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爷,这个高某无力做主,就算大着胆子此时应下来,回去也无法交差,还请伯爷担待着,末将回去禀报堵大人后,再派人回话。”高一功神情坦然,毫不做作,诚实的回答道。

    “好,事关重大,这样做事应该的。”王欢道:“我还有一句话,请高将军替我带给堵巡抚。”

    高一功神色一凛,凝神道:“请伯爷明示,高某一定带到。”

    王欢目光转动,望向湘西巍巍群山,新化城外皆是山区,一眼看出去一个接一个的山头连绵不断,此时正当傍晚,夕阳落霞映衬下的山峰似雄兵百万,列阵天边,金色的阳光洒在山巅,仿佛为大地披上了黄金甲胄,灿烂夺目。

    跃马山前,豪情心生,王欢顿感山河壮丽,无限感概。

    “王欢本是庶民,苟活于乱世,看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更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所以,我不怪堵巡抚,这点请他尽管放心。”王欢眼神空洞,仿佛面对青山说话一般自在,但在旁人听来,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坚决:“但王欢却不是圣人,做好事不图回报那不是我的处事原则,所以,这铸炮工匠,堵巡抚最好给我,否则,李懋祖没有做到的事,自有他人来做!”

    顿一顿,他又说道:“长沙城中,有南京兵仗局撤下来的工匠上千,全被清廷俘虏在城中,只要拿下此城,工匠自然就落入堵巡抚和何督臣手里,只要堵巡抚动作够快,全拿下来也不稀奇,我不过只要一百人,相信堵巡抚不会舍不得的。”

    王欢扭头回来,看向高一功,问道:“高将军记清了吗?”

    高一功皱起眉头,心里默念了一遍,抬头答道:“记清了,我一定尽数转告堵大人!”

    王欢展颜一笑,亲热的伸手拉过高一功的马头,笑道:“此间事了,我们快快入城,城内已经备下薄酒小宴,为高将军洗尘,来来来,迟了上好的炖肉就烂了!”

    高一功一听,豪爽的哈哈大笑,道:“好极!老高平生就喜炖肉,一日不吃就心头发慌,伯爷真乃妙人也!”

    一行人嘻嘻哈哈,仿佛忘却了刚刚不大愉快的事儿,勾肩搭背,彼此说着玩笑话儿,策马奔城内去了。

    众人身后,上千的清兵降卒被解除了武装,用长绳串着,绑了结实,在忠贞营将士的看护下,排着长队也往新化城的方向去了,在那里,已经有人在赶制战俘营,这些降卒将被关押在里面。

    这一晚,新化城内寻到的酒几乎被喝了个精光,忠贞营与夔州与军的将官们齐聚一堂,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武人不爱别的,就喜欢酒跟女人,偏偏这两支队伍军纪森严,严禁作战时近女色,那么唯有喝酒一个爱好了,县衙内大堂上,几乎就成了一个大酒坛子,众人从黄昏喝到天黑,又从天黑喝到鸡鸣,人人大醉。

    王应熊是第一个****趴下的,三省总督直接就醉倒在桌子底下;王欢喝了几杯就耍起了小心眼,他的酒量哪里是这帮军汉的对手,爬到桌子上装醉;高一功却堪称酒神,喝了一夜还精神抖擞,越喝越清醒,拍着桌子连呼谁敢再来。

    在新化休整了两天,第三天时两边告别离去,高一功还要返回顺势扫荡湘西诸州府,安抚平定重建被李懋祖毁去的各地衙门,王欢也要赶回四川,许多事都还等着他去做。

    于是双方话别,彼此分道扬镳,不过王欢临走时还要去了那近六千清军降卒。

    这些降卒,可有大用处,王欢的万寿谷矿区里,还紧缺矿工,这些精壮男子,可以在里面大显身手。

    不过王欢先剪去了他们脑后拖着的鼠尾辫,才让他们上路的,那辫子看着就不舒服。

    一路餐风露宿,爬山涉水,两千夔州军压着六千被剃成光头的降卒,在并不怎么好走的官道上走了近一个月,才进入了四川境内。

    顺着播州宣慰使司、重庆府等州府一路向前,王欢终于在离开四川小半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王应熊在路过贵州的时候,与得到消息寻过来的抚标营汇合一处,向王欢告别自回遵义去了。

