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到凤县城内,有玛喇希派出的巴牙喇战兵驻扎等候,随时都可能发现这里的厮杀而驰援,任珍就胆气横生,求生的欲望格外强烈,他挥舞大斧的双手力量倍增,大声狂吼着鼓舞着士气,主将如此,下面的兵丁同样受到刺激,圆阵的反抗,更为坚强起来。

    恰在此时,从官道前面,有一骑飞驰而至,马上一员红脸壮汉,身着内穿藤甲外罩白袍,浑身血迹斑斑,彪悍无双,一手抓着一把硕大的鬼头刀,刀上鲜血淋漓,一手高举着一个头颅,头颅血污满面,但依稀仍然能看清面目。

    壮汉一路奔驰,口中嚣张大叫着:“陈德头颅在此,陈德已被斩杀!”

    原来他手中提着的人头,正是前军副将陈德!

    正在拼死抵抗的清军听到这话,愕然之下,纷纷看去,陈德是人人都认得的,纵然只是一个脑袋,也不会认错,陈德真的被杀掉了!

    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军的士气,顿时垮掉了。

    主将被杀,等于抽去了军队的主心骨,军心必散。

    (本章完)

第251章 丁国栋、米喇印() 
任珍是被四杆长枪穿胸杀死的,当看到陈德的脑袋那一刻,他就知道,大势已去,回天无术了。

    他本想投降,却还没有来得及丢下兵器,就被围上来的白袍兵乱枪刺死,临死的那一刻,他脑子里还在想,明军什么时候,有这样一只强军的,何人为主将,为什么自己一直没听说过呢?明朝的能战之将,可战之兵,不是已经在辽东松山下化作白骨了吗?

    没有人给他答案,冰冷的枪刃割开他的身体,就切豆腐一样轻松,散发着体温的血柱直冲上天,将他的生命力消散一空,余下一具无神的皮囊倒在地上。

    “老规矩,每人扛一袋粮食,剩下的,全都烧光!”王欢擦拭着手中长枪枪刃上的血迹,淡然下达着命令。

    夔州军都是惯走山路的兵,全副武装后再扛上一袋几十斤的米粮也能翻山越岭,只不过速度要慢很多而已。

    散在官道上的粮车被架上干木头,点燃大火,熊熊火光中,就像出现时一样,夔州军快速消失在茫茫群山里。

    凤县的清军,看到谷道上空腾起的巨大烟柱,顿觉不妙,立刻点起人马,入谷查看,等到他们小心翼翼的赶到烟柱腾起的地方,只看到满地的尸体和烧成灰烬的粮车,连夔州军的影子都没有见着。

    看着一地的尸首,清军军将暗暗心惊,带队的章京更是倒抽了一口冷气,足足两千人的汉军兵马,在短暂的时间里,竟然被杀了个精光,询问幸存的劳役,得知这一切居然是一伙明军干的,汉中地区,除了从阴平道跑来的那伙明军,不会再有明军旗号活动,必定是他们做的好事。

    望望官道两侧巍峨的山岭,那上面树木密布、陡峭难行,那些明军是怎来的,又是怎么去的,劳役们说,明军足足有好几千人,这么大规模的部队,怎么可能在这种地形上行军往来,莫非他们都是猴子变的?

    想要不相信劳役的话,可是这官道两端,一边是大散关,一边是凤县,两处都是清兵把守,明军不可能通过,劳役的话可信度很高。

    于是将战死者的尸体收捡后,清兵立刻派出快马,一队奔西安,请孟乔芳赶紧的再派粮草;一队去安康,通知谭拜粮食又没了,勒紧裤腰带吧;然后大队人马转头回汉中,去禀报玛喇希。

    清兵们忙碌成一团乱麻,王欢却心情愉悦的奔走在秦岭群山上,他在石柱生活了一年多,身体素质提高很大,平日里走山越岭寻找矿脉,同样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虽然及不上从会走路开始就在爬山的白杆兵,跟上大队的速度还是可以的。

    “大人,这样打仗可真痛快呀。”祖边喜笑颜开的跟在他身边,咧着嘴边边笑边说道:“神不知鬼不觉的打上一仗,得手后掉头就走,毫不恋战,让鞑子吃了亏都没处说理去,还追不上找不着,气死那帮孙子了。”

