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足坛最强作死系统-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泽斯劳滕奇迹之所以被称作奇迹,是因为不可复制,是小概率事件。如果随随便便就能有奇迹发生,那奇迹也太不值钱了。

    除非,下赛季霍芬海姆得到了上帝的眷顾,同时,俱乐部大老板迪特马尔挥金如土,花重金引进一批超级巨星,这样一来说不定霍芬海姆还会有一定成功的机会。

    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霍芬海姆不缺钱,但盲目的花重金引进巨星这和俱乐部的发展规划相悖,同时,以霍芬海姆的影响力,也根本吸引不了巨星加盟。

    别说是巨星了,一流二流的球星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估计都不愿意来。就拿曾恪自己来说,在此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支乡村球队,如果当时不是因为系统发布的任务,他也宁愿去他熟知的那些球队试一试,而不是加盟霍芬海姆。

    倒不是曾恪好高骛远,只是人之常情罢了。

    曾恪倒不是没想过,在自己踢出名堂,吸引一些大俱乐部的注意之后,转会去有冲击奖杯的球队,这样距离实现任务目标也更容易一些。

    但这也是不可能的,系统早就将这条路给堵死,任务简介上可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要求宿主在霍芬海姆实现这一任务目标。

    在哪里触发的任务,就要在哪里完成。

    这倒是符合系统的一贯作风,反正任务我发布了,要求也说明了,做不做,做不做得到,那就是宿主的事情了。

    “还真是……”

    曾恪无奈的摇摇头,这一次的任务难度确实够大,于他而言都快大出了天际,但相应的,奖励也很丰厚。

    但再丰厚也没用,就算霍芬海姆杀入了下赛季的顶级赛场,想要夺冠,还不知道要多少年以后呢。

    “算了,走一步是一步吧,这个任务暂时先放到一边,有机会完成就做,没机会……没机会也就那样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先赢下赛季的最后一场联赛,至少让霍芬海姆有和拜仁同台竞技的机会,要是连个机会都没有,那更是只能玩个蛋了!”

    ……

    李书同是一名被外派到德国的体育记者,如果只听名字的话,会觉得很有书香味道,再加上本来就是玩弄笔杆子的,没有见到真人的话,估计会以为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儒雅读书人。

    但实际上,他的长相还真是配不上他这个名字,铮亮的光头,满脸的络腮胡子,再配上五大三粗的体格,就这么一副尊容,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文化人,说他是混混流氓倒是更让人信服一些。

    但事实上,李书同还真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职业记者。

    虽然中国的足球不行,但中国拥有的球迷群体可是很大的一个市场,所以但凡在国内足球报刊业有一定影响的媒体,都有外派人员在欧洲,为的就是能够将欧洲足坛的最新资讯第一时间发回国内,让球迷们心甘情愿的掏钱为他们的销量做贡献。

    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大部分的外派记者都是拾人牙慧,一般情况下,欧洲足坛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外派记者都是将欧洲的几个著名足球报刊报道的新闻给“借鉴”一下,甚至还有很多人直接把文章翻译成中文,然后就给发回国内。

    这是很不“职业”的一种做法,但也是没辙的事情,中国足球不争气,没地位就没什么发言权,再因为一些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因素,很多记者连现场采访都做不到,这些记者除了“炒冷饭”还能怎么办?

    反正几乎所有的外派记者都这么干,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李书同来到德国已经三年了,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他立志要做一个成功的足球报导员,要将最及时最真实最好的新闻展现在国内球迷面前,但出身社会之后才发现,这压根就是扯淡。

    每一个热血青年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李书同就是这样,职场和社会的现实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尤其是在来到德国之后,各种冷眼和不如意,让他的一腔热血逐渐冷却,漫漫的随了大流,反正也拿不到什么好的资讯,自己辛辛苦苦的到处跑,得到的新闻还不如拾人牙慧,所以干脆也把德国体育报刊的报道弄了“借鉴”一下,直接发回国得了。

    天下文章都是抄,你抄我抄大家抄嘛!

