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向韩昭宣道:“大人,且慢生气,属下有一计,既能让那陕西军马吃瘪,又能拿下翼城。”

    “哦?!”韩昭宣知道此人素来鬼主意不少,急忙伸手朝他招招,道:“果有妙计,还不快速速说来!”

    那人腮帮子一鼓,贼兮兮的道:“陕西军马不是自诩不凡吗?明日大人就引乡老****,酒至酣处,顺便点出平阳府城和翼城两地,由解州北上,这两地都是必经之地,让他任选一处攻打,否则就过不去。这样一来,打下来了,自然要交给我们山西人,打不下来,也跟我们无关,岂不妙哉?”

    韩昭宣略一思量,就抚掌叫好:“妙啊,驱虎吞狼,果然好计策!不过,如果陕西兵不去呢?”

    那属下哂然道:“如若不去,陕西兵必然颜面扫地,我们也能看清他们的实力,这等弱旅,连翼城都打不下,还不灰溜溜的滚回去?”

    众人皆笑,觉得的确是好,一会儿回过味来了,不对啊,我们自己不也打不下翼城吗?我们也是弱旅?

    韩昭宣踢了尖嘴者一脚,笑骂道:“我们自然能打下翼城的,不过是欲擒故纵而已,懂不?”

    众人大悟,纷纷拍马屁道:“对对对,欲擒故纵、欲擒故纵,大人英明!”

    ……

    第二天一早,日上三竿,解州城就大开城门,韩昭宣领着一群乡绅旧官,抬猪牵羊,扛酒抬肉的在一众兵丁护卫下出城来了,前有花鼓喧嚣,后有唢呐鼓吹,热闹非凡,韩昭宣就是要作出一番热情的气氛,好让王欢心甘情愿的去为他攻城。

    不料到了地方,眼前却是一片白地,空余整齐竖立的排排营栅留在原地,那些漫山遍野的营帐、军马,却不见踪迹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韩昭宣孤疑的回头问道:“昨日王大人是在此地扎营没错吧?”

    随从应道:“大人,还是您亲自送他们过来的,岂能有错?”

    又有人答道:“昨晚夜间,城头还望见这边营火通明,陕西兵烧火做饭,香味都飘到城上去了,他们定然在此间扎营无误。”

    韩昭宣茫然了,愣愣的站在原地,左右看看,又向空旷的白地看看,见了鬼一样瞪大着眼睛,自语道:“那么,现在他们去了哪里?”

    (本章完)

第386章 你们要听我的() 
翼城县并不大,方圆不过十里,还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整座城就建在一座山上,城顺山势而立,街道上上下下弯弯曲曲,基本上都在爬坡上坎,山腰间不多的几块平地,都被官府和富人占去,修筑成衙门和宅院,而百姓们的房屋,都建在斜坡上。

    整座城建成这般模样,因为此地原本是一处坞堡,从元代就由一户当地世家为避祸所筑,因地形险要,附近百姓纷纷搬迁依附,经年累月,人丁兴旺,最后翼城县衙干脆也搬了过来,形成今天这般规模。

    也因为如此,县城城墙就修在山腰上,等于平地拔高了十数丈,而上山的道路并不好走,故而韩昭宣虽然人多势众,却拿此城无可奈何。

    是以平阳府烽火连天,反清风浪席卷各县各州,唯独此地仿佛世外桃源般风浪不惊,县令在第一时间就紧闭城门,杜绝内外联系,征集民壮,严加防范,还身先士卒的上城死守。城内又多逃来的富户世家,唯恐城破后被杀人抄家,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募集壮士,一时间众志成城,把个城池守得铁桶般水泼不进。

    这一日,县令按照惯例,一大早就上城瞭望,只见城外旷野上风吹草低,半个造反的乱民也没有,一切都太平依旧,春风习习,艳阳高照。

    几个城头上的兵丁还嬉笑着抱怨,明朝遗老们着实可恶,在这春耕时分闹事造反,不但乱了朝纲,还让百姓不敢下地干活,耽误了农时,今年的粮食又要歉收了。

    县令虎着脸训斥了几句,让他们别想没用的,用心守城。

    不过他心里却也没有太过在意,因为这段时间实在太平,从解州过来的义军闹腾了大半个月,在城下丢下无数死尸,也没有撼动城池分毫,灰溜溜的退了回去。如今小股蒙古骑兵开始在平阳府境内活动,县令心里更加安稳,假以时日,这些明朝乱党就会被驰援的大清官军以雷霆之势一举消灭。

