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时光-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吧!”

    韩琦轻叹一声,悠悠道:“反过来想,师鲁举荐他拒绝,同时却与沈家郎打得火热,与李迪一道进京。

    纵见过扶摇子,得过教诲叮嘱,哪怕有师徒名分,多位相公为师又有何妨?且多有好处,旁人求之不得,他却不屑一顾。

    有事宁愿麻烦抱病的八王爷,也不向我等求助,杨三郎这诸多举动,你们想想……”

    范仲淹与尹洙对望一眼,沉默思索片刻,似乎还真有点……

    “兴许是多想了,但我隐约有种感觉,此子似乎打一开始便不看好我们,不看好…新政。”

    韩琦戏虐道:“他不是神仙弟子嘛,兴许真有过人的眼光,左右无事,不妨去杨记食府喝上两盅?”

第八十五章 是非之地翻墙走() 
杨记食府是食肆的升级版。

    主营炒菜,店面更大,装潢更为雅致,设有单独的雅间。

    杂货生意告一段落,难得空闲,杨浩便带着杨雪、大黄狗来食府“视察”,四处转悠。

    正在楼上雅间听掌柜汇报时,大黄狗突然一抬头,扬起鼻子,摇着尾巴转悠个不停。

    杨浩见状,心下了然——有熟人来了!

    “去瞧瞧,何人到访?”

    “三位中年文士,看起来颇有气度,似是官府中人。”掌柜也算有些眼力,站在楼上瞧了一眼,立即回禀。

    杨雪出于好奇,跟在后面瞧了瞧,喜滋滋道:“一个是在陕州去过沈姐姐家的老伯;还有两位去过咱家店里,让三哥你拜师来着。”

    尹洙、范仲淹、欧阳修或是韩琦……

    杨浩顿时反应过来,有些头大,这三位怎么来了?

    偏生自己刚好在这,也忒寸了吧?

    总不至于是冲着自己而来吧?

    转念一想,韩、范二位好歹是宰相,在东京城里找寻一个人的踪迹倒也不是难事。

    这是唱哪出?

    杨浩有些奇怪,但原则是——不见。

    朋党论沸沸扬扬,虽说杨浩尚不知今日朝堂风波,却从史籍上看到过“伊霍之事”。

    谋逆!

    如此大的罪名,谁敢沾染?

    自己只是个小小的华阴县男,宣德郎,不敢涉及朝堂风浪,否则很容易被淹死。

    “好生招呼着,别说我在这。”

    “是!”

    掌柜虽不知杨浩为何要避而不见,但既然东主吩咐,照办便是。

    可是没多一会,掌柜便苦着脸回来,无奈道:“东主,不行啊,两位相公指名要见你。”

    “你……”

    掌柜面露难色道:“小人没说漏,但相公们言之凿凿,确认东主在此,怕是避不开……小人办事不利,还望东主见谅。”

    “无妨,不怪你。”

    杨浩摆摆手,心中思咐着三位大臣的来意。

    来就来呗,心情不好,吃吃喝喝这没错,何必指名见我呢?

    整个东京都像避瘟神一般躲着你们,何苦为难我一个少年郎?

    杨浩很郁闷,却也无奈。

    事已至此,见还是不见,这是个问题。

    沉吟片刻,杨浩道:“雪儿过来,去帮三哥办件事。”

    “啥事啊?保证完成任务。”平时玩闹时杨浩的口头语,小丫头有样学样。

    “你去跟他们说几句话……”

    ……

    范仲淹、韩琦、尹洙三人坐在雅间里,几道精致小菜已经奉上。

    掌柜亲自布菜,殷勤招呼着,不敢有丝毫怠慢。

    瞧着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尹洙笑道:“听闻这是杨三郎从那位洪七公异人处学来,果然不错。”

    “师鲁兄你没口福,上次我们去上土桥,可是杨三郎亲自掌勺下厨。”

    尹洙遗憾道:“哎呦,那可惜了……而今再想吃到杨三郎亲自烹制的菜肴,恐怕很难。”

    “也不是没机会,关键要看有没有这个面子请动杨三郎。”

    “首先得见到人才行。”

    韩琦抬头看着掌柜,笑问道:“杨三郎人呢?客人到访,主人迟迟不见,这般待客之道可不大好。”

    “相公见谅,东主他……”

    掌柜支支吾吾,几乎也被迫说实话的时候,杨雪进来了。

    “我三哥已经走了。”

    “怎么走的?”

