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子都在挨个抖动,偏偏皮肤又很白,配上会动的麻子看上去很不对劲。

    仔细看看那些麻子,就会发现,那些其实不是麻子,而是一个个浅坑,镶嵌在脸上的坑,但凡经常射击鸟统的人脸上都有这种坑,这是因为瞄准射击时,只要认真瞄准脸都会靠近火门,鸟嘴夹敲在火门上,火星四溅,难免会溅到脸上,烧伤皮肤形成小坑,所以看一个鸟统手合不合格,只要看看他的脸就明白了,坑多的一定是老手,反之就是混日子的庸手。

    祖边的脸上同样也有许多坑点,但像李承恩这般满脸都是的还是很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承恩的确是火器行家。

    李承恩已经坐不住了,屁股上仿佛坐着一根针一样扭来扭去不得安宁,王欢看他难受,干脆不等会议结束,就派了一队兵,带着自己的手书将令领着李承恩直接到石柱万寿城去找许铁柱,同时还严令孟知雨,要在十天内在川东三府中凑齐五百名铁匠,迁入万寿城去,以作李承恩成立兵仗局的匠人。

    李承恩兴冲冲的走了,带着揣在怀中的灭虏弹。

    接下来王欢继续议事,主要议题就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此时距离议和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张献忠在成都周边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那些小地主大财主组织的地方民团类武装在优势农民军的攻击下,坚持的时间不会很长,陆续被逐一剿灭,挂在成都四门城墙上的人头,一串串的鲜血淋淋,密密麻麻如挂满了枝头的葡萄,视之者莫不胆寒。

    恐怖的杀戮之下,川中和川西的乱局很快就会归于平静,大西政权费不了多少工夫就能东顾重庆府,曾英已灭,新崛起的夔州总兵怎么看怎么像个软柿子,以张献忠的为人,一定会第一时间杀过来。

    不过王欢记得一件事,在今年十一月中旬,也就是本月十几号,张献忠会做出一件人神共愤的大事,此事事毕,他才会大军东去,来寻自己的麻烦。

    这件事就是借开科取士,大开杀戒,屠尽四川读书人,他的开恩科不同于历朝历代,是强迫别人来的,地方上的读书人如果不来,就有兵丁上门来抄家灭族,即使是逃也没法逃,张献忠认为四川之所以久久不能平定,不是因为大西军不仁,而是四川读书人深受圣贤书的影响,蛊惑百姓造反,祸根在读书人身上,故而等到全四川的读书人到了成都,住进大悲寺,然后把门一关,几千人直接被杀个精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血溅大悲寺”。

    只要这件事情一旦发生,张献忠出兵之日就不远了,更为严重的是,按照历史发展,最迟明年三月,春暖之时,大清豪格部就会从陕西经汉中南下,李自成的部下贺珍献汉中投降,张献忠杀妻北上抗清,最后死在凤凰山。

    也就是说,必须抢在满清南下之前,占领入川的门户汉中,扼守金牛道,以奇险的蜀中诸关口挡住豪格进军的路,否则以王欢目前的力量,一旦放清军长驱直入直抵重庆府,压力太大了。

    留给王欢的时间,不到半年,是否应该抢时间立刻整军攻成都,王欢举棋不定。

    目前川东未稳,千头万绪的事情够让人头大了,各处山头的土匪还未剿清,错综复杂的世家大族还在观望,类似奉节谭家那样豪族的力量不容小视,一个不留神就会后院起火,毕竟川东三府不比石柱土司,地方和人口都要大多了。

    王欢筹措良久,最后拍板,从石柱调出许铁柱和张成,将万寿城全盘交给秦良玉管理,所有的各处矿山和作坊,统统交给她,腾出力量集中于川东三府。

    对义母秦良玉,王欢无条件的放心。

    而孟知雨和许铁柱、张成三人,每人负责一个府,署知府事,就地招兵组建团练,筑城自保,剿匪灭贼,其中孟知雨署重庆府,许铁柱署夔州府,张成署叙州府,将孟知雨放在形势最为严峻的重庆府,乃是看重他的能力,而许铁柱在相对安全稳定的夔州府,则是锻炼他的能力。

    而王欢自己,则留在紧靠顺庆府的合州,一边练兵整军,一边等候时机。

    既然张献忠要杀读书人,就让他杀去吧,得罪了全川士子,天怒人怨,自己才好趁虚而入,作出一副替天行道的义师模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收拢民心。正好趁这段时间,好好整顿训练新招的士兵。