    巡视了一圈,县令眼见无事,就吩咐守兵们严加守卫,自己匆匆下城而去,昨晚上有一小队蒙古骑兵从太原方向过来,夜宿城内,他得赶紧去陪着。

    蒙古人很难伺候,要吃羊肉,这围城时分,上哪儿找这些东西去?县令很发愁,挨家挨户的派人去搜罗,自己亲自在县衙里等候,刚坐下喝了一口茶水,就听到外面有人撕心裂肺的叫嚷起来。

    县令顿时就火了,这还让不让人清静了?站起来刚要出去瞧瞧,就见房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县尉满脸是汗的冲了进来。

    “县尊,快上城看看吧!”县尉是个武夫,长得高大魁梧,一身横肉,此刻却脸色惨白,吓得像个孩童:“明军又来了!”

    “休得慌张!”县令心中一颤,脸上却强做镇定,口中怒道:“前些日子明军那么多人,能奈何我何?还不是自行退去了,如今又来,难道还能破城不成?”

    县尉急得跳脚,慌张道:“这次不同了,来的明军奇怪得很,县尊,快去看看吧!”

    “哦?!”县令也有些慌了,连忙几步跳出门去,跑了一段,想来什么回头喊道:“快、快,知会住在官驿里的那些蒙古大爷一声,请他们赶紧披挂整齐,一起上城来!”

    等官驿里的蒙古人披甲持刀的涌上城头的时候,县令等人早已在上面呆了良久了,城墙上满满当当的聚集了几排守兵,依山建城的好处之一,就是守城只需防守一个方向,后面是山,无须担忧。

    城头上有几尊小铁炮,还是明朝时为了防御流贼弄上去的,这时候也收拾利落了,颗颗小铁弹就放在后面,随时能发射。

    不过,城上的人却紧张无比的注视着下方,目光中恐惧的神色显露无疑,县令县尉等人立在城头垛口后面,眼神复杂的在低声交谈。

    蒙古骑兵来的是一队五十余骑,人数不多,却一人三马,机动性很强,任务就是给还未投降的城镇打气,骚扰义军,加上个个都是老兵,身经百战,纵横山西南部一个多月,未逢敌手,义军人少就上去砍杀,义军人多就溜之大吉,所以很是嚣张,一上城头,骑兵头领就大声向县令道:“明军来了多少?县尊勿慌,待我等退之!”

    县令和县尊看了看他,慢慢的挪开身子,露出一个空来。

    头领凑上去,一望城外,顿时怔住了。

    城外山下,一片白色的海洋遮蔽了大地,大队的白甲明军列成数十个方阵,仿佛一块块方形的云彩,排列在眼前,每个方阵都有不同颜色的旗帜,旌旗飞舞,翻腾似海,号角声、战鼓声,声若奔雷,绵绵悠长,震得人耳膜发痛。

    更为让人胆寒的,是阵前有数十个大如磨盘的巨大铁炮架在空地上,那炮口足以塞进去一个壮汉,不知道要打出多大的铁弹来。

    “这不是前些日子来的哪些乱贼。”县尉在后面说道:“衣甲服色都不相同,这回来的要规整许多,劲敌也!”

    县令面色苍白,咬着牙道:“休要害怕,这批人不过衣甲统一而已,没什么不同!乱贼都是乌合之众,能济得什么事?大家打起精神来,与往常一样守城便是,老规矩!杀一人赏银一两,斩一将赏银百俩!”

    他这赏格一喊出来,城头上的畏惧之气才稍稍散去,兵丁和民壮们的心气明显高了一些,毕竟银子的诱惑还是巨大的。

    县令转过头来,刚想对蒙古骑兵们说点什么,却见那骑兵头领扭身过来,先开口了。

    “县尊大人,这伙明军人多势众,气焰嚣张,本将思虑,应该先趁其不备,杀他个措手不及,砍他十几个人头回来,以振我军威风,灭他士气!”头领是个光头,脑后拖着一根细长的小辫子,细目阔面,很有几分彪悍气势,说出来的话也字字透着杀机。

    县令为难了,显得有些迟疑:“这个,城里的兵都是马快弓手,没有多少人,冲出去野战,恐怕……”

    头领大手一挥,豪气的道:“不消县令的人,本将领着麾下众兄弟就成,我们马多,力竭可以换马,跑得比贼兵快,一定能全身而退!”