    韩琦眉头一皱,他们所处的位置恰好能看到门口,并未见到杨浩外出。

    杨雪天真无邪地笑道:“后院,翻墙走的。”

    呃……

    三位大臣险些一口老血晕过去,这叫什么事?

    来吃顿饭顺道拜访,结果被主人逼的翻墙逃走。

    此事若传扬出去,定又是一桩笑话,成为旁人奚落“新政君子”的典型例子。

    杨浩不是普通人,是“神仙弟子”,人气甚高,意义全然不同,杀伤力也更大。

    韩琦有些郁闷,是他提议前来的,结果闹出这样一个笑话,颇有几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杨三郎,也忒不给面子了,即便不见,也用不着如此吧?”韩琦面红耳赤,显然是生气了。

    尹洙劝道:“稚圭,算了,可以理解。”

    “我三哥说了,是非之地,还是尽早离开的好。”

    杨雪撂下一句话,转身带着大黄狗便下楼去,杨浩翻墙出去,在外面的路口等着她。

    如此一来,韩琦越发气恼。

    羞辱,赤果果的羞辱啊!

    什么意思?有他们“君子党人”所在之处,竟成了是非之地?

    这比直接当面攻讦污蔑,还要让人郁闷。

    韩琦愤愤道:“没看出来,杨三郎平素里看起来人模人样,谦逊有礼,心地竟如此刻薄歹毒。”

    “相公见谅,我家东主不是那样的人……”

    掌柜战战兢兢,小声辩驳,但瞧见韩琦有些泛红的眼珠,不由两股颤颤,慌忙告罪离去,避之不及。

    “连这等商贾也…”

    韩琦脸色通红,抓起一个酒杯,欲摔杯泄愤,却被范仲淹拉住了胳膊。

    “稚圭,冷静!”

    “希文兄,对不住,今日是我自取其辱,连累你们了。”韩琦总算是放下酒杯,气吁吁地道歉。

    范仲淹摇头道:“不,也许我们来对了。”

    “怎么讲?”韩琦与尹洙不由诧异。

    “你们再想想小姑娘转达的那句话,杨三郎是怎么说的?”

    “是非之地,还是尽早离开的好。”

    尹洙细细品味片刻,突然眼中精光一闪,讶然道:“莫非……?”

    韩琦也反应过来,他本是极聪明之人,适才过于愤怒,以至于忽略了重要细节。

    “于我们而言,眼下的东京,可不就是是非之地嘛!”范仲淹幽幽一叹,似有所指。

    尹洙沉吟片刻,探问道:“希文兄,你的意思…杨三郎话里有话,是让我们…离开东京?”

    “他们闹出这些事来,不见得是为了要我们的命,兴许只是为了逼我们走。”韩琦轻叹一句,彻底冷静下来。

    范仲淹低声道:“不管敌意如何,眼下只要我们离开东京,是非或许就能告一段落,逐渐尘埃落定。”

    “可是,若就这么走了,新政该当如何?”尹洙不禁有些担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范仲淹颇为乐观,但韩琦却情绪低沉,眉头紧皱,眼神格外深沉,不知在想些什么。

    “好吧!”

    尹洙无奈点头,旋即苦笑道:“如此说来,杨三郎不仅给了我们建议,连借口都为我们找好了。”

    ……

    杨雪带着大黄狗出门,杨浩已经等在路口。

    “三哥,任务完成,你交代的话都说了。”

    “好,雪儿好样的。”

    “就那么几句话,三哥为何自己不去说呢?”杨雪好奇询问。

    “我啊…不想见他们,雪儿把话带到就行了。”

    杨浩随口敷衍两句,心情有些复杂。

    庆历新政这滩浑水他丝毫不想沾染,所以最好不见,但坐视不理,伤害良臣善意,心里难免过不去。

    思来想去,出此下策。

    话已经带到了,也算是尽心了。

    能不能听得懂,听得进去,那就看他们自己了。

第八十六章 石壕吏、跋扈相() 
相公甫登门,郎君逾墙走。

    古有石壕吏,今日跋扈相。

    穷凶皆极恶,唯恐避不急。

    杨记食府的事传开之后,这几句不知从何而来的打油诗立即传遍东京街头巷尾,很快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范仲淹、韩琦、尹洙进店用餐,逼的恰在店中的华阴县男,宣德郎杨浩翻墙逃走,避而不见。

    东京最新鲜,最“有趣”的笑话就这么出炉了。

    也成为“君子之党”不得人心的重要证据。

    “欲行伊霍之事的逆臣,谁敢与他们来往?”