    得过且过的日子倒是很惬意,平常什么事都不用做,临近交稿的时候,在网上找一找,再去买几份报纸,把其中看得过眼的新闻翻译一下,做成邮件发挥国内就能应付交差了。

    然后等待着每月领薪水就成了。

    混吃等死,这就是李书同现在工作态度的最真实写照。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书同的惊喜() 
“又到了交稿的日子啊!”

    天刚微亮,李书同已经早早的起来了。

    因为身处海外的原因,自然不可能每天都向国内发回资讯,在没有特别重要报道的时候,基本上是每周周四,李书同才会将这一周所搜集到的资讯传送回去。

    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很多新闻其实在网上都能第一时间找到,但纸质媒体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存活下来,也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李书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搜集资讯和新闻的时候,往往是一些不为人知的花边和小道,还别说,这些消息在网上很难找到,李书同发回去的新闻,还真帮助自家报刊增加了不少销量,也有着一批很稳定的受众群。

    从这一点来说,李书同还是有一些头脑的,至少他还愿意动动脑子,不会完全将老外的报道照搬下来,加上自己的一些分析和评论,这就让他在一干海外同行之中有了那么一丝竞争优势。

    当然,这也算不了什么,万变不离其宗,还是那句话,无论是李书同,还是那些海外同行,都是干着“文抄公”的勾当。

    有时候,李书同也觉得这样的日子过得其实很没有意义,这样子的蹉跎,还不如回国随便找个营生,甭管挣钱多少,至少能够陪伴家人的时间更多一些。

    但现实就是那样的令人无可奈何,他需要这份工作,因为工资不菲,因为在海外,报社还有一些额外的津贴,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他的收入放在国内算的上是一个金领了。他需要这份高薪,他的家庭也需要这份高薪,所以他无法舍弃。

    无法舍弃,也无力改变,那就只能这样浑浑噩噩的度日了。

    平时的李书同是不会这么早起来的,他的生活很有规律,上午睡懒觉,下午在城市里四处转转,名义上是搜风,实质上却是闲逛,有什么新奇事就记下来,没有就继续晃荡。

    晚上就在租来的小房子中浏览一下欧洲各个俱乐部的官网,也会去ins和推特上转转,看看哪位球星又说出了什么“惊世之语”,心情好的时候,也会找个小酒吧坐上一会儿,在有比赛的时候,就花钱买上一张球票,感受一下现场的热烈氛围。

    他倒是想去场边,想上记者台,但现实就是,如他这样的中国记者,在德国乃至欧洲实在太多了,如果不是如cctv这样的大平台,别人压根就不会搭理你,更遑论给你准备记者席位了。

    “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想改变,但现实……就是这样操蛋!”

    李书同自怨自艾了几句,洗漱过后,然后打开门,在门口等候,顺带着掏出一支烟,靠在门上抽吸起来。

    今天是交稿日期,素材李书同已经搜集了一些,不过还是不够,他现在就等着邮差上门,然后再在报纸上搜罗一些,翻译过来,再一起打包发回国内。

    “李!”

    一支烟快抽到尽头的时候,远方有声音响起,一个骑着黑色电动车的青年飞快的映入了眼帘。

    他是赫尔赛罗,这负责这片区域的邮差,据说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前都是干这份职业的,在他们退休之后,赫尔赛罗也就顺理成章的接过了衣钵。

    “早上好,赫尔赛罗。”

    李书同上前几步,将烟头扔进路旁的垃圾箱中,他住在这里已经三年了,因为每周都订阅了很多足球报纸,所以和赫尔赛罗也算是很熟悉了,看到赫尔赛罗屁股下面崭新的黑色电动车,笑着道,“哟,不错嘛,鸟枪换炮了,你的自行车不用了?邮局给你们发新福利了?要我说啊,都什么年代了,还让人骑自行车!有个电动车多好,既舒服脚程又快,还环保!一举多得啊!”

    “电动车确实挺不错的,骑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爽得飞起!”赫尔赛罗颇为得意的仰头,不过又摇了摇脑袋,笑着说道,“不过有一点你可猜错了,这可不是邮局给的福利,那群吸血鬼,只会压寨我们的劳动力,想让他们掏钱,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这是我省吃俭用了大半年才买的新车,怎么样,不错吧,够漂亮吧?虽然很贵,但看到其他伙伴们还在费力的蹬踏自行车,我心里那个爽快啊……哈哈哈!”