    王欢现在共有九千正规兵,三千石柱老兵,三千夔州招募的战兵,三千在重庆筛选的曾英降卒,战力各有层次不同,忠诚度也有高有低,必须整顿一番,选取军官。

    原先的几个千总,已经不够用了,王欢听取了马新田和祖边的意见后,从石柱老兵百人队长中选出了三个新的带兵千总,分别叫做马作衡、张建春和刘力。

    马新田着重推荐了张建春,赞不绝口道:“此人乃当年四川副总兵张令的儿子,张令号称神弩将,当年神力惊人、箭法如神,可惜死在了张献忠手中,他的儿子逃到石柱,归附了秦大人,跟张总兵当年一般威猛,臂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大人可以刻意留意。”

    王欢于是面见三人,果然都是武勇出众、沉稳有余的宿将,特别是张建春,二十多岁,相貌堂堂,虎背熊腰,一看就是武将世家出身,用的弩弓比摧山弩大了好几个尺寸,弓弦力道有三石,还是他父亲的遗物。

    于是王欢将夔州兵组成的三个千人队交给三人分任千总,而重庆府收的三千降卒,则带回石柱,交由秦良玉打磨一番再重新归队。

    王欢把手中的六千人,全部摆在了合州,放出陈相的探子队,扮作各色人等混入成都,未雨绸缪的为不久后的军事动作打前站。

    正当各项事务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之时,从夔州府来了一个信使,带来了许铁柱的一封信。

    王欢展信一观,眉头就皱了起来。

    许铁柱在信上说,大明兵部尚书,云贵川三省军务总督王应熊到了夔州府治奉节,要见王欢。

    “王应熊?他不是躲在遵义吗?他来干什么?”

    (本章完)

第190章 总兵与总督的交易() 
两天后,王欢走在了奉节府衙的台阶上,他快马驰回,不是因为惧怕王应熊这个三省兵马总督,而是另有打算。

    王应熊,万历年间的进士,曾任崇祯朝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与内阁首铺温体仁一党,后来在党争中败下阵来,几经起伏,在南明弘光朝被委以重任,拜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川三省兵马,专职进剿张献忠。

    不过官位虽高,却是虚职,此时四川大部被张献忠大西政权占据,云南被造反的土司沙定洲引为私土、连黔国公沐天波都逃到了广西,更不用说王应熊了。于是堂堂朝廷一品大员的王应熊,无兵无饷,只得躲在山高涧深的贵州遵义,巴结招揽各地军阀土匪,来作为自己的军队兵马,境况糟糕。

    曾英由湖广入川,收复了川东州府,让王应熊非常赞赏,立刻派人收买拉拢,而曾英又急于在朝中寻找靠山,二人一拍即合,互为后援,结成了朋党。不过未料到王欢突然崛起,三下五除二的就干掉了曾英,连王应熊都没有反应过来,夔州兵就占了川东三府,其军势之猛在大明军队中非常罕见,抛开明军内部自相残杀的问题不论,夔州兵的战力让王应熊刮目相看。

    王欢在脑子里回忆着关于王应熊其人的记忆,走入了府衙大门。

    许铁柱已经到奉节上任,带去了一批石柱宣慰使司的文吏和秦良玉提供的战兵,正大张旗鼓的按照王欢的民政军制,开荒地复耕田,招揽流民恢复工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就连本来破败的府衙,也被修缮一新,虽然不大却有了一点官府的样子。

    许铁柱候在大门前,接着王欢,随他一起向内走去,一边走一边向王欢报告道:“信使是前几天就来的,我一看觉得不对,立马就派人送去给你,王应熊则是昨天才到,架子很大,理都不理我,只是说要等你来,现在我安排他住在后衙别院中,每天好酒好菜伺候着。”

    王欢点点头,脚不停步的赞许道:“不错,这么安排就行了,他说什么了吗?”