    “是啊,华阴县男可是希夷先生的‘弟子’,自然不会与他们同流合污。”

    “没准扶摇子他老人家早就叮嘱过杨小郎君,对那些人敬而远之。”

    ……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说辞甚嚣尘上,杨浩这个毫无关联的局外人,一下子成了推波助澜的催化剂。

    范仲淹、韩琦等人彻底被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如同瘟神一般,唯恐避之不及。

    再持续下去,大有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可能。

    颜面尽失!

    如此情势下,范仲淹与韩琦哪里还有颜面继续待在东京?纷纷上疏,请求外调。

    垂拱殿里,赵祯看着面前的几分奏疏,有些发愣。

    始料未及!

    事情发展到今时今日的局面,有些太过突然,全然出乎意料。

    石介那封书信本就出现的很突然,不是没有伪造的可能。

    但身为皇帝,涉及谋反的事情,从来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是原则,不能因任何人而改变。

    伊霍之事!

    应该不至于,赵祯不敢说自己绝对识人明辨,但大体不会看走眼。

    范仲淹、韩琦不是那样的人,至少现在不是,他们的忠诚正直都能看得见。

    可也只能说现在不是,人是会变的,尤其是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

    王莽谦恭未篡时!

    古训说的一点不错,没有一开始便飞扬跋扈的权臣,野心都是被权力滋长起来的,欲望足以抹杀所谓的忠诚。

    身为皇帝,必须警惕。

    当然了,事实层面上,赵祯内心更愿意相信,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污蔑,是故意陷害革新大臣。

    可是那又怎样?

    没有证据,无法证明石介的清白。

    而且正如夏竦所言,相信不相信是一回事,能不能信又是又会是。

    身为皇帝,考量事情的依据从来不是真相,而是利益。

    皇位稳固,是皇帝首要,也是至高至重的利益。

    赵祯本就开始有所动摇,这一遭他越发看到了反对的力量何其强大,让他不得不重视,认真思考接下来的局面。

    新政还能继续吗?

    大宋的积弊确实存在,范仲淹等人也确实有心有力革除弊政,富国强兵。

    可是……

    眼下这个局势,新政恐怕难以继续,否则恐怕就要动摇国本了。

    放弃?

    赵祯有些不甘,也不忍辜负了一帮心怀赤诚的老臣。

    就在官家危难之际,这几份奏疏摆在了御案上,那几句打油诗也传入了垂拱殿。

    杨三郎?!

    为何会牵连到他呢?

    “韩、范二位相公和尹师鲁不知为何进了杨记食府,指名要见杨浩。”

    王守忠道:“杨三郎避而不见未果,逾墙而走,至于打油诗从何而来,尚不确定,仍在追查。

    可以确定的是,此事让两位相公颜面尽失,算是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不走怕是不行了。”

    “杨三郎,他何至于此?”

    赵祯心中终究不忍,对范仲淹等甚至有些歉疚,也有些许不满杨浩的做法。

    王守忠小声道:“官家,杨三郎纵然有错,也是小过,散播流言蜚语,唯恐天下不乱之人才真正可恶。”

    “这倒是,不过这小子也是,他一向行事稳妥,怎地此番如此莽撞?”赵祯对此甚为不解。

    “官家,据老奴所知,杨三郎虽然逾墙而走,但着其幼妹给相公带了话。”

    “嗯?”

    王守忠轻声道:“是非之地,还是尽早离开的好。”

    这句话很私密,街头巷尾的传言中并没有,但王守忠知道,并且留意到了。

    赵祯神情微微一滞,显然有所悟。

    “大伴言下之意,杨三郎一语双关,提醒范希文、韩稚圭?”

    “有这个可能,杨三郎虽然年轻,却不是浅薄之人,他的话……老奴觉得应该往深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