    祖边北方人,走不惯山路,虽然体力很好,却也不能负重翻山,他此刻光着上身,背着他的鬼头刀,全身轻松,连甲胄都由一名白杆兵帮他背负着,就这样还仅仅能跟在王欢屁股后头堪堪紧随。

    王欢晒然一笑,淡然道:“这是小儿科,有一位大师,他老人家才是游击战的高手,有十六字真言传于世间: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才是兵家大法,领会了其中奥义,则可称兵法大成。”

    祖边、马龙、张建春等众人侧耳细听,在心中默念了几遍,纷纷目露惊疑的光芒,都觉得这短短十六个字,通俗易懂,却又深奥难通,要想仔细领会就得花点时间。

    马龙佩服的边走边说道:“说这话的,一定是大贤,大人,是不是就是您那位师父啊?只有这种世外高人,才能说出如此金玉良言。”

    王欢心中一汗,心道如果他老人家能当我师父,就可就太好了,可惜没那福分呐。

    连忙打两个哈哈,敷衍过去,大家见他如此,愈加断定肯定是这回事了。

    六千人的队伍呈一条直线,首尾间距数里长,在山岭间的树荫中穿行,翻得几座大山,渐渐的到天擦黑的时光,来到秦岭中一处隐蔽的谷地。

    这里已经靠近甘肃,与陇西巩昌府一山之隔,属于两省交际之处,人迹罕有。

    不过从树林里转出之后,一进谷地,眼前就霍然开朗,群山环绕间,山谷地势平坦,一条清澈小河从远处山涧里流出,蜿蜒贯通整个谷底,小河两边,田地里早春栽下的小麦初初成形迎风摇摆,数十座茅草房屋点缀在田地间,一些果树菜地种植在房前屋后,配上野花盛开、炊烟阵阵,宛如一幅桃花源般的画卷般美丽。

    “这里真像万寿谷啊。”马龙几乎看得出神,由衷的感叹道:“当年我们开垦万寿谷的时候,也是这般光景。”

    祖边则摇着头,不可思议的说道:“没想到陕西黄土地上,居然有这么一处水草丰美的山谷,大人,你是怎么找到的。”

    王欢笑一下,摇头道:“此处如此隐秘,我怎么找得到,是里面的人找的我。”

    他拍拍手,两名白杆兵装束的兵丁应声上前,恭敬的向王欢躬身道:“大人,可容我们先进去告诉丁大人一声,也好做个准备?”

    这两人身上穿的衣甲,与普通夔州军别无二致,不同的唯有一处,就是他俩的头上,摘下铁盔后,不似一般人那样留着发髻,而是包着一块白布。

    王欢摆手道:“也好,你们去通报一声吧,省得看我们人多,生出误会。”

    两人深深鞠躬,然后转身快速离去,向谷中奔跑。

    待二人离去后,王欢立即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在谷口上原地休息,同时把每人背负的米袋都放到前面来,堆作一座小山。

    祖边等人还蒙在鼓里,茫然不知所谓,祖边憋不住,闷了一会就忍不住开口问道:“大人,你这么小心谨慎,不贸然进去,这个村子是什么来头,让你如此礼遇有加?”

    王欢瞪眼:“你说这话,意思是我平时就不懂礼貌了?”

    祖边忙摆手,尴尬道:“不敢不敢,末将只是好奇而已,好奇而已。”

    马龙急忙解围,接口道:“大人,我观刚才离去的两人,头缠白布,异于常人,莫非是回人?”

    王欢扭头一脸惊奇,问道:“嗯?你知道回人?”

    马龙奇怪的看着他,道:“知道啊,本朝有很多回人为将,譬如成化、正德年间的五朝元老马文升,万历年间抗倭大将麻贵等等,流传很广。”

    “哦?”王欢长了见识,他原本以为****偏安西北,与中原朝代更替参与不多,特别是明末,除了紧接着就要发生的一场大事以外,应该没有多少中原人与****发生联系,却不知道,原来明朝历史上,****官员将领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于是王欢咳嗽一声,把目光投向谷中村落里道:“不错,他们正是回人,这处谷地,也是****村落,我们来到这里,也是我要求那两位我军中的****士兵带的路。”

    他左右看了看,迎着众人迷惑的眼神,继续说道:“因为我们到这里,要见两个人,这两个人,于我们反清大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章完)

第252章 剑门关的血() 
王欢这话一说,顿时引起众人的好奇心,是什么人这么重要,让总兵大人不远千里辛苦翻山走到这山谷中来见上一面?