    又走了十来天,终于,万寿谷那熟悉的山水,复又进入了王欢的视野,那不算十分高大的土质城门,让他倍感亲切。

    马崇明作为万寿城留守兼银矿大使,早早就出城迎接,万寿城居民扶老携幼,跟着马崇明一道出城,夹道欢迎,翘首以盼,只为看一看救了自己一家人的恩公一眼。

    当王欢的队伍一出现在官道尽头,欢呼声就没有停止过,须发皆白的乡老们领着童子,献上香茶瓜果,眼泪横流的拉着王欢的马不撒手,“恩公、恩公!”的呼喊声不绝于耳,人们淳朴的内心里,已然将王欢当作了救世菩萨,没有他,万寿城里起码有三分之二的人活不下来。

    马万年狐假虎威般的跟在王欢身后,这位石柱宣慰使未来的继承人,早就忘了自己应当继承的职司,一门心思的打算跟着王欢干到底,此刻走在王欢身侧,他同样感到无比自豪,万寿城的建立也有他的一份心血,不少百姓同样认出了他,“马公子”的欢呼声也时时响起。

    走在后面的李定国与刘云等新附将士,则目瞪口呆,深感诧异,此等与民同欢的场面,纵然如李定国这等强调民生、爱惜民力的将官也从未见过,这才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啊,为政者能做到这一步,死也无憾了。

    马崇明挤开抢在他前面围堵王欢的乡老们,满脸堆笑,仿佛一朵绽放的喇叭花,一张新镶了一颗金牙的嘴巴拉巴拉的连声叫道:“小的恭祝大人封爵晋伯,今后就要称伯爷了,小的就知道,跟着伯爷一定会有好日子过,哈哈哈,想当初…。。”

    王欢被挤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才敷衍开一群乡老,急忙一把抓住马崇明的手,叫道:“废话少说,快劝乡亲们让开,容我进城再说!”

    没想到马崇明比他还急,把脑袋摇得如拨浪鼓一般:“不可不可,伯爷,你不能进城!”

    王欢把眼一瞪:“为何?”

    马崇明见他瞪眼,惶恐的答道:“伯爷,您的义母大人昨日就派人送信过来,如果您回来,第一时间就要过去石柱宣慰使司,有要事等着您呐。”

    王欢愣了,义母秦良玉有要事找他?

    心头一颠,他记了起来,按照历史,秦良玉的寿命就在这两年就要告竭,莫非……

    他关心侧乱,庞然变色,抓住马崇明的衣领,厉声道:“何事如此急切?是不是义母她老人家身体有事?”

    马崇明一脸懵逼,莫名道:“啊?身体?不是,不是,是朝廷来人了,听说,来的还是一位皇室要员。”

    (本章完)

第299章 结皇亲() 
“皇家?”这回轮到王欢懵逼了,自己刚刚从肇庆回来,不过在湖广拐了个弯,耽误了一些时间,怎么就有人从广东追到石柱来了。

    心头一转,王欢杀气就上来了:莫非是李成栋的儿子被自己宰了,朝廷顶不住李家压力,派出皇亲国戚来提我回去问话戴罪?

    王欢冷笑连连,广东都敢杀地头蛇的人,回到自己的地盘上难道还会因为对方是皇亲就束手就擒?真当老子是读书读迂了的孔夫子吗?

    马崇明见他神色变幻,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心惊肉跳,生怕平凉伯是不是有什么祸事上门了,连忙一边伸手架开一群热情乡老递上来的香茶,一边凑近王欢小声问道:“那,伯爷,可是有什么事情?可否知会小的,做个准备。”

    牵涉到皇室,不是大富大贵就是大祸临头,封建王朝中,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观王欢脸色,大概不会是富贵之类的了,大祸上门,无论是什么须得准备周全以便应对。

    王欢沉吟片刻,摇头道:“不必!这里是石柱,除非他带来了整个大明官军,否则不能把我怎么样,不须惊慌,你提我向父老乡亲解释解释,我这就赶往石柱去。”

    他指一指队伍后面一眼望不到头的战俘队伍,对马崇明道:“这些人,都交给你,他们是汉人,却是投降鞑子的降卒,送他们去矿山劳改,由你处置。”

    然后他不待马崇明搭话,在马上直起身子,抱拳向四周团团一揖,立马激起四面百姓一阵欢呼。

    王欢歉意的向他们挥挥手,然后附耳对李定国说了句什么,李定国点点头,纵马扬声高喊道:“后队改前队,留下甲队以后五个百人队押送俘虏进城与马留守交割,其余的人,护送大人往石柱!”