    县令大喜,拱手道:“既如此,还劳烦诸位了。”

    头领义气干云,豪迈的道:“都是为了大清,不分彼此,城上守备,就麻烦县尊了,等下我们回来,还请县尊为我等开门。”

    县令连忙应承:“是、是、是,一定一定。”

    言罢,蒙古头领带着几十个骑兵,迈步下了城来,快步向城内拴马的地方走去,刚才跑得及,没有把备用的马一起带过来。

    刚下城头,就有蒙古兵靠过来,低声向他问道:“大哥,我们真要出城去与明军厮杀?那些明军看上去很不简单,我们人少,怕是风险很大啊!”

    头领脚下不停,一双罗圈腿几乎是跑着前进,一边跑,一边压低声音答道:“厮杀?哪里话!你没瞧见那些炮吗?何时乱贼有这么大的炮了?再说阵势,堪比女真八旗战兵了,哪里是乱贼的做派?这批明军有问题!要我看,此城必亡,我们此刻从后山出城,溜之大吉!”

    问话的人措手不及,差点一跟头栽倒在地,原来大哥刚刚说得慷慨激昂,原来是要借机逃走啊。

    不过转念一想,对啊,这里又不是自己的城,理他作甚?大家风紧扯呼吧。

    数十个蒙古骑兵连官驿里的东西都不拿了,直接牵马就跑,从山后小门出去,顺着山道,一溜烟的跑得无影无踪。

    他们走后不久,山下就响起了轰天雷震耳欲聋的炮声,炮入雷鸣,夹杂着城墙倒塌的巨响,在群山间久久回荡。

    (本章完)

第387章 奉旨统领尔等() 
翼城城破的消息,只用了两天的功夫,就传到了上百里之外的解州,报信的人是一个骑着跛脚马的义军,他是被王欢从翼城县衙土牢是救出来的,上次义军从翼城脚下撤军时,这厮动作慢了,落在后面,被蒙古游骑尾随抓了,当作日后请功的人头寄放在翼城土牢里。

    这人怀里揣了王欢给的几个馒头和几两散碎银子,一路不停歇的直奔解州,求见韩昭宣,传递了王欢的口信。

    “什么?平凉候真的这么说的?”韩昭宣从椅子上猛地站了起来,满脸不可置信的问道,好似听到了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千真万确,大人,小的怎么敢骗您?”那义军赌咒发誓,拍着胸口道:“平凉候说,请大人即刻起兵,赶赴平阳,慢了,就赶不上攻克太原的大功了!”

    “还有,平凉候还说了。”他舔舔嘴唇,满是疲态,毕竟两天一夜疾奔很费力气,光靠几个馒头并不够:“翼城现在由原来大明的几个小吏看着,无人做主,得赶紧的派一个能镇得住的人过去接手,以防鞑子卷土重来。”

    韩昭宣和手下一干人等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那贼眉鼠眼的文吏砸着舌头,孤疑的道:“从解州到翼城,道路一百多里,大军行动,起码要走两天,而从平凉候领着陕西兵不辞而别到今天,也不过刚过了四天,恰好够一来一回的时间,合着陕西兵攻克翼城,只用了一天不到?匪夷所思啊!”

    韩昭宣皱着眉头一思量,觉得说得不错,于是瞪眼看向了那义军,口中喝道:“说!你小子是不是背叛大义,充作鞑子的细作,要赚我等出城,暗中布下埋伏,要将我等一举歼灭?”

    此言一出,堂上众人人人嗔目,“当啷当啷”响声一片,武将们抽刀在手,就要斩了这义军小卒。

    那人骇得面无人色,双手乱摇,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失声叫道:“没有、没有!大人,我怎么会背叛大人!刚才我把翼城县令的人头都拿出来给大人过了目的,怎么会有诈?大人明鉴啊!”

    听他这般一说,韩昭宣这才想起,这小卒子刚一进门,就从一个布包里拿出了翼城县令的人头来作信物,那鞑子翼城县令他是见过的,认得长相,确认无疑。

    韩昭宣拍拍脑门,最近奇怪的事太多,闹得自己智商都有些下降了,哪有设计用自己的脑袋充作诱饵的,翼城县令人头在这里,怎么会有诈?

    他缓一口气,示意拿刀的人都把刀收了,然后换了副平缓的表情,温言道:“你且不要惊慌,如此说来,陕西平凉候攻克翼城,真的只用了一天时间?”

    那小卒跌坐在地上,惊吓过度,爬不起来,就坐在地上恭声答道:“是,小的被关在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