充足的良田沃土,夏收小麦之后,种下玉米,秋天便可收获,亩产约莫四到五石。”

    “四到五石?比小麦高……”

    赵元俨不由吃了一惊,宋制一石约九十七公斤,等于一亩玉米可出产千斤粮食,而小麦不过数百斤而已,高下立判。

    虽说口感比不上白面,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要能填饱肚子,口感问题可以忽略不计。

    “是,不过需要土壤肥力多些,贫瘠之地恐怕需要休耕…”

    杨浩续道:“土豆没有这些问题,干涸贫瘠之地,田间地头,哪怕是阡陌之旁的荒地,皆可种植,不必占用良田。

    而且产量高的出奇,亩产或可达十到十五石…不过此物不便长期储存,平素食用,灾荒之年应急救命却没有问题。”

    十到十五石?

    饶是赵元俨见多识广,经历风浪无数,此时也无法淡定。

    虽不问朝政,但对大宋国情还是相当了解的,每年产多少粮食,有多少人饿肚子,全都心知肚明。

    有此良种,往后每家每户的收成多一些,便不至于再出现青黄不接,甚至家无余粮的情况。

    更不至遇到灾荒,颗粒无收,举家逃难,聚而生乱。

    毫无疑问,这个土豆…有救急救命之效,还有玉米…北地若是推广种植,收成又能增加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