    夔州军队列立马分开,五个百人队井然有序的奔向队尾,与原本押送俘虏的人换岗,大队人马则原地掉头,整齐的转了个向,脚步不停的向通往石柱的官道行去。

    看着士气如虹的夔州军严整的军姿,百姓们的欢呼声更加热烈了,不少大姑娘巧媳妇媚眼含春的看着身姿挺拔的夔州军士面庞绯红;许多小伙子壮男子羡慕的瞧着那一身身白甲战袍眼馋不已,暗暗的决定今年夔州军征兵时,一定要加入进去。

    王欢策马奔驰在队列中间,不住的望向不远处的万寿城,虽未入城,官道从万寿谷穿谷而过,谷中景象尽收眼底。

    此时的万寿谷,已经与当初王欢初建时大为不同,城池高耸,良田依旧,但原本留作预备用地的大片树林已经被砍伐一空,偌大一片平地被开辟出来,许多被围墙圈起来的厂房挤挤挨挨的间差其中,一块黑漆金字的木质牌匾高挂在大门上,几个“夔州兵仗局”的硕大烫金字隔得老远就能望见。

    兵仗局围墙四角,几座高高的望楼平地拔起,手持劲弩的兵丁巡弋其上,四面围墙底下,一队队穿着白色战服的兵丁沿着围墙巡逻,从远处望去,戒备森严的架势让人莫敢靠近。

    “李怀恩就在里面吧。”看着兵仗局内几座冒着黑烟的烟囱,王欢心道:“不知过了这许多时日,鸟统的研发有没有新的进展?这回带回来诸多虎蹲炮,能不能在此基础上铸造出预想中的臼炮?此皆造化,犹未可知。”

    座下马儿奔驰,兵仗局的房屋连绵不断,几乎占去了小半个万寿谷,足见兵仗局规模之宏大,看来马崇明知道轻重,明白兵仗局在王欢心目中的地位,投入不遗余力,才能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弄出这偌大模样。

    转出万寿谷,奔上通往石柱的官道,王欢发现,道路比以往宽阔了一倍有余,足可容两辆马车并行,都是用黄土夯就,坚实无比,一些路段甚至用上了青石板,道路两侧,挖掘了排水沟,尽最大可能保证了晴雨无忧。

    路上,来来往往的车队络绎不绝,车上装载的,都是从各处矿山挖出的矿石,准备运往各处工场加工,沿途出现了不少新开设的驿站茶肆,车马停顿其中,休息吃饭,生意鼎盛。如果崇祯皇帝知道当初裁剪淘汰的驿站,以这种方式在石柱重新出现,不知作何感想。

    李定国等人第一次来石柱,看什么都觉得新奇,特别是目睹万寿谷俨然一副矿产之城的巨大规模,此地百姓仅靠挖矿、在官办的工场里做工就能过上温饱的生活,皆是震惊不已,又打听到在工场矿山做工,如果干得好,得到官府嘉奖,一年所得比家有百亩良田的收入差不多时,惊得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

    两人暗中商量,等有闲暇了,瞅王欢心情好的时候,一定要向他进言,为原大西军归附王欢的将士谋一份福利,让他们中间受伤退伍的人能进入工场做工,免去将来流落街头的凄惨。

    一路疾奔,石柱就到了眼前,宣慰使司衙门那座宏伟的雕花门楼依然巍峨,门楼下,一群人正翘首以盼。

    人群里,中间一位身穿朝廷一品诰命服饰,手杵龙头拐杖、头戴玉珠罗帕的妇人,正是当朝柱国秦良玉。

    此时的秦良玉,身体已大不如前,满头青丝变得花白一片,脸上皱纹如沟堑密布,苍凉似流水不复,挺拔的腰板难以抗拒的佝偻起来,身形比起王欢初见,仿佛缩小了一个号。

    王欢身在马上,隔得老远就一眼认出了义母身影,看到她老去的轮廓,不禁悲从中来,自己能有今日全靠这位老人的一力支持,想起自己带着陈相和许铁柱两人如落魄的孤儿般流落在此间,与秦良玉认作母子,仿佛就在昨天,如今物是人非,秦良玉阳寿将尽,更觉心头一阵阵的扯痛。

    马未停,人已至,王欢几乎是从马上飞下来的,疾步奔到秦良玉身前,双目含泪,“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以头顿地,口中哽咽道:“母亲,您身体抱恙,孩儿未能在你身边尽孝,罪莫大焉,请母亲责罚!”

    马万年也跟在王欢身后,哭着叩头,将石板地面叩得“砰砰”作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