    到底是年轻人,健谈又爱炫耀,李书同笑着打趣了两句,赫尔赛罗从电动车上挂着的大包裹里掏出一沓报纸,递了过去,“喏,这是你的,一样不差,我可是帮你点过了。哈,整个街区,也就你会买这么多不同的体育报刊,弄错谁的,也不会弄错你的。”

    李书同笑了,道:“你知道的,我是一个记者,虽然不够风光,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没办法。”

    “知道了,知道了。”

    两个人确实很熟悉了,说话也很随意,再聊了几句,赫尔赛罗忽然询问道:“对了,李,曾是你的同胞吧?”

    “曾?这是谁?”

    李书同满面的狐疑,有些不明其意。

    “就是霍芬海姆的曾啊!难道你不知道?”赫尔赛罗诧异。

    李书同比他更诧异:“霍芬海姆?这又是什么?”

    “霍芬海姆你都不知道?上帝啊,李,你该不会是从外星球来的吧?他们可是奇迹的创造者,下赛季就要杀入顶级联赛了……算了,看你样子,你是真不清楚,原本还以为你和曾是同胞,想着有机会帮我要个签名什么的,现在看来……你自己看吧,报纸上都有写呢,我先走了,还有很多报纸要送呢。”

    赫尔赛罗鄙视的吐槽了几句,骑着他的小电动一溜烟的跑没影了。

    “喂,喂……靠,就这么跑了?说话也不说清楚!算了,我自个儿看!”

    被弄了个没头没脑的李书同摸了摸自己铮亮的光头,搂着一沓报纸转身进了屋子。

    “曾?霍芬海姆?”

    “貌似我错过了些什么……不行,我得仔细研究研究……”

    李书同隐隐预感到,一个大新闻,似乎就在他的眼前,就看自己能不能抓住了。

    果然,将报纸上的所有报道都仔细浏览过后,又在网上搜查了一圈,李书同的眼睛立即就瞪大了。

    “卧槽,没想到咱们国家,现在还出了这么一个牛人啊!”

    “年纪未满十八,却已经在德国职业联赛踢上球了,不但是主力,还是球队大腿,六场九球,我的天,我该不会是在看神话故事吧?”

    “还有这个!霍芬海姆!这是哪里蹦出来的一支球队?五年两级跳,甚至还有可能三级跳,这简直牛逼大发了,再进一步,就是顶级赛场了!……主教练是拉尔夫。兰尼克?好像有点印象,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德国教练吧……迪特马尔。霍普……我擦,这个更牛,还是德国首富……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球队啊?”

    “还有曾恪……发了发了,这下真的发了!没想到在德国,竟然有一名中国球员,还是红得发紫红得发烫的那种,就连……我没看花眼吧,乌利。赫内斯竟然公开表示对他很感兴趣?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这么说来,这家伙要去豪门了吗?”

    “中国球员立足德国职业联赛,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足球史上第一个效力豪门的球员,这是要创造历史,要上天的节奏啊!”

    “是我眼花了,还是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整个房子里,李书同鬼哭狼嚎的惊叫声一遍又一遍的响起,他是真的被震惊到了。中国足球是个什么卵样,他这个专业的足球记者自然心知肚明,国内联赛就是小孩子的过家家,还水得不行,而以前还有中国球员在海外效力,但随着中国足球水平越来越烂,在欧洲的中国球员堪称凤毛麟角。

    想来想去,也就一个邵佳一还在德甲坚守,但也仅此而已了,邵佳一连主力都不是。

    而突然冒出来的曾恪可是不一样啊,他可是霍芬海姆的绝对主力,大腿级的存在,六场比赛九个进球,就单是这个数据,就足以说明曾恪在霍芬海姆的地位。

    别看邵佳一所在的科特布斯是德甲球队,霍芬海姆身在乙级联赛,但那又如何?一个是边缘人员,一个是绝对大腿,而且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