    许铁柱摇摇头:“什么都没说,只是派了些随员到处看看,自己足不出户,呆在府衙里喝酒读书。”

    王欢眉头皱了皱,不再出声,在许铁柱的引领下。穿三堂过六房,直入后衙。

    进了三堂,还未上得台阶,王欢就远远望见一个穿着青色圆领儒衫的老者立在堂前,白须飘飘,仪态堂堂,站在那里不动就有一股上位者久矣的气势扑面而来,即使隔着宽大的院子也能清晰感到。

    许铁柱没大见过这么大的官,即使早已经经过王应熊此刻也有些露怯,明显脖子一缩,顿了一顿,而王欢却大步流星,昂首阔步的一路行去,眼睛紧盯着老者的面目,上下打量。

    王应熊算算年龄,今年五十五岁了,久经宦场百炼成钢,眼睛毒得都成了精,他收到王欢到了的消息,立刻站在三堂门前迎接,一是为了表露自己礼贤下士的气度,二是为了好好看看这个灭了自己心腹爱将的王欢究竟是不是三头六臂。

    两人各怀心思,一个龙行虎步,一个气定神闲,四只眼睛都在不断打转,在各自身上溜了个遍最后对上了眼。

    王应熊眼睛微微眯缝着,寒芒逼人,射出去目光透着噬人般的严厉,王欢却夷然不惧,来到这世上不知生死间走了几个来回了,还怕你的眼神?

    迎着王应熊的眼睛,王欢两眼一鼓,眉目间杀气一腾,凶狠的看向站在台阶上的王应熊,手按腰间长刀刀柄,目光如同有形的刀剑,顿时将声色俱厉的王应熊捅了个通透。

    王应熊眨了眨两眼,向左右扫去。

    院子不大,王欢疾步走过,跟着的人谁也没有发觉,这会儿功夫两人已经过了一回招,当王欢来到台阶前时,王应熊已经满脸堆笑,亲切的走了下来,口中连连叫道:“哎啊,这位必定就是夔州总兵王欢吧?果然英雄出少年,俊杰啊俊杰啊!我大明中兴有望了!”

    王欢同样笑得如一朵花开,虚伪的嘴巴及时接口道:“哪里哪里,总督大人夸奖了,末将对总督神往已久,苦无良机拜见,夜不能寐,酒食无味啊,今日见了总督,三生有幸啊!”

    两人好似经年不见的老友,王欢跪下要行参拜大礼,慢吞吞的还没跪下,王应熊就急忙双手架住王欢的身子,连呼不可,王欢感激的流下了鳄鱼泪,二人又是一番彼此吹捧,极尽虚情假意之能事,然后王应熊拉着王欢的手,一同并肩进了堂中。

    热情友好的见面,让跟在后面的许铁柱等人膛目结舌,都知道自家王大人精明,但脸皮厚到这个地步还是很吓人的,来的路上还阴沉沉的商量着怎么对付王应熊,一见面却是拥抱相庆,让人简直无法接受。

    许铁柱感叹,王大人果然不似常人,跟着他,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

    入得堂中,按官职落座,王应熊坐了首座,王欢坐在右侧,许铁柱再坐在下首,仆役送上香茗,两人都喝了一口。

    “王将军任职之时,秦大人传了诰命副本给本督,当时本督就想亲往石柱一趟,与王将军见上一面,奈何军务缠身,故而没有及时过来,未能一堵将军雄风,本督一直引为憾事,今日得偿所愿,实乃大幸啊。”王应熊摸着下颚的白胡子,摇头晃脑的微笑着开口道。

    王欢忍住心中恶心,将手中茶盏轻轻搁到身边的小桌上,抱拳拱手道:“总督大人有心,还请大人恕末将不向上官及时禀命之罪,盖因境内流贼四起,惯匪无数,逆贼横行,末将疲于奔命,所以今日才得机向大人见面禀报。”

    王应熊摆手叹道:“国之不幸,必有妖孽横行,如今四海纷乱,社稷将倾,王将军扼守本职,保境安民,何罪之有?如果大明军将都如王将军这般忠心为主,何愁大事不定?唉,可惜啊,王将军这样的人才太少,本督上受皇命,领三省军马,却无可用之才,落得如今成就寥寥,问心有愧啊。”

    说到这里,他面带和善的笑意,目露慈祥的光芒,如一位长者看向晚辈,又似亲切的长官看向下属,温言问道:“王将军不知现在军力若何?那逆贼曾英又在何处?”

    王欢心中一动,暗道一声:来了,正题到了!

    (本章完)

第191章 大悲寺() 
王欢脸上神色不变,端坐如泰山不动,沉声答道:“末将起于微末,脱胎于草莽,自艰险中起事,由困苦里知兵,深感国难当头,江山沦陷,故而最为憎恶两种人,一种是侵我华夏的胡虏,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形为常人实为恶鬼;另一种人,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