    于是,大家一起伸长脖子,站在王欢身后,向远处通往****村落的小径上望去。

    王欢倒不着急,双手背负身后,微微仰着下巴,眯着眼睛不动如山,似一棵青松般立在谷口。

    等不多时,从前面就出现了几个人影,步履匆匆,疾行而来,领头的,正是那两个离去的白袍兵,有数个高大健壮的身影随在后面。

    马万年远远见了,眉头微皱,冲左右眨了眨眼睛,立刻就有几个护兵不动声色的朝王欢站近了几步。

    王欢却浑然不在意,脚下一动,就冲着来人迎了上去,慌得马万年连忙急步跟上,几乎就要小跑了。

    来人显然也看到了站在众人前列的王欢,步伐明显有一个停顿,筹措之间,似乎在犹豫这个看上去非常年轻的书生是不是自己要见的人,不过在看到领路的白袍兵毫不迟疑的跪在王欢面前口称“总兵大人”后,也就释然了。

    “末将大明甘肃镇副将米喇印、游击丁国栋,参见总兵大人!”来人中走在前头的两个魁梧大汉,将白色长袍下摆一撩,以明军中下官拜见上官的礼数,双膝跪地,埋首下拜。

    王欢立即踏前几步,双手一左一右架住两人手臂,猛然发力,生生将两名大汉托住,跪了一半就跪不下去了。

    “二位将军不可如此,王欢非朝廷任命的甘肃总兵,与二位将军无上下之属,虽有职级差异,却无管辖之权,不需如此大礼,咱们都站着说话罢。”王欢温言说道,笑容满面。

    米喇印和丁国栋脸上也都带着笑,却心里暗暗吃惊,因为两人感到托住自己手臂的,好似有万钧之力,自己愣是跪不下去,这位年轻的总兵大人,手上好大的力气。

    于是顺水推舟,两人道了谢,也就站了起来。

    米喇印抱拳拱手说道:“末将二人,接到大人来人带信,欣喜万分,立即从甘州赶赴陕西,选定此处隐僻之地,以与大人相见,末将已经在村中略备酒食,请大人移步,到里面说话。”

    二人将手一伸,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王欢哈哈一笑,道:“好,烦恼二位将军了,这里有些缴获至鞑子的粮食,就作为见面礼,送与二人将军了。”

    丁国栋和米喇印早已看到堆积在一侧的粮袋,心里隐隐有些预感,暗自估算了一下,这些粮食足够这个山谷里的人吃上一俩年了,没想到王欢这么大方,全都给了他们,倒有些意外了,同时也非常感激。

    于是两人再次躬身作揖,带着喜色道:“多谢总兵大人,大人对回人恩德,我等没齿难忘。”

    一番说辞后,一行人抬步向谷中走去,六千白袍兵,则留在谷口宿营休息,烧火做饭,谷中也出来了一些人,抬着菜蔬果实,加上少量的牛羊肉,送去给夔州军佐餐。

    王欢等人走在人群中,一路上看到道路两旁,都是一些头缠白布或者带着白色小帽的****在田间劳作,看到王欢等人进来,都是一副受惊胆怯的模样,定定的望着不敢作声。

    丁国栋察言观色,见王欢等人神色带着迷惑,连忙解释道:“大人,这谷中居民,都是从甘肃等地迁来此处避祸的回人,见大人等人穿着甲胄带着兵刃,分辨不清鞑子与大明官军的区别,故而有些惶恐。”

    说罢,丁国栋大声朝四周喊道:“这位是大明夔州总兵大人,是来助我们打鞑子的,诸位不必惊慌,跟随他来的,都是大明官军,有他们在,这里安全得很!”

    丁国栋嗓门奇大,吼声整个山谷都能听到,****听了这话,才褪去害怕的模样。

    王欢见此情形,不由得轻叹一声,摇头道:“丁将军,甘肃鞑子祸害回人,究竟到了什么地步,让他们害怕如斯?”

    丁国栋惨笑道:“大人不知,鞑子祸害回人,比祸害汉人尤甚,因回人信仰真主,不肯剃发留辫,鞑子就杀人立威,整村整庄的抓人砍头,巡抚张文衡原为大明甘肃布政使,为讨好鞑子,保住官位,拼了命的推行剃发令,如今的甘肃,已经成了人间地狱,回人不敢归家,四散逃走,这座山谷里居住的一千多人,都是从甘肃其他地方逃难到此的。”

    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